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学案《文化生活》第一课第一框题 体味文化
人教版必修三《文化生活》
第一单元 文化与生活
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
第一课时 体味文化
我的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观察各种各样的文化生活,了解文化现象的普遍存在,体察广大人民的文化需要,知道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理解文化的内涵及特征,理解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的深刻影响。
2.能力目标:通过课堂探究,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合作探究的能力;通过展示并感受各种文化活动,提高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综合比较的能力、实践参与的能力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通过教学,培养学生辩证思维的能力、对不同性质的文化现象进行比较鉴别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教学,引导学生参与健康向上的文化生活,不断提高个人的文化素养。
我的学习过程
一、生活引入
“ 你不问我什么是文化的时候,我还知道文化是什么;你问我什么是文化,我反而不知道文化是什么了。” ——钱钟书
走进社会,走进生活,我们无时不在文化中。对于文化,我们并不陌生,我们经常会说,某某有文化,某某是个文化人,究竟什么是文化?人们有各种各样的提法,有人认为文化是知识,有人认为文化是艺术,我们所说的文化到底是什么呢?它与我们的社会和生活有什么关系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开始进入文化之旅,共同来体味文化。
二、基本功训练
1、知识点学习
(1)什么是文化?文化有哪些形式(?分)
(2)文化的特点有哪些?如何培养人们的文化素养?(?分)
(3)如何理解文化是一种力量?这种力量体现在哪些方面?
2、知识点演练
(1)下列活动属于文化现象的有( )
①工人、农民从事生产活动 ②参加学校运动会 ③参加演讲会、辩论赛
④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⑤参加文学社、书画协会、读书俱乐部
⑥浏览网站,领略世界各地风土人情⑦参加合唱团、舞蹈队
A .①③⑤⑦ B.②③⑤⑥⑦ C.②④⑤⑦ D.①②④⑥⑦
(2)下图中我国的象形文字告诉我们( )
A.文化是自然产生的
B.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C.文化具有意识形态的性质
D.文化就是文字
(3)近年来,花木兰故里——虞城县着力打造木兰文化品牌、发展木兰文化产业,借助木兰文化有力地推动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这表明( )
A.文化生活各有特色
B.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C.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
D.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三、题型训练
1、选择题
(1)晋东南一带的民歌,调式古朴;晋东北地区的民歌,音调高亢,有雄浑之感;晋南地区的民歌,时代气息浓郁,感情热烈;晋中地区的民歌,灵活自由、富于变化。山西民歌的这些特点表明( )
A.不同区域的文化呈现出各自特有的色彩
B.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C.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D.文化现象无处不在
(2)俄国作家托尔斯泰说过:“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这里的理想( )
①是文化的一种形式
②是人们对未来的一种追求
③能够激励人们去努力奋斗
④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3)参加伦敦奥运会志愿者行动的大学生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丰富和完善了自己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提高了自身的素质,这说明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是( )
①与人类社会俱来的
②从社会生活的体验中培养出来的
③通过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培养出来的
④通过参与文化活动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材料分析题
2011年11月8日,由中央文明办主办的“道德传承·红色热土——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在江西省萍乡市举行。部分全国道德模范和江西省入选“中国好人榜”的好人与现场观众见面,就“讲道德做好人”的话题进行了深入交流。此次现场交流活动以介绍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典型事迹为主,着力体现“好人有好报、好人不孤独”的价值取向。
运用文化的力量相关知识分析说明中央文明办主办上述活动的意义。
四、学以致用
1、举一反三
随着经济的发展,文化越来越多地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如:吃饭讲求“饮食文化”,穿衣讲求“服饰文化”,住房讲求“建筑文化”,出行讲求“旅游文化”等。这说明( )
①人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文化
②文化现象丰富多彩
③人们对文化的追求越来越高
④没有文化人们就无法生存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 我要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
对于文化的内涵,不同的人有各种各样的提法,有人认为文化是知识,有人认为文化是艺术,那么,我们所说的文化的内涵到底是什么呢?
