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结题报告:《小学生在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整合研究》研究报告

课题结题报告:《小学生在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整合研究》研究报告

          湖南省攸县城关镇交通路小学课题组

一、问题的提出

1.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我国就提出了素质教育概念。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2.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基础和补充,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是家庭教育的继续和延伸。它们唇齿相依,缺一不可;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互补性。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整合,就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分离,则收效甚微,就会大大削弱或抵消学校教育,使学校教育不能很好地发挥其教育的职能作用。

3.整合的必要性。

随着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深入,独生子女增多,孩子的任性、惟我独尊、娇气十足、不爱劳动、心理素质差、生活自理能力差、不懂礼貌、蛮横粗暴等现象普遍存在。究其原因是:

①漠视家庭的社会化功能在教育人的方面所具有的特殊作用,即割裂了家庭在社会中的位置;家庭教育意识淡薄。

②部分家长不负责任,放纵言行,甚至违法乱纪等,对儿童的身心造成了极大的伤害。

③家庭不能很好把握传媒教育的尺度,使孩子经常接触电视、录象、报刊、网吧等媒体中某些不健康的、暴力、凶杀等内容的污染,使得未成年人难辨是非,产生畸形追求心理,甚至犯罪。

④教育功能在时间、空间的扩大与辐射,要求对学生的教育放大到整个社会,这当然也包括社会的细胞 ————家庭。

基于以上的思考,我们提出了“小学生在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整合研究”这一研究课题。

二、理论依据

1.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社会中的基本个体,人的发展不是单一、孤立的某些方面,应注重全面性和整体性。时代在变化,社会在向前发展,人只有去适应,融合于社会和时代,才不会被时代和社会所淘汰。

2.素质教育理论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使受教育者坚持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坚持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相应的条件。实施素质教育应当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等各个方面,在不同阶段和不同方面应当有不同的内容和重点,相互配合,全面推进。”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紧密配合。学校要主动同家长及社会各方面密切合作,使三方面的教育互为补充,形成合力。要通过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家长接待日等形式同学生家长建立经常联系,大力普及家庭教育知识,吸收家长参加德育过程。”

3.儿童教育理论

《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年)》从儿童与健康、儿童与教育、儿童与法律、儿童与环境4个领域提出了2001—2010年的目标和策略措施。其中第五条指出:要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建立多元化的家长学校办学体制,增加各类家长学校的数量,提高儿童家长家庭教育知识的知晓率;发挥学校、家庭、社会各自的教育优势,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一体化;重视和改进家庭教育,加强家庭教育知识的宣传和理论研究,办好各类家长学校,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保育、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教育知识与方法。

4.和谐社会发展理论

党中央提出的《和谐社会发展理论》中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概括起来,和谐社会阐述的就是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彼此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生共长。而青少年的教育是否成功,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支持。

三、研究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总结并形成我校特色的小学生在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整合的基本规律和基本模式。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达到学生思想品德有进步,学习质量有提高。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进一步提高家长的科学教子水平和能力,拓宽家庭教育知识传播渠道,构建家庭教育工作指导体系。

4.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发挥学校、家庭、社会各自的教育优势,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一体化。

四、研究步骤

本实验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实验准备阶段(20022—20027月)。主要工作是:

.选定课题。成立实验领导小组和研究小组,制定研究方案,培训实验老师。

. 召开动员大会,成立家长委员会和家长学校。

第二阶段:实验实施阶段(20029—20047月)。这一阶段的重点是:

.分高、中、低不同年级进行子课题研究,每个教师制定家访计划、原则、措施,详细记录家长与学校联系情况。

.建立实验档案,收集相关资料,进行阶段性总结,为推广课题提供依据。

第三阶段:实验总结推广阶段(20049—20054月)。本阶段重点是:

收集整理数据、资料,综合分析阶段性实验成果,作出终结性研究报告,进行课题总结,大面积推广。

五、研究措施

一个国家的教育体系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种教育密切配合,形成了一个培养人、教育人的系统工程。为实现“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整合”,我们采取了以下研究措施:

1.成立课题领导小组,加强对课题研究和实验的领导与指导,保证必需的课题研究经费。

2.成立课题研究小组,负责分析记载实验情况,收集教师、家长论文,学生稿件,搞好阶段性评估工作。

3.加强对教师的培训,进一步组织教师学习素质教育和课题研究方面的理论知识,提高理论水平和研究能力。

4.举行百名家长评教师的活动,让家长参与到学校的教育管理中来。

5.为了更详细地了解家长对学生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关心情况,组织百名学生评家长的活动。

