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郭成志创意法科研课题网>> 各组 子课题申报>>正文内容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七师123团中学周春梅创意法学案《岳阳楼记》第二课时

创意法教育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方法教学研究》课题实施学案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七师123团中学   周春梅

教版语文九年级

目录

三单元    10课《岳阳楼记》 

第一课时   《岳阳楼记》 

课时   《岳阳楼记》

                            三单元 

                      10课    《岳阳楼记》

课时

我的学习目标:

    1.学习按照一定顺序组织材料和抓住事物特征,用鲜明生动的语言写景状物的方法。 
    2 体会本文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的艺术特色。 

    3.理解作者博大的情怀。

我的学习过程

一、生活引入

1.每课一诵(5分)

 指名背诵《岳阳楼记》,进行巩固复习

2. 通过对《小石潭记》的学习,我们积累了哪些文言常识,掌握了哪些翻译古文的方法?(5分)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一篇古文,体会本文融情于景,理解作者悲凉凄苦的情怀。

二、基本功训练

3.知识点学习

  (1)知识点1:学习按照一定顺序组织材料和抓住事物特征,用鲜明生动的语言写景状物的方法。 
     A.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抓住了洞庭湖的那些特点,作者对洞庭湖的整体感受是什么?

    

    B.阴晦凄凉的景致带给登楼者的感受是什么?用一句话概括上文第二段所表达的览物之情。

    

    简易分析:此题实际上属于古文创作思路理解问题,通过对古文创作思路理解,让学生学到按照一定顺序组织材料和抓住事物特征写景状物,可采用《郭成志创意法教育基本原理》进行理解记忆。 

  (2)知识点2: 体会本文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的艺术特色。

   

    简易分析:此题实际上属于古文写作技巧问题,通过对古文景物的分析,让学生学体会作者的忧伤情怀,可采用《郭成志创意法教育基本原理》进行理解记忆。   

   (3)知识点3:理解作者博大的情怀。                    

       A.该如何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简易分析:感悟作者博大胸襟,远大的政治抱负,我采用《郭成志创意法教育基本原理》强化学生情感教育,使学生与课文产生情感的共鸣。  

4.知识点演练

   (1)变式演练1:文中略写巴陵胜状,详写览物之情,简要说说原因。
   2)变式演练2:下面对课文内容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课文《岳阳搂记》选自范仲淹的《范文正公集》。

B.文段“进”指的是“居庙堂之高”,“退”指的是“处江湖之远”。

C.作者在文段中虽未谈及自己,但隐含着他与滕子京都不属于“不以物喜,不以已悲”一类的人。

D.范仲淹在友人重修岳阳楼之际,作此文借以表达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三、题型训练

   5.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B.若/夫/淫雨霏霏

   C.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D.然/则/何时而/乐耶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前人之述备矣/众妙毕备      B.南极潇湘/初极狭

   C.薄暮冥冥/不宜妄自菲薄      D.则有去国怀乡/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7.同“不以物喜”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以大易小,甚善      B.可以一战

   C.全石以为底          D.扶苏以数谏帮,上使外将兵

   8.将文中画线兔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⑴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⑵春和景明,波澜不惊。

   9.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第②③两个排比段,并行而下,一悲一喜,一暗一明,传达出两种人的览物之情。

   B.第④段是修全篇的中心,在这段中,作者拟出一问一答,发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誓言,点明全篇主旨。

   C.“微斯人,吾谁与归?”既是慰勉藤子京,也体现了作者与古仁人同道的旷达胸襟。

   D.选文内容充实,情感丰富,将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句式骈散相谐,行文富于变化。

   10.我要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如何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初中生活泼好动,可塑性强,是学习和养成良好习惯、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最佳时期,语文作为重要的工具学科和中考必考科目,对学生各方面都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情感教育的重要性更加凸显,因此,如何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运用创意法教育理论强化初中语文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是每个语文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 

    11.每课一测(5分)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暮冥冥(            )    长烟空        (            )

 

    酒临风(            )    求古仁人之心(            )

 

    (2).与“不以物喜”的“以”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以丛草为林(《童趣》)    B.以中有足乐者(《送东阳马生序》)

 

     C.悉以咨之(《出师表》)    D.可以一战(《曹刿论战》)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微斯人,吾谁与归?

 

     (4).范仲淹借“古仁人之心”表达了什么情怀,(2分)

 

    (5).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第②③两个排比段,并行而下,一悲一喜,一暗一明,传达出两种人的览物之情。

     B.第④段是修全篇的中心,在这段中,作者拟出一问一答,发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誓言,点明全篇主旨。

     C.“微斯人,吾谁与归?”既是慰勉藤子京,也体现了作者与古仁人同道的旷达胸襟。

     D.选文内容充实,情感丰富,将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句式骈散相谐,行文富于变化。

 

 

附:答案和解析

    1、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抓住了洞庭湖的那些特点,作者对洞庭湖的整体感受是什么?

答:按照由浅入深的逻辑顺序写的。突出了洞庭湖景象变化多端,气象万千的特点。

2、阴晦凄凉的景致带给登楼者的感受是什么?用一句话概括上文第二段所表达的览物之情。

答:.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感极而悲。

3、体会本文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的艺术特色。

答:文中绘了三幅图画。第一幅(第二自然段)是用白描的手法勾勒出巴陵胜状,给人们的印象是雄伟壮观。第二、第三幅图画(第三、四自然段)是用工笔画出洞庭湖霪雨霏霏之时以及春和景明之时的不同景象。在写景时,作者将第二、第三幅画对比描写。

    4、如何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答:表达了他忧国忧民的胸怀。这句话意思是一个仁人志士应该在天下人之前忧虑,在天下人之后享乐。是一种为人民,也就是为大多数人的幸福观。在我们这个时代又赋予它新的含义,就是为人民着想,把自己的幸福同人民的幸福连结在一起,为实现人类美好的理想而奋斗。 
    5、文中略写巴陵胜状,详写览物之情,简要说说原因。
    答:文章重在表述作者的见解,不着重在写景状物。

6、下面对课文内容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C

7、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B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D

9、同“不以物喜”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D

10、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

     11迫近        一:全      执        尝曾经

     12、与“不以物喜”的“以”意思相同的一项是B

    13、范仲淹借“古仁人之心”表达了什么情怀?

   答:范仲淹借“古仁人之心”来表达“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远大抱负。(评分标准:共2分,写出一点即可,如答“不计得分”“忧国忧民”等也对)

   14、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