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郭成志创意法科研课题网>> 各组 拜师与研究>>正文内容

《运用创意法教育打造和谐高效课堂的研究》课题申报开题报告

《运用创意法教育打造和谐高效课堂的研究》  

开题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近几年,我国大力进行新课程改革,重视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努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我们烟台市进一步提出了建设“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的理念。但在高考这根指挥棒没有改变的前提下,“应试教育”还在延续。我国现行教育下的“差生”因“差”被淘汰,其创意品质得不到保护,而“优生”为远离“差”,其创意品质却被无情“扼杀”!“差”,其实是困扰着每个学生、家长和教师的严重问题!  

有没有一种教育体系,既可以让学生适应不可避免的“应试环节”,又可以大大地激发孩子的创意思维?  

为此,本课题结合教学实践,学习郭成志老师的创意法教育的理论,尝试建立“创意法”教育体系,以使每位学生在“应试”的同时,使自己的创意潜能得到充分的开发。使每个学生都获得平等参与的机会,使每个学生获得成功的体会。  

二、理论依据和研究方法。  

(一)理论依据  

《创意法教育》理论  

《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意法教育研究》是郭成志老师多年教育研究的结晶。创意法教育的独特理念是:最差即最优。学生之间存在的是“差异”,无“优差”之分。“最差”就是“最优”。在国际教育的理念里学生之间存在的只是“差别”,而不存在“优差”。“最差”的学生换一个角度来看,必定是“最优”的学生;“最优”的学生,换一个角度来看,也必定是“最差”的学生。实际上,学生之间存在的只是“差异”,无“优差”之分,平等才有发展。本质特征是:因材施教。这与国家实施均衡教育的教育方针是完全一致的。这种教育是全方位的教育,是多方法教育,运用这种教育体系进行教学,既可以让学生适应不可避免的“应试环节”,又可以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创意思维.那么,我们运用这种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就一定是高素质、强能力的,一定能够适应将来的社会,成为社会中的精英.  

(二)研究方法  

1、调查法:采用问卷调查及访问调查两种方式,对实验学生进行前期与后期调查,对实施创意教育效果进行对比分析。  

2 行动研究方法:从实际工作需要出发,边实践边研究,科学实施创意法教学,促进学生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3、个案研究法:针个别学生进行深入而具体的研究,做到因材施教。  

4、经验总结法:对在研究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及时总结,形成成果,并加以总结和推广。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  

1、创意课堂的课堂教学的结构设计,具体操作规程。  

2、创意课堂的学习活动的组织方式  

3、创意课堂的评价艺术及人文精神培养  

四、预期的目标  

1、通过创意法教育模式的课堂教学研究,达到教师教育理念和教学实践的根本转型。  

2、通过课题研究与应用,形成一些具有生成力的课堂教学策略,从而优化课堂教学,使我们的教学更具生命活力,落实创意法教学课堂。  

3、通过课题研究与应用,将“最差”生的创意思维保存“完好”,让他们认识到自我的价值;将“中等”生的创意思维“修复”,让他们的潜力发挥出来;将“最优”生的创意思维“激活”,让他们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最优”。  

4、推广创意法教育模式这一理念,并在实践中运用,让老师、学生、家长都参与这一教学方法。  

五、课题研究任务分工  

1、课题组成员卢玉对相关资料进行收集,对学生实施创意法教育情况进行统计、调查、分析,及时反馈实施效果。  

2、主持人靳长武在实践创意法教学的同时,根据掌握的情况及时解决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并形成实验报告,并做出经验总结,把取得的研究成果形成论文,向周边班级和学校进行推广。  

六、进度安排   

1.研究周期  

1年(20109——200116月)  

2.研究步骤  

分三个阶段展开研究: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0.9——2010.10  

1、课题组组织参研教师自觉上网学习。/zx/Index.html  

2 2009.10了解学生的现有情况,在实验班学生中做问卷调查(抽样)为该项课题研究提供重要依据  

准备相关的文献资料。  

第二阶段(2010.10——2011.4  

1、运用创意法教育理论指导初中生物教学实践,并实施中期评估,总结课题研究得失,并围绕本课题研究的意义、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理论支撑、原则方法、研究过程以及预期成果等,展开讨论,反复论证修改而形成深化研究的新的课题方案。  

第三阶段(2011.4——2011.6  

整合有关资料,提炼总结,撰写研究报告,结题。主持人提交结题报告.  

七、课题组织:  

主持人:靳长武  

  员:卢玉  

八、参考文献  

《郭成志创意法教育原理》郭成志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苏霍姆林斯基  

《新课程标准》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