六、研究成果及分析

我校的前身为攸县师范学校附属小学,隶属湖南省攸县师范管辖。因教育改革形势的变化,20027月份下放由攸县城关镇管理,更名为交通路小学。自接交以来,我校仍决定进行小学生在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整合的研究。通过近三年的实验研究,我们认为在以下两个方面取得了成效。

一、融洽了学校、师生与家长的关系,促进了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一体化,逐步提高了家长的育人水平,学生的思想品质得到良好的发展。

二十一世纪要求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因而我们就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靠什么来营造?靠学校、靠教师、靠家庭,靠的是一种合力。我们现在的教育就要在合力的打造上下功夫。

1.为了密切学校与社会的联系,融洽学校教师与家长的关系,并发挥出学校、家庭、社会各自的教育优势,形成合力,必须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教育体系。因为这一新型的教育体系和格局,能从根本上打破学校长期以来的封闭状态,建立多角度多层次的沟通,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全方位、全区域育人机制,既突出了学校教育这个中心位置,又促进了学校与家庭、学校与社会之间的实质性沟通。于是,我们以社区管校委员会关心下一代协会家长学校等为连接点,使学校、家庭、社会相互了解、相互推动,形成合力,达到教育观念上的共识。当学校与社会在教育思想上一致,彼此就能很好的结合,实现共建。所以我校与社会经常联合组织有影响、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教育活动,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比如让学生去社区、去敬老院、去特殊学校、去厂矿企业、政法部门等地方,开展经常性的读书、读报活动;尊老敬老、文娱联欢、送温暖献爱心活动;了解产品的生产、销售情况、社会治安管理情况、接受品行养成教育的培训等等。此外,还通过“家长协会”、“家长接待日”、“家长访校周”、“家长一日开放活动”、“制作学生成长展示袋”等形式吸纳社会成员、家长参与到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中,让家长了解学校教育的有关情况,和教师、孩子们一起参观、评议、鉴赏孩子们取得的成绩,与教师共同交流孩子在校、在家的学习、生活情况;还可以让家长及有关社会成员和孩子们一起听教师上课,了解新课程改革的教育理念与方法,共商家校共同教育孩子的良策;同时也听取家长对学校提出的宝贵意见和建议,收集、整理家长反映的情况,并分门别类,安排有关教师作出处理,或对家长提出的问题进行答复或研究。比如家长们对带班教师频繁换动的问题提出意见,学校及时给予处理,尽量保证教师跟班上不变动,如遇特殊情况必须更换也与家长解释清楚,现在这个问题已不存在。这样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协调并进,达到相互沟通了解,融洽家校的关系,促进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的形成。

2.为了帮助家长提高教育子女的水平和能力,我们成立了家教辅导中心(即家长函授学校),对家庭教育工作给予系统的指导。授课教师由校长、教师、外聘行家担任,定期给家长们上课。以举办专题讲座、朋友式交谈等形式循序渐进地向家长传授有关家庭德育、身心卫生指导,家庭文化,儿童的衣、食、住、行,科学教育子女等内容和方法,帮助家长置换头脑中那些陈陋的、不适时的思想观念与教子方法,让他们和孩子们一起成长。家长们对这种学习很感兴趣,拍手称赞。他们说:你们的这种做法很好,这样我们做家长的也知道在家里怎样去教育和培养孩子,能更好地配合学校教育工作,将来我们的子女都能大有作为的。”这样的指导,不仅能使家长、学生、老师三者共同进步,而且促进了人文机制的发展。

