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郭成志创意法科研课题网>> 各组 子课题申报>>正文内容

寇志洪《创意法教育下的小学生自主管理研究》开题报告

《创意法教育下的小学生自主管理研究》开题报告

一、 课题提出

创意法教育是郭成志老师于上世纪90年代提出的一种教育体系,提出创意法教育是一种遵循“最差即最优”的平等教育理念的创意方法教育体系。包括创意法教育内容和创意法教育方法两个部分。这是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来划分的。从学生层面来说,它是一种“创意法”的教育,将一切知识最终归结为“创意法”;从教师层面来说,它是一种教育的“创意法”,教师使用的教育教学方法是“创意法”。自主管理教育作为一个适应时代发展,顺应社会需求而必然诞生的教育理论体系,是弘扬、培养受教育者自信、自立、自强、自律精神,给予受教育者以人文关怀,促进其身心俱健的全面教育,是以培养受教育者的主体意识、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价值取向的促进受教育者主动发展的终生教育。学生自主管理体现生本教育理论,体现以“人的发展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在学生管理中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尽量让学生拥有更大的空间来展示他们的才华。为此,学校成立班级值周和学生值周制度,让学生全员参与学校和班级的管理,来锻炼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在管理中,倡导“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坚持在实践中育人,在实践中摸索,初步形成了学生自主管理的工作特色。做好学生的自主管理的同时,应用大教学论、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儿童教育心理学理论。综合应用这些理论,使课题成果的推广体现教育改革的先进理念。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少年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是道德养成的重要基础,其中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就是让少年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养成一系列做人、做事、学习等方面的良好习惯。为了完全实现德育的目标,为了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必须从道德行为习惯的培养着手,把道德行为提高到习惯的高度。

学生主体渴望自我教育与发展。通过班级调查,大部分学生都渴望能有自我调控,进行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从而希望来获得一种自我满足感。他们不喜欢停留在管制的层面,可往往有没有约束自己的能力,道德评价能力较低,因此这就要求班主任教师不必一味的条纲条纹的一一训导,剥夺学生的自我权利,把教育的过程留给学生在已有的认识上,自己不断的反思,对照,来不断规范自己,在体验中逐渐体察,感悟生成,进行自我教育。

我们知道,班级是学校的基层组织,学校的大部分教育教学活动都在班级中进行。在班级建设中,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要求、自我计划、自我实践、自我评价的自我教育过程,让学生在集体教育中完善和发展个人,最终转换为学生内心的某种觉悟和信念,并开始有意识地自觉地服从自己,即走向自律。

新时期已经将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提高到与文化知识积累的同一高度,小学班主任要做好管理和辅导工作,不仅要使小学生具备较多的文化知识,还要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水平、了解我国的法律、个性和兴趣爱好得到充分发展等。创意法教育是一种遵循“最差即最优”的平等教育理念的创意方法教育体系,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是凝聚整个班级的重要力量。这就需要小学班主任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主要教育目标,将重心放在辅助学生增加知识积累、增强道德意识、提高动手能力、身心健康得到全面发展。

1、贯彻“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激发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养成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和应有的行为规范的观念和习惯,实现本研究的最终目的“受教育的人成为教育他自己的人”。

2、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的探究,发现自我管理能力培养的规律,探索出具有针对性、系统化的、可操作性的培养模式。

3、通过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充分发挥班级中每一个学生自身的潜力,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逐渐自主养成相关能力、从而品尝成功的喜悦,使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和谐发展。

三、理论依据  

1、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能够激发孩子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2、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了“儿童中心主义”的教育原则,他竭力反对传统教育中压制学生,置学生于被动地位的弊端,主张把教育的中心转移到学生方面来,使学生成为中心,成为教育的主宰。

自我管理能力的研究活动,是以学生自我意识的唤醒与发展为突破口,以端正学生的自我认识、自我体验,提高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为基础,以育人为基本特征,以培养健全人格,发展自学、自强、自治能力为目标。 小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主要包括品德上自检、行为上自控、管理上自治、心理上自调、学习上自主、身体上自健等诸多方面的能力。

小学学生自主管理,是根据社会发展和学生心理的实际需要,遵循教育规律,面向全体学生,在学校、班级日常管理中培养小学生主体性、合作性等个体心理素质的教育。

新时期已经将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提高到与文化知识积累的同一高度,小学班主任要做好管理和辅导工作,不仅要使小学生具备较多的文化知识,还要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水平、了解我国的法律、个性和兴趣爱好得到充分发展等。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是小学生获得良好教育的两大主要途径,学校教育是以班级为单位的,而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是凝聚整个班级的重要力量。那么小学班主任要如何提高自己的工作质量呢?

多年的小学班主任经历,经过实践,我总结出小学班主任应当分阶段、分步骤的制定教育目标,将关注点放在学生的进步幅度上,而不能急功近利,因为小学生年龄较小,思想不成熟,约束能力不强,对他们的教育必须要循序渐进的进行,将眼光放远,班级制度的制定都要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虑。从知识的学习方面来说,现在的学习是为以后的学习铺设道路,形成正确的思维能力、良好的学习习惯才是重中之重;从学生的综合素质方面来说,班主任是小学生丰富内心世界、独特性格特性的维护者,是使小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明确的法律意识、严谨的生活态度的引导者,因此,小学班主任工作应当更加人性化,以一个引导者的身份,树立一个具有较高人格魅力的形象,以言传身教感染小学生,这会使小学生在一生中受益无穷。例如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班主任应当设计一些良好好的教育活动,在这个过程中,老师要起到良好模范作用,引领学生领会教育教学的价值观内容。

