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郭成志创意法科研课题网>> 各组 子课题申报>>正文内容

《新课改下“情境创设”在初中数学创意法教育中的应用与探索》

新课改下“情境创设”在初中数学创意法教育中的应用与探索

课题结题报告

浙江台州黄岩澄江中学   陈雪红

首先让我们一起回顾新课改下“情境创设”在初中数学创意法教育中的应用与探索》的中期汇报。

各位专家、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们新课改下“情境创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探索》课题组成立至今已有七个多月了。借今天这个机会,向各位专家、各位老师作个简单的汇报。我主要向大家汇报以下四个方面:

我们课题组成立后都做了些什么?有什么效果?碰到了哪些问题?课题的今后发展上有什么设想?

一、        做了什么:

课题立项后,我们小组成员先开了一个小小庆功会,然后明确分工,定期学习、开会、听课、评课、共同探索、寻求好的情境创设对我们教学的帮助。我们课题组成员围绕课题研究目标开展活动,先后组织了理论学习、公开教学、情境创设案例与论文撰写、情境创设反馈调查等一系列的研讨活动,虽然人数少但研究热情高涨,情境创设意识逐步增强。下面我就这四个方面所作的简单谈谈:

1. 理论方面学习:

新课程标准倡导让学生经历“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或应用这一重要的数学活动过程,为此,教学要为学生创设适合学生学习的情境服务。教学情境是教学的突破口,情境创设不仅有助于学生在不自觉中达到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有机的渗透融合,而且可以使学生的情感和兴趣始终处于最佳状态,使学生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之中;在这一新课程标准倡导下,我就与许多教师一样努力在挖掘数学与实际的连接点,力求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材料,于是更加重视数学情境的创设了。

2.公开教学。

自从2003年参加新课改以来,我就一直想把一些能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的东西记录下来。下面是我记录的一些不同情境创设的课堂片断:(在我的课题中有八种不同的情境创设)

(1)           生活化的情境创设,让学生在“用中学”。

比如在上《用字母表示数》这节课时,我用了一首熟悉的儿歌来作为情境创设:

“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扑通一声跳下水;

二只青蛙二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扑通扑通跳下水;”

这首有趣的儿歌,你能一直唱下去吗?

先让他唱完三只青蛙。

(学生特别的兴奋,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那一百只青蛙该怎么唱呢?(学生试唱继而在扑通扑通笑声中停止了)

多少声扑通呢?(100声)

那么n 只青蛙该怎么唱呢?(学生齐唱)

n 只青蛙 n 张嘴,2n只眼睛4n条腿,n声扑通跳下水。”

(这个过程中,学生的热情高涨,学习的兴趣浓厚不由自主的想探索下去 ┈ )

数学本来就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对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有的还亲身经历过,所以从生活情境中探索数学问题,不仅有利于学生数学意识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的能力。

(2)   创设悬念问题情境,让学生在“疑中学”。

我们在教学中增加问题的探索性与开放性,增加信息呈现方式的多样性,解决问题的策略和答案不惟一等等,以帮助学生形成开放性的学习方式,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如以两个圆、两个三角形、两条平行线为构件,尽可能多地构思独特有意义的图形;又如四边形ABCD满足什么条件时,它的对角线互相垂直?让学生尽可能多地说出符合题意的条件;再如由两个大小相同的小三角形搭成一个四边形,有多少种搭法等等。象这样适当才插入一些开放性问题,不仅仅是丰富了教学内容,更为重要的是这些题目给学生留出了充分的探索空间,把思维还给了学生,培养了发散思维,促进学生的思维广阔性、灵活性等诸多品质协调发展。

(3)   竞赛游戏型的情境创设,让学生在“动中学”。

如教学“三角形内角和”时,先让学生分别剪出任意大小的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各一个,再让学生量一量每个三角形的三个角的度数;然后算一算三个角和是多少度。通过量、算,学生初步知道了“三角形内角和是180这个性质。此时,学生急于想证实自己的结论是否正确,教师要把握这一最佳时机,因势利导,引导学生用学具操作;将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剪下拼成一个平角。通过剪、拼,学生进一步认识到,无论三角形的大小、形状、位置如何变化,其内角之和是180度。这样,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实践操作活动中掌握书本上的抽象概念,并学得积极主动、思维随之展开,兴趣随之激起

(4)   故事式的情境创设,让学生在“乐中学”。

就在前一阶段我上《多边形内角和》这节校公开课时,我用了自编的小故事“才智过人的小聪”作为情境创设:

古时候有个人叫小聪,他从小才智过人,8岁的时候, 有一次家里来了几个客人正在设计这样的一个园林绿化问题:以五边形的各顶点为圆心,1 为半径,画五个等圆,阴影区域铺上小草,问需要多少面积的小草?