3.师生、家长互交朋友,促进学生思想品质良好发展。情感是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是协调、融洽师生关系的纽带。只有师生情感交融,心心相印,才会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师生才能成为知心朋友。我国近代教育家夏丐尊说:教育之没有情,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生是教师必须具备的美德,得到老师的关爱是每个学生最基本的心理要求。因此,老师通过与每个孩子进行大大小小、时时处处的谈话,了解和关心每一个学生的思想、爱好和才能,关心他们的痛苦和忧伤,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尊重和理解学生,维护学生的自尊,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并全面关怀所有学生的健康成长,客观、公正地对待学生,倾听他们的呼声。通过多次与家长的面谈或电话联系,了解每一个孩子的家庭,知道孩子和家长们很多的故事。这样的沟通,拉近了老师与家长、孩子们心灵的距离。让彼此互相信任,真诚帮助,相亲相爱。比如:有一个学生宋某,由于父母离异,随母生活,性格内向、孤僻,经常发呆。看到其他同学都有父母疼爱,而母亲为了生活,做生意到处奔波无暇管他而感到自卑,宋某常想:父母要是和他生活在一起多好啊!老师了解情况后,通过谈心,邀请他和家长参加联谊会,多次找其父母谈该生的情况及想家庭团圆的想法,使其父母认识到:因为离异,给孩子造成了大的伤害,于心不忍。在老师的多次劝说、沟通、帮助下,该生的父母复婚了。该生变了,变得开朗了,变得合群了,学习成绩也提高了,脸上常挂着幸福的笑容。学校和老师们的尽心尽力,得到了令人满意的回报。学生的思想品质良好发展,师生间的向心力强了,家庭与学校的凝聚力高了。讲文明、讲礼貌、爱学习、爱劳动、助人为乐、拾金不昧、争做好人好事蔚然成风,捐资助学的家长也多了。2003年上期开学伊始,学校决定成立红领巾爱心基金会,号召全校学生伸出友爱援助之手,节省下自己平时的零花钱捐献给那些家境贫困、面临辍学的同学。学校师生和家长积极响应,许多家长从家里赶来,亲自带着子女走向募捐箱,献上一片爱心。孩子们通过这项活动,感受到帮助人是一件快乐的事,觉得自己在学校、社会这个大家庭里的重要性。被资助的贫困学生体会到了学校、社会给予他们的关爱和温暖,更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更加勤奋努力地学习,以回报大家。以后每年的312被定为我校师生的捐款日。迄今为止,已收到募捐款12千多元,资助贫困学生累计200多人次,资助款累计5千多元。2003年下期开学报到时,三年级学生王谭伟拾到人民币150元,能马上交到学校,帮助找到失主。失主学生的家长得知后,感动不已,连连称赞,赞赏学校培养出了如此拾金不昧的好学生;2004年下期,三年级学生晏依洁在上学的路上拾到人民币200元,到校后马上交公,学校协助找到了失主。2005年上期,一年级学生在校门口拾到人民币200元,马上交公,学校协助找到了失主。类似拾金不昧的事情不胜枚举。2004年上期开学才几天,三年级学生家长徐运坪又主动捐款1000元,要求学校用于奖励学习成绩优异者。从学生、家长这些行动,反映出家长对孩子们教育的意识提高了,家校整合教育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学生的思想品质得到良好的发展。

二、良好的家庭教育与环境,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家庭是儿童出生后的第一个生活环境,也是儿童受教育的第一个场所。父母亲是孩子的第一老师,父母亲以独有的方式给孩子以最早的和最持久的影响和教育。一个在良好家庭教育与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必定从小懂得关心人、尊重人、帮助人和友善待人。这样家庭中的成人言行、思想品德、习惯和作风、文化素养等一定是良好的;他们会处处以身作则,在生活、工作中为孩子作出表率,同时对子女严格要求,而且这种要求是建立在平等、尊重、信任的基础上,孩子觉得父母可亲可敬,自觉听从教导。不过,家庭对孩子的教育还必须与学校教育协调一致,家长必须主动与学校配合,共同教育好孩子,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关心是一切成功教育的基石。所以我们把对学生的“关爱”作为研究的主线,贯穿于整个研究过程的始末,把教育与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形成该课题研究的基本规律;以“联系——交往——沟通——教育”为研究基本模式,邀请家长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及有关活动,使社会和家庭共同肩负学校运作的责任。

 

通过“整合研究”,家长们的教育意识提高了,知道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是现代教育体系中不可分割的三个组成部分。他们全力配合学校教育,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接受教育的环境,从而推动了我校教育质量和科研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1.教育质量稳步提升,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长足发展。有了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作为后盾,学校教育的中心位置突显出来。三者彼此相互联系、相互支持,思想观念一致,教育目标一致,协调发展,教育的整体效益明显地发挥出来了,使我们的学校教育做到了既教书又育人,而且以育人为本。因为一个人学业上的缺陷并不一定会影响他的一生;而道德、人格上的缺陷却可能贻害他一辈子。所以教师在向学生传授书本知识和学习方法的同时,注重了对学生进行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培养,有力促进了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学生参加省、市、县、镇各类竞赛,获奖人数达200多人次。2003年下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数综合值在本镇小学中排名第二。六年级学生刘洋200311月参加传承中华美德读书征文竞赛活动,获湖南省少儿读书活动优胜奖。学校体育成绩显著。从2002年下期来,参加城关地区小学生田径运动会,我校已连续三年夺冠。2003年上期,我校被株洲市教育局、体育局批准为株洲市课余体育训练基地配套学校。选派的学生参加市、县的体育比赛多次获奖,有较多学生被中学录取为体育特长生。艺术教育也奇葩绽放。200310月,我校首次参加城关地区中小学文艺节目调演,参赛的三个节目全部获奖,荣获团体第一名。参加全县中小幼艺术节文艺调演,我校编导的课本剧《英语沙龙》一举夺得全县小学组唯一的一等奖桂冠,该节目还被选送参加2004年攸县的春节联欢晚会(小学只此一家)。200410月,参加全县中小幼艺术节文艺调演,我校编排的舞蹈《小荷风采》又荣获全小学组一等奖,而且该节目被攸县电视台选中,是全县唯一一所学校参加该台建台二十周年的庆祝活动。参加全县中小学美术、书法作品赛,我校每年每次送展的作品均获一等奖。

