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郭成志创意法科研课题网>> 各组 子课题申报>>正文内容

山东省临沂市莒南县洙边镇新华中学段友超《在创意法教育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研究》开题报告

    在创意法教育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研究》开题报告  

             山东省临沂市莒南县洙边镇新华中学   段友超  

一、问题的提出。  

创意法教育体系以“开发个人创意潜能”为突破口,综合脑科学、创造学、哲学等创立而成。以小学教育为切入点,来关注包括中学、大学以及成人教育的全过程。创意法教育体系激发了教育领域的大胆创新,本课题旨在通过探索创意法教育的实践,培养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习惯及自主学习品质的目的。   

课题的提出是创新目前自主学习现状的需要。创意法教育的实施,从提出了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任务,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真正的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一定是自主学习。从教与学的关系来看。教学方式决定学习方式,学生的自主学习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因此,研究学生自主学习策略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课题的提出是适应我校校情需要。创意法教育适合我校的校情,我校是一所普通的农村中学,孩子的素质、基本能力表现不一样,再加上留守孩子占46.8%,他们少了一份必要的亲情、缺了一份无可替代的心灵抚慰,学习上没有及时的家庭辅导和监督。长期的危机,难道让学生“买单”?不,不行!他们是又一代新人,只有让我们帮助他们——让他们能自觉学习、能自主学习——为个体的持续发展注入活水。这是农村教育的一个重大的现实问题,时不我待。    

课题的提出是满足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创意法教育提倡的是一种创新精神,一种能力的培养。从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来看,社会生活方式的变迁以及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对每个社会成员都提出了全新的挑战。可持续发展观念和战略,要求每个社会成员具有终身发展的愿望和终身发展的能力,具有自主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二、理论依据和研究方法。
1.理论依据    

1)、郭成志创意法教育原理。      

2)、新课改“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      

3)、马克思关于人、人的本质的相关论述。    

4)、哲学中的对立统一规律。“优”与“差”是对立的,也是统一的,可以互相转化。物极必反,最“差”即最“优”。  

2、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辅之以调查法、实验法、文献研究法、个案研究法、准实验研究法、经验总结法。为使研究尽量地靠近目标,我们采用“讨论—行动—反馈—调整”,即边研究边行动,边反馈边改进,边实践边总结,边收集情报,边修改方案的做法。    

1)行动研究法。研究师生、以及相关环境在创意法教育体系中的角色以及由此衍生的行动。  

2)调查法。通过问卷等形式来把握创意法教育环境下的各种心理状态。  

3)对比法。通过实施前后各种参数的对比,准确把握创意法教育的实施效果。  

4)文献研究法对古今中外教育文献进行引证,得出教育的本质性内涵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  

1、从理论的角度探讨“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研究”的科学内涵。      

2、从现实出发认识当前“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研究”缺失的现实状况并搜集自主学习成功的典型案例。      

3、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分析造成当前“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研究”缺失的深层原因。    

4、努力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并研究探讨以“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研究”作为突破口,着力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    

5、在实践中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拓展思维空间,激发学习兴趣。  

6、通过创意教育法挖掘个人创意潜能,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预期的目标
1、通过研究活动,明确此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在他人已经取得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动态研究,补充填补有关理论。      

2、通过各种途径 “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研究”这一命题进行多方面深层次的实践认识和探索。      

3、让“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研究”无论在课堂还在课外都能成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舞台。    

4、通过创意教育法挖掘个人创意潜能拓展学生思维空间,学会学习,注重学法指导,提高自己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五、课题研究任务分工
本课题属于独立科题,主持人段友超完成,
聘请相关领导专家直接对本课题研究进行指导。课题组负责人段友超:本科学历,中学中级教师;1996年参加莒南县中学教学基本功竞赛获一等奖;有10多篇论文在教育专业杂志上发表或在省、市教育、教学论文评比中获奖;多次承担县教改观摩课及省、市、县课题研究任务。能及时总结教学经验,并善于沟通交流,责任心强,有敬业精神。  

六、进度安排   

过程设计:根据本课题研究的目标和研究内容,大致分为四个阶段进行:    

1. 第一阶段:设计申报(20124月——20128月)    

20124月——20125月:初步进行课题设计,完成课题申报。    

20128月:成立课题组,明确层级管理;学习相关理论和课题研究方案,进行文献研究。     

20129月:设计子课题研究方案,进行调查、前测;征求专家意见,修改草案,举行开题仪式。    

2、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210月——20139月)    

201210月:完善课题研究计划,进行前期调查、测试,收集原始资料。    

201211月——20127月:启动研究。课题组成员进行课堂实验,做好记录、及时分析,定期参加课题观摩、交流、汇报,向课题组提交自己撰写的论文、案例、教学设计。    

3.第三阶段:中期论证(201310月——201312月)    

201310月—201311月:进行阶段测查、小结。    

201312月——201312月:调整实验方案,进行第二轮实验研究。    

4.第四阶段:结题鉴定(20149月——20156月)    

20149月——201410月:课题组成员上研究课,向课题组提交自己撰写的论文、案例、教学设计。    

201411月——20156月:整理研究资料,编辑案例和论文集,撰写结题报告、研究报告,申请结题。    

七、课题组织
1)思想保证    

实验教师要加强学习,增强课改意识,不断强化事业心和责任感,把实验作为自我价值的实现、个人发展需要和事业来做。    

2)人力保障    

课题组成员都有多年的教育管理经验,积累了较好的科研成果,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课题组主要成员为学校的班主任、教研组长及一线骨干教师,受过一定的教育科研方法教育或训练,基本掌握教育科研流程,更难得的是这些同志理论知识广博,并且都能吃苦耐劳,甘于奉献,全部胜任本课题的研究任务。    

3)制度保障    

课题采取分层管理,逐层负责的管理模式进行管理。课题负责人负责整个课题的统筹规划和全面管理。课题组定期召开阶段反馈会议,及时调整工作安排与进程。组员定期向课题组汇报工作进程与研究的阶段成果。课题组同时也对课题实施情况进行有效督导,促使课题项目按照规定的时间节点有效开展和完成。    

4)资源保障    

课题组有针对性地搜集有关教学,教科研等方面的资料,编制专题目录,索引,文摘,剪辑等资料,以多种形式为教师学习提供信息支持。制订奖励办法,按课题进度予以奖励,提供课题经费。    

5)经费保障    

学校领导思想观念先进,重视学生素质的培养,特别重视基础方面的教学研究。在经费并不宽裕的情况下,一直能够保证教科研研究经费,在业务培训、课程资源整合、资料收集和开展活动等方面都能保证经费的落实。    

6)时间保障    

我校每周三下午为教研组活动时间,其中课题研究是一项重要内容,受到学校的高度重视,确保教师有充足的时间用在课题研究上。    

八、参考文献  

[1]《最差即最优——创意法教育文集》,郭成志主编,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12年版  

[2]、孙方晓 《论新课程下学生自学能力的提升》,《当代教育科学》2014.5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4]、孙伟《什么是合作学习》 2014-4-12 http://www.hischool.net.cn  [5]、《上海教育科研》2014年第11期。   

[6]、《中学政治教学参考》陕西师范大学 第5期    

[7]、《教育科学论坛》四川教育出版社   2014年第10期    

[8]、《教学月刊》浙江教育学院  教学月刊社出版  201411上。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