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创意法教育学案提高“差生”生物学科成绩的研究
我的简历表运用创意法教育学案提高“差生”生物学科成绩的研究
《运用创意法教育学案提高“差生”生物学科成绩的研究》
结题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1、在高考复习阶段,传统的教学方法就是通过大量的训练来提高应试能力,实质上就是题海战术。由于大量习题进入课堂,导致教辅资料泛滥。这既增加了学生的经济负担,同时由于试题不够精选,学生作业负担重,使学生在题海中疲惫不堪,结果成绩也不尽人意,家长怨声载道。为了使学生尽快从教辅资料里解放出来,轻松学习,精做精练,同时为了充分调动教师的集体智慧,于两年之前我校在毕业班提出推广学案,并逐步在全校推广实行。
2、在学案的初期推广中,出现了教师备课与编写学案的矛盾,比如教师在学案上花费大量时间,如精选例题和习题,所以对于教案的编写就难免流于形式。那么怎样把学案和教案的关系处理好,使教师集中精力抓教学,而不是把主要精力花费在教案和学案的重复编写中。学案是学生学习的方案,而教案则是教师教学的方案,两者各具特点。在教学过程中,两者是相互协调、相辅相成的。学校依据二者的互补性优点,提出了编写教学案的要求,于是我校实现了由学案到教学案的转变。
3、教学案就是将教案和学案结合起来,简化并优化教案,将教案和学案合二为一,教学案突破传统的备课方式和填鸭式教学模式,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在练中学,在学中练,使讲课成为学生练习实践的辅助。传统备课普遍存在两种特点:一是以“教师为本”,即以老师和教材为中心,更多是考虑教师如何把课本知识内容讲得准确无误,并重点突出,难点到位,而忽视了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二是教案的“单用性”,即教案是老师自备、自用,是专为教师的“教”而设计,忽视了学生如何“学”。从教案的编制体例上,我们可以清晰地发现这一点。一般说来,在教案中,总有“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过程”等条目,有一些教学详案甚至还把教师将要在课堂上说的每一句话都写出来。传统的教案符合了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教师是教学中的主导者,学生则是教学和学习过程的从属者。因此,学生上课只能是一种被动接受,这样的教学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学生素质的要求是很难适应的。要提高学生素质,关键是从学生出发,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就需要在教学实践中变“教师为本”为“学生为本”;变传统的备“教法”为中心为备“学法”为中心。即把传统的“教学方案”转变为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方案”。教学案的出现正是顺应了这种变革。
4、教学案是以学生的“学”为核心,突出了学生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其特点是:教学重心由教师如何“教”转变为学生如何“学”,用具有预先性和指导性的“学案”,让学生预先了解所学的内容及要达到的目标。这样既加强了沟通师生之间的教学关系,又增强了教学的民主性和双向交流性,使学生在正式上课前能预先借助学案自主学习,初步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概念、理清知识的链条,并尝试用掌握的知识分析问题、解答问题。这样学生就可以把自己将要学习的内容,在课前进行初步预先消化。学生暂时不能理解和解决的真正疑难问题留待课堂学习。课堂40分钟就可以有目的、有针对性学习,并对于重点、难点问题提出恰当的质疑。进而强化了课堂教学的民主性、互动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而且学生在自学时可能发现新的问题,提出新的思考,甚至有一些是老师没有预想到的问题。预先得到这些问题反馈,有利于促进师生之间教学相长。
总之,教学案教学的目的和意义是最大限度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主动的积极的去探究知识。学案利用一系列知识点设计的问题,引导学生自己学习,把学生推到学习的主体地位。形成有序有控的自主学习过程,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思维的能力。在学案教学中,教师依学案、教案引导,学生有序而学。学生学习目标明确,教师教学思路清晰。不仅便于学生掌握知识也培养了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理论依据和研究方法
1.依据
①方向性和现实性相结合的原则。即既要坚持“四有”、“五热爱”和共产主义思想教育这条主线,又要从现实出发,特别是结合学生的实际,突出以人为本,实事求是,充分考虑初中生的认知规律和现有的思想水平,编写切实可行的教学案。
②学与习相结合的原则。“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既要求重视对学生进行理论教育和传播,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验活动,使之知行统一、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③情与知相统一的原则。所谓“情知统一”,概括地说就是把认知因素与情性因素辩证统一起来。它与其它教育手段有着明显的区别。不是把着眼点集中于认知目标,重视认知因素在学生学习活动中的作用,而不以牺牲情性目标的实现为代价。“情知统一”强调在教育活动中,学生的认知心理和情性心理和谐共振,从而实现对学生性情的影响。
2.方法
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要研究方法,结合文献资料研究法对学生进行陶冶教育、体验教育、角色模拟、超文本教育来影响青少年的情性。
①陶冶教育。这是一种有目的地利用环境、气氛、作风以及教师自身等教育因素,对学生积极影响的方法。陶冶教育主要是指有意识的创造教育环境,使受教育者置身于所设置的教育环境之中。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影响受教育者的情感和认知,以达到塑造人的情性的目的。
②体验教育。是使学生在学习、社会活动、劳动以及日常生活实践中,履行道德规范,或者进行练习,将道德规范内化为道德品质和习惯。体验的方式通常有学习活动、承担社会工作、自我服务、角色体验、游戏活动等。
③角色模拟。美国社会学家米德(G·Mead)认为,人生的角色学习通常经历三种过程:⑴从模仿到认知;⑵从自发到自觉;⑶从轮廓学习到细节学习。通过角色体验,让个体亲自感受与表现这些角色的适宜行为,从而对这些角色有深刻的认识和体验,为能够更好地承担这个角色做准备。通过使用教学案,使学生体验学生和教师的双重角色,领悟怎样教,怎样学,使学生深层体会教与学的过程。
