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结题报告

高中物理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1.1研究背景

1.1.1高中物理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高效课堂是教学的本质特征,也是新课改的重要目标之一,更是教育事业实现内涵发展的必然要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素质教育的普遍实施,教师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从新的角度和方法去思考和解决问题。要提高教育质量,必须改变现有的这种缺乏生命力的、僵化的课堂教学现状,不断地去探索在当前新形势下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和方法。

基于新课改的理念, 高效的课堂教学要紧密联系“教”与“学”两个方面,实现“两个转变”:第一,从“灌输”到“探究”改变教师教的方式;第二,从“接受”到“研究”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作为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多重角色,充分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真正领悟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和价值;同时教师还应具备反思意识,关注学生进步和学业发展,不断改进教学策略,达到高效课堂的改革目的。

1.1.2乡村高中物理教学的现状

从乡村高中环境而言,首先由各校在当地县区的综合排名,在城乡学校之间默认的形成了一种按中考成绩分数招生模式,从而导致排名第一的学校招生最差学生分数,要比排名靠后的学校招生最好学生中考成绩高四五十分的现象,那两校的整体生源基础素质就差更多了。从而给乡村教育形成了一个最根性的教育难问题---自卑。

城乡教师生活环境差异,学校分层招生成绩差异,造就了乡村教育的自卑浮躁。生活在这个自卑浮躁的环境中,生活压力、竞争压力使农村教师在城里教师面前总感觉低人一等,农村学生在城里学生面前没有自信抬头。随着学生学习“无”期望,教师教学“无”成就的发展,这种浮躁的心态以至于师生们无暇去思考 “我们是谁?我们想要做什么?我们到底该怎么做?” 此类问题。师生的人生发展失去了方向,则前进奋斗的动力也就随之消退,从而表现出,乡村学生大部分学习精神状态不佳,对学习没有太大兴趣;教师教学步步艰难,计策难施。

从乡村高中教学而言,学生基础知识和能力相对薄弱,缺少学习意识,自主学习能力较差。而物理学科又对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思维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加之教师面对高中教学内容难,课程时间紧的困境,“迫不得已”延续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学的“老路”。虽然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 课堂形式在不断改变和完善,开始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情境,在学生中开展合作交流和探究活动,意识到应用鼓励性的教学评价等等,但我们不难发现虽然师生互动频率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能力却没有向预想的好方向发展,其原因是教师“穿新鞋”却走“老路”,重形式,轻实质,表面热闹的课堂背后却是教学质量的下降。归根结底是我们还没有形成真正高效的高中物理教学新模式,也没有形成的经验和理论可以推广。

1.2研究意义

本课题主要通过我校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实践中的行动研究,探索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适合乡村高中、适合物理学科特点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改变以往物理课堂缺乏生机和活力的现象,有效解决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改变学生的学习习惯,致力于学习能力的培养, 让学生通过课堂学会高效地学习,为终身学习打好基础;教师要更新教育理念,建立有效的教育教学观,积极实践高效课堂教学,真正减轻沉重的物理教学负担,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和教学质量,实现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提高和发展。

1.3主要研究方法:

1.文献法。通过文献检索,在相关的书籍,报纸和期刊和文献中收集相关的数据,借鉴别人的做法,结合学校实际寻找新的增长点。

2.逻辑归纳法。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总结、探讨和归纳在新的教育模式下的教育教学理论。

3.调查法。形式有问卷式、访谈式等。

4.教育实验法:观察与调查研究对象,通过归纳、筛选和分析发现问题,从而确认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

5.教育经验总结研究。

第二章 高中物理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研究

2. 1高效课堂的涵义

高效课堂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有效指导,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积极地思维,在45分钟教学时间内,高效率、高质量地达成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全方面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发展。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对基本物理概念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 在情感上,对物理知识学习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在能力上,能够理清基本的物理规律并灵活运用。一般来说,高效课堂效益评价的主要标准是:学生愿意学习,喜欢学习,思维活跃,有效地实现三维教学目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可以说,决定教学效率高低的关键是,学生的“学”这一要素是否活跃。