小聪脱口而出,让在场的所有人惊叹不已,你知道他是怎样算的吗?

数学故事或轶闻,史料的情境创设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活跃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看到数学也是一门有趣的学科,进而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也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

我们不难发现,以上这样的情境创设与传统的枯燥乏味的代数式教学相比,更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让学生在和谐愉悦、富有情境的活动中学得轻松、学得开心。令学生的数学素质得到全面、高效地发展,潜在的能力得以开发。而这种情境创设所产生的效果,正是我们所一直追求的,也是新课改所追寻的。

2.“情境创设的案例与论文撰写

我撰写了案例《优秀情境创设片断案例集》、《多边形内角和》。

以问卷的方式编著了《情境创设反馈调查》,对数据进行了分析,形成了前期调查结果分析。

何斌:编著《同一课型不同情境创设的对比分析》;

谢如土:编著《你能摸到红球吗?》、《教后部分优秀情境创设反思》。

3. 情境创设反馈调查表

201212月份,我们对初一146人进行了一份不记名的问卷调查,并对数据进行了分析,现罗列几点,如下:

①、你对学习数学感兴趣吗?(     

   A、很感兴趣 的有68   B、一般的   63     C、不太感兴趣的15

②、如果你对数学不太感兴趣是因为(可多选)(     

   A、课程太难,学不懂也就没兴趣的有82

B、觉得没什么实用价值所以没兴趣 的有8

   C、不适应老师的授课方式,从而失去了对该课的兴趣的有39

   D、自己对数学本来就没兴趣19

③、哪些会干扰你平时的数学学习(可多选)(     

   A、惰性  的有84人          B、班级和宿舍的学习风气不浓厚31人  

C、对数学不太感兴趣的有44人。 D、不适应老师的授课方式的有56人  

   E、各课时间安排不妥的有38人  F、压力过大的有59

④、你喜欢数学课堂中教师的教学方法(    

   A、总是同一种的有12B、偶尔改变的有71C、多种不同教学方法的有63

⑤、每节课的前35分钟你的注意力集中吗?能被老师的话吸引住吗?

A、不感兴趣的有14   B   一般会被吸引的有56    

C、能被激起兴趣时会很注意76

⑥、你喜欢上课时的哪种情境创设 (可多选)         

A、故事式的情境创设的72          B、 生活化的情境创设的有44    

C、 实验式的情境创设的有48       D、悬念式情境创设的有56    

 F、陷阱式的情境创设的有34       G、开放性的情境创设 的有84     

H、竞赛游戏型的情境创设的有68  I、温故而知新的情境创设的28

⑦、你会在上述的情境创设中迷失自己而不能回到课堂的主题上吗?(     

A、常常会的有9    B、偶尔会的有93      C、从不会的有44

从以上几点可以说明学生对数学的了解、认识还不够,一部分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还有待提高,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情境创设”的实用价值。

二、        有什么效果

(一)熔炼研究型教师小团队

我们课题组成员虽然人数少但研究热情高涨,情境创设意识逐步增强。从平时的交谈中我们普遍认为通过参与本课题研究,对我们自身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例如管金茹老师认为:通过参与研究,现在只要一备课,马上就想到用怎样的情境创设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兴趣提升了,自己的信心更足了,工作也轻松了,真是一件有意义的事。何斌老师说:“通过本课题的研究,现在自己特别会收集、积累有关情境创设方面的材料,自己听到的、看到的、查到的、生活中所想到的都应用到课堂上去。使课堂更注重实效,教学效果有了明显改善。”

(二)课堂教学中情境创设实效显著。
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的教学理念得到不断更新,课题组认真组织成员学习交流课题研究的相关理论。我们人少,交流起来很方便,打电话时交流、吃饭时边吃边谈都是我们常用的方式。正如我们所一致认为情境创设是数学课堂的灵魂,是学生获取数学知识,发展数学能力的动力工具,学生在好的情境创设中,就会使数学更容易理解和记忆。

(三)学生学习质量有所提高。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课题研究,学生学习兴趣得到激发,学习态度得到进一步改善。学生在课堂上,由原来的不声不响变成了敢想、敢说、敢试、敢做甚至敢笑的学习方式,真正做到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自主的、愉快的学习,学习质量自然就会有所提高。

三、碰到了哪些问题

(一)课题实施过程中,感觉最困难的就是课堂上“情境创设”所带来的过度活跃,甚至跑题,拉不回来。比如讲到“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时”的举例,调皮的学生马上想到了玩游戏,好,一个想到,下面就一大片,收也收不回来了。常常因此而完不成教学任务。不知各位老师是否有同感,这个度的把握真的挺难!

