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郭成志创意法科研课题网>> 各组 拜师与研究>>正文内容

《运用创意法教育打造和谐高效课堂的研究》课题申报结题报告

《运用创意法教育打造和谐高效课堂的研究》结题报告  

 烟台市福山区城关中学  靳长武  

一、问题的提出  

近几年,我国大力进行新课程改革,重视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努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我们烟台市进一步提出了建设“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的理念。但在高考这根指挥棒没有改变的前提下,“应试教育”还在延续。我国现行教育下的“差生”因“差”被淘汰,其创意品质得不到保护,而“优生”为远离“差”,其创意品质却被无情“扼杀”!“差”,其实是困扰着每个学生、家长和教师的严重问题!  

有没有一种教育体系,既可以让学生适应不可避免的“应试环节”,又可以大大地激发孩子的创意思维?  

为此,本课题结合教学实践,学习郭成志老师的创意法教育的理论,尝试建立“创意法”教育体系,以使每位学生在“应试”的同时,使自己的创意潜能得到充分的开发。使每个学生都获得平等参与的机会,使每个学生获得成功的体会。  

二、理论依据和研究方法  

(一)理论依据  

《创意法教育》理论  

《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意法教育研究》是郭成志老师多年教育研究的结晶。创意法教育的独特理念是:最差即最优。学生之间存在的是“差异”,无“优差”之分。“最差”就是“最优”。在国际教育的理念里学生之间存在的只是“差别”,而不存在“优差”。“最差”的学生换一个角度来看,必定是“最优”的学生;“最优”的学生,换一个角度来看,也必定是“最差”的学生。实际上,学生之间存在的只是“差异”,无“优差”之分,平等才有发展。本质特征是:因材施教。这与国家实施均衡教育的教育方针是完全一致的。这种教育是全方位的教育,是多方法教育,运用这种教育体系进行教学,既可以让学生适应不可避免的“应试环节”,又可以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创意思维.那么,我们运用这种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就一定是高素质、强能力的,一定能够适应将来的社会,成为社会中的精英.  

(二)研究方法  

1、调查法:采用问卷调查及访问调查两种方式,对实验学生进行前期与后期调查,对实施创意教育效果进行对比分析。  

2、 行动研究方法:从实际工作需要出发,边实践边研究,科学实施创意法教学,促进学生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3、个案研究法:针个别学生进行深入而具体的研究,做到因材施教。  

4、经验总结法:对在研究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及时总结,形成成果,并加以总结和推广。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  

1、网上学习“创意法”教育理论模式下的备课思路,结合实践,建立创意课堂的课堂教学的结构设计,具体操作规程。  

2、深刻体会“创意法”教育理论,结合学生实际,结合课堂教学的内容,积极探索创意课堂的学习活动的组织方式。  

3、遵循“创意法”人人平等的教育理念,创新课堂的评价艺术及人文精神培养  

四、课题实效  

(一)观念的转变    

课题实施之初,我们抽出初一一班为实验班。实践证明,运用“创意法”教育理论指导教学,效果是惊人的。这种效果不仅体现在有形的学习成绩的提高(历次质量分析中,实验班的成绩分别高于非实验班5.6分、6.4分、6.8分),更体现在教师、学生观念的转变上。不管是“优生”还是“差生”,学生们都不再怕学习,真正认识到“创意有用”,从而“学得有创意”。许多原先学习平平的学生迅速赶了上来,大概是因为学生们在活动中屡次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人人有了成功的自信,而大大地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从教师方面来讲,确实体会到了学生创意潜能相等。教师转变了教育观念,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改变了对传统意义上的差生与优生看法。也进一步明白了最差即最优真正意义,从而尽最大可能“教得有创意”,平等地对待所有学生。  

()研究的成果    

1、主持人参加烟台市第六批教学能手评比说课比赛,并荣获烟台市第六批市级教学能手荣誉称号。   

五、课题总结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我们确实感受到创意法教育理论的强大威力。研究的进行使教师、学生以及家长都受益匪浅。从教师方面来讲,确实体会到了学生创意潜能相等。教师转变了教育观念,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改变了对传统意义上的差生与优生看法,也进一步明白了最差即最优真正意义,从而尽最大可能“教得有创意”,平等地对待所有学生。从学生方面来讲,学生心目当中的差生也不再是原来意义上的差生,无形之中使原来的差生鼓足了勇气和信心,为他们的进一步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原来意义上的优生也不再感到自己就是优生了,是他们有了危机感和紧迫感,学习起来更有劲头了。从家长方面来讲,学生家长亲眼目睹了自己孩子的进步,在家庭教育中也在身体力行地践行创意法教育理念。从而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构建了一个良好的环境。  

六、课题组织  

主持人:靳长武  

  员:卢玉  

七、参考文献  

《郭成志创意法教育原理》郭成志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  

《新课程标准》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