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实施学案:陈太丘与友期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目录
第一单元
第五课
第五课《世说新语》两则
第一课时 陈太丘与友期
我的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作品
2、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3、学习古人懂礼知义的优秀品格
4、多种形式诵读,力争当堂成诵。
我的学习过程
一、生活引入
1、每课一诵 (5分)
背诵附录诗第二首孟浩然的《过故人庄》
2、你能说出一个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吗?(5分)
由“自古英雄出少年”引出今天故事的主人公——元方。
二、基本功训练
(一)知识点学习
1、知识点1:了解刘义庆及作品《世说新语》(5分)
《陈太丘与友期》选自 ,它是由 (朝代) 组织文人编写的。主要记述了 代士大夫的言谈、行事,较多的反映了当时 的思想、生活和清谈放诞的风气。被鲁迅称为“ ”。
简易分析:此题实际上属于文学常识的考查。
2、知识点2:多种形式诵读课文
1、听录音朗读。(注意人物的语气和节奏)
2、学生齐读。
3、学生报名朗读 (5分)
4、分角色朗读。 (5分)
简易分析: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诵读是学好文言文的基础,此题在于提高学生的诵读能力。
知识点3、掌握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1)解释加黑的词语 (12分)
陈太丘与友期 太丘舍去 去后乃至
下车引之 入门不顾 相委而去
(2)“君”“尊君”“
(3)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翻译全文,如有疑难,同学之间相互交流。
知识点4:学习古人懂礼知义的优秀品格
(1) 文中元方和友人分别是怎样的一个人? (5分)
(2) 学完本文后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5分)
(二)知识点演练
1、翻译下列句子 (6分)
(1)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2)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2、“友人惭”的原因是什么?(可用原文回答)(4分)
三、题型训练 (15分)
1、填空
《陈太丘与友期》一文中,元方义正词严地指出父亲朋友的两点错误是: , ; , 。
2、这则故事写了陈太丘、友人和陈元方三个人的活动,重点写的是哪两个人的活动?这两个人各有什么特点?
3、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呢?说说你的看法。
四、学以致用 (20分)
1、我要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
联系实际说说你在礼貌、诚信方面做得怎么样?
2、每课一测
看谁课文背的又快又熟。
附答案和解析
一 、1、过故人庄 (唐)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xiá)。
开轩面场圃⒀,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huán)来就菊花。
2、马光砸缸、曹冲称象、王戎识李等
二、(一)知识点学习
1、《世说新语》 南朝宋 刘义庆 晋 士族 名士底教科书
3、(1)约定 不在等候就走了 才 拉 回头看 丢下、舍弃
(2)君:对对方的尊称。
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4、(1)友人:无信、无礼、知错就改
元方:懂礼、聪明、识义、落落大方
(3) 提示:待人(接物)要讲礼貌、守信用
(二)知识点演练
1、(1)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走进家门不回头看。
(2)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
2、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三、1、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2、重点写了陈元方和友人;
友人:无信、无礼、知错就改 元方:懂礼、聪明、识义、落落大方
3、参考:一种说法:不过分,因为元方认为这种无信无礼之人,不值得与他交谈,表现了陈元方的明白事理和落落大方。 另一种看法:太过分,既然友人已经感到惭愧了,对父亲的朋友应当以礼相待。
![]() |
![]() |
![]() |
![]() |
![]() |
![]() |
![]() |
![]() |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探讨学生怕作文的成因与对策
- 下一篇:王翠玲申报表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