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团队式管理中家校共建实施策略的研究

班级团队式管理中家校共建实施策略的研究

 

执笔:孙文玲

一、概念阐释。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的基石,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着重大的影响。学校是学生接受教育的重要场所,规范的管理、专业的师资、丰富的设备设施、所以说学校教育是核心,对孩子的成长起着关键作用。只有二者有机的结合,才能形成教育合力。

充分认识家校共建的重要性,提高教师和家长的合作共建教育意识,才能使教育的途径得以畅通,教育才能有成效。学校与家庭若在学生教育问题上产生分歧,在这两种环境中所进行的教育必然相互冲突、抵消,给学校的教育和管理带来种种的困难,降低学校教育的效率。

    家校共建是提高学校教育质量和家庭教育水平的必然途径。家校共建需要建立在一些有效地策略的基础之上,这样才能有实效地、创造性的做好教育工作。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为促进“家校和谐”、社会和谐服务!

本课题试图研究家校共建合理、有效、创新的可操作性策略,形成家庭、学校教育合力,营造良好的教育和文化环境。

二、理论基础。

1.团队理论。

团队是指由组织中的正式关系而使各成员联合起来形成的,在行为上有彼此影响的交互作用,在心理上能充分意识到其他成员的存在,并有相互归属的感受和协作精神的集体。团队由一些个体组成,他们因任务而相互依存相互作用,这些人具有相互补充的技能,为达到共同的目的和组织绩效目标。这里所说的“相互补充的技能”,是指三个方面的技能:技术或职能专长,解决问题和制定决策的技能,处理人际关系的技能。所谓“共同的目的和绩效目标”,是指可以使团队具有良好状态和动力机制的共同目的,而特定的绩效目标则是共同目的的重要组成部分。团队需要为此发展出一种共同的实现其目标的手段,并且相互之间承担责任。在团队条件下,成员间形成相互依存的工作目标结构,工作中强调成员之间关系的融合,管理上注意整体责任导向,技能上体现成员间互补模式。

    2.人的发展理论。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发展理论指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每个人的全面发展,是一切人全面发展的前提”(马克思《共产党宣言》)。学生在社会化成长和发展过程中,离不开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家庭及家庭每一个成员,都是人的社会化发展的主体,家庭、学校、社会会对学生成长形成一种相互影响和互动的一种关系。

3.系统论。

系统论思想告诉我们:教育是个系统工程,各要素之间都是有联系的,应有全方位、整体的考虑和设计。家庭教育及家庭教育指导,同样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紧密而有效的配合,三者之间,任何一个环节的松脱或出了问题,都会在学生身上产生教育的负面效应,影响教育效果。系统理论还告诉我们,系统整体的性质和规律只存在于各要素的有机联系和相互作用之中,各要素的孤立活动特征不能反映系统的功能和特征。相反,系统的整体功能大于组成它的各部分要素功能之和。

4.素质教育和终身教育理论。

素质教育和终身教育理论,要求现代家庭教育必须是一个开放的组织形态和学习形态。现代家庭教育指导必须满足这样的形态下的社会、家庭和个人发展及生活质量提高的需要。同时,学校素质教育的真正实施必须应有社会、家庭的充分参与才能有效。

三、政策要求。

进入20世纪90年代,我国明确提出了要重视家庭教育和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要求。

199110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原国家教委等部门《关于创造良好社会环境,保护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若干意见》的通知要求:“重视家庭教育工作,帮助家长提高家庭教育水平,纠正错误的教育方法。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建立家庭教育咨询机构,举办家长学校。”

19948月,中共中央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意见》要求:“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紧密配合”,“要通过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家长接待日等形式同学生家长建立经常联系,大力普及家庭教育知识。”

1998年,全国妇联和原国家教委联合颁发了《全国家长学校工作指导意见》(试行)(以下简称《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目标、任务、措施、办法。该《意见》还要求:“全国妇联和国家教委共同对全国家长学校工作进行指导和管理;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学校的指导工作,妇联负责协调社会各部门,指导家长学校工作。”

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一场深刻变革,是一项事关全局、影响深远和涉及社会各方面的系统工程,学校、家庭和社会要互相沟通、积极配合,共同开创素质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2000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要求:“加实加强和改善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和管理……,要通过各种教育方式,普及家庭教育知识,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成才观和教育思想,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

