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法教育下初中生学习数学的状况分析
创意法教育下初中生学习数学的状况分析
牛泉中学课题组
在长期的数学教学中,我们一直在注重下列问题:
1.为什么有大量的初中生对数学不感爱好。
2.初一、初二的差生是如何产生的。
3.初中生数学学习方法欠缺的原因。
而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学习状况如何,对学生的心理会产生重大影响。学生学习的情绪将随着学习的状况而上下波动。学生的学习活动能顺利地进行,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有重大意义。我希望通过我们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调查分析,去寻求对学生学习有帮助的、积极的心理活动,以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良好的学习情绪和学习行为,从而达到学习能力的提高。
一、初中学生数学学习状况分析
学生数学学习的心理分析
1.学生的数学学习无目的、无计划、无标准要求。对学了什么,应把握什么,有什么作用是茫然的,有的学生竟说“成绩好有什么用,给我多少奖金”,学习具有盲目性。
2.学生对数学学习不主动、自觉性差,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学习任务的完成是被动消极的,学习本是自己的事,却常推委、拖拉或希望同学帮忙,所以同学间常出现抄作业现象,学习具有依靠性。
3.学生有上进的心理,但缺乏勤奋刻苦的学习精神,学习爱好不浓也不愿培养,不作意志努力,学习中思想经常走神或学习时间内干其他事情,具有学习意志不坚定性。
4.学生学习有了一知半解就感到满足,但碰到困难又垂头伤气,遇难而退或绕道而行,得过且过,致使部分学生学习成绩难以提高,甚至下滑,学习缺乏思想性。
5.学生学习不注重方法,不讲求逻辑联系,分析问题思路杂乱,表达东拼西凑,思维不严谨。明知这方面过不了关,但也不思改进,学习具有随意性。
学生课堂学习的状况分析
1.好动,爱讲话,课堂注重力难持久,自控能力差。
2.数学思维简单;形象思维难建立,抽象思维无基础,针对问题经常冲口而出,答非所问。
3.学习的交流、讨论往往人云亦云,难树己见,思维的闪光点往往在不坚持中一错而过。思维也就在一次次放弃中养成惰性。
4.观察分析无耐性,不细心,往往被问题的表面现象或假象所迷惑,难以拨云见日,难以感受尝试成功的刺激。
5.会的嫌简单,稍难又嫌烦,总不想动手。对于较繁的式子,较困难的图形就不于理睬,放置一旁,再遇类似问题,似曾相识,动手就困难。
学生学习的思维特征分析
1.孤立少联系.学生学习中经常割裂所学知识,分化所学内容,孤立地熟悉理解问题,如;根式化简不以分式化简为前提,在方法上不能有效迁移。同时对问题的熟悉和知识的理解往往绝限于某一范围或某个方面,难以拓宽范围,扩大熟悉面。
2.静止少变化.学生学习数学在思维上难以形成多变的观点,常以静止的方式去熟悉问题,如初一学生看到—a就认为是负数,初二学生能对式子而完成不了的因式分解,初三学生对含绝对值符号式子的化简普遍感到困难,对几何图形的换位研究、变形研究更是一筹莫展。
3.问题理解停留于具体难以抽象.初中学生在以前的生活与学习中,熟悉理解几乎停留于形象具体,少有抽象的思维练习,所以学生在初中数学学习中对实际问题怎样联系数学研究方法,怎样构建数学模型较为困难,非凡是与实际联系不大的纯数学研究就更困难。
4.思维简单,盲目崇拜.学生对问题的熟悉一般停留于认可,重结论而忽视过程,更不重视知识产生的背景条件。书上写的、老师讲的就是真理,有时明明发现偶像的错误,还总怀疑自己的思路有问题.导致数学学习难树己见。我们倡导”要敢于否定自己的偶像,否定教材,不盲目崇拜,要学会学习,学有见地,勇于超越”。
5.不善于联想比较找规律,多向思维寻根据.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有联想比较,但他们通过简单的联想,草率的比较,就可能妄加猜测得到结论,而不通过联想比较,周密地分析推敲,寻找规律获取正确的熟悉。
