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人教版必修三《文化生活》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第三课 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第二课时 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我的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1)识记文化传播的途径和手段,大众传媒的作用。
(2)理解中外文化交流的必要性和意义。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熟练使用大众传媒的能力。通过小组表演提高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和综合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本框学习,理解文化传播的作用,提高对加强中外文化交流的认识,从而培养学生自觉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
(2)通过图片视频的展示增强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并由此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一、生活引入
旅游归来,介绍异国他乡的风俗人情、奇闻趣事;阖家团聚,高谈阔论各自的所见所闻;独居一室,打开网络浏览各地的新闻事件……这些现象具有哪些共同特点?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属于文化传播?你能归纳出文化传播主要有哪几种方式吗?
二、基本功训练
1、知识点学习
(1)现代文化交流和传播的途径和手段是什么?
(2)大众传媒在现代文化生活中发挥了哪些作用?
(3)怎样加强中外文化交流?
2、知识点演练
(1)下列活动有利于推动中华优秀文化传播的是( )
①汉代张骞出使西域②唐朝玄奘西行 ③明代郑和下两洋 ④丝绸之路开通⑤胡锦涛主席访问南美⑥中国在法国举办“中国文化年”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④⑤⑥ D.①②③④⑤⑥
(2) 第ll届奥运会首次通过电视实况转播,共有16.2万观众观看了转播;;第18届奥运会首次通过卫星向全球进行实况直播,人们可以在第一时间了解比赛进程;第26届奥运会电视实况转播覆盖了214个国家和地区,观众达196亿人次。2012年第30届伦敦奥运会又成为第一届真正意义上的数字化奥运会。它通过多种平台提供前所未有的媒体报道覆盖以使观众随时随地了解赛事最新动态。以上事实说明( )
①大众传媒已日益成为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②大众传播已取代旧的传媒③大众传媒显示了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特大功能④大众传媒克服了旧的传媒的局限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近年来,我国在许多国家成功举办了“中国文化周”“中国文化月”“中国文化年”等活动,受到普遍欢迎。假如你看到了反映我国文化走向世界的成就展后,要求你写一篇观后感,需要确定一组体现我国对外文化交流的政策或主张的关键词。你认为下列各组中最准确的一组是( )
A.相互借鉴 加强融合 维护文化安全
B.和平相处 文化渗透 提升文化软实力
C.尊重差异 理解个性 弘扬传统文化
D.相互尊重 和睦相处 各国文化一律平等
三、题型训练
1、选择题
(1)“传道、授业、解惑”体现了( )
A.思想运动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
B.科学技术进步推动了文化的进步
C.教育活动对文化传播具有重要作用
D.远程教育活动对文化传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索马里半岛自古就是商业繁荣的地区,公元前后,该地就曾出现一批极富活力的商业城市。诸商业城邦从内陆收购象牙、黄金输往海外,又从东方输入丝绸和瓷器等物品,转销内陆。考古学证明了中国瓷器的输入数量十分巨大,深深影响到当地人民的生活方式。上述材料体现了( )
①文化传播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
②商人的贸易活动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方式和途径
③人口迁徙是文化交流的重要方式和途径
④文化传播的途径就是指商人的贸易活动、人口迁徙和教育
A.②③ B.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
(3)“诗是不可译的,中国古典诗歌更是不可译的”,爱好古典诗歌的中国人包括不少专家学者常常带着七分自豪、三分遗憾地感叹。但如果古典诗歌不创新形式走出去,就不能更好地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
①扩大文化传播的途径
②加强文化交流,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
③加强文化交流,走向文化的统一
④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材料分析题
文化的交流作为一种“软实力”,具有其他交流所不能替代的作用。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文化交流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和地位越来越突出,世界各国特别是西方大国普遍重视利用文化手段来展示本国文化,宣传自己的价值观,提升本国的影响力。加强文化交流与合作,主动置身于国际文化交流之中,是责任,也是使命。
加强文化交流与合作,是责任也是使命。作为当代青年,你认为怎样做才能不辱这一使命?
四、学以致用
1、举一反三
①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②世界各国文化正走向融合、趋同
③文化交流与传播有利于促进文化的发展
④国际交往也是文化传播的途径之一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 我要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
利用网络你可以用以往难以想像的速度查阅到你希望得到的资料;你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世界上发生的事情;你可以和远在异国他乡的朋友或陌生人进行交流、抒发情感、娱乐游戏……
你能说明“网络传播”具有哪些特点吗?你将如何利用好网络这种大众传媒?
3、每课一测
杭州是古老的丝绸之路的起点,最近几年,杭州市利用人文区域优势,在弘扬“丝绸之府”、打造“女装之都”的服装工业发展进程中,注重实现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现代时尚的有机结合,加强与俄罗斯等国的优秀服装设计师的交流与合作,在积极发展中国丝绸服装贸易的同时,也对外传播了中国的文化。
运用所学知识回答:杭州市是如何对外传播中国文化的?
