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法教育为我所用
创意法教育为我所用
——打造有效的英语课堂
有这样一种独特的教育理念:“一般教育下,人人都逃脱不了最终的失败,而创意法教育下,人人都阻挡不了自己最后的成功”。正是带着对这种教育理念的向往,我们开始了对小学英语课堂的大胆探索。近几年来,随着教学改革步伐的不断加快,英语在我国基础教育中的地位日显重要。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对英语教师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新要求和新挑战,如何以高质量的教学迎接这场挑战,是每一位教师共同面对的问题。值得庆幸的是,创意法教育正好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使我们能够重新审视自己的课堂,因为它重视教学过程的探索,兼顾知识的传授、情感的交流、智慧的培养和个性塑造,以全面关照学生成长与发展。毋庸讳言,我们英语教师所投入的教学时间和热情与学生所获得的英语素养和能力的低产出依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矛盾,跟有效课堂教学的要求相距甚远。如何克服这一矛盾,成就有效英语课堂教学,是我们这些英语教学工作者值得思考和探索的问题。通过这一阶段的教学实践、观察及思考,现总结出以下几点,供大家探讨。
一、以精心的教学设计保障有效课堂
有效的教学设计是有效课堂教学的基础。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要依据教学目标和具体教学任务,充分细致地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和实施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教师不仅要研究教材,还要思考如何将教材的诸多内容用恰当的方法和手段传授给学生,帮助学生积累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丰富内在情感,力争在现实条件下以较少的时间和精力去获取较大的教学效果。
1、细心了解学生实情
了解学生实情不仅仅是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还应了解学生个体情况,不同的个体在同一个知识面前所表现出的接受、理解、运用的能力存在千差万别。学生无优差之分,用平等的眼光看待每个学生,用赏识的心态揣摩每个答案,才会发现每个人都有他特定的发展空间。
2、潜心研究教材信息
教学是需要预设的。教学预设缘于对教材、学生和环境的深刻理解与把握,缘于对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效组合与利用。比如在教学“A postcard from NewYork”时,发现这单元的复合词汇很多。学生最烦的就是记单词,教师最难教的也是单词。但当深度解读教材后,将所有的词汇一梳理,发现这些单词主要集中在两类:专有名词与表示人物的词。于是,在教学时采用以旧带新法来学习,在掌握单个的表示国家名词的基础上用层层递进法来教学某国人的表示方法。通过这样的设计,学生学得轻松,教师教得容易,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3、慧心把握教学目标
精彩的教学设计,不仅应具观赏性,更应不乏实效性,若缺乏有效性再怎么精彩也只不过如空中楼阁。教学目标清晰,才能正确定位教学环节,避免教学陷于旁枝末节。
掌握学习理论的倡导者、美国教育家布鲁姆把教育目标分为三大领域:知识、技能和情感。每一个领域的目标又有“识记、理解、运用、分析、综合、评价”6个层次。高一层次的学习必须以低一层次为基础。
在预设教学目标时我们应考虑: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指向哪些领域、哪个层次(或水平)?预设教学目标时应该注重学生学的行为、学生学习的结果、行为的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
既然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教是为了促进和帮助学生学,那么,教学设计必须考虑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以确定一节课的教学起点。要让目标可操作、可实现,就必须从细节上考虑,创造“同化”、“顺应”、“平衡”的条件。要创造这样的条件,必须了解学生的兴趣、需要、现有水平等。只有了解学生的现有水平(independent performance level),把握好学生通过学习后的潜在的发展水平(potential performance level),才能有效确定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维果茨基)。如果教师只是简单地按照自己的意图去设计教学,过高或过低的目标都不可能有效地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那势必会在课堂上出现了许多无效的行为。
所以只有准确把握学生,才能合理设计目标 、优化教学过程,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以丰富的教学活动激活有效课堂
课堂教学实施的有效性是保障课堂活动有效性的关键所在,即使课堂活动设计得很完美,但如果缺失相应的实现环境和实施策略,是难以实现课堂活动整体有效性的。所以在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时要力争做到:
1、体现多样性
维持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展丰富多样的各类活动。现行英语新教材中的形象丰富多彩,有名人生平,有科普知识,有意义深刻的故事,有名著简选,非常有利于我们开展各类交际性的活动。课堂活动常见的组织形式有:①个体活动(individual activity);②对子活动(pair work); ③分排、分组练习(row or team practice);④四人小组活动(group work);⑤全班活动(class activity)等。课堂教学具体活动形式有:猜谜、游戏竞赛、扮演角色、调查、辩论赛、记者招待会,课本剧改编、小品、描写与辨认、接龙等。采用这些活动,能避免单一、枯燥的“独角戏”或“大合唱”的训练形式,有利于扩大学生的参与面,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扩大交际的空间,使课堂节奏明快、张弛有度,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例如组织了小组竞赛活动时,要求学生在4人小组讨论,然后每小组推选出一人进行比赛,评选出Who is the best reporter in our class? 这个活动先从小组选出最佳预报员,然后进入复赛,选出班级最佳预报员,这样层层筛选,保证了活动的广泛性和公平性,激发了学生的荣誉感,增强了小组的凝聚力。更值得一提的是,在这样的课堂活动中,所谓的差生往往能带来更令人耳目一新的答案。
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但不管哪种活动方式,都不能只图表面热闹,要把握好合适的组织形式和有效的调控措施,做到动而不乱、活而不杂、学而有序,并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内容不断创造出适合自己教学的活动。
2、力求生成性
叶澜教授曾经指出:“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如果教学过程单纯地按照设定的程序进行,课堂教学活动就如同是一部经过编排、有着固定剧情的戏剧,失去了生命活动所应有的复杂性、偶然性和不确定性,学生所能感受的只是知识的结论,对教学过程和内容却失去了应有的好奇心,学生厌学和教师厌教的情况自然就会产生。有效的课堂要求教学具有生成性。
例如:在教学 “What do you like doing?”这个句型时,在开展互动问答活动时,突然有一位学生问:Excuse me,.What do you like doing? 听到这个问题,教师并没有马上回答,而是因势利导引出话题:
T: I like doing two things best. Please guess.
