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法教育”成功转化大班额课堂中的“后进生”研究课题申报
(摘要)在我国大班额教学有许多弊端,最大的弊端就是使学生拉开差距,造成“后进生”。 “后进生”问题危害大。转变“后进生”,缩小差距的有效办法就是采用“创意教育法”。本文介绍了“创意教育法”基本理念和实施办法,并在教学实践中运用它,比较成功的解决了“后进生”这一问题。并将实施办法重点做了介绍。
(关键词)创意 大班额课堂 后进生
一.大班额课堂教学形式的弊端
世界范围内的教学组织形式多种多样,但在我国“班级授课制”是最基本最主要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又称课堂教学,是将学生按年龄和程度编成班级,使每一班级有固定的学生和课程,由教师按照固定的教学时间表对全班学生进行上课的教学制度。与我校类似的大多数乡镇中学由于经济条件,人口众多,师资力量的局限性等条件的制约,每个班级的学生人数往往在60至70人,人数过多,形成了的“大班额课堂教学”。
由于班级授课制本身的局限性,再加上班级人数众多必然造成大班额课堂教学形式许多明显的弊端。比如:1. 它的时间、内容和进程都固定化、形式化,不能够容纳和适应更多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所以教学活动不够多样化。这样就致使学生学习兴趣难以激活,学习热情难以点燃。2.教学活动多由教师做主,学生主要接受现成的知识成果,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独立性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这样的课堂所培养的学生缺乏创造性,达不到课程标准对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要求,这样的学生未来不能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3.它强调的是统一,齐步走,难以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因此一部分学习习惯差,意志薄弱的学生也很容易与其他学生拉开差距。这些都直接或间接的造成了所谓的“后进生”的产生。
二.后进生概念的界定及心理问题的表现
英语学习后进生 (又称学困生)指的是智力属于正常范围,但在学习上有困难,难以达到英语《新课标》所规定的基本要求,与实际教学要求有一定差距的学生。这些学生与同龄的大部分学生相比,在学习上有明显的困难,需要创意法的教育措施给予补偿。但应注意不能把他们称为差生。差生的说法是应试教育的产物,认为学习差就是智力差,就是差生。后进生强调的只是学习困难,学习差不等于智力差,更不等于就是差生。
既然有“后进生”相比之下就有“先进”,所以长期比较之下的压力,就会使“后进生”本人产生许多心理问题。比如:
⑴ 自尊心和自卑心理交织在一起
⑵ 抑郁心理严重
⑶ 闭锁心理
⑷ 焦虑心理
⑸ 多疑心理
⑴ 缺少信心
⑵ 意志力薄弱、自制力差
总之,大班额课堂中后进生的人数虽不多一般5-8人,但这一问题的存在不论对学生群体还是个体来说,对学生的身心都有着不可忽视的潜在影响和危害,所以后进生的转化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
三.问题解决办法—“郭成志创意法”教育
“郭成志创意法”是
“创意法教育” 即教育者运用自己的‘创意法’思维,对受教育者的‘创意法’思维进行展示、修复和激活,从而使受教育者得到和谐发展的创意教育体系。
简而言之“
横向具体操作模式是:
1、把“最差”生的创意思维展示。
2、把“最优”生的创意思维激活。
3、把“一般”生的创意思维修复。
其纵向操作模式为:
1、逆向冒尖教育。
2、零起点教育。
3、简易教育。
要认识到所有学生都是可以在某一个方面或者某一个时刻能冒尖的。尤其对于一般意义上是的最差生,一定要重新认识他们。
但是光认识还不够,还要有系统的辅导方法,那就是零起点教育。最差生最没有应试能力,所以要放弃对他们的奢望,当他们没有接受过任何教育,你从零开始对他们进行教育。这样,你会觉得原来他们比你想象的要好得多。
四.具体实施措施
基于以上“创意法教育”的种种理念,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 教师要树立新的学生观。即“最差即最优”的学生观和“学生无优差之分,平等才有发展”的学生观。
“最差即最优”即 最差的学生换一个角度来看,就是最优的学生;最优的学生,换一个角度来看,就是最差的学生。
“学生无优差之分,平等才有发展”,这一观点的脑科学论证为:
人的大脑分为左脑和右脑,左脑主逻辑思维,右脑主形象思维。当前教育主要以标准答案来考试学生,标准答案的应对从脑科学上来说是一种逻辑思维训练,是一种左脑思维训练。而心理学认为,人的左脑一旦过度发展,右脑就会受到抑制。所以说,在一般情况下,考分高的学生,右脑思维往往被扼杀。所以从右脑思维的角度来评价,最“优”的学生也是“最差”的学生。而在标准答案的应对下的“差生”,一般来说,由于左脑受到的训练少,右脑就相对发达。所以从右脑思维的角度来评价,“最差”的学生也是“最优”的学生。因此,从整个大脑思维的角度来评价,学生无“优差”之分。
