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法治与心理健康课的融合》课题的开题报告

《初中道德法治与心理健康课的融合》课题的开题报告

临江新区实验初级中学    王雪花

一、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21世纪随着知识经济的健康发展,教学环境和教学质量也不断提高。教学是一种富有创造性的劳动,面对的学生都是活生生的人,因此,我们每天遇到的都是新的事,每一个故事也都是新的。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还要重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本文就针对初中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问题的分析与研究。英国著名理论家史蒂芬霍金曾说过:“身体的健康固然重要,心灵的健康也会给你无穷的力量。”作为一名在思想政治教学工作领域坚守了近十五年的工作者,在很多思想政治工作实践案例中,我深深感受到:在平时思品教学中应该学一点心理学和心理疏导知识,借助心理调查和心理疏导的理论和方法,进而拓展思品教学工作的新视野和新领域,为思品课融入新的教学观念,让学生掌握新的教学方法,明白到新的教学要求,才能寻找出新的发展,也才能真正拥有心理上的安全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品课教学工作是水乳交融,密不可分的。

二、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与研究的价值

初中思想品德是我国的特有学科,国外的类似科目为公民课程。美国学者斯利特与格兰特从插图、选文、人物、语言、故事的几个方面对美国一到八年级的47本教科书进行综合分析。由美国公民教育中心编写出版的初中“责任教科书”将公民教育的诸多理论分解,前华为通俗、有趣的实例或活动。上述研究都为我们对四套德育教材的分析提供了很好的研究案例模板。80年代以来,一些省市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取得了良好效果。但是从总体上来说,由于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国起步较晚,这项工作开展还很不普遍,有些学校设立心理咨询室,但形同虚设,学生咨询始终热不起来;有些学校虽然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但教学内容和形式偏重于知识的传授,教学方法以灌输式居多,缺少可操作的内容;另外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这几年的热门话题,研究讨论的文章比较多,但大多数集中在大中城市,侧重理论研究,而关于县域中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相对较少。

有利于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健康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健全的发展。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能够帮助学生提高适应初中思品与道德的学习环境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充分开发学习潜能,改善人际关系,提高应对挫折能力,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

有利于促进心育和德育的有机结合。本课题从专业化发展的角度,推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广泛开展,让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学校的思品教育教学环节中。

三、研究的目标、内容(或子课题设计)与重点

研究目标

1、通过研究,构建初中道德与法治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实践活动的运行模式。

2、通过在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全体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

3、通过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和谐的人文环境和教育氛围,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4、通过在教学中探索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工作机制,推动学校德育工作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研究内容和重点

一、分析初中思品课教材,找准心理健康教育的切入点。

初中教材从关注社会的变化发展开始从不同的方面渗透着对学生的人格要求,特别是初中思想品德中的许多知识点直接与心理健康课的内容相关,这是初中生健康心理的主要资源,教师要在思品课教学中充分挖掘这一主要资源。

二、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健全学生的健康心理。

俗话说得好:“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短短的人生受到的挫折像大海里的浪花一样多。初中的学习生活枯燥而乏味,各种考试测验压得大家都喘不过气,在每次测验前,我都会布置一定量的作业以便大家复习巩固。

三、提倡运用鼓励,激发学生的兴趣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只有对思科目感兴趣,才会想去学,想做。

四、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

研究思路:

(1)发展性原则。我们应以变化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心理问题,耐心的给予指导和帮助。

(2)主体性原则。教师应站在引导者、帮助者的位置上,尊重、信任、真诚地对待学生,同时为学生创造安全、宽松、愉悦的环境,让全体学生充分参与。

(3)整体性原则。每个学生都是我们关注的对象,教育为全体服务。教育内容要以大多数学生的共同需要为重点,尽可能给每一位学生公平的表现和发展的机会,鼓励每个学生积极参与。

研究过程:

(1)第一阶段:成立课题组,确定研究计划,设计开题报告,完成课题报告,完成课题申报和设计论证。

(2)第二阶段:完成课题申报工作,明确研究方向和目标,细化研究内容,有针对性地进行理论学习和梳理。

(3)第三阶段:课题展开阶段。经常性地进行学科教育的研讨,上教研课,围绕学校中心活动、专题活动进行挖掘,寻找教育契机,及时反思,交流成果和困惑;主观上主动走出去学习他人经验,取长补短,撰写论文、案例等研究性材料。

(4)第四阶段:课题总结、结题。完成课题研究过程中的材料的收集以及整理。

研究方法:

(1) 观察法。通过对学生平时言行观察,搜集数据、信息,做出详尽的记录,然后分析整理,了解当前学生心理特点和存在的问题,进而采取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2) 文献资料法。通过多种途径搜集资料,并对资料进行鉴别、整理、研究,形成科学的认识。

(3)个案分析法。通过对教学时有心理异样的学生有意识进行追踪观察,搜集有关资料,深入详细的了解咨询对其作用和影响,整理成案例归档。

五、主要观点与可能的创新之处

主要观点:在平时思品教学中应该学一点心理学和心理疏导知识,借助心理调查和心理疏导的理论和方法,进而拓展思品教学工作的新视野和新领域,为思品课融入新的教学观念,让学生掌握新的教学方法,明白到新的教学要求,才能寻找出新的发展,也才能真正拥有心理上的安全感。

可能的创新之处:

(1)在理解的基础上对知识点完全掌握并能加以实践运用。这样通过细心挖掘教材的心理教学因素,逐步培养了学生积极健康的心理素质。

(2)在碰到学习困难的学生时进行个别辅导,帮助其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技能与自信心,逐步培养其对学习的积极态度。

(3)尽可能给每一位学生公平的表现和发展的机会,鼓励每个学生积极参与

六、预期研究成果


成果名称成果形式完成时间
阶段成果(限5项)初中道德法治与心理健康课的融合教育                                                     论文2018
在教学生活中培养学生心理品质          讲座2019
心理健康教育在思品教学中的渗透论文2019



最终成果(限3项)初中思品教学与教师心理素质的培养          报告2019






七、完成研究任务的可行性分析

1. 课题得到学校的支持,是学校思品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2. 收集的相关文献:

徐光兴(1999):         《学校心理学——心理辅导与咨询》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教育部:(2012年12月)  《中小学心理健康指导纲要》

郭念峰:2015              《心理咨询师》    民族出版社

宋运来:                  《影响教师一生的100个好习惯》   江苏人民出版社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