学生的情绪高涨起来
S1: You like watching TV and listening to music, I think.
S2: You like surfing on the internet and going hiking, I think.
S3: You like taking photos and having a walk, I think.
S4: I’m sure you like singing and reading books.
…
同学们争先恐后猜测
T: Well. Let me tell you. Mary (一名学生)and I have the same hobby. You can ask her now.
S5: I see. You like watching TV and reading books.
T: You’re clever.
这就是一次典型的生成性的教学活动。在这样的生成性的课堂教学中,由于学生的积极性很高,课堂教学的过程展开得很充分,可能会出现较多的“节外生枝”现象,以至课堂教学预定的任务不能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也没有实现,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具有厚实的底蕴和丰富的经验,会在生成的课堂中运用实践智慧,较好地调整教学目标和过程,从而完成教学任务。
3、凸显开放性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以生为本”。我们的教学活动的设计也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使学生全面发展。因而我们不能把课堂教学视作一个封闭的系统,而应想方设法让英语课堂教学活动变得“鲜活”起来。凸显课堂教学的开放性,我们可以从开放活动内容、活动过程、活动空间、活动的评价方式等方面入手。教师要树立英语教学联系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的理念,使教材走近学生的生活,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引导学生体验和感受生活,尝试用英语来解决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三、以积极的课堂评价推动有效课堂
“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增加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鼓起进一步求成功的努力”。由此可见,让学生觉得我能行,给予学生成功的体验也是有效教学的重要一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及时评价学生的课堂活动,使他们能从教师的反馈中获取信息,并反思自己的学习状况,提高学习热情。在对学生在英语教学活动中的学习状况的评价时,教师既要关注学生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与发展;既要关注学生英语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参与英语教学活动的程度、自信心、合作交流意识以及英语语言运用能力等方面的变化与发展。同时,对学生个体实施评价,要特别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对评价结果的描述采用鼓励性语言,发挥积极评价的激励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英语的自信心,从而以极大的热情主动参与到英语学习中来。
口头评价作为师生交流的有效方式,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教师的那些看似平常的话语,如“Very good”“Wonderful” ,“Excellent” ,“Great”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们的兴趣和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新的空间。当学生取得大的进步时,则可以说Oh, really good. Let’s give him a big hand(全体鼓掌). ”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更让学生的行为与老师的期待想成一个不断进取的良性循环,这种情感气氛的良性循环对教学效果无疑是非常有利的。
四、以及时的课后反思促进有效课堂
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没有内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成为肤浅的知识。如果教师仅满足于获得的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他的教学水平的发展将大受限制,甚至有所滑坡。” 波斯纳还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的公式:教师成长=经验十反思。有效的反思需要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教学过程的行为、措施、方式、方法、决策以及结果进行全面审视和分析。教师通过对自己课堂教学“得失”的思考,既可以让自己品尝到教学成功的希望,同时又可以帮助我们及时纠正、补救、调节教学措施。“思改”就是思考改进教学方法,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计划,丰富教学内容,改正教学手段,完善教学措施,从而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总之,英语教师的教学重点是放在教学内容,教学大纲和考试形式上呢,还是将教学注重点转移到学生的性格、兴趣、情绪等方面的培养和控制?这是现代教育思想转变的重大原则问题。事实证明,认为自己“民主、开放、平静、友好、体贴、乐于助人、聪明、富于逻辑性和快乐”的人,一般来说,其学习英语成功的可能性要大于与上述性格相反或相差极大的学习者。另外,在外语学习过程中,由于外界因素的影响,学习者会出现焦虑沮丧烦躁不安等情况,英语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应注意对外语学习者情感因素的培养和控制。尤其是在小学的低年级阶段,英语教师要培养对学生的亲近感。在课堂教学中英语教师要十分尊重学生,注意激励学生,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在当前“减负”工作中,英语教师尤其要注意体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心理感受,亲近学生,使学生喜爱英语教师和英语课,从而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效益。
![]() |
![]() |
![]() |
![]() |
![]() |
![]() |
![]() |
![]() |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