您现在的位置:郭成志创意法科研课题网>> 各组 子课题申报>>正文内容

子课题结题报告:《创意法教育下的农村学生生活化写作教学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创意法教育子课题:  

《创意法教育下的农村学生生活化写作教学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创意法教育体系以“开发个人创意潜能”为突破口,综合脑科学、创造学、哲学等创立而成。以小学教育为切入点,来关注包括中学、大学以及成人教育的全过程。创意法教育体系激发了教育领域的大胆创新,本课题“如何引导农村学生拓展写作空间,写好生活中经历的事”的教学探讨,其教育教学理念,便是以创意法教育体系作为重要理论依据的大胆创新。  

为了适应当前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需要,积极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学生写作能力《语文课程标准》在习作建议中有下面的建议“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教学应贴进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观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以创意教育体系为理论基础,从“拓展农村学生写作空间,写好生活中经历的事”这个角度来探讨、研究 “农村学生生活化写作教学”。课题还提出:只有开发了个人的创意潜能,才能拓展写作空间,写好生活中经历的事。反之,“拓展农村学生写作空间,写好生活中经历的事”也能够大大促进学生个人创意潜能的开发。本课题就是在这样的理论研究背景下提出来的。  

二、课题研究的界定  

创意法教育下的农村学生生活化写作教学研究,是让学生运用创意法,形成最有用的写作知识体系;学生在校用创意法学习,走上社会直接用创意法赚钱养家,一切知识最终归结为创意法;教师运用创意法,形成最有用的教育方法。在创意法教育下研究农村学生生活化写作,将写作最差的学生变成最优秀的学生是创意法教育的特点之一,而由差变优的最佳途径是创意法,许多农村学生取得了最后的成功。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研究活动,明确此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在他人已经取得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动态研究,补充填补有关理论。    

2、通过各种途径 “引导农村学生拓展写作空间,写好生中经历的事”这一命题进行多方面深层次的实践认识和探索。    

3、让“拓展农村学生写作空间,写好生中经历的事”无论在课堂还在课外都能成为一个彰显学生写作意识,提高学生生活化写作的有效舞台。  

4、通过创意教育法挖掘个人创意潜能拓展学生写作空间,写好生中经历的事,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形成最有用的写作知识体系。  

四、研究的主要内容:    

1、从理论的角度探讨“农村学生生活化写作教学”的科学内涵。    

2、从现实出发认识当前“农村学生生活化写作教学”缺失的现实状况并搜集由此对作文失去兴趣的典型案例。    

3、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分析造成当前“农村学生生活化写作教学”缺失的深层原因。  

4、努力拓展农村学生的写作空间,并研究探讨以“农村学生生活化写作教学”作为突破口,“写好生活中经历的事”为有效途径。  

5、在实践中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拓展写作空间,写好生活中经历的事。  

6、通过创意教育法挖掘个人创意潜能拓展学生写作空间,写好生中经历的事。反之,通过拓展学生的写作空间,写好生活中经历的事,更好地开发学生的创意潜能。  

五、理论依据和研究方法:    

(一)理论依据:    

1、郭成志创意法教育原理。    

2、新课改“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    

3、马克思关于人、人的本质的相关论述。    

4、晋代陆机的《文赋》。  

5、姚建忠的《略谈在开发农村作文题材中育人》。   

(二)研究方法:    

1、调查法(问卷法)。对全校学生的作文状况和对写作的理解等相关现状进行调查。调查要目的明确,有具体的方案,调查对象选择要恰当;收集的资料要典型,客观,真实。并对调查资料要系统化整理。    

2、资料法。借鉴与课题相关的研究经验及成果,分类收集,对比分析,整理和筛选。  

  3、行动研究法。把课题研究与教学实践结合起来。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寻求新的途径进行“拓展农村学生写作空间与写好生活中经历的事”的引导,要不断总结,找出方案中未涉及而又与本课题相关的有价值的问题,作出相应的调整与修改,使课题研究内容逐步完善。对各研究项目的时间分配、研究范围、内容、手段等适时进行调整,使研究成果更具有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1、撰写开题报告。  

