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故城县衡德中学胡彦芬《创意法教育下的初中语文环境描写的美育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创意法教育下的初中语文环境描写的美育研究》
结题报告
胡彦芬
河北省故城衡德中学
2018 年 5月
同意结题!
全国创意法教育研究总课题组
2018 年 6 月
《创意法教育下的初中语文环境描写的美育研究》结题报告
一、 问题的提出
初中语文中的环境描写在教学工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小说的三要素之一,它在小说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环境描写内涵非常的丰富,作为语文教师必须在课堂教学中准确把握课文中环境描写,并借用教学手段,尽可能缩短学生与环境描写的距离,以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使学生能够透过文字来感受真实的情景,体会到作者的心境,与作者一畅游在作品的自然景色之中,感同身受。
小说情节曲折复杂,环境描写形式多样,作用分析就增加了难度。在自己的文章里面恰如其分的使用环境的描写往往使学生也不知所措。学生不知如何在生活中发现美的素材,这对于学生赏析文章是一种障碍,也就难于能够用在在自己的文章上,作文不会生动形象吸引人。学生不知道语文学习跟环境的描写有什么关系,特别是学困生更是迷茫,无所适从。
在教学过程中,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一直想把它作为一项课题来深入研究分析。创意法教育创始人郭成志老师的“最差即最优”的教学理念深深吸引了我,他尊重学生的亮点,并能给以此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带动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也给我的教学工作带来曙光,所以我把初中语文环境描写的美育作为自己研究的课题,以创意法教育创始人郭成志老师的理论为指导。
经过深入的论证分析,我把这一课题上报给学校,经过学校的调查研究同意立项。
二、理论依据和研究方法
1.郭成志创意法教育理论。该理论认为:“最差即最优”。“差生”不是因为智商差,他们要么是家庭或环境的原因,要么是自制力差,要么因为老师的原因,没有发现他们潜藏的“智商”而进行挖掘。对于差生,特别是 “不在于你教给学生什么,而在于你不要无情地夺走学生什么”,作为指导思想之一。
2 孔子的“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的原则,很多重视教育的工作者在教学的过程中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选择适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进行针对性的教学,来发挥学生的长处,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他们的对学习的自信心。,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最差生”是在学习过程中因为种种原因所学的知识没有和其他同学同步,对自己的能力产生疑问,有的干脆放弃了自己。作为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要不歧视、不放弃,抓住他们身上每一个亮点,让他们正确的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的价值,全面发展。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
3 陶行知“四块糖“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有个“四块糖果”的故事,陶行知先生这种赏识教育值得我们借鉴,教育孩子,教育学生,我们不应当吝啬赞美,吝啬肯定,吝啬鼓励,只有更多地使用这些,才会使孩子们树立向上的信心,鼓起前进的勇气,大胆地往前走。赏识是每个孩子生命成长不可缺少的氧气。“最差生“也渴望被赏识、被认可,我们教育教育工作者要不吝自己的赞美,让”最差生“的心灵的到滋润,他们的生命才会鲜活起来。
研究方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首先仔细反复的研读创意法教育创始人郭成志老师的理论,拜读创意法研究其他成员的经验和论述。把他们作为自己研究的理论思想。
再次分析教材及教学大纲。语文教材里经常会有景物描写的各种作用,比较零散;辅助资料又进行作用归类,但没有结合具体的实例。所以教学过程中难以把握,学生这次记一种,下次在遇到前面 的又不知怎么回事了。大纲的要求每一项实施过程都会牵涉到环境的描写,也是初高中学生必须明白掌握和学会运用的一项语文知识,所以环境描写的美育教育势在必行。
还要分析学生。学生是学的主体,是素质教育的,是知识的接受者,学习效果好了,才是素质教育者的成功。学困生即“最差生”,所占比例不容忽视,他们因为各种原因成了落后分子,但是他们思想火花闪耀的时候,其光彩也是耀眼的,教育的成功是不让每一个学生掉队。要善于抓住他们美的一面,戒掉各种不理学习的因素,提升他们个体素质。借助《创意法教育下的初中语文环境描写的美育研究》这一课题的探究,探索“最差生”的教育方法,是提升自己教育能力、改变“最差生”最好的方式。
