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郭成志创意法科研课题网>> 各组 子课题申报>>正文内容

河北省衡水市故城县夏庄镇丁庄完小夏常山《创意法教育下的学困生的转化》结题报告

 

 创意法教育下的学困生的转化》结题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怎样改进创意法教育下的学困生

二、理论依据和研究方法。

理论依据:创意发教育是一种遵循“最差即最优”的平等教育理念的创意法教育体系。

最差的学生和最优的学生其实都是优秀的学生,只不过前者开发的是左脑,后者开发的是右脑,二者具有相等的开发潜能。创意发教育的实质其实就是前者引导向右脑思维转换,后者向左脑思维转换,最终实现“双脑教育”。

创意法教育就是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使我们教师队伍充分利用教育资源,为国家培养优秀人才而服务。

比较研究法:从学习兴趣、合作意识、接受程度、评价效果等方面对比观察研究实施前后学生的变化,统计并分析实验数据。

案例研究法:在研究中选择一个或多个学生对某项课改进行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进行观察、调查和追踪,获取相关的信息和资料,对一个个案例进行分析和研究,寻找通过课改促进学生发展的标准、方法和步骤。研究过程中辅助使用的方法还有观察法、谈话法、行动研究法。

在整个研究过程中,多种方法灵活运用,边实践、边探索、边修改、边完善、边总结。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

    1、根据小学学生的情况和各学科的教学要求,对小学课堂中的学困生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技能领域素质的发展进行详细的目标规定,从而建立改进小学学困转化的目标体系。2、根据小学学科的特点,安排各学科的课改内容,内容安排力求充实、精确、有序,并初步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改进内容体系。3、根据小学教学目标内容和小学学困生特点,探索改进小学学困生转化的学习活动方式,确定学困生的教学时间、空间以及程序,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切实可行的改进学困生的教学模式。

四、课题实效

通过本次学困生的转化,学困生的学习效果有了很大的提高。本班60人,除了过去48人学习较好,现在剩余的学困生12人,经过这段时间的培养,对学习也产生了兴趣,收效很大。

典型案例:孙庆超是一名四年级的男学困生 。自控能力差,上课时总是做小动作。作业字迹潦潦草草,总是拖拖拉拉。但是一到下课,惹事生非,使得其他孩子告状。放学回家,扔下书包,就去玩耍,根本不会自觉地做作业。这样的学习态度,他的学习成绩可想而知。

再加上家长不够关心。超超是单亲家庭,母亲忙于工作,很少去关心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对孩子的学习不闻不问,等到成绩出来后,一看不理想,就对孩子一顿痛打。正因为如此,孩子从小就缺乏良好的学习环境。由于没有人管,所以回到家他就很少去做作业,看电视,打游戏。这样的环境,怎能让一个孩子专心作业,安心读书?

小超原来上学的时候,好习惯没有养成,坏习惯却愈演愈烈。小超现在的老师对他的要求似乎又有点过高。对孩子过高的要求,孩子对学习失去了信心,有点自暴自弃。

    我们课题组成员研究了一下转化方案: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公平地对待班中的每一位孩子,对孩子不忽视、不歧视、不疏远,关心他的学习、生活,经常性地与他沟通交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让学生觉得老师是公平、公正的。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帮助树立自信心。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用放大镜去捕捉孩子的优点,用所小镜去看待孩子的缺点。努力架起沟通师生感情的桥梁,用一点点的爱、一滴滴的情,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

课堂上,对他特别关注。课堂上,把简单的题目留给他;在布置作业时,数量减少,难度上也适当降低。让他通过努力,也能完成作业。随着他的不断进步,教师不断调整作业的数量和难度,直至达到与别的孩子相同的要求,最终实现转化。

利用课余时间查漏补缺,进行辅导。重点进行拼音的辅导和识字的辅导,教给孩子必要的方法。努力提高他们的基础知识水平,从而提高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成绩。

安排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为他的同桌,做他的榜样,让他学有榜样;当他的“小老师”,认真完成作业。课余时间,“小老师”还可以帮助教师辅导,向他介绍良好的学习方法,帮助他提高学习成绩。

然后通过家访、电话、开家长会等形式经常性地与家长沟通交流,向家长传达现代教学理论知识以及正确的教育方式方法,改变家长以往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之处,善于发现他的点滴进步,教育孩子要慎批评、多鼓励。尽量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改掉自身自身不良的习惯,做孩子的好榜样。

