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课题开题报告书
中国创意法教育研究十二五规划课题
《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意法教育研究》
子课题
开题报告
姓 名 于府平
专业领域 学科教学(英语)
填表日期 2014年 7月23日
开题报告 |
| |||||||||||||||||||
子课题名 |
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在高职院校英语创意法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
| ||||||||||||||||||
开题报告地点 |
鲁东大学 |
开题报告时间 |
|
| ||||||||||||||||
1问题的提出: 创意法教育是一种遵循“最差即最优”的平等教育理念的创意方法教育体系。创意法教育提出了“最差即最优”的平等教育理念,认为一般意义上的“优生”和“差生”其实是两种不同思维类型的学生,具有相等的发展潜能。前者为左脑思维型 ,后者为右脑思维型。所以将创意法教学利用于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上具有深远的意义。长期以来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缺乏对学生创意潜能的开发。本人想通过该课题的提出,提倡高职院校基于“创意法教学”的原则,利用多媒体作为辅助教学手段辅助手段应用与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中。多媒体教学手段突出的是图片,视频,更侧重学生的形象思维,即更侧重学生右脑思维的开发和发展。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能最大限度地激活学生的右脑思维,培养创意能力。利用多媒体作为高职院校英语教学手段能更完善的诠释“最差即最优”这一理论。 2理论依据:根据郭成志老师提出的创意法教学理念“最差即最优”学习理念,学习差的学生其逻辑思维比较薄弱,相反形象思维很好,可以借助这一优势,在高职院校英语授课中运用多媒体教学,利用图片,视频和音频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达到英语作为交流工具这一预言最终目的。 研究方法:本论文拟以系统科学中的辩证系统观为哲学指导,以相关的第二语言学习理论和学习策略理论为理论基础,采用问卷和访谈相结合的调查方法和程序,对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在高职院校英语创意法教学中运用的现状进行系统调查。其中: (1)本研究的哲学思想指导是系统科学中的辩证系统观,这是人类思维经历古代朴素整体论和现代机械还原论后形成的一种辩证整体思维范式。 (2)本文研究的理论依据是第二语言学习动机和学习理论,主要包括各种各样的较为系统地对研究和策略的性质和特点特别是其体系结构及其与学习的关系进行描述和解释的理论。 (3)本研究的具体方法是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法,以及相关的第二语言学习问卷、第二语言学习策略问卷、Excel、SPSS等统计软件等工具。 (4)本论文研究的具体受试对象是本文作者所在的我国某中职学校的两个班级的123名学生(及相关的教师)。 3 研究的主要内容:(1)什么是创意法教学? (2)创意法教学在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及调查 (3)由创意法教学而联想到的多媒体教学,其作为辅助教学手段在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中的运用现状及调查。 4预期的目标:论文预期达到省内领先,国内先进的水平,力争形成的成果在本地区推广应用。 5课题研究任务分工:于府平 2014年5月《多维互动教学模式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实施》 《基于互联网背景谈职业院校英语延伸教学策略》 2015年1月 《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在高职院校英语创意法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
| |||||||||||||||||||
7. 为此,作者在文章中根据亲身实践的体会,对互联网上有代表性、有影响的英语教学研究网页、电子论坛和电子杂志作了介绍,并对如何利用互联网资源充实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8. 主要参考文献(需列出作者、专著(论文、期刊)名称、出版日期等) 郭成志,2012,《最差即最优——创意法教育文集》.北京:[M] 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Dornyei, Z. 1994. Motivation and Motivating in the Foreign Language Classroom [J]. Modern Language Journal 78 (3): 273-284. Gardner, R. & W. E. Lambert. 1972. Attitudes and Motivation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M]. Rowley, Mass: Newbury House Publishers. Pintrich, P. R. 1999. The role of motivation in promoting and sustaining self-regulated learning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31: 459-470. Tremblay, P. F. & R. Gardner. 1995. Expanding the motivation construct in language learning [J]. Modern Language Journal 79: 505-520. Wolters, C. A. 1998. Self-regulated learning and college students’ regulation of motivational [J].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90(2): 224-235. Wolters, C. A. 1999. The relation between high school students’ motivational regulation and their use of learning strategies, effort, and classroom performance [J]. Learning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11: 陈丹秀,2009,中职生英语学习动机调查研究。硕士学位论文[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 高一虹,2003,英语学习动机类型与动机强度的关系[J],《外语研究》(1):60-64。 韩晓艳,2007,中等职业学校英语学习动机的激发研究:以昆山市第二职业中学为个案。硕士学位论文[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 胡春洞、王才仁,1999,《外语教育心理学》[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 华惠芳,1998,试论英语学习动机与策略的研究[J],《外语界》(3):44-47。 