(二)课题实验过程中影响实验效果的主要关注点在于教师自身对课题认识的不断增强。因为教师的教学行为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实验效果,尤其教师对教学环节的精心设计,教学策略的合理运用上,使非常重要的,因此,帮助教师不断强化情境创设意识,提高每一节课的质量,才能真正落实数学课堂是以“情境创设”为灵魂,以激发学生的热情为目的,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参与性为手段,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

(三)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既有先天的因素,又有后天的因素,需要在学习生活中,不断积累经验,不断感悟,自主构建。因此,我们还要尊重学生心理发展过程,优化构建条件,引导学生自主构建知识。

四、今后发展上的设想

1.在教学实践中,继续探索怎样的“情境创设”对课堂、对学生、对教师都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2.在我的课题中提到了8种情境创设的方法,有这样的设想,把每种方法都提炼出一篇典型的案例。

3.在调查学生喜欢上课时的哪种情境创设问卷中发现:开放性的情境创设、故事式的情境创设、竞赛游戏型的情境创设、悬念式情境创设非常受学生喜欢,那么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我会尽全力来多创设这方面的情境。

4.每堂课都需要情境创设吗?也尝试少量的“开门见山”的引入是不是必要的。或者同一课型采用不同的情境创设会产生怎样不同的效果对比分析。

5.除此外,课题组内成员还要多听课、多教研、多请教、多交流、多沟通。争取让我们的课题能达到预期的目标,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喜欢学习,力争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其次,让我们一起展望新课改下“情境创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探索课题中期汇报后我们又做了什么。

我们在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中探索、寻求好的情景创设对我们对教学的帮助。下面主要从实践教学和案例论文两方面谈谈。

(一)公开教学:

在课堂教学探索的过程中,我们迎来了家长开放日,我恰逢讲到了“不等式及其解集”这节课,我精心准备了学生喜爱的两个情景创设,如下:

1.悬念性情景创设:

师:“五一”长假已过去,我们接下来要迎接

生:六一了

师:最近网上这样的帖子很多; “难道13岁就不能过儿童节了吗?”是你们的心声吧!

生:异口同声“是”。

师:好,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去过六一,好不好?

生:好。

2. 竞赛游戏型的情境创设:

师:到了长潭水库后,我们要做数学游戏,和平时一样分成十五个小组进行比赛,看哪一小组即团结又有水平,能获得最后的胜利。还要看哪一小组运气好抽到恭喜你啦就不用答题,自然获胜。

寻宝游戏-----用智慧的钥匙去寻找知识的宝库。

生:啊!好,看我们的运气!看我们的水平!

这节课我认为是非常成功的一节课,也得到了家长们的肯定和认可。因为整堂课学生的学习都是变被动为主动,能积极主动地探索、思考,令学生由“怕数学”变为“喜欢数学”了,并从内心感到“学数学是一种兴趣,是一种享受”。那么这种乐趣、享受即成为他们主动探索的动力源泉,让学生真正做到了“会学”而不是“学会”。套用冯丁.加德纳的一句话:“唤醒学生的最好办法是向他们提供有吸引力的数学游戏、智力题、魔术、笑话、悖论、打油诗或那些呆板的老师认为无意义而避开的其他东西。”

(二)情境创设的案例与论文撰写

我撰写了案例《不等式及其解集》、《教后部分优秀情境创设反思》、《优秀情境创设案例集》。

何斌老师《同一课型不同情境创设的对比分析》论文;

谢如土老师的案例《你能摸到红球吗?》

课题虽然就要结束了,但我们谈论的话题还会继续下去,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们还要努力寻求好的情创设境,关注课堂纪律中度的把握问题,把注意力分散的、跑题的学生用数学的魅力来吸引他们,提高他们的自律性。这个“度”的把握还真难,希望数学同行和有关专家能给予指点。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