向学校领导和其他老师征询意见,把他们对“最差生”的理解、看法和挽救的方法了解清楚,选择适合自己学科的方法加以利用。
具体实施采用步骤如下
一、 走进环境,感悟美
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引导学生入景。叶圣陶先生说:“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作者胸有景,入景始与亲。”“入景”是欣赏自然环境描写的第一步,只有走进自然环境描写,才能感受到课文中自然环境描写,才能受到自然环境描写的熏陶。让学生描述自己的感受,学生之间互相交流,教师给与适时的引导。
投放影视作品,让学生体会不同文学作品中环境所起的重要作用。比如恐怖片,让学生感受黑暗阴森的环境所渲染的恐怖氛围;投放《隐藏者》明静手捧明台手指甲雨中大哭的镜头,来体会景物描写衬托主人公悲痛欲绝的心情;投放《战狼》,让学生来体会非洲的异域环境,让故事真实而生动·····
文学作品不可能直观的看到环境,让他们反复的诵读。俗语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选择优美的文学作品,诗歌、散文,语言精练,节奏感强,富有音乐美,写景也美轮美奂。指导学生声情并茂的朗读,激发情感,变抽象为具体,把无形化为有形。
二 走进课堂,认知美。
学生有了视觉感官的认知,不等于就明白了教材中环境描写的特点及作用。需要教师引导分析教材作品的情节内容,结合背景分析人物形象,让情境在脑海中浮现,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比如鲁迅的《故乡》开头的环境描写,阴郁 的景色描写学生根本体会不出,这就需要教师交代故事的背景分析作者此时的处境、作者对时事的认识,综合起来,此时此景,阴沉的冷色调,渲染了悲凉 气氛,来烘托作者悲伤,抑郁 的情感。环境的美不仅体现在阳光明媚、五彩缤纷,凡是契合作品的环境都是美的。环境描写让故事真实,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渲染气氛,烘托和反衬人物的心情,也会为故事情节的发展做铺垫。作用在文学作品中形式多样。
三 自己动手,写出美。
除了把学生带进文学作品来欣赏分析景物,还应该让学生把此情此景变为我情我景,提高学生欣赏环境描写是为了学以致用,培养学生自己描绘自然环境描写的能力,让学生高屋建瓴地理解自然环境描写的本质。作者不是为了写景而写景,是把自然环境描写
多次反复的训练写作,让学生把自己对生活的感知结合景物的描写,通过文字体现出来。这也是教学大纲中一项能力要求。有的学生在作文中写道,“骑车走在上学的路上,自己仿佛被热浪给包围起来,树上的知了拼命的喊着‘热死啦!热死啦!’树叶无精打采的低垂着,柏油马路也黏黏,它被烈日烤化了吗?”来渲染上学路上的炎热,表现自己独立自强。有的同学写道,“教室里安安静静的,同学们都在认真写作业。一只小鸟落在窗台上,它歪着头一声不响的瞅着我们,仿佛在检阅,看看有谁在偷懒。”来表现衬托同学们求学的精神。
四 跳出作品,感悟美。
美来源于生活,是对生活中的一种提炼,在文字中学会了欣赏美,还要用它来点缀自己的生活,改变自己的生活,提升自身。组织各种活动,学会用美的眼光来装扮生活。如美文朗读比赛、居室装扮参观、摄影比赛······在活动中关注“最差生”的创举,及时给予他们鼓励与指点。比如在摄影比赛中,“最差生”的灵感丝毫不输“最优生”他们的作品各具特色,积极向上,阳光健康。有一个学生为了拍出最美朝阳,不惜连续几个早晨起早寻找最佳角度和时机。这份努力与坚持让人动容。这说明他们一旦觉得自己被赏识,便会尽自己的全力的。
2“最差即最优”理论。
创意法教育创始人郭成志老师的理论,“最差”不是学生学习能力差,而是由于种种原因导致学生成绩下降,对学习没有多大的兴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想办法提升学习兴趣,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创意法教育创始人郭成志老师深入分析研究学生,只有一线教育工作者才会深谙这个道理。伟大教育家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每个学生都有优点,我们应该把他们的优点转化为他们学习的动力。“最差即最优”理论实用价值高,它让我们端正教学态度,重新来审视自己的教学内容,发现学生的亮点,并以此作为重拾他们学习信心,实现人生价值的一根撬棍,撬起他们美丽的人生。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
《创意法教育下的初中语文环境描写的美育研究》主要对初中语文中环境描写的作用做了深入的分析和对学生的引导。环境描写是小说三要素之一,它和人物及故事情节一起来反映社会生活。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所处的具体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其中,社会环境是指能反映社会、时代特征的建筑、场所、陈设等景物以及民俗民风等。自然环境是指自然界的景物,如季节变化、风霜雨雪、山川湖海、森林原野等。他们在文学作品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1 渲染气氛。 《欧利和雏芳》中第一段交代了十一月野外的环境,“这层层落叶,有藏红花般的黄色,有醇酒一样的红色,还有金色和一些混合色······”渲染了一种萧瑟深秋的氛围。