④超文本教育。超文本教育,是以文本教育为基础,但又不拘泥于文本。它通过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将做人的道理内化为健康的心理品质,从而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德育过程中,体验和感悟成为儿童重要的学习方式。超文本教育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遵循学生认知的发展规律,使之知、情、意、行在人的心理发展过程中高度统一;它遵循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的教学观念和青少年道德教育生成性的原则,从而教会学生体验生活,感悟人生。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
生物教学案种类不同,编写体例也应有所区别。一般说来都应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一)教(学)(也即复习)目标。应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等。另外的德育目标体现在配套的教案中。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教材,从整体上体现教材的知识结构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使知识能条理化、系统化和整体化,尽量一课时一个学案,以便控制学习总量,使学生明确目标,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二)知识(框架)结构。应包括学科知识结构、单元或章的知识结构、课时知识结构等。通过知识结构分析,建立知识结构框架,使学生对将要学习的知识有一个整体的宏观认识。既可作为学习前的自学路径指南,又可作为学生学完后对所学知识重新回顾、联系和系统化的参照。在老师设计一个知识结构框架的同时,适当留出部分内容,由学生尝试着总结概括,连接知识链条。特别是对于初三复习课,让学生独立进行知识结构的总结尤为重要。从而体现老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辩证统一关系。
(三)重点、难点。使学生对将要遇到的困难有一个准备,在学习中有的放矢。教学案能让学生明确本节的重点、难点,以及在中考知识点的地位;知道老师的授课目标、意图,让学生学习能有备而来,给学生以知情权、参与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扮演的不仅是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更是整体活动进程的调节者和局部障碍的排除者角色,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舞台的主角。
(四)本节主要内容。这一部分是教学案的中心。在这一部分中通常要设计问题或通过填空的形式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学习知识是为了运用知识。“教学案”本身就是一份引导学生探究知识的自学纲要。设计恰当的问题是引导学生探索求知的重要手段,是“教学案”设计的关键所在。而生物学本身又是和人类生活联系最直接最密切的自然科学。因此,教师要依据学习目标、学习内容,依据学生的情况,精心设计问题。问题的设置要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有一定的科学性、启发性、趣味性和实用性。还要具有一定的层次和难度。让学生通过分析和讨论能够得到不同程度的解答。并通过对问题的解答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五)学习(复习)札记 。这一部分是对学生自学探索后的反馈。学生层次不同、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较大差异,自学过程中可能会发现许多各个层面的新问题、提出各种不同的思考和质疑。配合教学札记教师及时从学生的反馈中发现这些问题进行及时的正确的引导,对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思维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学生可以把自己发现的新问题记录在上面,老师在课前收集反馈信息,准备好有针对性、有目的性指导。这样既可以做到有的放矢,又可以使师生之间的交流达到一种和谐、融洽的课堂气氛。
(六)习题。编制适量的经典例题,对于学生巩固学习(复习)内容也是颇有用处的。在选题时,要精心选择那些最能代表本节学习内容的各个层次(特别是重点与难点)的经典例题,要尽量做到让学生通过题目能举一反三、闻一知十。使用时可穿插在教学过程中,也能作为课堂内容及例题讲解后的巩固训练,以检验所学知识,培养多种能力。
总之,教学案教学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主动的积极的去探究知识。教学案利用一系列知识点设计的问题,引导学生自己学习,把学生推到学习的主体地位。形成有序有控的自主学习过程,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思维的能力。在学案教学中,教师依学案、教案引导,学生有序而学。学生学习目标明确,教师教学思路清晰。不仅便于学生掌握知识也培养了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的来说,通过教学案目标的设置,加强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促进初中生思想品德健康成长,提高思想政治课堂效率和教学成绩,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变被动学生为主动学习,把课堂时间交还给学生,在解决问题之中,挖掘和培养学生的潜质,培养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
四、课题实效
1.撰写了课题结题报告。
2.在市级刊物以上发表了关于教学案教育的论文
3. 编写了数百份优质生物教学案。
4汇编了课题试验论文和案例。
5、课堂效率明显提高。
6、集体智慧使教学案更加优化,实现了课程资源的共享,极大地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
五、课题总结
1、高三年级的教学案成为高一、二年级的教学案编写的范本。
2、生物导学案在复习课中比较成功地使用了知识结构系统复习法,不仅节省了板书的时间,而且使复习由原来平面化提升为立体化。
3、学校的教案检查可以用教学案代替,使教师将时间集中用于钻研教材和学法。
六、课题组织
主持人:白旭东
七、参考文献
1.《最差即最优-创意法教育文集》郭成志主编
2.关于《教学案》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山西省河津市实验中学 赵爱玲
3.高中物理“学困生”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高邮市第一中学
![]() |
![]() |
![]() |
![]() |
![]() |
![]() |
![]() |
![]() |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于淑琴结题申请
- 下一篇:《创意法教育中的高中新生学习数学的思维…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