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郭成志创意法科研课题网>> 各组 特色校申报>>正文内容

学生弱势群体的教育对策

学生弱势群体的教育对策

  

贵州省望谟县乐元镇中心小学课题组 陆成  

   

  基同志在2002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对弱势群体要给予特殊的就业援助”。此后,“弱势群体”一词成为社会频繁使用的词眼。在各个领域里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这么一个群体——弱势群体,泛指所有在维护、获取正当权益方面处于不利地位的群体。这个名词被引用到教育范畴,也具备相应的涵盖对象——学生弱势群体。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受到多元化思潮的撞击,人们的物质条件和精神生活高速发生变化,社会上的各种类型的特殊家庭随之出现。加上学生智力和非智力因素以及学校教育偏差等原因,在学校里就出现了留守儿童、贫困家庭学生、破碎家庭学生、三类残疾少儿及学习困难学生等组成的这样一个弱势群体。这些学生与其他多数学生在某方面存在不同差异,或学业跟不上,能力低下,或纪律涣散,心理脆弱,在班上势单力薄,常在评优评先或各类活动中受到漠视。相交之下,这个群体大致占了学生总数的12%,并且有逐渐庞大的趋势。
   
在课改如火如荼、提倡人文教育的今天,如何给这些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空间,让这些学生不远离同伴、远离学校,使他们在心理、行为等方面健康成长,已经引起关注,成为教育教学工作值得研究的话题。我们有必要研究切实可行的教育对策,使弱势群体学生能享受与其他孩子一样的教育机会和权利,为他们撑起一片绿色的天空。
   
学生弱势群体现状分析
   
正如医生看病要“对症下药”,我们研究教育对策也必定要分析研究对象。据调查发现,学生弱势群体根据形成因素可以分为:经济弱势群体、心理弱势群体、学习弱势群体、行为弱势群体几类。
   
经济弱势群体是指家庭经济状况不佳、生活困难的学生群体,包括特困生、困难生和一般困难学生。这部分学生或父母双双去打工,或父母为外来民工,或父母缺失随祖辈生活,多为家庭经济拮据,并因此影响不能参加部分课外活动,衣着寒酸,或买不起书本,制约了学习的发展,甚至导致自卑心理的形成。
   
心理弱势群体是指因为家庭经济、性格发展偏差等各种因素引起的存在不同程度心理障碍的学生。他们表现为心理脆弱、耐挫折能力、自主自立能力欠缺,偏狭固执,消极应付,或嫉妒心强、自暴自弃等。若是问题严重,甚至会患自闭症,或做出一些伤害性的行为,不容忽视。
   
学习弱势群体是指在学习中遇到相当的困难,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学习弱势群体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是个人先天原因,有的是由于学习方法不当,有的是由于自身不够努力,有的是由于学习上的偏科、基础差等导致的。此外,由于经济弱势而导致相应的学习弱势的学生数量也占有一定的比例。
    
行为弱势群体是指违犯校纪校规而受处分的学生或因自身有关行为能力不如其他同学的学生。具体表现为学习懒散、考试作弊、与同学打架生事、逃学厌学、出口成“脏”、社会交际能力欠缺等行为。
   
在很多情况下,以上四种弱势群体是互相兼容的。在一般情况下,经济弱势群体的学生由于过重的精神压力而不同程度地存在一定的心理弱势、学习弱势和行为弱势。不管是先天个人因素还是后天家庭教育因素、学校、社会环境因素,我们都应该对这些思想、性格、心理、行为等各方面存在偏差的学生给予更多的关注,因人而异,采取相应的教育策略。
   
呵护学生弱势群体的途径与措施 :
    
一、深入了解,真诚理解是前提
   
俗话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要做好弱势群体学生的教育工作,就必须了解他们。深入了解他们成为“弱势”的形成原因,本着真诚、理解的原则给予关注,善待他们。
   
部分学生由于个人先天原因造成学习困难而受到学生或部分老师的歧视。其实这很不公平,因为他们本身并没有错。心理学研究发现:一些学生学业不良可能是由脑损伤、出生前发育不良、遗传或生化失调造成的。了解这点后,我们就知道,这部分学生应成为我们关爱而不是漠视的对象。
   
曾经教过一学生小军,入学时看起来与常人无异,唯独学习上存在严重障碍,不论怎么教连最起码的拼音书写都学不会。久而久之,连话也不说,终日低着头。后经检查,发现是智力中度缺损,患有学习阅读障碍症。对此,我们表示同情之余改变策略“另眼相看”:降低对他的学习要求,利用一切课余时间教他读书、认字,会同家长反复帮其巩固认知,有意识地让他做简单的事。虽然进展缓慢、收效甚微,但他恢复了正常的生活,能有兴趣地跟着读课文抄生字,尽管远远落后同龄人,但是当他高兴地举着自己写的字给我看时,依然笑着鼓励他,至少他能笑着去学习。
   
