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郭成志创意法科研课题网>> 各组 子课题申报>>正文内容

《引导自主、探究学习方法创意运用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引导自主、探究学习方法创意运用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吉林省通化市通化县朝鲜族中学:朴春花

 

一、问题的提出

原先的历史教学以学生的成绩来衡量学生的优差其实是个人最原始的一种创意品质。它与标准答案不符,但往往与现实相吻合。从脑科学的角度来说,标准答案是一种逻辑思维,是一种左脑思维。的答案实际上是一种右脑思维!而个人的成功其实主要取决于右脑的运用!创意法教育让我恍然大悟——“最差原来即最优!  

然而,我国教育下的差生被淘汰,其创意品质得不到保护,我国教育下的优生为远离,其创意品质却被无情扼杀,其实是困扰着每个学生、家长和教师的严重问题!历史这门思辨性很强的学科多被看成是单纯的复述性的学科,中学生对学习历史缺乏兴趣,分析问题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差。强调记忆性成为历史教学的一大特点,教学中较少有探究性、分析性的思维过程。教师较多的是将现成的结论“喂”给学生,而不要求知道是如何分析得出这一结论的,也不要求学生了解除此之外是否还有其他可信的、有参考价值的结论和观点。创意法教育让我恍然大悟——“最差原来即最优因此提出了《引导自主、探究学习方法创意运用的研究》的课题。
  二、理论依据和研究方法

1、理论依据:  

根据创意法教育原理最差即最优,也就是说最差的学生换一个角度来看必定是最优的学生。最优的学生换一个角度来看也必定是最差的学生。实际上学生之间存在的只是差异,无优差之分平等才有发展。运用多种初中历史教学资源来进行教育教学,并与新课程理念下初中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紧密结合在一起,凸现学生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建立新型的历史课堂教学模式和课外教学模式, 培养和提高学生爱学习、会学习、想学习的动机以及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的能力和以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形成对历史学科的科学认知和合理的历史思维。

  2、本课题的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以对比实验为主,通过对比实验研究,积极探索《引导自主、探究学习方法创意运用的研究》。同时在研究中还辅之以调查研究、行动研究和经验总结法,确保本课题得以高效的实施。   

1.对比实验法。在我校有2年级进行《引导自主、探究学习方法创意运用的研究》的课实验,并进行实验前后的比较。   

调查研究法

    通过调查,了解学生掌握历史学习方法和教师指导学法的现状,以做到心中有数,以便研究出最佳的便于学生学习的学习方法。

 

3.行动研究法。在实验过程中,通过教师培训、调研考核、客观评价等形式不断探索如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操作策略,使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4.经验总结法。及时总结实验经验和教训,修改、补充和完善操作措施,力争研究获得的实验经验上升为理论,具有普遍性,便于大面积推广。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

   1、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创意运用。

在课堂上,启发自主性学习,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兴趣,充分展示学生的主体地位,改革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让学生明确每节课的具体目的和要求,明确所学教材在社会现实中的具体意义及其在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引起学生的重视,启发自主性学习。例如,我在执教《中国近代代史》(上册)第十课“五四爱国运动”时,先要求学生利用各种方式查阅五四运动的相关资料,上课时利用闭路电视介绍五四运动的爆发和经过,并着重指出这场运动首先是由青年学生发动的,然后请学生结合资料、课本谈谈五四运动的历史背景和历史意义。同学们踊跃发言,各抒己见,提出了不少独到的见解。初二一班的吕云同学在发言中指出:五四运动的发生离不开新文化运动开展所推动的人民的思想解放,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民主”和“科学”,课本中在讲五四运动的伟大历史意义时没有提及“民主”和“科学”,这种评价是不全面的。我认为,学生能得出这样的结论是值得充分肯定的,他是真正地在思考我们学习五四运动的目的究竟是什么。

2、引导学生探究学习创意运用。

在历史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探究学习核心问题是真正体现探究学习在促进学生形成问题意识、探究兴趣,培养并提高学生思维品质中的作用,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方式转变。课堂教学中应着力研究解决探究学习形式化、浅层次和低效率的工作倾向。明确采用探究学习教学的目的,正确处理好确立课堂教学目标与实施教学方法的联系性和对应性的关系,使课程培养目标和课堂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在思想认识上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在教学实践中整体得以落实。

