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有效教学课题研究主体报告
对于高中化学而言,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实验是化学学科发展的最现实、最生动、最有效的物质载体。在中学化学教学中,以实验为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化学教学活动精髓的充分体现。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不仅化学实验的数目比以前大有增加,而且实验的呈现方式也大大改变。除此以外,还将“实验化学”单独作为一个选修模块,可见新课程中对化学实验的重视程度。为此,在有效教学的研究中,我们将实验课的授课模式研究摆在了突出重要的位置。
新课改后,尤其自2007年以来,化学课时大量减少,如何搞好实验教学成了我们的心病。通过大量的学习和实践,我们找到了搞好实验教学的突破点,尤其是近三年的暑期培训更是给我们提供了展示和学习的机会,经过集体备课的讨论,我们决定通过以下途径解决实验教学的问题:
⑴尽量增加学生实验的数量,变演示实验为学生分组实验;
⑵充分利用多媒网络资源,将繁琐或有危险性的实验以课件的形式展示给学生观看;
⑶充分利用研究性学习,给化学爱好者提供更广阔的空间,让他们走进实验室,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亲自动手进行实验;
⑷充分利用校本课程,增加一些与生产、生活密切联系的小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⑸期末利用光盘等形式将课本实验以多媒体课件的形式给学生总结,观看。
五、研究成果
经过两年多的研究,我们在有效教学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我们欣喜的看到了学生的进
1、在课堂上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给予学生合作动手操作的权利,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久而久之,学生体会到了合作的成功喜悦,从而激发了他们对化学的好奇心、求知欲以及学习化学的兴趣,觉得化学不再是那些枯燥乏味的化学方程式、化学式等,大大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2、在有效教学开展的过程中,我们始终在寻找合适的课堂教学模式,最终形成了新授课、复习课、习题讲评课、实验课四种教学模式,并进行了推广和使用。实验教学搞得有声有色。
3、课题组的老师们也迅速成长起来,教学水平显著提高,深受学生的欢迎。
我们课题组成员执教的各级各类的公开课、观摩课、优质课,就有二十多节,并发表了多篇优秀论文。
在校级优质课评选中,周青、史海霞、王巧艳、吕占伟等教师分别获一、二、三等奖;在教研室组织的教育督导中,青年教师积极参与,徐加涛、姜伟正、丛丽娜等老师的公开课及范珍
2009.4
2009年12月
王文娜获获山东省优质课比赛二等奖;李清华获威海市优质课比赛二等奖;邓玉芬、吴珍丽、史海分别获市直优质课一、二、等奖。
2010年6月
吴珍丽、周青、吕占伟等多名老师在教研室组织的论文评比中获省、市级奖励;邓玉芬撰写的文章《开启师生的内部动力》在威海教育上发表;黄明江、尤立余、丁俊
![]() |
![]() |
![]() |
![]() |
![]() |
![]() |
![]() |
![]() |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高中化学课题申报
- 下一篇:农村普通高中实施“学案”教学的实情分析…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