2为下文做铺垫或暗示下文。同样是《欧利和雏芳》中的描写,“它们有的是被雨打落,有的被风吹落;有的落在白天,有的落在夜晚······”暗示了树叶欧利和雏芳这一对恋人也终将会在深秋季节飘落的命运,为下文它们的故事作铺垫。
3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别动世界上最美的那朵花》中“雷丁市是伯克郡的一个辖区,那里花木繁盛,风景如画,气候舒适宜人。经常有外地人来到这里定居。”珍妮芙太太的出场作铺垫,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4衬托人物形象。 《老人与壶》中“有风吹过,卷动他的发丝,像秋天 芦苇般飘扬,一朵朵洁白的芦絮起伏”,衬托了老人安静。
5 反衬人物心情。杜甫《登楼》中“花近高楼伤客心”,楼外繁花似锦,而诗人却为国家的灾难重重而忧愁、伤感,更加黯然心伤,花伤客心,以乐景写哀情,采用了反衬手法。
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景与情密不可分;小说中人物必须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人物的思想、性格、和周围的环境有很大的关系。在引导学生欣赏美、分析美的过程中,不能离开作者写作的背景和作品里人物形象,以及作者想抒发的思想感情。
美不仅是漂亮的东西,凡是打动人心的、有作用的东西就是美的。
四、课题实效
《创意法教育下的初中语文环境描写的美育研究》效果显著,研究前“最差生”学习被动,掌握内容少,运用能力差,学习积极性低。采用创意法教学后同学们对此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积极参与,学习的效果也显著提高。“最差生”对学习信心大增,乐观阳光向上,班级学习氛围渐浓,进入一个良性发展 的阶段。好的更好,差的也正在好转。
创意能力评价结果比较
实施班 人数 |
等级 时间 |
优秀 |
良好 |
及格 |
不及格 |
||||
人数 |
% |
人数 |
% |
人数 |
% |
人数 |
% |
||
50 |
实施前 |
15 |
30 |
20 |
40 |
42 |
84 |
8 |
5 |
实施后 |
24 |
48 |
28 |
56 |
49 |
98 |
33 |
2 |
创意法教育学生对创意法教育感兴趣的程度明显高于一般教育
等级 问题 与人数 |
很感兴趣 +2 |
感兴趣 +1 |
不感兴趣 —1 |
很不感兴趣 —2 |
1.对创意法教育感兴趣吗? |
1012 |
286 |
302 |
206 |
2.对一般教育感兴趣吗? |
562 |
318 |
511 |
415 |
创意综合成绩分析
实施学校 |
人 数 |
平 均 分 |
标 准 差 |
显著性检验 |
实施前 |
1806 |
73.8 |
10 |
T=4.07>2.58 |
实施后 |
1806 |
83.2 |
12 |
P<0.01 |
比如,班里的刘楠楠思路清楚,活泼好动,学习上基础不扎实,不仔细,出现问题就自卑,参加活动也较积极,在教学过程中,呈现的优点给予表扬,犹豫不决时给予点播引导,用肢体语言鼓舞,渐渐 的成为回答问题 的积极分子。纪佳才不善言谈,作业从不完成,回答问题躲躲闪闪。教学开始很是费劲,经过分析思考,采取了巡视时单独询问引导回答,再从课堂单独回答,逐渐能在课堂上说出看法,不再怯懦。交流中,许多“最差生”都有了较大的变化。
五、课题总结
本次课题历时两年多,根据教学任务选择了环境描写的美育作为自己研究的目标,以创意法教育创始人郭成志老师的理论为依据,结合学生特点制定了研究的步骤和目标。在教学过程中认真施行。
通过做这次课题,对于教育又有了新的理解认识,就像创意法教育创始人郭成志老师所提到的,教育的关键“不在于你教给学生什么,而在于你不要无情地夺走学生什么”,“最差生”不是弱智生,作为教师有责任和义务去让他们崭露头角,收获美丽人生;教育不是万能的,但是只要用心去教,就会变成可能。许多“最差生”有了明显的改变和进步。他们或者学习有了明显的进步,如李娜娜、高建强、朱志宇等,或者阳光自信了,如林小琳、苏云娜、孙志伟等。不一而足。
教育家陶行知说,“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我们知道的交给学生”“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创意法教学让我们明白作为一个老师,不仅教给学生知识,更要教给学生如何去学。让学生学会学,就如同给了他一件探险的实用的工具,无论处于多艰难的环境,他终将不会惊慌。
这次课题的探究,使我明白了教学过程中实施的不足之处,也让我的专业知识的有所提高,比如 环境描写中铺垫与伏笔差别让我渐渐清晰。在教学中也产生了一些灵感,比如,教给学生如何把教材或作品里好的环境描写的句子恰当的化用在自己的作品中。
六、课题组织
主持人:胡彦芬
组员:胡彦芬 胡艳红
七、参考文献
1.《最差即最优——创意法教育文集》,郭成志主编,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12年版
2 《郭成志创意法教育论》
3 《最差即最优》
4 陶行知的《中国教育改造》
![]() |
![]() |
![]() |
![]() |
![]() |
![]() |
![]() |
![]() |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