20015月,《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指出:“重视家庭教育 ……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为子女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学校要加强和社区沟通与合作,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开展丰富多彩、文明健康的教育活动,营造有利于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社区环境。”

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要求要“重视和发展家庭教育”,并指出:“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要把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学校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各级妇联组织、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要切实负担起指导和推进家庭教育的责任。要与社区密切合作,办好家长学校、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并积极运用新闻媒体和互联网,面向社会广泛开展家庭教育宣传、普及家庭教育知识,推广家庭教育的成功经验,帮助和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提高科学教育子女的能力。充分发挥各类家庭教育学术团体的作用,针对家庭教育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积极开展科学研究,为指导家庭教育工作提供理论支持和决策依据。”

四、课题研究内容

(一)研究家校共建的原则。

1.平等性原则

2.主体性原则

3.针对性原则

4.科学性原则

(二)研究家校共建的实践基础。

(三)研究家校共建的策略。

1.家校路路通、手机平台。

老师就及时有效地将孩子的进步或其他信息通过路路通和手机平台传递给家长,让分享孩子健康成长的快乐;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我们的教师也能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共同想办法教育好孩子。“路路通”平台,方便、快捷,是教师与家长沟通的“绿色通道”,可以成为工作的“得力助手”。

    及时进行电话沟通,详细了解每个孩子的家庭学习情况和家长的个人素质情况,及时掌握第一手材料,通过电话沟通,增加教师和家长之间的感情及了解,也使教师的学校教育与家长的家庭教育达成共识,与家长密切配合,及时与每名学生谈心,及时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做学生和家长的朋友,并让他们以此为起点,确定一个目标,努力塑造一个新的我。经常和家长一起探讨教育孩子的心得和方法,经常和他们聊一些生活之事,让自己成为家长的朋友。和家长一起给孩子定下了目标,对一些学困生,或特殊学生,每个星期和家长通电话,平时有什么情况及时反馈给家长,共同制定奖励与惩罚的办法,与家长达成默契,在学习,教育上和家长达成共识。

2.班级网站。

家长对学校的了解和参与学校教育活动不够多,往往了解学校的情况和孩子的表现还是直接问班主任老师。校园和班级网站恰恰就可以成为沟通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桥梁。家长经常登陆我们的校园网,学校与家长的沟通就会更加方便快捷。当学校班级网站公开后,家长可以不受时空限制,自由的给老师留言,无拘无束的对话、讨论,家长可以很容易了解孩子在校的表现,老师也会及时得到家长的理解和配合。

3.家校联系手册。

“家校联系簿”的栏目设置,可以采用“作业布置”、“自己的话”、“同学的话”、“家长的话”、“老师的话”这四栏目。四个栏目相互交叉,相互沟通,形成了师生对话、师长对话、生生对话、亲子对话的格局,便于老师、家长、学生间相互交流思想,沟通感情。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将科任老师每天布置的作业题目简要的写在里面,以防回家后忘记,也便于查阅。家长也可以根据“作业布置”栏的内容,检查子女的作业情况。

“自己的话”:主要是让学生写写自己心中的想法、愿望、理想、要求、烦恼等等。有些学生性格内向,不善于口头表达,或者由于羞却、胆小,不敢跟老师作面对面的交流,通过“自己的话”这一栏目,学生可以畅所欲言,说说自己想说而平时不敢说的话。老师也可以从中了解到学生内心真实的想法、愿望、需求的等等。

“同学的话”:同班同学,朝夕相处,彼此了解地最多,因此这一栏目主要是让班中其他同学来谈谈对自己的看法,努力挖掘自己身上的“闪光点”,老师也可以从中了解到有关信息,便于班级管理。

“家长的话”:主要是让学生家长谈谈子女的在家表现,包括完成作业情况、性格特点、兴趣爱好、作息规律、劳动习惯等等,也可以谈谈对学校、对老师的要求、想法;还可以通过这一栏目谈谈对子女的期望、要求等等。