2.2高效课堂对教师的要求

2.2.1实现有效的三维教学目标

教学的本质是学生的学习。教学目标不是侧重教师教了什么,而是应关注学生能学到什么,能够促进每一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取得进步和发展,使学生在认知、技能和情感三个方面得到综合提高,缺一不可。即不只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更要让他们学会灵活运用,能够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

2.2.2充分地课前准备

1、备学情、备知识、备方法

首先,只有认真钻研教材,才能把握教学重、难点,才有可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物理知识进行拓展。其次,我们的教学目的是要让学生学会,会学,所以只有深入了解学生物理学习的现状,了解他们的学习方法,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以及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才能使我们的教学有针对性,满足学生的需要,使教学内容和方法,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教学才能发挥实效。最后,在备课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关注教师“教什么”,“怎样教”,还要关注学生“学什么” “怎样学”等一系列问题,在教学中要强调过程和方法。由于高中学生的思维发展还未完全成熟,而一些物理知识过于抽象的内容需要进行解释和验证实验,我们应该充分考虑这些情况,在备课这一环节做充分的准备,设计最佳的教学方法,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和定理。

2、合理有效的编写导学案

编写导学案是实施高效课堂的一个重要环节,一份优秀的导学案制定的前提是,教师深入的了解学生已掌握的物理知识,把握课本和教材,理解教学目标。教师撰写导学案之前,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导学案内容的编写要从三个方面考虑:①课前自主预习,要给学生指明学习的内容和方法,简单清晰,方便学生独立解决。②课堂合作探究时对学生提出课堂任务,以问题的形式呈现本节课的知识点,层次分明,突出重、难点。③课后练习内容使学生对知识进行再理解、巩固及应用。在导学案发给学生之后,学生是否正确地使用导学案,使用的情况如何,是否达到了导学案编写的目的和意义,对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否起到相应的作用。

2.2.3科学地组织实施教学

1、科学合理的教学结构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设计者,要精心设计和安排教学活动和学习活动。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合理分配教师讲授、学生讨论、自主探究、习题练习时间,不断吸引学生注意力,和学生有效互动,促使学生主动思维,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并能发挥教学机智,灵活处理教学中突发事件,减少教学中断发生。

2、条理清晰、准确明了地讲授教学内容

物理学科系统性、理论性强,虽然我们要给学生留有自主学习和探究的时空,但同样也离不开教师清晰明了地讲授。教师对物理概念、定理的表述要准确无误,对物理原理、定律的论证应确切无疑,这样可以避免学生少走弯路,减少他们学习的盲目性,帮助学生顺利地实现知识的迁移,从感性上升为理性,把握物理知识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具体表现在:

①以学生的认知水平为前提,帮助学生成功跨越最近发展区。

②语言表达准确,逻辑清晰,思维缜密。

③实施启发式教学,巧妙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④重点突出,抓住难点和关键点。能运用比较、分析、综合、概括、推理等思维过程和方法,将物理知识的客观性、逻辑性与教学的艺术手段有机结合,使学生掌握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⑤高效利用教学时间,把握教学最佳时机,在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时讲授。

⑥注意物理思维和物理研究方法的渗透,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勇于探究的科学精神和情感。

2.2.4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高效课堂是要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地发挥。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善于启发和诱导,尊重学生的差异,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体现开放和互动,师生密切配合,感情融洽,培养学生创造思维。使教学过程中既有紧张的学习活动,又有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

2.2.5为学生营造积极愉悦的学习体验

伟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这样描述学生的学习体验:“学生是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开的真理感到奇妙和震惊,在学习中意识和感觉到自己智慧的力量,体验到创造的乐趣,为人的智慧和伟大感到骄傲。”高效课堂是师生共同参与、教学相长的教学过程,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产生积极愉悦的学习体验,主动完成物理知识的建构,教学效益才能达到最大化。