四、课题实施的原则  

通过对小学生自主能力培养的内容、方法、途径、组织、制度的研究,初步探索小学生自主能力培养的理论和方式方法。通过研究、实践,致力于培养学生“人格自尊,生活自理、学习自主、言行自律、锻炼自觉”的自主能力,让学生逐渐达到人格自我完善、生活自我管理、学习自我激励、行为自我约束、身体自主锻炼、活动自主组织。让学生真正做生活的主人、学习的主人、集体的主人、社会的主人,充分发展个性,发挥潜能,成为各方面素质全面和谐发展的人,并以此促进学校整体面貌的变化。通过对小学生自主能力培养的内容、方法、途径、组织、制度的研究,初步探索小学生自主能力培养的理论和方式方法。通过研究、实践,致力于培养学生,人格自尊,生活自理、学习自主、言行自律、锻炼自觉”的自主能力,让学生逐渐达到人格自我完善、生活自我管理、学习自我激励、行为自我约束、身体自主锻炼、活动自主组织。让学生真正做生活的主人、学习的主人、集体的主人、社会的主人,充分发展个性,发挥潜能,成为各方面素质全面和谐发展的人,并以此促进学校整体面貌的变化。

1、调查研究法:通过调查、访谈、问卷、座谈等形式对学生的兴趣爱好、能力倾向、自主能力进行调查研究,为把握小学生自主能力基本特征寻找支撑与依据。

2、文献研究法:组织教师学习与自主能力培养相关的理论书籍,运用先进的教育理论指导课题实施,深入开展本研究,在此基础上制定具体目标和研究策略,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新经验,研究新问题。

3、行动研究法: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组织教师结合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展开研究,解决实践中出现的教育教学问题,组织课题组成员开展合作研究活动共同探讨,探讨学生自主能力培养模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自主发展。

4、个案研究法:对部分班级、老师、学生进行跟踪式的个案分析研究,了解学生自主能力培养所需要的支持性环境和条件。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小学生自主能力的构成及行为表现。小学生自主能力现状及成因。研究什么样的教育和教学有利于或有碍学生的自主能力发展,影响小学生自主能力发展的基本因素分析。校园文化对小学生自主意识能力培养的影响。小学生低、中、高年级自主能力发展的过程和特点。构建适应小学生自主教育管理的教育机制。建立小学生自主能力发展水平评价和测评的指标体系。研究在自主能力发展过程中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如何协调配合的问题。小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培养。后进生自主意识的激发及自主能力的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如何开展有效的教育活动提高学生的自主能力等。小学生自主能力评价方法研究等。

让学生逐步做到人格自我完善、生活自我管理、学习自我激励、行为自我约束、活动自我组织、身体自主锻炼。学生通过个体或集体的组织形式,从他律逐步走向自律,从而内化为素质,外现为习惯,形成自我管理能力,从而树立主人翁意识,成为生活的小主人。主要途径是:完善学生班级自我管理模式,让学生做学校的小主人;沟通家校交流渠道,让学生做家庭的小主人;开展生活实践活动,让学生做社会的小主人。作为学校,重点在教学,核心在质量。学生内在的主观能动性是影响质量的决定性因素。教师要做到转变育人观念,改进课堂教学方法,增加学生在具体的学习环境中自主体验,不断地强化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使学生逐步掌握适合自身特点的学习方法并学会迁移运用,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主要途径是:做到让教师走进课程开发,营造自主学习氛围;让学生走进个性化学习,锻炼自主学习能力;让课堂走进生活体验,培养自主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具体实践活动中,主动自觉地进行生理素质和心理品质的锻炼,培养强壮的体魄和坚强的意志,初步形成做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主要途径是:班级开展系列主题活动,让学生参与锻炼,学会合作,勇于展示自己。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融入自然、社会生活,让学生自我磨练。合理开发学生的潜能,学生能根据自己特点,自主选择成长的目标、内容,能够自由地充满活力地发展,不断超越自我,不断地追求新的生活。主要途径是:制定每学期的成长目标,拟定个人成长计划,让学生有方向地发展。校园营造宽松、民主的人文环境,让学生有个性地发展。鼓励培养个人的兴趣、爱好、特长,让学生有选择地发展。开辟特色阵地,让学生自由发展。

六、课题研究对象  

一到六年级学生  

七、课题研究方法及步骤

本课题研究分为三个步骤:

准备阶段:(20149-10月)

1、对学生思想道德、个性和兴趣爱好现状进行调查分析。

2、学习国内外有关小学生自主管理的理论知识。

3、收集各年级学生思想动态。  

实施阶段:(201411-20144月) 

1、整理不同年级学生思想动态、个性和兴趣爱好等材料。

2、研究课前小训练,强化课前准备工作。  

3、通过学生自主管理来增加知识积累、增强道德意识、提高动手能力。  

总结阶段:(20124-20127月)   

1、整理课题研究的实践性资料。  

2、对此学生自主管理进行全面分析、总结。  

3、完成课题研究的结题报告。    

八、课题研究组织机构  

1.师资条件  

姓名      学历     职称  

寇志洪    专科    小学一级  

廖春辉    专科    小学高级    

2.实验分工  

1)课题负责人:寇志洪 

2)实验教师:寇志洪  廖春辉  

九、资料准备  

1)图书馆查阅,个人购买  

2)上网查找参考  

十、预期研究成果及形式  

①构建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教学的课堂操作模式。  

②撰写课题结题报告。  

十一、经费预算(略)  

参考文献:  

[1] 王水艳.  做好小学班主任的三个要求[J]. 江西教育. 2010(18)

[2] 叶小丽.  当好小学班主任的体会[J]. 小学时代(教师). 2011(04)

[3] 吴朝华.  关于小学语文教学发展的几点思考[J]. 考试周刊. 2013(50)

[4] 成燕.  基于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方式的小学班主任工作研究[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8(31)

 

20141028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