“老师的话”:主要是班主任和科任老师谈谈对该学生的在校表现及努力方向,如学习情况、课堂表现、人际关系、就餐情况、作业完成情况、兴趣爱好发展情况等等,努力挖掘学生身上的“亮点”。

家校联系簿运用得当,可成为学生喜爱、家长欢迎、教师受益、对学生起促进作用的纽带。它像一根彩带拉近了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家长、家长与孩子、孩子与孩子之间的距离,平等、沟通、对话,使学生的学习动机由单纯的认知需要上升为情感需要,使教师的工作动机有职业需要上升为职责需要,使家长主动参与学校教育和管理,成为教师的合作伙伴,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4.家长会。

    利用家长会,让家长及时了解到老师的教学进度,学生在学校的情况,各科老师的对学生的要求,让家长配合学校要求提高教学学生的水平。

5.家长培训。

教育孩子成材是我们最大的事业,家长是最需要培训却又最缺乏培训的人。和其他职业有所不同,家长这个职业大家都是第一次。而且,这个职业上岗无需任何培训和资格证件,任何一次有意和无意的事件都可能导致一个鲜活生命的诞生。想想真是可怕,培养孩子这么神圣光辉重大的责任,操作员竟然都是无证上岗,而且没有丝毫任职经验。我们就在这种情况下教育和培养孩子,为社会输入人才,风险无疑是巨大的。

许多家庭对子女教育的问题在认识上存在许多的误区,因此导致投入和产出的比例严重失调。通过家长培训,根据学生的阶段特征,分学期展开专题讲座,切实帮助家长们树立正确地教子观念。

   6.家长委员会。

    每年新生入学后,学校出面在家长队伍中宣传,要成立家长委员会。通过一年时间的接触了解,一批思想素质高、文化水平高、号召力强的家长浮出水面,但家长委员会成员最好是来自社会各阶层懂教育、甘愿奉献、教子有方的家长,最后通过选举,产生家委会代表。其中,每个班级57名。这些成员必须对家委会工作有激情,并热心于公益事业。在班级家委会初步建立后,再由每个班举荐1位家长到年级,成立年级家委会,依此类推,成立学校家委会。家长委员会是增进学校与学生、家长之间沟通的桥梁。通过管理创新和体制创新,积极争取家长的支持。家长委员会作为一个与学校教育机构相对独立、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教育组织机构,有利于形成家庭、学校教育的合力,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有利的条件。

7.家长开放日。

   每月学校对家长开放一次。向家长展示教学风采,让家长和自己的孩子一起走进新课堂,感受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相同和不同,让家长对学校教育有深度了解。。

“家校开放日”的活动中,亦可召开主题班会,通过交流与主题讨论与辩论,使学生与家长之间有了面对面的沟通,彼此之间有了一定的了解。

8.重大活动展示。

学校有大型的全校性的活动,如迎新汇演、社团汇报、校园文化节、年级活动和班级活动,邀请全体家长积极参与我们的活动,展示学生风采,学校形象。

9.家访。

学校要求每位学生每学期需家访一次,将学校特色、阶段活动、学生情况准确全面的反馈给家长。

10.社区联动。

    随着城市化、现代化建设和发展,社区与学校与家庭的关系将越来越密切。各部门、社区、学校办的家长学校,不应是你搞你的,我搞我的。而应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资源共享,和谐互动。三者联动有助于家庭、学校、社区和整个社会的文明建设和社会成员素质的提高。

11.开掘和充分利用家长资源。

    充分利用家长们的有利资源,不仅保证活动的质量,也有效地控制活动成本,为学生服务。如提供社会实践场馆、组织有专长的家长给孩子们进行专题讲座、为学校提供义工服务、给学校提供教育资料等等……

(四)主要研究方法

1.调查法:问卷式、访谈式和采集数据式。

2.个案研究法:研究家校共建具体的策略。

3.逻辑归纳法:在实践过程中总结、探讨该课题的一般教育理论与实践模式。

(五)课题成果形式

1.论文。

2.个案汇编。

3.中期报告和结题报告。

(六)课题研究的时间安排

1. 前期准备阶段: 201002-201003

2. 开题报告阶段:201003-200904 

3. 初步研究阶段:201005-201009  

4. 中期评估阶段:201010-201102  

5. 总结、结题阶段:201103-201105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