贾正传、郭慧燕,2006,第二语言学习策略系统观[J],《外语与外语教学》(1):22-24。 秦晓晴、文秋芳,2001,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内在结构[J],《外语教学与研究》(2):19-20。 石永珍,2000,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调查报告[J],《国外外语教学》(l):58-59。 汤闻励,2005,动机因素影响英语口语学习的调查与分析[J],《外语教学》(3):65-68。 王晓晏、张文忠,2005,国内外语学习动机研究现状分析[J],《外语界》(4):19-20。 朱振英,2010,职业学院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的调查研究[J],《山东外语教学》(2):108-112。 Chamot, A. U. 1987. The learning strategies of ESL students [A]. In A. Wenden & J. Rubin (eds.). Learner Strategies in Language Learning. Cohen, A. D. 1998. Strategies in Learning and Using a Second Language [M]. Grenfell, M. & Harris, V. 1999. Modern Languages and Learning Strategies: In Theory and Practice [M]. Guo, Huiyan. 2012. Toward a systemic approach to the teaching of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strategies [A]. In Liu Yongbo & Sun Zuxing (eds.) Proceedings of the 6th Native and Foreign Teachers’ Symposium on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in Shandong [C]. Laszlo, E. 1996. The Systems View of the World: A Holistic Vision for Our Time [M]. Naiman, N., M. Frohlich, H. H. Stern,& A. Todesco. 1978. The Good Language Learner (Research in Education Series No.7) [M]. Nunan, D. 1997. Strategy training in the language classroom: 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J]. RELC Journal (26): 56-81. O’Malley, J.M. & Chamot, A.U. 1990. Learning Strateg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M]. Rigney, J. W. 1978. Learning strategies: A theoretical perspective [A]. In O’Neil, H. F. (ed.) Learning Strategies [C]. Rubin, J. 1975. What the good language learner can teach us [J]. TESOL Quarterly 9(1): 41-51. Stern, H. H. 1975. What can we learn from the good language learner? [J]. Canadian Modern Language Review 31: 304-318. Weinstein, C. & R. Mayer. 1986. The teaching of learning strategies [A]. In M. C. Wittrock (ed.), Handbook of Research on Teaching (3rd ed.) [C]. Wenden, A. 1998. Learner Strategies for Learner Autonomy [M]. Willing, K. 1989. Teaching How to Learn Learning Strategies in ESL [M]. 丁怡,2006,外语善学者和不善学者英语词汇学习策略对比研究[J],《外语研究》(6):47-50。 范琳、王庆华,2002,英语词汇学习中的分类组织策略实验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 (3): 209-212。 顾永琦,2004,策略的典型特征与变化纬度[A]。载文秋芳(编),《英语学习策略理论研究》[C]。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3–46。 郭惠燕、贾正传,2005,第二语言学习策略系统分类法[J],《烟台师范学院学报》(4):85-89,106。 贾正传、郭惠燕,2006,第二语言学习策略系统观[J],《外语与外语教学》(1):22-24。 李炯英,2002,中国学生二语学习策略的观念与运用——一项实证研究[J].《外语教学》,(1):42-48。 吕长竑,2001,听力理解学习策略训练[J],《外语教学》(3):89-92。 倪清泉,2008,外语学习策略研究四十年[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6):134-138。 秦建华、王英杰,2007,大学生英语学习策略的个案研究[J],《外语界》(2):73-81。 司建国、赵继政、贺梦依,2005,中国高职学生英语学习策略调查[J],《国外外语教学》(1):23-27。 王笃勤,2002,大学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外语界》(5):15-17。 王晓为、尹铁超,2003,英语学习策略系统决定性因素的实证研究[J],《外语学刊》(4):99-102。 魏宏森、曾国屏,1995,《系统论——系统科学哲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文秋芳,1995,英语成功者与不成功者在学习方法上的差异[J],《外语教学与研究》(3):61-66。 文秋芳,1996a,《英语学习策略论——献给立志学好英语的朋友》[M]。上海: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文秋芳,2004a,第二语言学习策略中的理论争端[A],载文秋芳(编),英语学习策略理论研究[C]。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22。 文秋芳、王立非,2003,《英语学习策略实证研究》[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文秋芳、王立非,2004,中国英语学习策略实证研究20年[J],《外国语言文学》(1):39-45。 |
| |||||||||||||||||||
学院意见 负责人签名:(公章) 年 月 日 | ||||||||||||||||||||
![]() |
![]() |
![]() |
![]() |
![]() |
![]() |
![]() |
![]() |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子课题申报表
- 下一篇:《运用创意法教育理论提高初中思想品德作…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