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郭成志创意法科研课题网>> 各组 拜师与研究>>正文内容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

第二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

我的学习目标:

1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的罪恶行径。

2      在国难当头的岁月里,农民起义军反抗斗争的历史史实。

我的学习过程

一、生活引入

北京是元明清三个王朝的定都之地,有许多珍贵的历史古迹。在北京西郊,有一个兼具中西特色、曾有“万园之园”之称的圆明园。你能想象出圆明园的景致吗?但是,当我们前往北京圆明园参观游览时,你会发现我们看到的只是圆明园的残垣断壁,园内的古籍珍宝荡然无存。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二、基本功训练  

<1>、知识点学习

 互助合作学习

1.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时间、发动者、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的罪恶行径。

2.在国难当头的岁月里,农民起义军反抗斗争的历史史实。

<2>、知识点演练:

    1. 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时间、发动者---1860

   主谋:英国    共谋:美国和俄罗斯

2. 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的罪恶行----火烧圆明园,侵占中国北方领土

3.农民起义----太平天国运动

三、题型训练

(一)、选择题

1.“圆明园,我为你哭泣!”同学们学习了“火烧圆明园”这段历史后,内心充满了悲愤和痛惜。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一伙殖民强盗攻陷北京,抢劫、烧毁了这座世界著名的皇家园林。这伙殖民强盗是   (  )

A.英国军队     B.法国军队   C.英法联军     D.八国联军

解析:本试题图文并茂,考查关于“火烧圆明园”的相关历史知识。第二次鸦片战争火烧圆明园的殖民强盗是英法联军,而所选图片(圆明园遗迹)正是这伙殖民强盗的罪行的铁证。答案:C

2.下图是2003年保利集团以3千多万港币的价格拍下的圆明园故物──猴、虎、牛三铜首。致使它们流散国外的侵略者是 ( )

 

A.俄国        B.英国        C.英法联军      D.八国联军

 解析:本试题把历史与现实结合起来,通过“2003年保利集团以3千多万港币的价格拍下的圆明园故物——猴、虎、牛三铜首”这一事实,引出这三件国宝流落国外的那段惨痛的历史──火烧圆明园。而罪魁祸首就是英法联军。答案:C

3.马克思说:“俄国不花费一文钱,不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从中国)”得到更多的好处。这句话指的是俄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

A.取得协定关税特权                 B.掠夺圆明园大量珍宝

C.获取中国大量赔款                 D.割占中国大片领土

解析:注意关键词“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以及对马克思话语的理解,俄国得到更多的好处,暗指俄国是割占中国领土面积最大的列强。它是在“不花费一文钱,不出动一兵一卒”的情况下,通过趁火打劫、威逼胁迫等手段获取了大片领土的。答案:D

3、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农民阶级本身的局限性  B、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C、反封建反侵略          D、学生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解析:根据抽象法,解答此题的第一步先概括抽象出题干的要求,即:要求确定失败的根据。第二步概括抽象出各自选项的属性,A为失败的主要原因,B为失败的客观原因,C,为革命目标D为失败的影响。第三步把从题干中抽象出的根据与从备选项中抽象出的属性进行对照,从而确定A项为正确选项。  

(二)材料分析题

“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了夏宫,一个动手抢劫,一个把它付之一炬。原来胜利就是一场掠夺。胜利者窃走了夏宫的全部财富……之后,他们双双拉着手荣归欧洲。这就是两个强盗的一段经历。在将来交付审判的时候,一个强盗就会被人们叫做法兰西,另一个叫做英吉利。”

──(法国)维克多•雨果

  (1)上述材料记述的事情发生在哪一场侵略战争?侵略者是谁?

(2)“夏宫”指的是什么地方?侵略者对这个地方做了什么事?

 (三)学以致用

1.   举一反三

《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说它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试结合有关史实,从第二次鸦片战争发生的根本原因和重大影响两个方面说明。

解析: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丧失了更多的主权和领土,外国侵略势力从东南沿海各省,并深入到内地,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加深了。

2. 我要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

看着圆明园原来的辉煌、被焚毁的惨烈和今年来圆明园文物的回归,你有怎样的感想呢?

解析: 中国人民有着高超的智慧与工艺、落后就要挨打、要避免再次遭受侵略,就要强大起来。

 

 

 

 

 

 

 

 

 

 

 

 

 

 

第三课 收复新疆

我的学习目标:

1.   了解阿古柏侵略我国新疆和残酷剥削、压迫新疆人民。

2.   知道左宗棠在新疆各族人民的支持下打败阿古柏、收复新疆的史实。

我的学习过程

一、    生活引入

师:同学们都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那么你们知道我国有多少个少数民族吗?

学生:55

教师:我国有55个少数民族,它们就像55朵盛开不一的鲜花,各有各的魅力。下面老师请同学们来听一首歌,看一幅画,欣赏一段舞蹈,让我们猜一猜这是我国的哪个民族,哪个地区?

(播放音乐FLASH《我们新疆好地方》,位同学在音乐伴奏下表演新疆舞,一位同学在小黑板上画新疆版图)

教师:大家说说这是哪个民族的舞蹈?

学生:唯吾尔族

教师:歌中歌唱的和黑板上的版图是我国的哪个地区呢?

学生:新疆

教师:正像歌中唱的那样,我们新疆是个好地方,风吹草地现牛羊,葡萄瓜果甜又香。可是在19世纪6070年代的时候,美丽富饶的新疆曾一度被外国侵占。那么我们是怎样收回新疆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聆听一曲正气之歌,看左宗棠如何收复新疆。

二、基本功训练

<1>、知识点学习

1.了解阿古柏侵略我国新疆和残酷剥削、压迫新疆人民。

2.知道左宗棠在新疆各族人民的支持下打败阿古柏、收复新疆的史实。

<2>、知识点演练:

三、题型训练

(一)选择题

119世纪六七十年代,企图支持阿古柏伪政权进而控制新疆的国家是( B 

A俄日   B英俄   C美日    D英美

解析:此题主要考察辨析能力。由于当时的英国控制了印度,俄国与新疆接壤,因而他们虎视眈眈,都想争夺新疆。因此英俄都想通过支持阿古柏伪政权,进而控制新疆。

2.“大将筹边尚未足,湖湘弟子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门关”此诗反映的是

A林则徐虎门销烟   B林则徐从军伊犁后开发新疆业绩  

C太平天国抗击洋枪队的事迹 

D左中棠率湘军收复和开发新疆的业绩

解析:此题是考察对所学知识在新的情景中的迁移运用能力。从材料中“湖湘子弟满天山”“ 玉门关”可知此诗与新疆有关,而为何“湖湘子弟满天山”呢?这是因为左中棠率湘军收复了新疆。

(二)、材料分析题

材料一:“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

请回答:(1)诗中的大将是指谁?这首诗介绍了他的什么功绩?

解析:左宗棠、收复新疆,治理边疆。

           2)他还做了些什么事?

解析:参加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兴办洋务,创办福州船政局等。

(三)学以致用

1.举一反三

你认为左中棠收复新疆有何重要意义?  

解析:巩固了西西北边防,维护了国家统一

2. 我要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