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临沂临港经济开发区第五中学刘振华《创意法教育下的农村中学语文阅读指导研究》开题报告
《创意法教育下的农村中学语文阅读指导研究》开题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
2001年7月,颁布并实施《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标准中明确提出了学生阅读的要求以及课外阅读量,并给出了“新课标推荐书目”。因此,学生课外阅读已越来越被学校、家庭、社会所重视。尤其是各级各类学校,将语文课堂教学向课外延伸,从而使课外阅读成为实施大语文教学观的重要渠道。很多教师已清醒地认识到:阅读是语文教育的重心,探索并完善阅读教学体系,成为目前中小学语文教育界日益关注的焦点。 农村中学生,由于受环境和条件的限制,尤其是教学硬件设施的严重不足,造成了学生语文课外阅读的贫乏。同学们课外书籍读得少,写起作文来,个性化严重缺失。这种缺失,表现为缺乏真实、缺乏思想、缺乏创新、缺乏理念。这些个性化的缺失,最主要原因是课外书籍读得少,达不到知识的积累,达不到厚积薄发的境界。在有效的条件下初中生如何才能进行有效的课外阅读。如何创建初中生有效的课外阅读。因此, 本课题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的。
二、理论依据和研究方法。
1.创意法教育理论
创意法教育是一种遵循“最差即最优”的平等教育理念的创意方法教育体系。包括创意法教育内容和创意法教育方法两个部分。这是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来划分的。从学生层面来说,它是一种“创意法”的教育,将一切知识最终归结为“创意法”;从教师层面来说,它是一种教育的“创意法”,教师使用的教育教学方法是“创意法”。
其理念诠释为:面对教育资源,我们习惯性认定的“最差”和“最优”并非本质上的“优差”,其实“最差”和“最优”只是一种狭隘的认定,二者具有相等开发的潜能。一般意义上的“优生”和“差生”其实是两种不同思维类型的学生,前者为左脑思维型,后者为右脑思维型。教育的关键在于引导前者向右脑思维转换,后者向左脑思维转换,最终实施左右脑和谐发展,实现“双脑教育”的目的。
人的大脑分为左脑和右脑,左脑主逻辑思维,右脑主形象思维。而在一般教育环境下,往往以标准答案来考试学生,标准答案的应对在脑科学上来说,是一种逻辑思维训练,是一种左脑思维训练。所以,其“优差”评价都是从左脑思维的角度来评价的。而心理学认为,人的左脑一旦过度发展,右脑就会受到抑制。所以说,在一般情况下,考分高的学生,右脑思维往往被扼杀。所以从右脑思维的角度来评价,“最优”的学生也是“最差”的学生。反之亦然。但是,从整个大脑思维的角度来评价,学生无“优差”之分。
创意法教育把每个学生放到平等的地位进行教育,避免了教育资源的巨大浪费,为我国实施素质教育,尤其是推进本课题研究提供了可以操作的模式。
2.课题研究的方法
调查法:采用问卷的形式,了解教师、学生、家长对课外阅读现状的看法,就学生课外阅读状况细致调查,客观分析,找准问题所在,确定研究的突破口和着力点,以便“对症下药”,有针对性地展开课题研究。 文献法:通过多种途径搜索其他省市区在相关课题研究方面好的经验做法,结合学校实际,借鉴使用。同时从《中学语文教学》、《中学学语文教师》、《中学语文教学通讯》中选择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相关文章推荐给课题实验教师。购买有关语文素养和阅读教学方面的书籍,组织课题组成员经常学习,相互交流、研讨,搜集前沿理论信息,指导教师有效进行课题研究。 行动研究法:深入学习理论知识,立足所教班级,结合课题研究目标,制定科学的研究方案,并针对实验研究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采取新措施进行修正和完善,逐步构建适合本校学生的、较为完善、有效的课外阅读的模式。同时积极撰写阶段科研成果,从而转变教师的职业行为,提高科研水平。经验总结法:在实验研究过程中注重积累第一手资料,不断进行概括和归纳,最终提炼出切实可行,前瞻有望的研究成果。 案例研究法法:对个别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进行调查、观察、分析,课题研究提供素材资料。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
1.学生课内外阅读内容的选择指导研究。 2.学生课外阅读形式的研究 3.学生课外阅读过程的指导研究。 4.学生课外阅读评价的研究。 5.探索、研究符合各个学段学生课外阅读特点的有效指导方法。 6.探索和创新学生课外阅读指导方法,构建有效的符合本校学生实际情况的阅读指导策略
四、预期的目标
通过课题研究,争取达到以下目标
1、以郭成志老师的”创意法”思维为主旨,以学生读写能力的培养为切入点,以点带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从而形成正确的语文素养和语文习惯,进而加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终身收益的大语文观念。 2、从加强课外阅读指导入手,创设良好的阅读氛围,探索中学课外阅读内容、阅读形式指导以及课外阅读课堂指导的方法研究,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实效性。3、通过让教师介入学生的课外阅读,让学生的课外阅读与教师的指导同步发展,提高课外阅读的质量,使学生真正读起来,真正欣赏起来,真正走进阅读。 4、通过课外阅读指导使学生喜欢上书,喜欢上阅读,在提高语文素养的同时,启迪生活,学会做人。 5、在实践研究中,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切合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重视学生的心理需求,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 6、提高课题组语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研究能力。
五、课题研究任务分工
刘振华、徐晓艳两位老师均是一线的语文老师,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有较高的研究能力、总结推广能力。本课题的负责人刘振华经常参加各种研究活动,负责全面调控课题研究的运作,还将区教科研中心有关专家保持联系,请他们对课题研究进行把关,并从理论上给予具体指导。徐晓艳老师在各项教研赛事中,分获过教学反思、评课比赛、教案评比、说课比赛等一二等奖。多次参与研讨课及比赛课,获得各校好评。曾获得“优秀老师”、语文学科“骨干教师”等光荣称号,主要负责课题各步骤的实际操作。
六、进度安排
本课题我们共分三个阶段,进行工作:
第一阶段:2015年11月———2016年1月准备实施阶段,设计、制定 “创意法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方案。
第二阶段:2016年2月——-2016年5月研究阶段,我们转变观念,建立“研究”小组,确定实验班级,营造“研究”氛围,整合语文阅读和写作版块,构建“研究”模式,组织学生进行尝试性的“研究”,培养兴趣,积累经验,聚集成果。
第三阶段:2016年6月——2016年9月总结提高阶段,我们整合研究资料,课题评估总结,撰写研究报告
七、课题组织
1.组织保证:学校行政部门承诺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最好的硬件设施和软件环境,课题组成员能够较好地运用信息技术进行科研的参与者,在科研手段上,能够整合传统研究手段与现代化研究手段,可以有效地提高科研工作效率。 2.时间保证:为使课题研究真正落到实处,取得实效,我们将建立课题运作管理制度,课题组活动每月不少于一次、课题组活动与业务学习相结合,每周一次。 3.经费保证:课题启动后,经费自行筹备。
八、参考文献
1.《最差即最优——创意法教育文集》,郭成志主编,2012年出版,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2、《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叶圣陶教育文集》叶圣陶著,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3、《<农村初中群文阅读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研究报告》
4、《基础教育新概念•主体性教育》张天宝著,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5、《自主辅导教学论》卢仲衡著,辽宁人民出版社, 1998
6、《语文课程与语文教材》顾黄初、顾振彪著,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1
7、《教育中国——50名流素质教育访谈》夏欣著,光明日报出版社,2002
![]() |
![]() |
![]() |
![]() |
![]() |
![]() |
![]() |
![]() |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