所谓“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应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情感,感受物理知识的魅力,使学生喜欢学物理,热爱物理。在动手操作实验、小组合作探究等活动中,产生积极和科学的情感和学习体验,掌握研究物理现象的思想和方法,由此进入学习的良性循环。同时,让学生感受到物理知识是与日常生活和社会生产紧密相关的,是具有实用价值的。体验到学习物理知识是有趣的,有用的。不断地学会用物理知识解释自然现象和物理问题。提升学生积极愉悦的学习体验,是新课标下高效物理课堂教学的灵魂,也是每一个物理教师不断追求和努力的方向和目标。

2.3高效物理课堂教学的理论基础

2.3.1建构主义理论

1、基本思想

建构主义强调学习的主动建构性、社会互动性和情境性。

①学习的主动建构性。学生不是被动的信息接收者,学习知识不是通过教师向学生传播获得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中,借助他人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主动建构意义获取的。

②学习的社会互动性。学习过程是通过学习共同体的合作互动完成的,包括教师、专家、辅导者等,共同体成员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沟通交流,分享各种学习资源,共同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

③学习的情境性。知识存在于具体的、情境性的、可感知的活动之中,不是一套独立于情境的知识符号,只有通过实际应用,才能真正被人理解。学生的学习应该与情境化的社会实践活动联系在一起,通过对社会实践的参与而逐渐形成相应的知识。

2、对高中物理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的启发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物理教学的启发,物理高效课堂应确立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注意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被动接受向主动建构转变。

①创设物理问题情境,帮助学生实现主动建构

教师应认识到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性,要给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时空,通过创设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的物理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欲望。相信他们能够独立完成,尊重他们独特的想法,适当时候给予必要的辅导和指引,引导和帮助学生主动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让学生在平等、民主的课堂环境下,对物理知识更好的理解。

②小组合作学习

注意学生共同体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运用合作学习等方式帮助学生建构认知结构。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相互交流、讨论、争辩和合作,集思广益,取长补短,通过对不同观点的补充、修正,使每个学生对当前所学物理知识有更加全面、正确的理解,而最终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③物理教学贴近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

在教学中应根据教学内容,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素材和案例,使学生感到物理知识就在自己的周围,增强对物理知识的亲切感。鼓励学生应用所学物理知识研究和解决身边的生活问题和自然现象。积极开展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合理运用和领会知识。

2.3.2探究教学理论

1、基本思想:

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提倡“从做中学”,他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一书中,较为系统的提出了探究教学理论,他强调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改变传统的以课堂为中心、教材为中心、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提出了“学生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对我们今天的教育和教学具有重要参考和借鉴价值。并根据经验与思维的统一、思维与教学的统一,提出了五步探究教学法,即创设疑难情境(使学生对活动本身感兴趣);确定疑难所在(在情境中产生问题,作为思维的刺激物);提出解决问题的种种假设;推出哪个假设能解决这个困难;验证这个假设。

2、对高中物理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的启发

探究式教学理论就是要注重学生的主动探究过程以及在探究过程中形成的方法和科学态度的培养。具体在物理教学中,就是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像科学家发现真理一样,经历物理现象观察、发现、独立思考、探究、从而找出物理规律,得出物理结论的过程。

①重视物理实验

给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实验机会,同时鼓励学生利用身边的物品、资源做物理实验。让学生动手做物理,而不是读物理,在实验中观察、讨论、整理,最后把实验中获得的信息演绎、归纳成结论,使学生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理解科学的本质。

②提高科学探究的质量

创设物理问题的探究情境,让学生通过观察与体验后,有所发现,有所启发;并提高学生收集信息、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

2.3.3终身教育理论

1、基本思想

法国成人教育家朗格朗提出了终身教育理论。终身教育指的是,教育是一个统一的连续不断的过程,纵向上说,在时间上贯穿于人的一生。从横向上说,教育促进每个人身体、智力、情趣和社会性等方面得到和谐发展、开发人的潜能,使之适应、理解生活。