2.教师的教育科研水平在提高。教育的发展形势,要求培养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而单纯靠专门的教育机构是达不到要求的,必须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组合起来,使三方面的教育协调一致,才能发挥出教育的整体效益。为了适应新形势下的教育,把学生培养成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必须提高,必须努力成为全面的育人者,担负起培养适应未来人才的重任。教师必须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向教研型,要成为情感育人、科研育人的教育者。为此,我们聘请了有关专家进行教科研的专题讲座,组织了教师外出参观学习,建立了教科研制度。两年多来,在教育科研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2003年,我校被批准为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项目实验学校,本课题被株洲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批准为.课题研究项目,曾三次派代表参加湖南省教育学会研究会,并且在大会上作了典型发言。原任校长唐光荣同志撰写的论文《谈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配合》,在湖南省教育学会中小学家庭教育研究委员会举办的第一届全省家庭教育科研教研成果评选中获三等奖。20043月,唐光荣老师撰写的论文《人与自我发展的机制》、刘晓珍老师撰写的论文《培养儿童与人交往的点滴体会》在中国教育学会儿童教育心理学分会、中国教育学刊杂志社、国家教育部十五规划课题组三家联合举办的全国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与自我教育研讨会上参评,分别获得了二、三等奖。20054月,赵彩霞老师撰写的论文《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在国家教育部十五规划课题组、湖南省教育学会两家联合举办的自我教育与素质教育全面协同自主发展教育研讨会上参评,获得二等奖。200410月,王怀开老师撰写的论文《浅谈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贺星泉老师撰写的论文《家长素质与家庭教育》、单夏妹老师撰写的论文《当好班主任的体会》在攸县教育学会教育教学论文评比中分别获得了二等奖。通过“教科研”活动,使教师更新了教学观念,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让我校创办的家长学校深受上级主管部门、社区、家长的一致好评,成为攸县城区唯一一所湖南省示范家长学校。2004年上期选送一堂音乐课和一堂语文课参加城关镇学区的新课程教学大赛,分别获得了二、三等奖。2004年下期选送一堂语文课参加全县的新课程教学大赛,获得了一等奖。2005年上期,选送一堂语文低年级识字、阅读教学课参赛,荣获二等奖和最佳媒体运用奖2004年上期选派教师参加全县的新课程理论知识竞赛,获得了一等奖;参加2004年下期全县的《新课程教学中技能的变化与运用》知识竞赛,获得了二等奖。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教师的观念转变了,素质提高了,教学热情高涨,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学生的学习兴趣比以前更浓,教学质量稳步提高。教师们撰写的教育教学论文有30多篇分别获得了省、市、县一、二、三等奖。

七、体会与讨论

通过近三年的研究,我们认为收获还是不小的。我们深深地体会到:

1.学校教育不可忽视,但必须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教育的整体作用,促进学生身心发展,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劳动技术、身体心理素质,并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优良个性。

2.学校作为专门的教育机构,是专门培养教育人的场所,始终占据主动地位,对青少年的全面发展起着主导的教育作用。

3.教师作为学校教育中的主体,必须具有科学的世界观,积极的人生观和正确的价值观,要有执着的追求和坚定的政治信仰,要把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放在首位,要抱着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去教育学生,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要与家长、学生做朋友,走进家长、学生的心灵中去。

4.当今社会是一个高速发展、不断更新、剧烈竞争、优胜劣汰的社会。要想在这样的社会中涉足立身,成为强者,必须善于学习、善于应变、善于交往、善于合作、善于竞争、善于决策、善于调控等,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要广泛全面地、永无止境地学习、学习、再学习。

如何把“小学生在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整合”研究工作更加完美地展示出来,更便利地操作、运用于实践中,今后的研究工作是分年龄阶段还是分层次阶段等方式进行下去,是我们继续工作中要解决的问题;“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机制”问题是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要问题,它包含许许多多、方方面面的内容与关系,其蕴含的意义与功能是十分丰富的,因此是我们毕生探索、研究的一个永恒课题;我们努力追求的前进方向是:让更多的教师和学校积极参与到这项具有很强社会效应的研究工作中来,促进学生全面的、可持续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柳斌等:《全面素质教育手册》 中国物资出版社 1997.10

2.王建国等:《青少年健康人格培养新概念》 西藏人民出版社 2001.9

(执笔:刘晓珍)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