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生活化的实践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生活化的实践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三和初级中学 袁红英 魏国华

一、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教学生活化是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并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

目前的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现状存在知行脱节的问题,即学生获取的课堂知识还仅停留在认知阶段,尚未达到实践层次,未能将所学知识有效地运用到实践中,服务于生活。究其原因,是课堂教学没有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偏离了教学的本质目的,隔断了德育课程和现实生活的联系,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与教学效率。而生活化教学理念将现实生活导入课堂,有助于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全面开展和逐步提升,使刻板、枯燥的德育课程内容更加贴近生活实际,增强了学生德育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严于律己,积极规范自己的行为举止,以便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规范,形成自我习惯的约束与自我品质和修养的提升。生活化的教学模式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属于新的尝试,对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而言是巨大的突破与革新,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深远意义。

二、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与研究的价值

17世纪30年代,伟大的教育家夸美纽斯就提出“教育是生活的准备”。十八世纪以后,法国著名教育家卢梭提出了教育应“立足自然”“回归生活”的观点。他认为教育应当尊重少年儿童的自然天性,遵循他们的自然生活、生长规律。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的著名论断。日本从20世纪七十年代就开始按终身教育的原则,去加强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之间的联系,以面向21世纪来探索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教育模式。纵观世界各个国家的教学观念都非常重视处理教育与生活的关系。

在我国,陶行知先生是生活教育理论与实践的集大成者。“生活即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而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主线和重要基石,既是对教育本质的诠释,又是其对生活本质的领悟,着重强调了生活的教育意义。这对我们解决当前思想品德课存在的一些教学内容的过时陈旧、不符合学生生活实际、不切合学生思想认识、不能很好地为学生的将来生活服务的现象是很有启发的。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将学生的学习与他们的社会生活经验真正联系起来,将知识放在真实生活背景中学习,使道法教学真正走进学生的生活世界,走进社会生活的广阔天地,使学生感受到道法对社会、对自身发展的重要价值。同时将道法的学习融入到有关生活现象和解决具体的社会生活问题中去,能真正激起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从而提高他们学习道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喜欢上道法课,乐于参与教学活动。

三、研究的目标、内容(或子课题设计)与重点

(一)研究的目标:

现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最大的弊病就是学生知行的不统一。为此我们提出了“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生活化的实践研究”的研究课题。

1、通过本课题研究,构建一套能使学生掌握基本知识,提高分析、判断、处理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践行的教学模式。

2、在本课题研究的基础上,探索出教学的有效教学策略。运用这一策略,教师在教学中能采用合理的教学技巧,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使课堂教学多样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全面推进思想政治教学的素质教育。

(二)研究的内容和重点:

1. 生活化教学理论体系的研究。如, 杜威的“教育即生活”理论、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情境学习理论等内容。

2.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理念的研究。如,回归生活的课程生态观、动态开放的知识观、对话交流的教学观、以人为本的学生观等基本理念。

3.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策略的研究。本课题主要研究“生活化”教学的五大策略:“生活化”的教学目标策略、“生活化”的教学内容策略、“生活化”的教学方式策略、“生活化”的教学过程策略、“生活化”的教学评价策略。

4. 生活化教学的方式方法。

5. 生活化教学的基本教学模式。

四、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1、研究开始阶段所有课题组成员积极学习“教学生活化”的相关理论,使课堂教学多渠道展开,教育教学方式灵活多样。

2、培养知识转化为行动的这种能力,要循序渐进。从“知”到“行”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要遵循规律。

3、在研究的过程中,要注意各课时的学习特点,针对不同的课型设计不同的活动来激发学生的行为,从而总结出一定的策略来培养学生的行为能力。

(二)研究的方法:

1、文献研究法:查阅国内外有关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的研究资料,借鉴各种教育理论,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提升教育教学理念,明确研究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研究方案与措施。

2、调查分析法:通过问卷、访问、测查、座谈会等形式及时了解本课题实施的情况,总结经验,查找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3、行动研究法: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师生主动参与研究活动,探索教学“生活化”的策略。

4、经验总结法:总结课题的研究经验,不断验证,修正提高,形成成果。围绕本课题研究的整体思路,有意识、有目的地搜集各种个案材料,加以归纳,不断进行分析与总结,从而揭示内在关系。

五、主要观点与可能的创新之处

(一)主要观点:

1、“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生活化的实践研究”倡导通过合理选择教材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生活化的案例来获取知识,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教学无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利用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创设具体的学习情境,选用学生身边的例子引入课堂,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唤起学生参与课堂的欲望,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让学生快乐的学习,在学习中能积极探索、主动参与实践活动、树立学习的信心、引发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行动中。

2、“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生活化的实践研究”从学生的需求出发,改变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模式,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情况下去获取知识。课题展开以后,我们主要通过三个方面来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轻松教学课堂环境的创设,浓郁校园文化环境的创设,良好师生人际环境的创设。

(二)可能的创新之处:

1、本课题与课堂教学和教科研活动有机结合,突出了理论与实践的相互统一,确保了课题研究的实效性。

2、课题立足于新课程改革的热点问题,研究的每一项成果,都将服务于教育教学改革。

3、本课题系统性较强,涉及生活化教学的各个方面,对教学生活化顺利进行具有指导价值。

4、能促使教师转变角色,学生转变学习方式,从而有效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六、预期研究成果

(一)阶段成果

1、如何让学生参与教学生活化(中期报告);成果形式:工作报告;完成时间:2019

2、通过教学生活化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能力(案例分析);成果形式:公开课,讲座;完成时间:2019

3、在教学生活化中培养学生行为能力,成果形式:论文;完成时间:2019

(二)最终成果

《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生活化》(结题报告)成果形式:论文;完成时间:2019

七、完成研究任务的可行性分析

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而强烈的求知欲可使学生积极地去自主探究学习、自主探索,并升华为自己的行动。在信息社会里,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我们绝不可能把现在的教学内容与若干年以后的实际生活、工作需要对应起来,即使是比尔·盖茨也无法预见10年以后,信息技术会发展到什么程度。无论我们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也不可能将所有的知识在学校学完。所以,要求教师努力在有限的时间内,教给学生一些终身有用的东西,这包含了优秀的道德品质。有了这些品质,学生就能在离开老师,甚至离开学校的情况下,以适应社会的要求。

本课题组成员平均年龄42岁,全部具有本科学历,都是中级职称,发表论文12篇以上,省级及以上论文8篇。平时有良好的学术研究习惯和兴趣。

研究基础

本课题组将制定一系列的研究制度来规范研究行为,如制定任务责任制、成果负责制、定期学习和研讨制等。课题组所有成员务必积极投入参与课题研究实验,认真学习有关理论,主动、积极、有创造性地组织开展丰富多彩教育教学活动。

保障条件

本课题组将加强管理,拟成立课题研究管理小组,课题负责人任组长。管理小组将负责课题研究过程中诸多事项的组织、协调工作,以使管理出效益,提高课题研究的质量。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