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分层次教学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东营市河口区第一中学生物课题组 付桂玲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内容及预期达到的效果

    1、课题研究背景

 班级集体教学如何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是当前教育界共同关心的问题。教学实践告诉我们:高中学生在基础知识状况、智力水平、潜在能力、学习动机、学习方法等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对生物的兴趣和爱好,对生物知识的接受能力的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尤其是普通高中,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又存在能力差异,导致不同学生对知识的领悟与掌握能力的差距很大,这势必对高中阶段的生物教学带来负面影响。

《新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我县区学校班级人数较多,学生学习成绩、智力水平和科学素养等存在客观差异,教师的教学模式存在单一、陈旧的弊端,教学思想受“一刀切”、“满堂灌”的禁锢,学生完全沦为学习的“机器”。为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密切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让学生体验学习的自豪感,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发展自己鲜明的个性,转变要我学成我要学的学习态度,充分体现生物学科的魅力,掌握必要的生物技能和获得高层次的生物素养,优化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提高教学素养和教学水平,克服教学时的盲目性,真正的做到因材施教。

 综上,如何让每一个学生成为为不同规格、不同层次的人才已成为当今教育需要迫切解决的重要任务,为此我校从20135月起,进行了“高中生物分层次教学研究”的课题。

    2、课题研究内容

   1)、研究新课标和教材,对分层教学内容合理选择,进行分层教学目标的设置和调整。

    教师结合高中生物教材和新课标对教学的要求,分析班级内各层次学生的情况,研究制定教学中各层次学生不同的教学目标及每节课各层次学生应实施的教学要求。教师要研究教材,对课本内容根据各层次学生的水平做相应的调整组合并落实到每节课,每个知识点的讲解分层。

   2)、研究如何对班级学生进行分层。

    我们要研究如何对学生进行分层,分层的依据是什么?对学生所分的ABC三层是明分还是暗分,如何能够使C类学生自已认识到能力的差异,分层是为了促进他们更有效的发展,而不是对他们的歧视,经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后,对于ABC三类学生如何进行有效调动。

   3)、研究如何进行分层施教。

研究如何具体的在生物教学中进行“分层教学”“分类指导”,如何从好、中、差各类学生的实际出发,规定不同层次的要求,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学,以给予不同层次的辅导,组织不同层次的检测,使各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得以提高,使各类学生的潜能得以有效的发展。

   4)、研究如何对学生进行分层评价。

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评价不同层次学生的作业、考卷、回答问题,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这样做有利于学生看到自身的进步和不足,保持积极进取的学习热情。

    5)、进行生物分层教学成效的评价。

对学生分层后的教学效果和传统不分层的教学效果进行对比,对生物分层教学成效进行评价。

    3、课题预期达到的效果

    1)营造富有乐趣、快乐合作的课堂气氛,学生通过分层教学的教学手段获取知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出有知识,有自学能力的新型人才。

   2)教师具备分层教学的意识和能力,能够开发新课程资源,形成特色的教学模式。

   3)学生的德智体全面发展,并形成鲜明的个人特色,成为各层次的个性人才。

   4)探索出在新课标的大环境下,有效的促进各层次学生发展的切实的教学模式。

   5)形成一套有本校特点的教育资源,并集结成册,宣传,推广。

    二、课题开展以来所做的工作

    1、摸底调查,制定研究计划

集体讨论设计实施方案,成立课题研究组,调查测试获得数据,制订课题研究的总体计划。(详见附件一)

    2、学生分层,适时动态调整

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个体情况是分层的依据。我们根据观察分析,大小测验,老师反映,学生调查问卷,学生谈话,个人个性特点,发展潜力等来了解学生,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态度,学习动机,学习成绩,学习方法,学生的理解力及学生作业等情况,采取暗分的形式,将学生分成A(高)、B(中)、C(低)三个层次。并合理搭配,建立由一位A同学,一位B同学,一位C同学,A同学担任组长的三人合作学习小组。小组成员是动态的,固定间隔重新调整,根据C同学的达标情况,向B递进。

    3、备课分层,明确教学方向

分层备课,发挥导向作用,安排教师编写不同层次的教学大纲,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的教学方向,制定与各层次相适应的分层教学法目标,对C层学生采取“低起点,补台阶,拉着走,多鼓励”,对B层学生采取“慢变化,多练习,小步走,抓反馈”,对A层学生采取“小综合,多变化,主动走,促能力”。

    4、教学分层,促进合作交流

A层学生侧重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探究能力,思维深度,求知欲。对B层学生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课本习题,并运用到一些新习题上。对C层学生只要是夯实基础,熟识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规律,能简单的运用,解释一些常见的现象,培养学习兴趣。