刚开始,该生还是不听讲,上课仍自己玩自己的,作业能动笔但相当潦。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上课有时能集中注意力了,作业认真多了,基本能按时完成,学习的积极性有了明显提高,成绩也有了明显进步。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谁不爱学生,谁就不能教育好学生。”只有对学生发自内心真挚的爱,才能给他们以鼓舞,才能使他们感到无比的温暖,才能点燃学生追求上进、成为优秀生的希望之火。教育实践告诉我们,爱是一种最有效的教育手段,教师情感可以温暖一颗冰冷的心。当学生体验到老师对自己的一片爱心和殷切期望时,他们就会变得“亲其师而信其道”。我相信:爱是转化后进生的催化剂。只要教师施以爱心,有契而不舍的精神,不断的帮助其树立学习的信心,转困一定有收获。

五、课题总结

通过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和艰苦工作,我们认识到非智力因素是影响学生学习的主要方面;通过我们的实践,我们深刻的认识到学生学习的动机、需要、兴趣、习惯、性格对完美人格的影响。

对本课题的研究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方法:

一、深入调查学生的学习现状和学习动机,确定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学困生的问卷调查,找出现行教学中兴趣的缺失原因,同时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进一步研究。通过教师的学习、研究和积累,掌握素材、尝试通过教学方法的改变,改变学生的态度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找保持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和协作精神,使学生达到乐学、想学、爱学的境界也为教师更好的进行教育研究、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抛砖引玉。

二、教师业务学习和教学素质的提高

课题组成员主要进行了尝试教学和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理论的学习,详细学习了《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智力因素与学习》、《非智力因素的理论与实践》、《创新教育论》等。在课题组内组织全体参研人员听了大量的公开、示范课并对所听课进行了评议和讨论。积极提供条件,让我们做到“走出去,请进来”,我们曾组织教师几次到外校听讲座、观摩课,

教师能够更新观念、开阔思路,把握素质教育的实质,尽量使我们的眼光站在时代前沿。在开展教学工作的同时,要求教师在上课时必须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改变课堂教学结构新一轮课程改革,其核心理念之一是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针对学生“个人兴趣不同,基础情况不同,学习习惯更不相同,表现在学习成绩上就有很大差异”的问题,我让学生自制一份成绩表,并在后面注明学习兴趣怎样,学习投入精力怎样,上课学习的状态怎样。调查结果表明,科目成绩高的,肯定兴趣浓厚,投入学习精力多,上课专注程度高,课后复习、练习的时间也花的多,而部分“拖腿”科目集中反映在兴趣不高,投入精力少等问题。传统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开展创造性学习,必需改变课堂教学方式,“尝试教学法”是著名教学法专家邱学华老师经过长期实践、研究、探索所创导的一种先进高效的教学方法,其精髓是“先学后教,先练后讲”其核心思想是在“以学生为主,以自学为主,以练习为主”的“三主”原则下,让学生积极参入,努力自我解决,尝试成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意识,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能力、创造性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样不但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更重要的是使学生乐学、好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六、课题组织

(一)成立课题组

 主持人:夏常山

成员:张永芬、袁方真、张凤霞

课题组成员都是青年骨干教师,参加过市级课题,积累了一定的课题研究经验。有市级教学能手,教学经验丰富,参与活动积极热情,都有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

各位成员在课堂教学、优秀论文、教学设计、教学课件等获得过不同等级的奖励。可以肯定地说,本课题一定能够按期完成目标任务,取得预期研究成果。

(二)工作步骤

1、第一步骤——准备阶段(2016.2.1-2016.3.31

为形成以校为本的改进学困生特色创造条件。

1)成立改进学困生特色小组(夏常山)

2)制定改进学困生实施方案(张永芬)

3)进行评价改进学困生的宣传,使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及家长了解并认同评价改进的理念。(袁方真、张凤霞)

2、第二步骤——实施阶段(2016.4.1——2016.6.30

探索适合我校教师专业发展改进学困生研究机制

1)组织课改教师探索适合我校改进学困生的课题。(夏常山)

2)形成研究机制及实施方案。(张永芬)

3)对学困生进行实施培养。(袁方真)

4)实施对学困生能力提升的培养。(张永芬)

3)制定、督导评价方案。(张凤霞)

3、第三步骤——结题阶段(2016.7.1——2016.8.31

1)收集整理资料(夏常山、张永芬)

2)撰写总结报告(袁方真、张凤霞)

3)课题组申报科研成果。

(三)预期研究成果

1、对学困生转化的方法摸索出可操作性强的方案,制定出具有校本特色的《创意法教育下的学困生的转化》

2、课题优秀论文、科研成果汇编。

3、装订相关子课题的个案研究成功案例。

4、整理小学学困生的转化的资源库。

七、参考文献

“九五”重点课题《小学数学活动课研究和实验》《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小学生素质综合评价实验研究》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