2、对高中物理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的启发

①重视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②注重对学生听课方式、学习方式的学法指导,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掌握学习方法,提升学习能力。

第三章 我校物理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笔者所在任教学校是一所乡村高中,通过问卷调查、随堂听高一、高二物理老师授课、与教师访谈、学生座谈等方式,调查研究了目前我校物理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3.0课堂教学比较粗矿,有些教师很少追求优质课。

在随堂听课时,有些物理老师讲试卷或讲课时,不备课。看似平常的小问题却暴露出教学不积极的教学态度。私下交谈时,其原因是,1学生基础差,行动执行能力弱,每次发的导学案都有好几个学生上课时找不见;以自己的知识水平可以随意应付学生的教学,一节课可以信手拈来针对知识点讲解或拿几道题进行分析,面对学生,毫无压力,根本不用担心学生提出什么问题,让老师在讲台上下不了台。

所以在这种可以轻松驾驭基础薄弱学生的安逸环境中,有些老师面对学生没志向,学习没兴趣,黔驴技穷,无计可施,最终采用随意的态度上课,其效率自然是低下的。

3.1只关注了知识与技能教学目标

新课标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实现,以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但是在与本校教师访谈过程中发现,大部分物理教师仍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还停留在只保证基础知识和技能目标的实现上,并没有意识到培养学生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重要性。仍以题海战术为主,只注重学生的考试分数,对其它两方面的培养还不能兼顾。

3.2教学方式较为单一

虽然“一言堂”“满堂灌”的现象已很少存在,但大部分物理教师仍以讲授为主,或者将讲授和习题练习相结合。或者是“穿新鞋”却走“老路”,重形式,轻实质,表面热闹,讨论、探究等教学方式并没有得到科学、合理、普遍地应用,教学质量也没有提高。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学生展示机械化:有的老师对课堂展示内容不按班级学生层次特点选择,一切由课代表分配任务,不论难易逐一展示,致使课堂展示机械化,气氛沉闷。

2、展示条块化:学生提前得知展示内容,只针对自己小组任务查找资料,给出一个有可能自己都不会的完整答案,导致课堂没有质疑过程,就像是对答案。学生没有得到思维的创新发展。

3、老师抢话现象:有的老师见学生说的不得当就抢过话来说,这也一定程度打消学生展示的积极性。多数老师认为让学生自己探究太浪费时间,教师对物理概念和规律讲解得比较清晰明了,这种授课方式节约时间又比较有效。从而给予学生的习惯是等待老师讲题,说答案,学生懒得思考问题。

4、实验教学,一般以演示性实验为主,大多由教师“包办”,学生很少做探究式实验,能亲自动手操作的机会非常少。造成学生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较为模糊,印象也不深刻。

3.3课堂互动不够活跃

大多数教师提问时喜欢面向全班同学提问,表面上看课堂气氛似乎很活跃,但是对每个同学的掌握程度就不好区分。部分教师还存在不能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留给学生适当的思考时间的现象。还有老师偏向于提问优等生或中等生,而忽略了差生。提问缺少层次性和目的性,不能发挥提问的有效作用。

3.4忽略了学生的学习体验

很多学生觉得物理学科较难,物理概念和规律比较抽象。物理课堂不够生动和有趣,没有联系到生活的实际,对学生没有吸引力,他们体会不到学习的乐趣。教师上课讲的太多,给学生的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太少。教师过多关注自己的教,而较少关注的学生的学。造成学生上课的积极性不高,喜欢上物理课的学生人数不多。最后是老师教得辛苦,但学生也学得痛苦。

这样从学生的反馈来看,他们还不能在45分钟内真正有效地理解、掌握老师所授内容,往往还是以机械记忆为主。这也正是效学低效的主要原因。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还没有明显改变,课堂教学有效性不强。上述这些问题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物理课堂的教学质量,这种“教师中心,系统传授”的课堂教学模式,使课堂缺乏思辨与创新,学生的主体性难以体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压抑,学生的全面发展也无从谈起。因此,研究适合我校的高效物理课堂教学策略也就势在必行。