“学生的创意潜能人人平等”。用新的眼光重新审视“差”,用实际行动善待“差”。这样教师就能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同时建立起自信的学生也会迸发出持久的学习热情,挖掘出内在的潜力,激发出自己的创意和学习兴趣。另外,老师的“学生观“也会改变学生的“教师观“,从而有利于建立真正”“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第二.教师要做“创意教师”,实施“创意教育法”
因为“创意法教育”,它既包括“创意法”教育,又包括“创意教育法”。这是从学生和教师(家长)两个不同的方面来划分的。它是“一种学生学创意法,教师和家长也用创意法的教育”。它也是一种在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两方面运用“创意法”,从而“激活”每个学生的创意思维的教育。所以创意法教育具有双重含义。
本人在研究中发现:做“创意教师”,教师首先要敢于打破常规上课。备课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兴趣爱好,以能最大化的调动学生为原则。
比如把学生喜欢的电影、歌曲、故事、话剧表演、配音等引入课堂而不拘泥于课本。
(案例)本人在教授(外研版)高中英语Book9 Modu1e 1 Pygmalion 一课时,由于文章是一个影片简介,加上复杂的电影人物和主题分析而且有课文中电影剧本原著的片段。对学生来说很难理解。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读文章回答问题或听录音跟读,学生虽然能学到少许知识,但绝对不能理解电影中的人物性格,更难以体会文章深意。对“后进生”来说学起来更是“难于上青天”。于是,本人大胆创意,用影片的片段导入(因为电影有情节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理解),激发学生探索下文的热情和跟着声音模仿的冲动。然后,教师就视频内容提问,导入阅读过程。让学生读文章得到答案。此时“后进生”也带着好奇心进入阅读。接着,学生分组讨论,此时小组合作,“后进生”与“先进生”打成一片。他们有共同的感兴趣的话题。最后,分析完后,看视频为人物配音的设计不但学生参与度高,而且也达到了提高语言运用能力的目的。
这节课,教师用自己的“创意”激活了学生“创意”效果很是受师生好评。
第三,教师要学会运用“创意法的评价方式”。
评价学生或学生的答案不是完全肯定或完全否定,而是肯定其合理积极正确的方面,也点出不足之处。学生的“最差答案”也会被教者“点石成金”,变成 “最有创意的答案”。体现出对学生的一种鼓励和人文关怀。
例如:做一个选择题,有A、B、C三个选项,正确答案为A。
在一般化的教学中,老师们一般是说“因为……,正确答案为A”,在创意法教学中,老师们会这样解析:
“如果你选B,说明你已经意识到什么什么,看来你是个感觉敏锐的学生,感觉敏锐是一种可贵的品质,很多高科技发明就是感觉敏锐的结果。只是你不妨从另外一个角度想想,或许你有新的发现……”
“如果你选C,说明你已经掌握了什么什么,这种稳打稳扎的精神其实非常重要。只是你不妨进一步地想想,或许能进入更深的境界……”
“如果你选A,首先允
在本习题解析模式下,选B的学生实际上就是过去我们所说的“最差”生,这种所答过去被认为是风马牛不相及,但现在同样得到了肯定,甚至暗示了他具有科学家的品质。给了他以自信,消除了恐惧和紧张。
五.实施效果
总之,在过去一年的研究实践当中,运用“创意教育法”,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都被调动起来。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更加浓厚。课堂对“后进生”的关注从“秩序管理”到“答疑解惑”, “后进生”他们成了课堂一支新的生力军。师生关系更加和谐。特别是,以前的“差生”竟然成为英语课外活动小组的策划人,组织者或管理者。反过来,策划,组织和管理的过程也推动了他们的英语学习。总之,“创意教育法”,正帮助我们实现着“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全面发展,提高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这一新课标要求。
参考文献
郭成志《郭成志创意法教育丛书2011版》 http://guochenzhi.com
陈琳《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 英语第九册 学生用书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
杨秀治《教育学》山东大学出版社2
![]() |
![]() |
![]() |
![]() |
![]() |
![]() |
![]() |
![]() |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创意法教育课题申报学案:初一生物下册第…
- 下一篇:“创意法教育”的现实意义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