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法教育学案:分子和原子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目录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1 分子和原子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1 分子和原子
第一课时
我的学习目标:
(1)认识分子、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
(2)用微观的观点解释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3)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分析、推理能力。
我的学习过程:
一、生活引入
1、每课一诵
记忆在绪言部分我们学习的谁发现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构成的,什么论和什么学说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2、当我们走进校园时,现在正值学校桂花盛开的季节,同学们会情不自禁的说“哇!好香啊!”我们在很远就闻到了桂花的香味,桂花为什么能飘香呢?
同学们在喝开水时,喜欢加点糖,整杯水就变就变甜了,这些是为什么呢?
还有在如火如荼的新农村建设中, 每家都修了水泥路,你们仔细观察你们门前的水泥路,有什么发现呀?每隔一段距离都有一条隔离缝,这是为什么呢?
大家想知道其中的原因吗?这都与我们今天这一节所学的分子与原子有关。
二、基本功训练
1、知识点学习
(1)知识点1:学习物质由分子和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
把品红放到盛有水的烧杯中。
同学们看到了什么现象呢?(品红向水中扩散),品红为什么会扩散呢?
这些生活现象在很久以前科学家们就非常感兴趣了,(多媒体)大千世界,物类繁多,这些物质究竟是什么构成的呢?科学家们设想:这些物质都是由不连续的微小粒子构成的。科学技术证明:这些不连续的微小粒子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学习的分子和原子。
(2)知识点二:分子的质量很小、体积很小。
平常我们要求同学们节约每一滴水,一滴水小吗?(小)你们知道一滴水有多少水分子吗?(多媒体)哪位同学读一下:一滴水(以20滴水为1mL计)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一个水分子质量约为3×10-26 千克,这个数字有多大呢?如果10亿人来数一滴水里的水分子,每人每分钟数100个,日夜不停,需要数3万多年才能数完。
这些都说明分子是大还是小呢?(小)分子的什么小呢?
生答:一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分子的体积小;一个水分子质量约为3×10-26 千克,分子的质量小。
(3)知识点三: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a.取一烧杯,注入约40 mL蒸馏水,然后加入5~6滴酚酞试液,用玻璃棒搅拌均匀,向其中慢慢滴入浓氨水,观察溶液颜色有什么变化。
b.将烧杯中的酚酞溶液分别倒入A、B两个小烧杯中,另取一个小烧杯C,加入约5 mL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罩住A、
[实验1的现象]溶液颜色由无色变为红色。老师解释:氨水显碱性,无色酚酞溶液遇碱性溶液就会变红。
[实验2的结论]烧杯A中的酚酞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而烧杯B中的酚酞溶液仍为无色。
[提问]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
[回答] C中的氨分子运动到了烧杯A中的酚酞分子中,所以A溶液变为红色;而烧
这些都说明了分子的什么特点: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4)知识点四:分子之间有间隔
分子还有哪些特点呢:我们都知道1+1=2,同学们有没有兴趣提出挑战使1+1≠2,你们小时候一定玩耍过:将1桶鹅卵石和1桶细沙混合,最后体积会是2桶吗?“不是,因为沙子钻到石子的空隙中去了”我们下面又来分组实验:5毫升水和5毫升酒精混合。
现象是什么:体积小于了10毫升。今天我们探究了1+1也不一定等于2,这是为什么呢?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分子之间有间隔。当把5 mL水和5 mL酒精混合后,一部分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会互相占据分子之间的间隔,所以所得溶液的总体积会小于10 mL。
2、知识点演练
我们再来做实验,我们拿起你桌子上的注射器,抽取一定空气后,向前推动一段距离,能推动吗?
“能”为什么呢?这说明了分子之间有间隔,实验:我们又抽取烧杯中的水,再向前推动,生答:不容易推动。这又是为什么呢?学生讨论。老师解释:液体和气体分子间隔不同,气体比液体分子间隔大。
提问:固体容易压缩吗?生答:“不容易”“这说明固体分子间隔更小。”等
(多媒体:固液气分子的间隔示意图)
气体分子间隔>液体分子间隔>固体分子间隔
三、题型训练:
1、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诗人在远处就能闻到淡淡的梅花香的原因是( B)
A、分子很小
B、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C、分子之间有间隔
D、分子是可分的
2、1994年,印度博帕杰毒气泄漏,很多人中毒。这说明了(B )
A、分子可再分 B、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C、分子很小 D、分子间有间隔
3.水结冰是由于( C )
A.水分子运动停止了
B.水分子的化学性质发生了改变
C.水分子间的间隙发生了变化
D.水分子变小了
4、下列现象的微观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D )
A. 100mL酒精和100mL水混合在一起,体积小于200mL—— 分子之间是有间隔的
B.用警犬搜救地震中被埋人员 —— 分子在不断运动
C.用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 —— 温度升高,原子间隔变大
D.水烧开后易把壶盖冲起 —— 温度升高,分子变大
四、学以致用:
1、我要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
v (1)10立方米的液化气为什么能压缩在0.03立方米的钢瓶中?(分子之间有间隔)
v (2)为什么人们常把湿衣服晾在太阳晒着的地方?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2、每课一测:
1.“酒香不怕巷子深”这句话最能说明的化学知识是(A )
A.微粒不断运动 B.微粒之间有间隔 C.微粒很小 D.微粒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2.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三态变化,主要是由于( C )
A.微粒的大小发生了变化 B.微粒的质量发生了变化
C.微粒之间的间隙发生了变化 D.微粒总是不断运动的
![]() |
![]() |
![]() |
![]() |
![]() |
![]() |
![]() |
![]() |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课中学习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研究
- 下一篇:尹淑红我的简历表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