2、开题。课题探讨“拓展农村学生写作空间,写好生活中经历的事”的内涵,并对它进行科学的定位,形成理论的构架。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  

1、搜集相关资料,结合本地本校的特点,根据第一步的成果,对学生进行“拓展农村学生写作空间,写好生活中经历的事”相关命题的调查研究,了解学生的相关的心理状况。  

2、针对搜集的资料和调查到的信息,研究策略,探讨怎样从“拓展农村学生写作空间,写好生活中经历的事”这一角度,实施对学生的“写作指导”。  

3、在第2的基础上出台具体的举措,在学校教务处的指导下,充分利用校本资源,逐步实施,循序推进相关举措。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  

1、对“拓展农村学生写作空间,写好生活中经历的事”具体举措实施过程中的经验、成果进行及时总结。  

2,创意法教育下农村学生生活化写作教学研究成果形成理论文字,发表论文。  

七、主要实验活动  

2 0095月——20099  

1、向总课题组申请课题研究,确立子课题负责人。  

2、深刻学习《创意法教育》理论,看 E 书、看录像,写对《创意法教育》的理解和体会;  

3.筹集科研资金,撰写开题报告,开题。  

20099月——20104  

1.选取实验对象和选用研究方法。  

2.抽取初一(2),初二(3)两个班为实验班级。  

3、向学校语文教研组汇报子课题研究情况,写出实验班实施的详细计划。  

4、实验过程中的详细的记录、统计数据、成绩分析等。  

5.用创意法双向思维教育上示范课(《小石潭记》和《秋天》两课)  

20104日——20109  

1、每学期县教研室组织进行的统一测试成绩的对比分析,写分析报告。  

2、分析各自情况,提出改进意见;   

3.创立创意课堂,并在校内交流。  

20109月——20112  

1、通过网络,电话等方式不定期请专家指导,解决实践操作中遇到的难题。  

 2 实施和完成好本实验。  

3.归纳总结因材施教均衡发展的教育方法。  

20112月——20117  

1.归纳整理相关研究成果  

2.相互交流经验、校内推广  

3.撰写结题报告、申请结题。   

八、实验结果,教改之花盛开,课题研究结硕果  

1、通过创意法教育下农村学生生活化写作课题研究,教师教学观念进一步转变,以开发个人创意潜能为突破口,指导学生阅读和写作的意识得到更新,这种影响并已辐射到其他教师身上,创意法是由差变优的最佳途径。过去我校差生因为差,往往被淘汰,其创造能力得不到展示;优生为了远离差,其创造能力却被无情扼杀。现在,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时,运用创意法,从新的视角来看学生的作文,无论多么差的作品,老师都可以点石成金,变成最优秀的作品,语言竟然极具个性,发散了学生写作的思维。  

2、涌现出一批教育研究骨干。子课题的负责人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对教育科研有了较深刻的认识,由原来的不自觉或半自觉状态,转化到能自觉进行课题研究,带动了其他教师,有力地推进了师资队伍建设。  

3、教师淘汰了单向思维教育,利用双向思维教育指导学生写作 ,写作能力有所增强。由于本课题立足于指导学生写生活作文,学生对作文的认识有了新的改变。原来大部分学生一直以写作是语文科的事,现在明白了写作是生活的需要,每门功课都需要写作,因而增强了写作兴趣,加强了写作训练,提高了写作能力。  

4、写作指导研究取得了明显成果。  

①、通过实践研究,本课题探索总结出了一个提高农村学生写作能力的基本模式,即:积累——感悟——练评——反思。积累包含三层意思,一是要学生积累生活材料,二是要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三是要学生积累写作经验,充分展现个人的创意特点。感悟,即让学生对自然、生活、实验等现象进行探究,领悟,练评即一方面让学生练笔,另一方面教师要从新的视角来看学生的写作,充分肯定学生的个人创意,及时展示、及时指导。反思,有教师方面对写作指导的反思,也有学生对自己写作创意特点方面的反思。  