    5、作业分层,强化思维训练

作业要体现层次性,体现不同的难易度,设计不同的难易的延伸训练,作业有针对性,学生选择有自主性,每个学生都能获得不同层次的成功体验。

    6、分层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分层评价是适应个别差异的评价,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评价准则,绝对不能用整齐划一的绝对标准来评价学生,评价的形式也是多样化的,互评,老师评价,评价量规表,建立电子档案,活动前、活动进行中、活动结束后都可以作为评价的衡量标准和方法,从而使每一个学生都获得大的发展。

    6、分层管理,促进学生提高

分层管理是本课题的一个创新点,由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有着不同层次的认知水平和自我约束能力,精细识别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层次,设计相应层次的管理手段、方法,实施层次对应的有效管理,既能减少管理不同层次的不对称性而导致的资源浪费,又能促进不同学生的提高。

    三、课题开展以来获得的阶段性成果

我认为我们取得的成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转变了教师陈旧单一的教学理念,接受新的教学思想,教师的素质和专业技能都有较大的不同程度的提升。疲于应付考试,学生的成绩指导一切的思想的作祟,老师偏爱优等生,而忽略后进生。实施分层教学后,我们欣喜的看到了这一问题的解决,教师的教育观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再唯成绩论,教学能力得到了锤炼,教学素质得到了提升。老师精心分层次备课,靠精彩的课堂内容来吸引学生。课题组成员经常被学校邀请做演讲,王彬老师、李建玲老师、付桂玲老师、张勇胜老师、吴效芳老师及娄振港老师的课堂经常被全校教师观摩,获得好评。(详见附件二)

2、实验班级的学生和非实验班级的学生相比,兴趣变化相当明显,学生热情饱满,学生的主动性意识增强了,在各类考试中拔得头筹,在期中和期末考试中生物成绩名列全校第一,并且在全市中也名列前茅。(详见附件3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不仅增强了同事间的交流合作,增强了组内教师的凝聚力,而且和学生的交流机会大大增加,很多教师成了学生的良师益友,不仅学习成绩得以提高,学习习惯转变,学习兴趣浓厚,而且生活、思想上的问题也愿意拿出来和老师分享交流。

4、摸索构建了分层教学的基本模式。分层依据,分层备课,分层评价,分层管理,分层作业等都有了可操作行,为以后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参考。

    四、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1、分层教学距离真正意义的落实还有一定的差距。虽然在教学目标,教学方法,课堂提问,大小检测,课后辅导,作业等方面都做到了分层。我们注意到了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评价方法,但测试中还是主要兼顾的B层学生,对于A层学生只是以卷末附加题的形式加以体现,这样一来,老师还是以学生的成绩来论英雄,对C层学生的自信心打击较大,无法体会成功的快感。但迫于高考的压力,暂时无法找到一条很好的解决道路。

    2、学生也没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分层。由于学生的学习情况等的不同,把相同的学生整齐划一的划在不同的班级是不可能做到的,首先,虽然我们有了一定的分层依据,但是生物成绩很好,可综合能力又很差的学生究竟是化为哪一层次还需要很好的思考,做出更合理更好的分层依据和方法。再者,后进生的学生成绩没有充裕的时间进行补差,往B组递进的进度缓慢,动态分层有一定的难度。

    3、教学分层只在少数班级展开,没有形成气候,经验得不到推广。

    4、分层备课、分层作业的工作量太大,还需要教师找到合理的解决方法。

    5、分层作业的讲解有一定的难度,如果全班讲解,好的学生不愿意听,差的学生听不懂,该讲解什么题,怎么讲,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五、下一步的课题研究设想

    1、课题实施的教师及时的积极思考和反思,做好课题研究过程中的记录和资料搜集,针对课题研究中的相关问题和取得的经验形成论文和报告。

    2、计划让学生试出题,作业的难度和作业中试题难度的选择让学生参与进来,切实符合不同层次的学生。

    3、计划让学生试办《高中生物兴趣报》,阅读生物学科学史,关注生物前沿技术和近年的生物学重大发现,重大规律等,将极大充实课题的内涵。

    4、利用校广播,校电视台,播报和播放生物学相关的信息。

    5、计划增加实验班级,实践摸索出的方法和经验,摸索新方法,总结新经验,进一步推进课题的进度。

总之,我们课题组将进步加强教育理论知识的学习,深入开展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探索,不定期的研讨和交流,来指导课题组老师的预见性性实践和生成性实践,加强与上级科研领导,专家和其他科研老师的联系交流,获得更高层次的提升,为课题的滚动发展获得不竭的动力。

 

 

 

附件一:

层次教学的实施方案及总体计划

 

