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怎样做课题研究》报告摘要

《教师怎样做课题研究》报告摘要

 

今天有幸聆听了上海市徐汇区教育学院教育学、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张立新博士的《教师怎样做课题研究》讲座报告,受益良多。

对于课题,我虽有耳闻,但极少涉足,总认为这是精湛的专业人士所为。加之不少课题就只是为了做课题而做课题,并没有很大的实效性,因此一直很少去接触它。今天听了博士一席言论,我对课题研究有了更为全面的了解,也掌握了一些方法论,甚是高兴。现根个人记录整理,将博士的讲座报告作摘要如下,拿来与各位同行分享。

前言

教育科研是研究教育现象,探索教育规律的认识活动。

教育科研课题是针对教育科学领域中具有普遍意义的特定问题,有明确、集中的研究范围、目的和任务的题目。

教育科研课题的类型:基础理论研究课题、应用性研究课题、开发性研究课题。

一、选择研究的课题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都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爱因斯坦

 

 

选题是寻找教育问题的突破口;

选题是整个教育科研活动的开端;

选题决定着研究的目标、对象和方法;

选题决定了科研工作能否得到外部支持;

正确选题能提高科研的效率;

选题恰当与否对于科研能否成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选题的基本要求:1、选题必须有价值;2、选题必须有扎实的基础;3、选题必须具体明确;4、选题要新颖,有独创性;5、选题要有可行性。

课题的主要来源

教育科研课题产生于教育问题。

总体上说,教育问题可分为两类:

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如小学低年级学生注意力培养

教育理论方面的问题:如教师的主导作用

选题的策略:1、怀疑的策略;2、变换思考角度的策略;3、类比与移植的策略;4、探究与体察的策略。

二、理解所选研究课题

主要是查阅与所研究课题有关的重要文献

所谓文献,是已发表过的,或虽未发表过但已经被整理、报道过的那些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不仅包括图书、期刊、学位论文、科学报告、档案等常见的纸面印刷品或者电子资源,还应该包括实物形态在内的各种材料。

文献综述

通过文献还可以开阔研究思路,受到启发,丰富自己的研究构想。

通过文献了解在这个问题上前人已经做过哪些重要工作,哪些问题已经解决了,哪些尚待解决,他人采用了什么研究方法,结论的科学性如何。以便利用前人或他人的成就、经验和教训,并在前人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来源:图书馆搜索(公共的、大学的、基层学校的图书、期刊、报纸等);计算机搜索电子资源(核心期刊、电子书);从别人文献后面的参考文献中去寻找合适的;摘要的阅读;自己购买相关图书:可任意批注勾画;阅读摘记。

在对文献批判性阅读的基础上,总结与研究课题相关的文献所涉及的主题及相应的观点,针对别人的观点或者论证上的不足,提出批判和自己的观点。

三、论证研究课题

实质上是请有关专家和有关人员对课题进行评价和对课题的可靠性、可行性、相关性进行分析,并预测研究的结果。

说明研究课题有什么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意义)

说明所研究的课题同别人已经或正在研究的课题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切莫重复别人早已进行过的、结论已被公认的研究,甚至研究水平还达不到以往的程度。

如果课题研究所针对的实际问题过于特殊,有很大的偶然性,则研究结果没有应用价值。

教育科研目标与日常教育工作目标的区别:

教育科研目标:为了获得对教育规律的正确认识;然后,通过指导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间接地为提高教育质量服务。

基本概念的界定:

课题中的常量:仅是一个不变值的概念,如地名、校名等概念,不需要任何定义,就确切地表达了所指的对象。

课题中的变量:包含一个以上值的概念,如性别、年龄和一些抽象名词等,需要加以定义。而抽象名词的定义还要使它变成可操作的,这是难点。

研究方法是完成研究任务达到研究目的的程序、途径、技术、手段或操作规律。

基本研究方法:调查法、实验法、问卷调查、访谈、观察、测量等。

四、实施课题研究

注意研究主题与方法伴随研究实施的生成发展特征。

课题论证是论文撰写的基础乃至组成部分,注意课题论证对研究的指导作用。

五、撰写研究论文

1、目录标题:简洁明确,之间有逻辑性;2、正文:文笔通顺,具有逻辑性;3、图表插入:图表题目、资料来源、说明文字;4、注释及参考文献;5、校对。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