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货币小课题申报
人教版高一年级必修一
目录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第一课时
我的学习目标:
1、识记:货币的本质。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
2、理解: 物物交换的困难与货币产生的必然性。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纸币与金属货币的联系和区别。
3、运用:联系现实生活中人们对货币的不同看法,从货币的本质和基本职能说明应该正确对待金钱。通过学习,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做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用之有度,用之有益。
我的学习过程
一、生活引入
1、从生活角度引入货币概念(3分)
要求每个同学到生活中去调查了解今年(2011年)的物价与去年(2010年)有何不同?是涨还是跌?主要体现在哪些商品和行业?致使物价上涨的原因是什么?有何解决措施和手段?然后教师要为正式上课做好充分的准备,起码要比学生准备得更加充分。(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回答,从而引出今天的学习内容。目的是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学习这个内容,有什么用?这样大家才有真正的学习目的。如有必要,横线上让学生作答。)
二、基本功训练
1、知识点学习
(一)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1)知识点1:货币的本质。
(1)商品和货币的密切联系,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2)物物交换的困难和一般等价物的产物;
(3)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7分)
(2)知识点2:货币的基本职能。
(1)价值尺度是货币的第一种基本职能。
货币作为价值尺度,就是以货币作为尺度来表现和衡量一切商品价值的大小。若不是一切商品,就不是货币,只是商品的等价物。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是因为货币本身有价值,这样货币才能衡量其他商品价值的大小。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示出来的时候就是价格。货币执行价值尺度时,只是观念上的货币。
(2)流通手段是货币的第二种基本职能。
应注意流通手段与商品流通手段的区别。流通手段强调的是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商品流通强调的是商品如何交换。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必须是现实的货币,不能是观念上的货币。要懂得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的计算公式。
(7分)
(3)知识点3:纸币的产生和发展
纸币是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在铸币的基础上产生的。它必须由国家发行并且强制使用。纸币与铸币相比较,它有自己的优点。国家有权发行纸币,但是既不能过多,也不能过少。要注意正确使用纸币,对制造假币的行为必须依法严惩。:.....................
(7分)
2、知识点演练(通过多媒体完成)
正确对待货币
在现实生活中一些“惟利是图”“一切向钱看”等思想和行为的存在,对学生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应正确对待货币。
(1)货币被崇拜的原因。货币出现以后,一切商品的价值都由货币来表现,一切商品和服务首先都要与货币相交换。在商品经济社会,一个人手中拥有货币,就可以购买到他所需要的所有商品和服务。这样,货币成了社会一般财富的代表,在现实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成了一种特殊的社会力量。
(2)货币并不神秘。从货币的产生过程看,它本身也只是一种普通的商品;货币的本质看,它是一般等价物;从货币的作用看,货币的作用受社会制度的制约。对待货币的正确态度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用之用度。
(6分)
三、题型训练
(此部分是在各种题型中对知识点进行‘变式训练’和‘多步训练’。)
1、选择题(2分)
(1)判断社会经济生活中是否出现通货膨胀,主要是看( A )
①货币发行量是否过多 ②物价是否持续攀升 ③社会上是否出现抢购风 ④商品的价值量是否变大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④
(2)一般来说,当经济发展过快,物价上涨幅度过大时,政府为抑制社会总需求,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的手段是( D )
A、提高存贷款利率,降低税率
B、减少货币供应量,增加财政支出
C、扩大货币供应量,提高税率
D、提高存贷款利率,减少财政支出
2、探究题(3分)
如何正确对待金钱?
(1)货币被崇拜的原因:货币产生后,就成了社会财富的象征。
(2)货币并不神秘,不应盲目崇拜:从起源看,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从本质上看,它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从职能上看,它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两个基本职能。
(3)对待货币的正确态度: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用之有度。
四、学以致用
1、 我要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3分)
如何解决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解决通货膨胀:可采取紧缩的财政政策和紧缩的货币政策,最根本的是发展生产。
解决通货紧缩:可采取扩张的财政政策和扩张的货币政策。
2、每课一测(6分)
(1)《荷马史诗》中提到,长发的希腊人卖酒,有的人用青铜去换,有的人用铁去换,有的人用牛或牛皮去换,更有的人用奴隶去交换。但是,这种物物交换往往不能成功,因为卖酒的人并不需要所有对方的商品。因此,在物物交换的长期实践中逐渐出现了( B )
A、等价物 B、一般等价物
C、货币 D、扩大的物物交换
(2)下列对一般等价物认识正确的是( D )
①它的价值是通过其他商品表现出来的 ②它是商品交换发展的产物 ③它在商品交换中起媒介作用 ④作为商品交换的媒介,它与货币的职能没有区别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
(3)小张在商店里购买一件打折商品,原标价为人民币50元,实际支付40元。在这次购买活动中,货币执行的职能是( B )
A、支付手段 B、流通手段
C、价值尺度 D、贮藏手段
(4)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货币的使用越来越普遍,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决定于( A )
①待售商品的数量 ②商品的价格水平 ③货币的流通速度 ④居民货币持有量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5)《金融时报》载文指出,在打击制贩假币违法行为的同时,各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积极配合公安、人民银行等部门对故意损毁人民币的行为进行查处,之所以要打击制贩假币和损毁人民币的行为,是因为人民币( A )
①是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 ②是我国的法定货币 ③是我国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赖以维持,发展的血脉 ④是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特殊商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6)中新社北京2004年7月29日电:中国人民银行29日发布公告,定于7月30日在全国发行第五套人民币一元纸币。关于人民币的发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D )
A、在一定时期内发行多少人民币是由国家决定的
B、人民币的面值是由国家决定的
C、每种面值人民币发行多少是由国家决定的
D、每种人民币代表多大的价值是由国家决定的
![]() |
![]() |
![]() |
![]() |
![]() |
![]() |
![]() |
![]() |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创意法教育学案:《春》
- 下一篇:创意法教育学案《原子的构成》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