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运用研究开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一)研究背景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已正式颁布并已在全国大部分地区开始实施,《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了新课程体育教学领域不仅包括课堂体育教学领域,而且把课间、课外体育活动也纳入了新的体育课程领域,可见,开发和探索新课程标准下中小学大课间阳光体育活动内容、模式意义所在。当今社会里,由于个别家长和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导致其存在重智育、轻体育的倾向,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休息和锻炼时间严重不足。近期体质健康监测表明,青少年耐力、力量、速度等体能指标持续下降。可见,当前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指标需要提高,而仅仅靠一周三到四节的体育课锻炼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学生们充分利用好大课间进行适当的运动与锻炼,只要坚持不懈,身体素质一定会不断的改善和提高。体育大课间活动为推进素质教育,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水平目标,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等方面都起到积极的作用,尤其是对于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习惯,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收效。
近年来,各地学校体育工作都在围绕着如何进行课间操的改革展开讨论,特别是国家教育部于1999年推广大课间阳光体育活动以来,这项活动已在全国不少大中城市学校蓬勃地开展,实践证明,改革后的大课间阳光体育活动与传统的课间操比,不仅活动时间长,内容、组织形式活,练习强度适宜,对学生紧张的学习起调节作用,满足学生对体育活动的需要,促进学生到操场上、在阳光下陶冶身心,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有明显的实效,而且还能反映学校的校风、学风,甚至班风,体现学生、班级、学校良好的精神风貌。
大课间作为一种学校的课程,肩负着以体育活动为载体全面育人,调节学生身心健康的重任,自身的使命要求它的内容必须丰富、本土特色鲜明、学生喜闻乐见、紧贴学生的年龄和身心特点。首先,大课间体育活动是近几年在课间操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学校体育新的组织形式,与课间操相比,大课间体育活动时间长,活动内容多,组织形式活,练习强度适宜,它不仅可以对学生紧张的学习起调剂作用,而且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有明显的实效。其次,大课间体育活动水平还能反映学校的校风、学风甚至班风,体现良好的精神面貌。再次,大课间体育活动更应该体现本土区域特点,简易操作,能实现人人参与,展我风采。
作为体育教师的我们深知:苗族广播体操在大课间的创意运用,是深化课程改革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开展《苗族广播操在大课间的创意运用》课题的研究,将会提高我校学生的身体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趋势分析
全民健身在我国已深入人心,校园群众性体育运动的开展更是百花开放,但各校在组织竞技性体育运动会的背后,也不同程度地存在全民健身活动不经常,活动内容死板老套,参与者有压力等方面不足。而体育大课间活动已经许多城市开展和研究过,但大部分都没有形成系统完整的体系。
体育大课间活动发展的趋势:以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为本,激发学生参与运动的兴趣,满足学生的运动欲望;大课间活动的内容形式设计要丰富多彩,能够满足不同年龄、不同特长、不同兴趣、不同水平学生的发展需要;大课间活动要力争突出学校的特色,形成自己的活动特色;要合理安排活动时间和场地,做到“小场地、大课间”;积极探索把大课间活动作为一种校本课程的新途径,把大课间活动提高到一个新高度;大课间活动要做好安全管理工作,确保师生人身安全,让充满活力的大课间、让学生喜爱的大课间、让安全有序的大课间出现在我市的各个校园。
(三)研究价值
1、学术价值
首先,苗族广播操在大课间的创意运用,让学生在玩中陶冶情操,弘扬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展现良好的精神面貌,推动学校教育的良性发展,为学校增添活力。
其次,苗族广播操在大课间的创意运用,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与发展,融育智、育德于健体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
2、应用价值
(1)苗族广播操在大课间的创意运用,能有效地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提高学生的体质和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把苗族广播体操运用到体育大课间创意中来,能够丰富大课间活动内容,使大课间组织形式更加灵活,练习强度更加适宜,能最大限度满足学生的需要,而且活动不强求正规的场地和器材,不影响学校正常的教学。
(2)苗族广播操在大课间的创意运用,能够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锻炼,促进学生动作技能学习,增进体质健康,培养学生自我锻炼能力及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
二、研究内容和目标
(一)研究内容
1、为学生搭建阳光体育活动的平台
本着“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标理念,学校结合自身条件,把苗族广播体操运用到大课间的创意中来,为学生提供多种形式的体育平台。形式的多样化满足学生的各种兴趣需求,为学生的身心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活动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一片阳光天地。
2、为学生享受优质的体育教育提供服务