针对本课题,现拟定以下实施方案及总体计划。

一、调查问卷

    定向研究采用调查问卷作为研究工具,其设计依据的理论有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布鲁纳的“掌握学习理论”和巴班斯基的“教育过程最优化理论”等。调查问卷包括客观题和主观题,问卷选择项均采用五分量表的形式记分。共发放问卷700份,回收670份。调查结果统计见表1

1 分层次教学合理性调查表

调查项目

分组

平均数

标准差

T

P

分层次标准是合理的

A

4.00

0.76

5.38

0.00

B

2.98

1.15

分层次教学没有伤害我的自尊心

A

3.71

1.04

5.54

0.00

B

2.73

1.18

分层次教学后的更加喜欢生物课了

A

4.00

0.96

3.28

0.00

B

3.35

1.08

分层次后我的整体状态是好的

A

4.00

61.00

5.02

0.00

B

3.24

0.92

分层次应该是动态的

A

3.65

0.76

2.55

0.00

B

4.39

0.57

分层次教学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

A

2.60

0.85

1.71

0.09

B

2.49

0.72

分层次教学不同于分快慢班

A

2.92

0.76

1.65

0.08

B

2.82

0.83

 

 

    二、学生分层划分依据

    1、根据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单科成绩为依据划分

    2、组织生物水平测试

    作为高中阶段的生物水平测试,应贯彻《全日制普通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的前提下,测试内容完全以其为依据,我们把水平测试的重点放在基础内容上。有以下几个方面:

    1)生物模块一《分子与细胞》的基本概念、生物的基本生命活动现象及过程、实验基本原理等。

    2)制定评分标准,统一批阅试卷得出继承,暂定划分三个层次,80分以上暂定为A层次,60分至79分暂定为B层次,60分一下暂定为C层次。

    3、学生与参与分层教学课题研究教师谈话

    随机选取40名学生、5名参与本课题研究的教师和5名非本课题研究的教师作为访谈对象,作为初步划分依据。

    4、各班教师收集学生本学期的作业的完成情况与质量为依据

    5、升降级考核

    根据每学期成绩测试,随着学生积极性、能力以及成绩的变化,对AB层次学生进行动态调整,以激励学生好学上进、刻苦攻读、不断提高、学有所得。每学期期末考试成绩不合格的学生实行末位淘汰制,进入下一层次,如成绩全部合格则不淘汰。升级则由学生本人申请,教师推荐,并在期末考试中成绩优异的学生可顺利升级。具体实施方法:每学期流动两次。第一次是期中考试后,第一次月考成绩占40%,期中考试成绩占60%,名列前茅者向上流动进入高一层次班级学习,名列末尾者向下流动进入低一层次班级学习。第二次流动是期终考试后,向上流动者按第二次月考占40%,期终考试占60%,名列前茅者流动;向下流动者按第一次月考占10%,期中 考试占20%,第二次月考占30%,期终考试占40%,名列末尾者流动。为给向上流动的学生有充分的适应期,一个学期内不往下流动。

     三、分班及具体实施方法

    1、将同一教师任教的两个班级学生合并后重新分成两个班级,每个班级A20人,B20人,C20人。建立由一位A同学,一位B同学,一位C同学,A同学担任组长的三人合作学习小组。其中一班级为试验班级,二班级为非实验班级即对照班级。由各级部具体课题组人员负责。

    2、各级部制定出试验班级和非实验班级的具体学生名单。

    3、各级部重新制定调整新的课程表。

    四、课题研究总体计划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3.52013.6

    这一阶段,集体讨论设计实验方案,成立课题研究组,调查测试获得数据,制订课题研究的总体计划。

    1)对学生基本情况进行调查;

    2)准备有关资料,制定实验研究的总体方案,准备课题研究活动管理的各种表册;

    3)建立课题研究教师组,并按年级特点进行分工。

     第二阶段:实验阶段(2013.7 -2014.3)

    学校统筹规划,选出部分班级进行生物学科分层教学尝试。同时研究教师进行讨论,将分层备课、分层上课、分层练习、分层作业、分层考试、分层管理等具体化。课题研究中,我们将总结并实施 “分层定标、分层指导、分层达标”的班级分层管理策略。对实验班实施研究,通过各种手段对课题实施情况及时反馈,通过论文等形式对课题实施情况进行阶段性总结。

    第三阶段:推广阶段(2014.3 -2014.5)

    这一环节是将前期对分层教学的研究成果在全校范围内进行推广,并成立专项小组跟踪调查,对研究样本进行对比分析,进而改进、调整、完善课题的研究,同时组织教学调研,掌握详细资料。

    第四阶段:结题阶段(20145月)