②、通过课题研究,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创意法教育的本质特征是:因材施教和均衡教育 “创造力是人人皆有的一种潜在的自然属性。在当前的教育大环境下,学生被以标准答案来评价优差。差作为一种非标准答案,是个人最原始的一种创造品质。因此,最差的学生最具备这种品质,所以说最差即最优。而在现实中,差生因为差,往往被淘汰,其创造能力得不到展示;优生为了远离差,其创造能力却被无情扼杀。” 创意法教育实效认识: 通过作资料的学习,认识到“该教育产生的实效是惊人。以我校 2010 三班为例,2010 年秋,我教该班语文课。经查学籍,张静同学的语数成绩都是全班最差的。尤其在作文中,刻意模仿或照搬他人,没有自己的创造和个性,他几乎一句话也念不通。老师运用创意法,让他体验农村生活,积累写作素材,充分展示自己的创意才能;从新的视角来看他的作文,于是他的作文登上了班报头版头条,语言竟然极具个性,篇篇让人过目不忘。还得过市县教育部门的奖励。在班上,他不仅不受人歧视,而且还是“红人”,更因为班报的赠阅,他的文章还在校内外广为传读。“毕业班的学生人人都发表了自己的创意作品,语数外考试成绩也是一直名列前茅。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教学观念进一步转变,指导学生阅读和写作的意识和能力有所加强,这种影响并已辐射到其他教师身上。无论多么差的作品,老师都可以点石成金,变成最优秀的作品。”  

   

   

2、涌现出一批教育研究骨干。我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对教育科研有了较深刻的认识,由原来的不自觉或半自觉状态,转化到能自觉进行课题研究,带动了其他教师,有力地推进了师资队伍建设。  

3、淘汰了单向思维教育,利用双向思维教育指导学生写作 ,写作能力有所增强。由于本课题立足于指导学生写生活作文,学生对作文的认识有了新的改变。原来大部分学生一直以写作是语文科的事,现在明白了写作是生活的需要,每门功课都需要写作,因而增强了写作兴趣,加强了写作训练,提高了写作能力。  

大胆实验,撰写了多篇经验总结和论文,分别获得了县、市级论文评比奖,并有相当数量的文章在国家级、省级刊物上发表。还有三堂课上了校、县、市级示范课。  

5、教师和学生的写作能力有了大面积提高。近二年来,课题研究的教师和学生写作能力普遍提高,在省、市、县举行的教师论文和学生作文竞赛活动中,在全国青少年读书活动中,均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  

①、教师方面。摸索出应用创意法教育理论如何如何培养农村学生生活化写作的方法和经验;强化自身活动,找准“辐射”载体,使创意法教育的“影响”作用,能有效的施展。  

②通过实验教学自身也积累了一定的创意法教育经验,并或以创意法理论或以创意法实践的形式体现了实验中的所得  

九、课题研究体会及心得  

1.在课题研究中,“开发个人创意潜能,最差即最优”再次得到很好的印证。由于长期以来我们的各科教学偏重于知识的教学,导致多数教师放弃基础知识差的学生,导致教育的不公平。通过课题研究的开展,我们以开发学生个人创意潜能为突破口,从新的角度看待学生的写作,阅读和写作能力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加强,这一点在实验班和对照班的比照中体现得尤为明显。通过课题研究,我进一步提高学生读写能力充满了信心。  

2.教学反思和今后努力的方向  

创意法教育下农村学生生活化写作实验研究就是在各科教学中,充分开发学生个人创意潜能,从新的角度看待学生学习,最差即最优。生活是多方面的,多层次的,多色彩的,要写好生活作文,学生必须深入生活,感悟生活。而在课堂教学中,如何使学生有自由的时间和较广阔的空间投入生活、熟悉生活,充分展示自己的创造能力,值得探讨。  

在现行的中考制度下,如何运用创意法,开发学生创潜能,增强各科写作的兴趣,提高写作能力,特别是自然科学方面(如科技小论文等)的写作兴趣和能力,尚需进一步研究。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如何应用创意法中最差即最优的理论看待学生写作,提高写作能力,尚待进一步研究。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