附:答案和解析
一、生活材料引入答案:
这些现象具有哪些共同特点?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属于文化传播?你能归纳出文化传播主要有哪几种方式吗?
共同特点:体现了文化传播的途径。文化传播的途径:①商业贸易。②人口迁徙。③教育是文化传播的又一重要途径。④各国之间互派留学生和访问学者,则是一种更为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
二、基本功训练
1、知识点学习
(1)现代文化交流和传播的途径和手段是什么?
文化传播的途径:①商业贸易。②人口迁徙。③教育是文化传播的又一重要途径。④各国之间互派留学生和访问学者,则是一种更为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
⑤小到亲朋聚会、外出旅游,大到各种经济、政治、文化活动,都可以成为文化传播的途径
文化传播的手段:大众传媒。
(2)大众传媒在现代文化生活中发挥了哪些作用?
如今,依托电子技术、微电子技术、光纤通信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3)怎样加强中外文化交流?
①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不同民族之间应该相互尊重,在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同时,共同维护、促进文化的多样性。
②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平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③我们既要更加热情地欢迎外来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2、知识点演练
(1)解析:中国是世界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古代中华文化曾源源不断地向外辐射和传播。从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到晋朝法显的南亚之行,从唐朝玄奘西行到明代郑和下西洋,历代志士仁人、学者高僧、工役商贾不远万里、不避艰险的文化之旅,为中华文化的传播和世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贡献。故①②③④应选,而今天的胡主席出访和中国文化年的举办同样有利于推动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播,故⑤⑥入选。答案选D
(2)解析:新传媒的出现,并不意味着旧传媒的消失,多种传媒都在文化传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故②舍去,应选C。
(3)解析:题干要求的是对我国文化交流的政策或主张的概括,最适合的是D。材料不体现维护文化安全、弘扬传统文化,故不选A、C项;B错在文化渗透。答案选D。
三、题型训练
1、选择题
(1)解析:“传道、授业、解感”是中国传统教育的主要方式,通过这种方式,获取不同知识,A、B、D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答案选C。
(2)解析:题目中所说索马里及东非沿海一带的文明进一步发展是由于宗教的传入、人的迁徙和商业的交往,因此,可以得出文化传播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结论。通过分析,选项①②③都可以入选。④是错误选项,因为商人的贸易活动、人口迁徙和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但文化传播的途径不止这三条。故选D。
(3)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七分自豪、三分遗憾”告诉我们要积极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因为灿烂的中华文化,是人类社会的共同文化财富,包括古典诗歌。古典诗歌面临的问题,不是文化传播途径的问题,①不合题意;③表述“走向文化的统一”是错误的,因此选C项。
2、材料分析题
解析:本题考查当代青年应该如何推动文化交流,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作答时,既要从文化交流的意义考虑,从“走出去”和“引进来”两个角度分析,又要坚持辩证观点正确对待各国优秀文化。
答案:(1)积极地向世界传播中华文化,使世界了解中国,提升中国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的同时,继续为推动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贡献。
(2)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我国的传播。有分析、有鉴别地吸收和借鉴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共享世界的文明成果,促进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坚决抵制落后文化、腐朽文化对我国的影响,抵制利用文化手段对我国进行的侵蚀和渗透,保证我国文化的健康发展。
(3)在对外文化交流中,要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始终坚持中国文化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
四、学以致用
1、举一反三
解析:母亲节不只属于一国,而是在世界流传,说明了①;随着中国与国际的接轨,母亲节也在中国推广,表明了③④;②说法错误,世界文化不会趋同。故选C。
2、我要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
答案:网络传播具有人类传播同网、全球同时、受众主动、双向互动的特点,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兼有报刊、杂志、书籍和电子读物的特点。(学生还可以从其他角度回答,只要言之有理即可,第二问可以自由发挥,只有言之有理即可。)
3、每课一测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阅读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及对有效信息进行概括、归纳、准确解读的能力。仔细阅读设问“如何”,要在材料中找准信息,“工业发展进程中” “贸易的同时”“交流与合作”,联系教材知识解答。
答案:(1)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经济是基础,对文化的发展起决定作用。杭州市对外传播中国文化,立足经济发展,发展文化,创新文化,做到首先尊重和发展本民族文化,提升中华文化的魅力。
(2)商业贸易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杭州市积极发展服装贸易,不但在商品中蕴含丰富的中国文化因素,而且直接对外展示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
(3)文化是多样的,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有自己的特色。杭州市在传播中国文化过程中,面向世界,注意实现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现代时尚的有机结合,加强与西方文化的交流与合作,做到尊重差异,和平共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 |
![]() |
![]() |
![]() |
![]() |
![]() |
![]() |
![]() |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