第四章 适合我校的高效物理课堂的教学策略

创建高效的物理课堂,我们必须抓住学生的心理特征,使他们觉得自己就是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教师的引导和指导下,使学生能够主动地去获取知识。有收有放,确立“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在传统课堂中教师往往只关注如何按照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按时完成教学任务,如何将自己所会的知识尽可能地传递给学生,只注重了自己如何教的过程,而忽略了学生的学习参与过程和情感体验。这样的灌输——接受式教学模式,束缚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和无限的发展潜能。新课改倡导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参与、共同合作、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过程。一切教学活动都要围绕学生的主动参与、积极思考、 乐于探究和实践中展开, 这样才能开启学生思维,提升各种能力。所以,教学不应该只停留在教师向学生的单向传递知识层面,而应在教师的引导和组织下,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学习过程,使学习成为充满个性、富有乐趣、孕育创造的享受过程,使学生逐步从“要我学”向“我愿学”过渡。因此教师的一个首要任务就是考虑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出发,设计教学过程,使其主动参与,乐于参与。从而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培养其科学探究的良好习惯。

4.1引导学生有效预习

预习是课堂教学的前奏,是学生学习过程的重要环节。学生如果能提前做好预习功课,那么在课堂上不管是心理方面还是知识方面可以说都做好了充足的准备,学习便会更有针对性,也才能真正发挥学习主体的作用,学习效率也自然提高。以往我们下课前经常告诉学生要预习某章某节内容,但是大多时候最终成为一句空话,学生并没有真正地去落实。那么在平时,我们就要精心设计预习内容,渗透预习方法,从而引导学生有效预习并养成习惯。

为了保证学生能够通过自学掌握所需的知识,并注重让处于不同层次基础的学生都能体验成功的感觉。对“识记类内容”,要求学生在课前就独立解决;对“理解类内容”,要求学生能衔接旧知识和新知识,达到融会贯通的的效果;对“应用类内容”,要求学生能学以致用,可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例如,在教学必修一第四章第6节 “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时,设计如下的预习作业:

【预习目标】

1.知道动力学的两类基本问题,掌握求解这两类基本问题的思路和基本方法.

2.进一步认识力的概念,掌握分析受力情况的一般方法,能够画出研究对象的受力图.

3.通过对牛顿第二定律的分析和应用,提高综合能力,灵活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重、难点】重点: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动力学两类基本问题的方法、

难点:动力学两类基本问题的分析解决方法

Ⅰ知识准备

1.物体运动状态改变包括哪几种情形?

2.力的单位“牛顿”是如何定义的?

3.运动学基本公式:

4.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达式:

Ⅱ教材助读

一.从受力确定运动情况

1.你能对一般运动的物体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吗?你觉得应该有哪些方法和步骤?

2.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要求物体的加速度时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时候你觉得要注意什么?

3.物体的运动的情况,包括哪些物理量?

二.从运动情况确定受力

1.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必要时画运动过程简图),求加速度如何选择公式?

2.例题2中的坐标系能建立成水平方向上的吗?你认为如何建立坐标系?

3.课本P86页的小字的说明我们运算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

这样教师精心设计课前预习内容及要求,帮助学生掌握一些常规预习方法,为学生提供一个挑战自我的平台。当然,良好的预习习惯不是一两天就能养成的,我们要鼓励学生持之以恒。在刚开始时,学生也许因为不会预习,而草草应付了事。这时教师要富有耐心,可以在课堂上安排一定时间,在教师指导下预习,对基础较差学生多给予关心和指导,帮助他们树立自主学习的信心。等大部分学生都能掌握一定的预习方法后,再逐步过渡到课下的自主预习。这样日复一日坚持下去,不仅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更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勇于克服困难,敢于挑战的精神。实现从教师带着课本走向学生,转变为教师带着学生走向课本,学生带着问题走向教师。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