同样地,当有些学生因为家庭贫困或者家庭教育方法不当等因素造成落后,成为所谓“双差生”。教师也要从各方面彻底了解这些学生的家庭情况,才能在以后的转化工作中更有针对性地教育学生。当学生不同的志趣、爱好、才能、禀赋、思维、倾向造成了学生不同的发展程度和发展特点。教师只有对学生的这些特点加以全面了解,才能制定较好的教育方案,因材施教,发挥长处,改正短处,以长补短。
   
这类学生普遍具有“自卑”心理和行为习惯难以矫正的特点。教师要在深入了解的基础上,真诚理解学生,真诚对待学生。教师既要有严父式的家长形象,对他们从严要求,指出他们的不足,提出明确的要求;又要有慈母般的家长心理去理解他们,关心他们,宽容所犯错误,表扬他们所取得的每一点小进步。唯有如此,才能让他们在曲折前进中将“差生”的帽子与心理抛在脚下,找准人生的坐标,勇往直前。
   
二、营造氛围,积极引导是核心
   
居于“弱势群体”中的学生和其他学生一样,同样渴望集体的温暖,希望全班同学的尊重和理解。然而由于他们的智力低下或学习成绩落后,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理解,往往高群独处,沉默寡言或自暴自弃,惹是生非,大家对他们不是冷眼相对就是口诛笔伐。泰戈尔有句富有哲理的话:“不是槌的打击,乃是水的载歌载舞使鹅卵石臻于完美。”我们应当在学校、班级营造出一种如水的氛围,引导学生不知不觉克服弱势心理。
   
首先,老师应该尊重和呵护“弱势群体”。在日常管理、教学、班务活动中充分尊重和精心呵护“弱势群体”,为全体学生做出榜样。在平时的语言中避免出现任何“你真笨”这样侮辱性的字眼,而应以赞赏性、鼓励性的话相待。针对“弱势学生”的不同情况,帮助学生制定适合自己的奋斗目标,降低要求,以便能够“跳一跳,够得着”。
   
比如二年级转学生肖某,以前学习基础不好,养成习惯差,连看拼音写词都不会,几次测验成绩都很糟糕。对此,我一边安抚他的急躁情绪,一边联系其家长帮助他制定新的学习计划,重新教学拼音,及时巩固新学。对他的要求不强调分数,重视学习态度是否认真,是否用心思考。渐渐地,他克服畏惧情绪,很热情地投入学习,乐于读书思考、举手发言。尽管成绩算不上优秀,但是比之当初已是进步明显,更重要地是赢得了同学的喜爱。  

其次,创设“弱势群体”成功的机会。弱势群体学生不论由于何种因素的形成,不论表现是桀骜不驯抑或沉默寡言,内心深处都是有着自卑心理的。每个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需要与潜能,这些“弱势”学生渴求更甚。因此,我们在教育教学中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存在的某些长处,设计不同类型的活动,让他们体验到快乐和成功。
   
比如学生王某,好动顽皮,自我约束能力差,学习马虎,爱打闹,影响同学的学习,引起同学和老师的厌烦。但是他爱好绘画,尤其擅画动漫。对此,我有意设计了“自我展示”的班队活动,该生画的《恐龙天地》构思奇巧,受到同学的一致好评,后来还被美术老师选中参加艺术节发展。他由此认识到自己长处,尝到成功的喜悦。之后,我还有意布置他和另几个类似情况的学生协助宣传委员出墙报、画海报。随着成功体验的不断增加,逐步认识到自身价值,影响到他们在文化学习中也树立起自信心。
   
苏霍姆林斯基说:“唤起人实行自我教育乃是一种真正的教育。”对“弱势”学生更要花心思去挖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帮助他们发现自己唱歌、跳舞、绘画、跑步等特长,利用班队会、运动会、小竞赛等各类活动给予展示机会,适时指导、适时鼓励,带他们体验一次又一次的成功,逐步建立自信,勇敢向前。
   
再次,引导全体学生从生活、学习上关心帮助“弱势”学生。现代社会是个讲究团队协作,强调人际交往的机会。在针对性帮助“弱势”学生的同时,我们应在全校、全班范围内,关心、扶持弱势群体。做到“点”“面”结合,为他们创建温馨的成长环境。
   