 

四、课题实效

《引导自主、探究学习方法创意运用的研究》的课题从实施的情况看,学生收获很大,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成绩有很大提高。学生并能在自主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写学后感、小论文,编辑历史小报、制作多媒体演示文稿等作业。

1.具有了初步收集资料的能力。

对于历史学习而言,收集资料是学科能力中一项很重要的基本功,也是探究性学习的一个重要目标。首先,教师为学生指出较为明确的方向,例如:开出参考书目、列出相关网址等。让学生学会使用图书馆和应用信息技术查阅、收集相关学习内容的资料,同时,根据探究内容的需要,指导学生设计调查问卷。通过调查、收集的资料,以及学生小论文所注明的资料来源和为评价探究成效而设计的问卷,能够显示出学生初步收集资料的能力。

2.初步培养了运用资料分析问题的历史思维能力。

我们要求学生在收集资料的基础上,撰写历史小论文,这为学生运用历史资料、发展思维能力提供了空间。因为,能够对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比较、筛选、分析、归纳,提出合乎逻辑的解释,需要较高水准的思维;而写作是以文字的形式表达自己的观点,没有较深刻的思维和较强的运用资料分析问题的能力,是不可能很好地完成的。在学习《鸦片战争》后,学生们自选课题撰写小论文,题目有《从闭关锁国到大门被打开》、《从世界强国到落后挨打》、《鸦片战争之所思》等,显示了学生初步运用资料分析问题的历史思维能力。学生通过探究性学习,获得的不仅仅是对历史的知识性了解,更重要的是获得探究历史的情感体验,并从历史中吸取今天所需的养分,使学有所思,学有所悟,学有所得。

3.初步形成了联系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历史学科跨越古今,综合特征明显。历史知识结构既包括纵向时间及因果关系的链条式结构,又包括民族、国家、地区等横向空间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侧面的网状结构。学生在历史探究性学习中,自然地将纵向知识与横向知识联系起来,历史知识与其他相关学科知识联系起来,并运用于学习中。例如:学生在《中日甲午战争》的主题发言中,联系文学作品,引用屈原的《国殇》和爱国诗人黄遵宪在甲午战争期间创作的诗歌《哀旅顺》,创设历史情景;联系地理知识,从《马关条约》中规定开放的通商口岸与两次鸦片战争后开放的通商口岸地理位置的不同,认识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的步步深入;联系日本明治维新的历史,从近代中日两国不同的发展步伐,比较中日两国的不同命运,显示了联系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4.与人交流、合作学习的精神。

学会交流与合作是自主探究性学习的目标之一,为此,我们在学习中尽可能创设交流的机会。例如,让学生交流各自制作的历史小报等。再如,要求学生自己组成小组,以小组为单位,选择教材中的一节,上台作主题发言。小组成员分工协作,有的负责收集资料,有的制作多媒体演示文稿,有的为检测讲课效果而设计调查问卷,进行统计分析,显示了学生与人交流、合作学习的精神。

.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历史成绩有很大提高。

在实施课题之前,有一部分学生不爱学习历史,实施课题后,现在绝大多数学生对学习历史产生了深厚的兴趣。从历史成绩看,学生不及格人数也大大减少,从每班四五人降至一两人,有的班级及格率为百分之百,平均分也由60多分上升到80多分,优秀率也由百分之三十多上升到百分之五十多。

五、课题总结

通过三年的摸索和不断调整、完善,形成了引导自主——探究学习方法的教学模式。首先,帮助学生如何自主学习,要帮助学生打好终身学习的基础,重在于让他们懂得如何进行自主学习,形成自主学习的基本能力其次,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探究,。多思考、多发问、多沟通、多协作、多参与、多尝试、多体验,学会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并且学会运用知识去解决问题。通过这种教学模式能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从而自发地去追求知识,达到有效学习。

 

六、课题组织

《引导自主、探究学习方法创意运用的研究》课题主持人是朴春花。

 

七、参考文献

   1、《创意法教育原理》  

2、《走进新课程》 

 

3《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意法教育》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