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缺失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对策研究课题申报

家庭教育缺失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严学仕1  赵丽2  程征2

1.河北农业大学现代科技学院  ;2.河北农业大学城乡建设学院  河北保定  071000

【摘要】家庭教育缺失对大学生成长成才有较大的负面作用。本文结合家庭教育缺失的现状及原因分析,提出了积极培育良好的家庭美德、努力构建和谐的亲子关系和注重家校间的信息沟通等建议,以期构建和谐的家庭教育。

【关键词】家庭教育;大学生;教育缺失;解决对策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处于更替和变化阶段。家庭对学生的成长仍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力,大学阶段学生虽然远离父母,但仍然离不开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一种值得充分利用的教育资源,是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然而,家庭关系的不和谐、家庭教育误区等问题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

一、家庭教育缺失的现状

1、家庭关系不和谐对大学生的影响

家庭关系不和谐往往使父母无暇顾及子女的事情,如果被排斥或者被忽视的大学生,在家庭内部得不到安全或情感上的满足和慰藉,就可能逃离家庭,到社会上去寻求支持与认同。美国学者指出,破裂家庭对孩子的重大影响并不是离婚或分居后的破裂家庭,而是家庭破裂前家庭里的那种紧张气氛和情感冲突。[1]婚姻破裂家庭影响大学生的学业和正常生活,忽视了对大学生的照顾后,大学生丧失了安全感,容易产生焦虑和抑郁的情绪,这些也严重冲击了他们尚未形成的价值观、婚姻观和爱情观。

2、家庭教育中出现的典型误区

家庭教育的成功与否对大学生的正常社会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我国大多数的家长不懂得教育子女的科学方法,教育观念落后、教育内容偏激、教育方式不当等,这些造成了家庭教育功能的扭曲。

1)重智力教育,轻德行培养。目前,相当多的家长把孩子成绩的好坏当做是衡量家庭教育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家长最关心的是孩子的学习成绩,其次是身体健康,第三才是思想道德。[2]有的家长认为孩子的品行是天生的,有的甚至把责任推到学校教育的头上,认为学校开设有思想品德课,培养孩子具有良好的品德是学校、老师的职责,与家长无关。

2)重物质给予,轻精神满足。家庭生活的改善为家庭教育提供了优越的物质条件,同时也带来了不少负面的影响。一些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不注意树立子女正确的价值观、金钱观,而只是采用物质来奖励子女,结果使子女养成过分追求物质享受和花钱大手大脚的不良习惯。最终导致孩子畸形发展,思想补给枯竭,精神世界空虚。

3)重知识学习,轻实践锻炼。很多家长认为,改变孩子命运的只有知识,决定孩子将来社会地位高低的就是书念的好坏。因此,他们认为孩子学好书本知识就够了,所谓的社会实践、社会锻炼纯粹只是徒劳。这些也导致学生普遍表现出独立生活能力差,缺乏自立意识;不懂得人际交往的技巧,人际关系差;依赖性强,缺乏同情心和帮助别人的能力;缺乏团队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等。

二、家庭教育缺失的原因分析

社会的发展带来很多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社会化大生产所需要的人才素质要求越来越丰富,层次愈来愈高,这样使得原来由家庭承担的一些教育绝大部分转移到了学校。家庭教育出现社会化的趋势,功能也在弱化。其原因主要体现在:

1、传统腐朽思想作祟

在中国人的传统认识中,子女的成才与否是和家庭的荣辱密切联系在一起的,社会以成败论家长的功过,家长也把子女的成败看做自己的荣辱。这样,父母很自然就把自己所承受的社会和心理的压力转嫁给了子女,客观上削弱了家庭教育的效果。

2、家长教育观念方法错误

教育观念是指用什么样的教育思想去培养孩子,把孩子培养成为什么样的人。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目前社会物质资料相对丰富,而我国大部分家庭的教育观念还比较落后或片面,加上大部分家庭只有一个孩子,负担相对较轻,“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随之而来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对子女普遍的骄纵溺爱情况。

3、就业形势日益严峻

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渴盼使得全社会对孩子的学习表现出近乎疯狂的财力、物力和精力的大量投入。加之目前社会可提供的就业岗位有限,在日趋白热化的就业竞争环境下,究竟是保持大学生个性、尊重其自由发展,还是保持大学生学业名次、确保其找份好工作的艰难抉择中,很多家长不得不选择后者。