初中学生的数学思维简单,稍难的问题往往无章可循,盲目拼凑,不能通过由果索因、由因索果或数形结合的方式进行有章有法地思考分析。数学的推理表达也东拼一句,西凑一句,不推敲条件对何而用,结论由何而来。还有学生无论解答代数问题还是几何问题都把条件一一列出来,然后就得出一个个结论,到底哪一个条件能推出哪一个结论,他自己都不清楚。
针对初中学生数学学习的状况分析,怎样对学生数学学习进行有效指导,怎样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数学教学改革中还得进一步探索。
根据教学中师生互动的理论思考,我们从三个方面来分析:
二、初中学生数学学习障碍的原因。
从教师谈起
1.目前数学教学的最明显的特点是:教师是知识的拥有者,把学生当成知识的容器。不管学生有多差异,天天教师所灌输的知识学生必须全部把握,所灌知识量的大小及灌输方式都必须接受。天长日久,学生接受不了的知识就成为他们学习数学的障碍,即产生认知障碍。
2.在数学教学中,有些教师缺乏对学生情感的投入。讲课传授知识和考试是传统教学的两个核心要素。教师对学生缺少信任,缺少爱的表示。我们走进课堂,总会看到学生由于回答不出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而受到严厉批评的场面。很少有教师对回答不出问题的学生说“你试试看,你一定会答上来的“,或“错也没关系“等鼓励的语句。慢慢地使学生由不喜欢数学教师发展到对数学学科淡漠,出现情绪障碍。
从学生谈起
1.身心方面存在某种缺陷。由于缺乏信心,学习不肯努力;或由于多次在数学学习上的失败而厌恶数学学习。这些都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产生障碍。
2.态度及习惯方面的问题。有不少学生由于怕苦怕累、懒惰、不肯动脑动手,因此产生数学学习障碍。尽管从小学到初中,已学习了六、七年数学,但仍不知用什么方法才能学好数学,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数学学习能力不足。相比小学数学而言,初中数学教材结构的逻辑性、系统性更强。首先表现在教材知识的衔接上,前面所学的知识往往是后边学习的基础;其次还表现在把握数学知识的技能技巧上,新的技能技巧形成都必须借助于已有的技能技巧。因此,假如学生对前面所学的内容达不到规定的要求,不能及时把握知识,形成技能,就造成了连续学习过程中的薄弱环节,跟不上集体学习的进程,导致学习分化。由于对基本概念和基本运算技能把握得不好,而产生数学学习障碍。
4.社会和家庭方面的问题。由于家庭教育不当或不良社会环境的影响,学生也会产生数学学习障碍。
从教学中的师生沟通谈起
1.教材是师生沟通的中介,由于教材过深过浅,或教学进度过快过慢,都会影响数学教学,使学生产生数学学习障碍。
2.师生缺少沟通,产生不了互动的正面效益。一方面,教师不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主观想象制定学习目标,以致目标太高,学生无法达到。另一方面,学生不了解教师所要达到的目标,因此双方产生不了碰撞,引不起互动,在情感上更缺乏沟通。大多数数学教师对数学有爱好,从小学一年级直到大专或大学毕业,连续学习数学达14年以上。他们很难体会在数学学习中有障碍的感受。尤其是初中数学教师,经过一两个小循环,就可把初中数学内容概括起来。由此得到初中数学课并不难的结论。而学生们,从小学一年级直到初中,越学越感觉到数学学科的难度。在这种情况下,师生之间在情感上是很难沟通的。由于师生双方缺少沟通,因此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产生障碍。
![]() |
![]() |
![]() |
![]() |
![]() |
![]() |
![]() |
![]() |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数学课堂评价语言的艺术
- 下一篇:子课题申报表下载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