我们应深入某类弱势群体,深入弱势群体所在班级、个人和家庭,采取不同引导教育方式。对经济型弱势学生,可通过减免学杂费、募捐等措施给予帮助;对于学习弱势群体,提出学有所成、尽力发展,采取老师或优秀生传、帮、带的“牵引式”指导;对行为弱势群体,提出使每位学生行为规范、身心健康发展,让班队干部“结对子”,以一带一,进行“引导式”指导。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老师尤其是班主任,应动员全体学生尤其是班队干部共同帮助“弱势”学生,以自身言行作出榜样,创建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温暖班集体。做作业时帮助解决难题、运动场上拼搏时递上毛巾、家里困难时上门帮做家务、你一毛我五角募捐帮助参加郊游活动、孤僻时主动谈话交朋友……从物质、精神、学业各个方面点滴渗透给予援助,让他们感受集体力量,体会班级温暖,帮助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形成健康向上、积极进取的成长意识。
   
三、全面配合,情感沟通是关键
   
人们常说,天底下最难还清的就是人情债,人最尊重一个“情”字。作为学生群体也一样。只要老师真心爱他们,全身心地为他们的成长成才服务,即使再不听话的学生终有一天也会“为情所动”。而且弱势群体学生由于个性孤僻,自尊心强,很少与他人沟通、谈心,对他人缺乏信赖感,情感比较空虚。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班主任、各科老师应从日常的小事做起,多谈心,多沟通,多为其创造展现自我、认识他人、接纳他人的机会,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并结合自身的人格魅力,不断感化他们。
   
现今提倡的“成功教育”“赏识教育”等模式,实质都是给学生积极的心理暗示,“你太好了,但是……”“老师相信你,你一定会成功的。“相信自己,别人能做到,你也一样能做到。”“上次比这更难的事你都做好了,这次也难不到你的”诸如此类,就是从情感上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放松学生的心理戒备,从而得到信赖,愿意接受老师的帮助。
   
因此,我们应给予特别的厚爱。我们应怀着慈母般的爱心,深入了解他们的家庭背景,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动向,了解他们最近的生活学习情况。当他们与别人、与家人相处“受伤”时,要像母亲对待孩子一样,与他们进行交流,深入到他们的内心,解开他们的“心结”。其实,很多时候,老师的一句耳语,会化去孩子心里的坚冰;老师特别给予的一个作业本,会让孩子感激不尽而加倍努力。诚如全国优秀班主任魏书生说过:“学生不管多么难教育,毕竟是青少年,其内心深处一定有一个广阔的世界,而世界必然是假恶丑与真善美并存的。教育学生时,要力争不站在学生的对面,让学生怎样,不让学生怎样。而要力争站在学生的心理,站在其真善美那部分思想的角度提出:我们需要怎样,我们怎样做才能更好。这样,学生会感到你不是在训斥他,而是在帮助他。”
   
在成为“弱势”的学生中,有一半以上是因为家长教育方法不当,要么简单粗暴,要么过于苛求,要么溺爱放纵。尤其现在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存在自理自立能力差、耐挫力不强、过多的“自我中心主义”、个性偏激等现象。所以对他们的帮助、教育,不仅在于教师单方面的努力,还在于与家庭、社会的全面配合,为学生的心理疏导打造一个绿色的家园。
   
1)充分挖掘家教的潜力
   
一般家长尤其所谓“后进生”家长怕进校门,怕见教师。因此教师必须主动与家长联系,重视家访,站在朋友的立场共同研究制订转化方案,互相联系,互相督促。教师要及时向家长通报其子女取得的每一点成绩,使学生的转化得到家长的进一步支持和配合,达到转化的目的。同时,根据家长思想实际,利用家访、家长会、家长开放日等向他们灌输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以便学校、家庭协调一致,在不发生冲突、没有压力的情况下,形成一股合力推动学生在和谐环境中健康成长。
  
2)重视社会环境的影响
   
教师应努力争取社会的支持,经常与街办、居委会等基层组织取得联系,多举办一些帮助孤寡老人、为社区服务、义务劳动、参与建设社区文化、“手拉手”结对子等各类活动,形成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密切配合的教育体系。让学生在亲情、关爱的集体氛围中学会关爱、学会体验、学会自律,生活在健康的环境中,才能打开心扉,进行情与情的交融,才能潜移默化,健康发展。
     
总之,呵护“弱势群体”,就是将善心、爱心、关心、信心普洒全体学生。虽然我们作为个体的教育力量不免微薄,但只要我们认真关注,肯动脑筋,视帮助他们为己任,仔细研究“弱势群体”心理这本书,就一定能采取相应的对策,帮助他们放大自己的人生,走上健康发展之路,使之成为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学生弱势群体的教育对策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