3、每课一测
马克思说:“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即已经观念地存在着。它不仅使自然物发生形式的变 化,同时他还在自然物中实现自己的目的。”
马克思的论述对我们理解“文化是人类特有的现象”有何启示?
附:答案和解析
一、生活材料引入答案:
问题:我们所说的文化到底是什么呢?它与我们的社会和生活有什么关系呢?
答案:文化是人类所特有的精神活动及精神产品.我们所说的文化是指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二、基本功训练
1、知识点学习
(1)什么是文化?文化有哪些形式(?分)
我们讲文化生活,这里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如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都属于文化;人们进行文化生产、传播、积累的过程都是文化活动。
(2)文化的特点有哪些?如何培养人们的文化素养?(?分)
文化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文化是人类所特有的,纯自然的现象不是文化;第二,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第三,文化是人的一种素养;第四, 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可以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逐步培养文化素养。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3)如何理解文化是一种力量?这种力量体现在哪些方面?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①文化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先进的、健康的文化是个人成长的催化剂,反动的、腐朽没落的文化则会把人们引向歧途。
②文化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对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反动的、腐朽没落的文化则对社会的发展起着重大的阻碍作用。
2、知识点演练
(1)解析:本题考察文化的含义,文化是一种精神现象和精神产品,它不同于经济现象(活动)和政治现象(活动).本题中①是属于经济活动; ④属于政治现象.所以可排除A、C、D三项,本题答案选B。
(2)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化现象的认识。我国的象形文字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故B项符合题意;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为人所特有,A表述错误;文化既包括意识形态部分,也包括非意识形态部分,C表述错误;文字是文化的一部分,D表述错误。所以本题答案选B。
(3)解析:从材料中,虞城县打造木兰文化品牌、发展木兰文化产业,推动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表明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有重要影响,D符合题意;A、B、C与题意无关。所以本题答案选D。
三、题型训练
1、单项选择题
(1)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化现象的认识。从材料看出,山西民歌呈现出鲜明的区域特色,表明不同区域的文化呈现出各自特有的色彩,A符合题意;B、C、D表述正确但与题意无关,应排除。本题答案选A。
(2)解析:本题考查对文化的形式——理想的理解,考查文化形式的具体应用及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精神力量的重要作用。①②③④都是正确的。答案为D。
(3)解析:每个人的文化修养都不是天生的,而是从社会生活的体验中,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①说法错误,②③④都符合题意。答案为B。
2、材料分析题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审题时,首先明确知识范围——文化的力量;其次明确问题指向——道德的传承——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的意义;最后要结合材料分析。
【答案】(1)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先进、健康的文化对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
(2)道德传承·红色热土——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有利于用榜样的力量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更好地发挥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
四、学以致用
1举一反三
解析:题干材料所表述的现象主要说明了文化丰富多彩及其对人们的生活的影响。①②③都是材料所能说明的观点;④错误,因为没有文化会影响人的发展,并不意味着没有文化人们就无法生存。答案选A。
2、我要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
答案:(1)广义的“文化”是对人类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及其创造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统称,这种广义的“文化”概念与“文明”的含义相近。
(2)狭义的“文化”专指文学艺术和科学知识,或指人们受教育的程度。
(3)我们所讲的“文化”,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的“文化”,它既不同于那种广义的“文化”,也不同于那种狭义的“文化”。
3、每课一测
解析:本题主要考察文化的特点,我们可以从四个方面作答即可。
答案:(1)从文化与人类社会的关系来看,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2)从文化与人们个体的关系来看,人是文化的创造者,也是文化的创造物;
(3)从物质载体与精神文化的关系来看,文化现象实质上是精神现象,文化的作用主要表现为精神力量;
(4)从文化性质上看,有先进与后进、腐朽之分,不同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影响不同,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不同。
![]() |
![]() |
![]() |
![]() |
![]() |
![]() |
![]() |
![]() |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万光英证书校样稿
- 下一篇:《文化生活》第一课 第二框题 文化与经济…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