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郭成志创意法科研课题网>> 各组 子课题申报>>正文内容

《创意法教育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课题申报

    

《创意法教育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

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新宁县马头桥中学   易锴

一、问题的提出

我镇地处本县西北部,属于县内偏远地区之一,于2009年撤乡建镇。辖区人口5万多,本乡优秀学生苗子以前几乎全部就读该校,初中毕业考入县一中的人数历年可观,算有名气。近几年来,受县内公办一中和二中选优、学生家长观念更新把子女送城区上学以及镇内二所私立中学竞争等因素影响,就读本校的人数连年下降,每届只二百多名的新生。我们在教学中发现:这些学生小学毕业的实际水平能达优秀的只有近5%,小学不能毕业的估计达70%,其他的优秀苗子流向其他学校去了。不仅如此,为了满足成绩较好的学生的家长要求:“我的小孩如果到你校就读必须安排到重点班”,本校在分班上又设立二个“快班”,另二个班理所当然就是“慢班”。可想而知,每个“快班”都有未达小学毕业水平的凑人数,“慢班”只能全部是所谓的“差生”了。近几年毕业会考,考上县一中的人数每况愈下,到了令百姓不满的地步。

我任教初中的物理科,深感“差生”的理性认识太差,当学生感到“难”的时候,往往选择“放弃”,并逐渐厌学。面对几乎都是“差生”,教师到底该怎么做?又能做什么?在这偏远的山区学校,教师们无计可施,只能“涛声依旧”地例行教学公务,因而我也求师无门。

由于本人长期上网,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往往想到上网搜索。我有幸从网上看到了郭成志老师的“创意法教育”,觉得郭老师的“最差即最优”念理独具匠心,让我好奇,悉心拜读后发现,该教法的研究对象似乎就是我的学生;再想,能列为国家级的课题一定具有推广价值。于是我如获至宝,决心借鉴学习、运用到我的物理教学中。

二、理论依据和研究方法

(一)理论依据

1.郭成志创意法教育理论及其整套操作模式

2.新课程标准中为了每一个学生发展的教育教学新理念

3.国内外关于后进生转化的研究成果。

3.1  多元智能理论

多元智能理论提供了看待学生是否成功的全新视角,对评估学生素质的传统观念提出了挑战:把学习困难的学生称作"后进生"的定义并不准确,其本质是教育歧视;所谓"转化"也有违人才成长的规律,不是真正的因材施教;取消"后进生"的称谓,改变传统的"转化"观念及做法,尊重差异,建立适应这种差异的多元化的教育制度,才是促进全面发展的治本之策。

3.2  赏识教育法

赏识你的学生,给予他无条件的爱,常常竖起你的大拇指,这对学生来说或许是成长道路上的巨大动力。让我们永远记住一句话:“赏识导致成功,抱怨导致失败”。

3.3  关于后进生转化的其他经验与方法。

(二)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通过问卷了解学生“后进”的成因,找到症结所在,对症下药,寻求转化的方法。问卷设计要清晰合理,便于统计分析。“后进”的成因拟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对物理没兴趣;②想学但弄不懂;③缺乏家庭的压力;④不喜欢教师(请说明原因);⑤其他原因(请详写)。

2.个别谈话法:针对个别学生进行单独谈话与辅导,寻其因,导其果。

3.查阅资料法:针对研究课题寻求多种途径,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对比,积累,力求事半功倍。

4.行动研究法:在教学中,密切联系创意法教育理论。用创意法教育理论指导教学过程。不断进行总结,寻找与本课题有关的方法与途径。使课题研究更具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

5.对比研究法:把二个“慢班”作为研究对象,在整个研究过程中,记录学生转化的资料。前后进行对比,找到转变原因,找出创意法教育优越性。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

我们课题组拟定的研究内容主要是:①课题组成员学习创意法教育理论;②从我校的现实情况出发,在郭老师创意法教育的指引下,因地制宜地寻求如何促进物理“后进生”的转化,让大多数学生由厌学转为好学;③将研究中的做法升级为可行的理论体系,使之在校内乃至全镇学校具有切实可行的推广价值。

四、预期的目标

1、用一学年的时间,到明年春季期末,我们将致力于“创意法教育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的研究和实施,形成一套“创意法教育”同我校八年级“慢班”学生相适应的应用策略和方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掌握一定的物理知识的同时发现发展自身的诸多潜能。

2、改变“后进生”的窘况,在“创意法教育”思想的沐浴和熏陶下,改变忽视左脑开发的状况,使自己的智能更加完美。

3、教师彻底改变以往的教育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按新的课改要求,结合“创意法教育”的教学程序,设计好校本教材,只参考教科书,再不能只教教科书,充分借鉴和探索“创意法教育”宣扬的教学策略,提高自身的教育机智,使“创意法教育”理论真正转化为“生产力”。

4、纵向比较,要使我校“慢班”学生的物理成绩有明显提高,横向比较,要拉近 “慢班”学生与“快班“学生的物理成绩差距,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愉悦。

五、课题研究任务分工

周细皿:学校负责人,为课题组提供全面的政策支持和人力资源支持。

易锴:课题主持人,负责课题的全部具体工作。

吕校云:负责课题组工作与学校工作的协调,着手其他学科实施的可行性评估。

六、进度安排

120109---201010  学习“创意法教育”理论,申请课题立项的前期准备工作,确定研究小组人员组成。

2201011---20116月正式进行课题研究,搜集资料,调查信息,研究策略,设计方案。定期向校长沟通,找到因地制宜的方法,利用“创意法”进行物理教学。完成总课题组布置的研究任务,对课题实施情况进行总结。

3.20117---20119月,总结课题研究经验、成果,完成研究报告,申请结题,向全校推广创意法教育理念。

七、课题组织

1.课题组所在单位:我校是县内偏远乡镇,学校软硬件不全,教师业务一般,中心学校校长杨汉平、中心校本部校长周细皿给予政策上的全力支持,保证了课题的顺利实施。

2.课题主持人:易锴

3.课题组成员:吕校云

4.经费来源:课题研究所需经费由课题主持人自筹。

八、参考文献

1.林乐波 翟召博《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差生”不差——多元智能理论与后进生转化2004

2.董军《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后进生转化》      

3.郭成志《创意法基本原理》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