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与经济、政治
人教版必修三《文化生活》
第一单元 文化与生活
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
第二课时 文化与经济、政治
我的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1)识记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2)理解文化与经济、政治的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2、能力目标
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全面的、辩证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重视自身文化素质的意识。
(2)理解文化的地位和作用,为增强综合国力贡献力量的意识。
一、生活引入
材料一、据了解,为购买“超级女声”节目冠名权,蒙牛乳业投入了2800万元。在竞得冠名权后,为了投放“超级女声”标志的公交车体、户外灯箱、平面媒体广告,蒙牛又追加了将近8000万元的投资。蒙牛曾向市场投放20亿袋印有“蒙牛酸酸乳超级女声”的产品,销售额在20亿元左右,其中广告和促销费用超过1亿元。
材料二、在拉美和亚洲,一些流行歌星、影视巨星、能言善辩或外形很酷的候选人凭借着“剧场效应”,高票当选为议员或政府领导人。阿诺-施瓦辛格出生在奥地利,原先以健美为职业,后来步入影坛并主演了《魔鬼终结者》、《蒸发密令》等一系列知名动作片。在美国加利福尼亚2003 年10月7日举行的历史性的罢免选举中共和党候选人施瓦辛格当选为新州长。
“超级女声”属于什么现象?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
二、基本功训练
1、知识点学习
(1)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是怎样的?
(2)如何理解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3)文化的社会作用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2、知识点演练
(1)2010年7月,广东正式推出文化强省战略:今后10年,全省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实现年均增长12%以上。到2020年,全省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超过8 000亿元,占全省 GDP的比重达8%。这表明( )
A.文化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
B.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
C.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基础
D.文化对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
(2)截至2011年9月底,全国城市电影票房收入758043万元,国产影片票房收入383 690万元。这说明( )
A.一定的文化决定一定的经济
B.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C.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D.文化对经济具有促进作用
(3)目前,中国探月工程嫦娥三号任务正样研制进展顺利,嫦娥三号将于2013年下半年择机发射。我国开展“探月工程(嫦娥工程)”,对于增强我国民族自信心和综合国力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这说明( )
A.我国的科技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B.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C.文化生产力是我国综合国力的基础
D.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三、题型训练
1、选择题
(1)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已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说明( )
A.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
B.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
C.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D.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2)“十二五”期间,山东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这是因为( )
A.文化决定经济
B.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C.先进文化会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
D.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3)近年来,全球范围内特别是美国、欧洲和东南亚等地掀起一股“汉语热”。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世界已有4000万非母语汉语学习者,2500多所大学开设了汉语课程,其中美国就有800所,韩日两国几乎所有的大学都开设了汉语课程,一些国家已经把汉语纳入其国民教育体系。这表明( )
A.汉语是世界上最优秀的语言
B.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国际地位上升
C.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D.文化竞争力的高低是衡量国家实力的最重要因素
2、材料分析题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社会的有关知识,说明突出海洋文化特色,发展蓝色文化产业对山东社会全面发展的作用。
四、学以致用
1、举一反三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②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文化生产力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③文化对经济和政治具有决定作用
④我国应把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作为经济结构调整的主要方向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2、 我要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
管子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据此,有人认为,经济上去了,社会文化就发展了,社会文明程度就自然而然地提高了。请对此谈谈你的看法。
3、每课一测
运用文化作用的相关知识分析连云港的做法。
附:答案和解析
一、生活材料引入答案:
“超级女声”属于什么现象?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
答案:“超级女声”属于文化现象。材料一说明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材料二说明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其中,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和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和政治,给经济和政治以重大影响。
二、基本功训练
1、知识点学习
(1)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是怎样的?
第一,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先进健康的文化会推动经济政治的发展,腐朽落后的文化阻碍经济政治的发展。
第二,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2)如何理解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①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②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
③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3)文化的社会作用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转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表现在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和社会的发展历程中。
②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③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越来越重要,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
④文化能够为经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与方向保证。
2、知识点演练
(1)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化现象的认识。从材料中广东省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增长,占全省GDP的比重达8%等信息表明文化对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D项正确;A、C两项表述错误;B项正确但与题意无关,应排除。答案选D.
(2)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化现象的认识。材料中电影票房收入等字眼,表明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选出C项;经济决定文化,A项表述错误;B项与题意无关;文化对经济的作用具有两重性,D项表述错误。答案选C。
(3)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科学技术属于文化范畴,材料中,开展“探月工程(嫦娥工程)”,对于增强我国民族自信心和综合国力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反映出文化对综合国力的重要作用,故D项符合题意;A、B与题意无关;C项表述错误。答案选D。
三、题型训练
1、选择题
(1)解析:当今世界奉行霸权主义的国家,借助文化渗透的方式,竭力推销自己的价值观念,以推行强权政治,说明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D项最符合题意,B项不符合题意;题干中未涉及文化与经济的关系,A、C两项与题意无关。答案选D。
(2)解析:从材料中看出,山东省在“十二五”期间,必须坚持正确的理论指导,是因为先进文化会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C项正确;A项表述错误;材料中并未表明文化与政治、经济的相互交融,B、D两项与题意无关,应排除。答案选C。
(3)解析:世界范围内的“汉语热”表明,中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在不断提高,B正确。A、D错误;C项表述正确,但与题意不符合。答案为B.
2、材料分析题
答案:①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相互影响,在综合竞争力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②发展和弘扬海洋文化有利于山东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有利于山东人民积极参与政治生活,有利于为建设半岛蓝色经济区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提高山东综合竞争力,有利于促进山东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四、学以致用
1、举一反三
解析:本题以全球金融危机为视角,考查文化与经济、综合国力的关系。③说法颠倒了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我国把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放在突出位置,不是作为经济结构调整的主要方向,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主要方向是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效益,④错误。本题答案为A。
2、我要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
答案:从整体上讲,经济是基础,经济的发展会决定或带动文化的发展。但又不能认为文化与经济的发展是绝对同步的,二者的发展既有同步性的一面,也有不同步的情况 。
(1)一方面,经济是文化发展的基础。“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强调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水平。从这种意义上说,观点是有一定道理的。
(2)另一方面,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并不意味着文化的发展始终与经济的发展同步。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的独立性。那种认为只要物质条件好了,精神文化自然而然地就会好起来,物质条件差一点,精神文化就不可能搞好的观点,不符合历史发展的事实,是不正确的。
3、每课一测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文化作用的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做好本题,注意把握两点:一是构建文化作用的知识体系——文化与经济、文化与政治、文化与综合国力等;二是获取材料信息——文化变成沉甸甸的真金白银。
答案:(1)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所决定并反作用于经济,给予经济以重大影响。文化在连云港变成沉甸甸的真金白银,表明文化对经济有巨大的反作用。
(2)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产业迅速崛起,文化消费更加丰富,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连云港打出《西游记》这张“文化王牌”,吸附进包括商业演出、文化公园、创意园区等在内的诸多文化产业形态,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体现出文化与经济的相互交融。
(3)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有利于增强地方经济实力。到2012年,连云港的文化业总产值和增加值将分别达到200亿元和65亿元,是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结果。
![]() |
![]() |
![]() |
![]() |
![]() |
![]() |
![]() |
![]() |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