优质的体育教育来自学校的体育软硬件,学校依照课程标准配足体育器材,同时组织我校教师外出参加外校的教研活动,提升我校体育教师专业素养,通过请专家、教研活动、公开课等途径加强教师的专业技能,全面让学生能够享受到优质的体育教育。
3、为学生形成体育特长和个性发展提供条件
学生的体育兴趣是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内在动力,也是学生个性发展的起点和依据。苗族广播体操在大课间的创意运用,给所有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提升自我的平台。课堂打基础、大课间抓拓展、兴趣班展特色、竞赛展风采。因材施教。层层提升,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参与大课间活动的平台,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苗族广播体操的乐趣和快乐,以及收获成功的喜悦。
(二)重点难点
本课题的研究重点是:本着“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标理念,学校结合自身条件,把苗族广播体操运用到大课间的创意中来,为学生提供多种形式的体育平台。
研究难点是: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苗族广播体操的乐趣和快乐,以及收获成功的喜悦。
(三)主要目标
1、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深入了解学生的喜好,尽量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通过不同的运动方法,结合苗族广播体操,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让学生自主投入到运动当中。。
2、培养学生的运动能力,让学生学会从苗族广播体操的创意运用中去更好的锻炼身体,开发学生的创造力。
3、简化运动技能,让学生学会一定的苗族广播体操运用的技能和相关的知识,简化运动规则,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通过课题研究,转变、更新学校及体育老师的教育观、人才观等,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建设一支学习型、科研型的教师团队。
三、研究思路方法
(一)研究思路
首先,通过对大课间活动现状的调查,了解目前大课间活动在组织形式、活动内容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其次,针对问题,逐项进行分析,探索苗族广播体操在大课间的创意运用的可行性与现实意义。最后,以前面的研究成果为基础,探索苗族广播体操在大课间的创意运用的策略,并且在大课间活动的实践中不断改进与完善。
(二)研究方法
1、文献法:通过查阅各种理论著作和研究资料,不断梳理课题理论,为实践研究提供有力的支撑,并在教育实践研究中完善课题理论。
2、经验总结法:①创设科研环境,倡导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多总结遇到的问题,好的解决方法与策略。②组织课题研究经验交流,互相交流心得与体会。③多实践,多写课题研究论文。
3、调查法:对拟定进行研究的大课间活动形式、内容、效果等情况,采取普遍调查、问卷调查、访谈调查与个案调查等方法,了解研究大课间活动的现状。通过调查,掌握丰富的第一手材料,为课题研究提供充足的事实依据。
4、个案研究法:我们将通过对学校管理者、体育老师、学生等个案进行深入全面的调查和剖析,搜集研究资料,综合运用追踪法、追因法揭示苗族广播体操在大课间的创意运用的策略。
(三)研究计划及其可行性
1.研究计划:
本课题的研究时间为:2016年5月——2018年12月,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16年5月——2016年9月)准备阶段
确定课题,制定实施方案,对小学大课间活动现状进行调查,了解大课间活动的形式、特点,发现当前大课间活动的形式、内容、效果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①整理课题申报相关资料,完成课题申报、立项。②收集国内外有大课间活动的探索与研究论文献及实践资料。③制定研究方案及研究计划,理清研究思路,明确研究目标、内容。
第二阶段(2016年10月——2018年6月)实施阶段
进行课题的具体实践活动,收集文献资料及研究数据,不断改进苗族广播体操在大课间的创意运用的策略。
①组织人员深入实践研究。②收集优秀研究心得与研究论文。③完成阶段研究报告,进行阶段成果评估。
第三阶段(2018年7月——2018年12月)总结阶段
①整理过程性资料
②撰写课题结题报告
③准备课题结题的申请鉴定。
2.可行性:
以上研究过程的计划对硬件要求不高,只需要具备图书馆、能上网的电脑即可实施,因此,此研究计划是切实可行的。
四、创新之处
本课题的创新之处在于以下几点:
(一)研究角度的创新
本课题研究从苗族广播体操在大课间的创意运用这一视角开展研究。本研究认为,苗族广播体操在大课间的创意运用,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丰富大课间活动的内容。
(二)研究方法的创新
本课题研究是以本校为研究背景,采取调查法,对拟定进行研究的大课间活动形式、内容、效果等情况,采取普遍调查、问卷调查、访谈调查与个案调查等方法,了解研究大课间活动的现状。通过调查,掌握丰富的第一手材料,为课题研究提供充足的事实依据。。
五、预期成果
1.调查报告
完成一份关于大课间活动现状的调查报告,去期刊发表,供各小学制定大课间活动策略提供参考。
2.研究报告
课题研究阶段报告、中期报告和结题报告等,为课题组成员改进研究方法,应用研究成果提供帮助,为课题结题提供材料。
3.学术论文
在本课题研究过程中的各个阶段所取得的研究成果,以论文的形式反映出来。论文可以在期刊上发表,供小学体育教师和学校管理者学习与借鉴。
4.学术专著
把在课题研究成果以学术专著的形式,出版并公开发行,以扩大课题研究成果的影响力,取得更好的社会效益。
六、参考文献、
[1]季浏,《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5。
[2]何云东.大课间活动在初中体育课程开发的实践和研究[J].中国学校体育,2008(1).
[3]张成龙.探析民间体育活动在中小学学校体育中推进的可行性[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4).
![]() |
![]() |
![]() |
![]() |
![]() |
![]() |
![]() |
![]() |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河北省衡水市故城县夏庄镇丁庄完小夏常山…
- 下一篇:创意运用研究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