三、构建和谐的家庭教育途径

家庭教育的实现主要是通过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影响,特别是父母的言行、习惯、爱好、为人处世的态度等,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大学生,形成他们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的一种教育。[3]在家庭教育中,要积极培育家庭美德,努力构建和谐的亲子关系,注重与学校的信息沟通。

1、积极培育良好的家庭美德

良好的家庭美德是全社会道德建设的基础工程,是群众性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家庭成员素质、创建和谐家庭伦理的有效途径。

1)建立科学的家庭生活方式。家庭生活方式可以有效调控和抑制家庭成员的个人欲望,使人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家庭要注重物质层面的文化投入,这对于提升家庭成员的文化品位、提高家庭生活质量,进而形成生态型生活方式都起着非常重要的奠定作用。

2)发扬传统的孝道之美德。孝道是在人格平等的前提下,子女对父母的一种道德义务,是现代家庭中调节家庭关系的重要道德规范之一,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做父母的对子女的孝心培养,可以体现在每一件事上,一个举动、一句话都可以让孩子学会理解、尊重、宽容和关怀。

3)营造团结互助的邻里关系。处好邻里关系,既是大学生得到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也是成人获得心理健康的良好条件。家长要培养孩子爱父母和周围人的情感,多让孩子在与同龄人相处中感受他人的关心和帮助,避免自我中心主义的形成。这是大学生社会化的关键一步,关系到他一生的发展。

4)培养勤俭节约的良好风尚。勤俭建国,勤俭持家,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的立国之本、立家之本。“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培养孩子的节俭意识和习惯如此。平时家长要从随手关灯、拧紧水管等小事做起,一方面身体力行影响孩子,另一方面把节约与自己的家庭联系起来,把节约和国家号召、民族利益联系起来。

2、努力构建和谐的亲子关系

1)“以人为本”是亲子关系的根本原则。教育子女时要注意:第一,依据子女的潜能因材施教,要考虑子女的发展潜质和发展的可能性,期望值不能太高;第二,依据子女的身心特点进行教育,教育内容要和年龄特点相适应,要因势利导、循循善诱;第三,依据子女个性施教,父母要善于发现和认同孩子的潜能,注意发现和培养其特长和优势,让孩子形成自己的鲜明特色和个性。

2)宽严有度、理性施爱,注重子女健全人格的形成。在当前,家庭代际关系最典型的错误是宽严失当。爱子女是父母的天性,但是,要引导子女健康发展光靠爱是不够的,还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做到爱而纵、严而不苛,把孩子的人格健全、道德完善放在首位。

3、注重家校间的信息沟通

只有及时提供必要的学生信息,家长才会重视,暴露的问题才能得到及时的解决,未暴露的问题才有望消灭在萌芽状态中。[4]在培养学生方面,学校与家庭的目标是一致的,都希望学生顺利成长、成才。但由于学生大部分时间在校园度过,很多家长不能了解学生的思想现状和发展趋势,开展教育工作也往往抓不到点子上。而高校学生管理干部由于每天都接触学生,比较熟悉学生的思想现状,这就需要家长与学生管理干部联合起来,实行优势互补,形成一种合力。家长可以通过电话、访校、书信等多种形式,积极主动和班主任、辅导员联系,及时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同时,及时反映孩子在家中表现,从而使学校和家庭、教师和父母之间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学校也可以建立起与家庭保持长期有效联系的工作机制,采取让辅导员走出校门进行家访,或是印刷一些有关学生思想和学业状况的资料寄发给家长,辅以电话和信件的联系等,为家长对子女的教育引导提供有力的支持与帮助。

【注释】

[1]魏曼华.当代社会问题与青少年成长[M].福建: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339.

[2]高中建.当代青少年问题与对策研究[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316.

[3]王建国.从哲学角度谈增强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实效性[J].中国高教研究,2008(1)490.

[4]张剑峰,卢忠萍,罗浪.大学生家庭教育缺失问题分析与对策[J].教育学术月刊,2008(6)84.

【作者简介】

严学仕(1981-),河北人,河北农业大学现代科技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主任,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赵丽(1981-),河北人,河北农业大学城乡建设学院教师,助教,研究方向:土地利用。

程征(1979-),河北人,河北农业大学城乡建设学院教师,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