总结课题研究成果,完成结题报告。巩固研究成果,并做好后继研究工作。

附件二:

《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教学案例

教材及学情分析

本节着重讲述了“共同进化和生物进化的历程”的内容。教材首先以达尔文发现的一种长着细长花矩的兰花和为它传粉的昆虫为例引出任何物种都不是单独进化的,接着进一步阐述共同进化,提出了生物与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共同进化,并且以生物的进化历程,了解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这一部分的内容,学生非常感兴趣,生物共同进化中提出了多个实例来进行分析讨论,生物的多样性又介绍了生物从无到有,从单细胞生物到高等生物到人类的整个进化历程,所以在教学设计上,充分把握这一点,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作用,用鲜明的事例引发学生讨论,用丰富的图片提高学生认知,用动态的视频感受生命的奇特。在这节课堂中,学生利用小组教学的方式,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回答问题,让全体学生参与到课堂中,学生讨论激烈,踊跃发言,教学效果较好。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说出共同进化的概念

2、说明生物多样性产生的原因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理解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图片观察和文字阅读,发展学生分析资料、交流信息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理解生物是进化来,生物的进化与环境密切相关,树立辨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观。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 说明共同进化的概念

2、 说明生物多样性产生的原因

教学难点:

1、 说明共同进化的概念

2、 说明生物多样性产生的原因

教学方法

探究法、讨论法、讲授法等相结合。

教学资源

教材、课件

教具

1、多媒体课件

2、要求学生上网查阅本节的有关资料,增加一些感性认识。

课型

新授课

课时安排

1课时

板书设计

三、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1、共同进化

1)生物之间的共同进化

2)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共同进化

2、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1)生物多样性的内容

2)生物多样性形成的进化历程

3、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

1)核心:自然选择学说中性突变理论

2)发展:中性突变理论和间断平衡学说

[]教学程序

课前准备:学生分为六个小组,每组十人,课前每小组的组长分发学案,分配学习任务,小组成员之间学习讨论,推选发言人。教师采取小组评价方案,根据每个小组的课堂表现和小组合作情况进行总评,形成评价表格。

导课:我们已经知道地球上现存的有记载的生物种类大约200多万种,还有许许多多种生物没有被我们发现。没有发现的生物数目可能要比已经发现的多10倍,更何况已经绝灭的生物比现存的还要多得多,据估计,曾在地球上生活过的生物种数可能多达5亿~10亿。这么多的生物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一批又一批地“踏上”地球,又“远离”地球走向死亡,进行着自然界的“新陈代谢”,这就是生物的进化。

[]教学目标达成

一、共同进化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回答本节聚焦:什么是共同进化?包括哪些方面?你是怎样理解的,并举例说明?

师讲述:在生态系统中,任何一个物种都不是单独进化的,而是存在一定的联系。

展示资料一:动物学家对生活在非洲大草原奥兰治河两岸的羚羊进行研究时发现,东岸的羚羊群的奔跑速度比西岸的羚羊每分钟竟快13米。

师引导:同样是羚羊,为何差距如此之大?

学生:(笑)环境不同,有东西在追东岸的羚羊,它们疲于奔命。

师讲解:不错,经过观察和科学实验,动物学家终于明白,东岸的羚羊之所以强健,是因为它们附近有一个狼群,生存时时处于危险之中。

师引导:那同学们思考一下,捕食者的存在是不是对被捕食者有害无益呢?你还能举出一些事例吗?

学生:我看过《动物世界》,捕食者能捕到的食物只有一些弱小者或者是一些伤病者,对于强壮的成年个体却是无可奈何,我认为,捕食者更像是选择者,清除者。

师讲解:实际上,捕食者一般不能将所有的猎物都吃掉,否则自己也无法生存,这就是所谓的“精明的捕食者”策略。

师引导:联系实际,谈谈“精明捕食者”策略对人类利用生物资源有何启示?

学生:我们地球上能利用的资源是有限的,无限的需求,资源总有耗尽的一天。(环视全班,语重心长)所以,我们也应该做一个“精明的需求者”,合理利用资源。

展示资料二: 结合课本达尔文的发现和图7-9分析昆虫传粉的专门化对植物繁衍后代有何意义?

学生:根据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话, 这些性状的产生应该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师讲解:指导学生明确以下内容:

兰花和兰花蛾互相影响,当兰花的花矩变得细长时,只有吸管式的口器长的蛾能吸到花蜜,这些变异不断积累,从而成为今天的这种兰花和兰花蛾。

归纳:这就是不同生物之间相互影响、共同发展-----共同进化。

过渡:不仅不同生物之间在进化上密切相关,生物的进化与无机换环境的变化也是相互影响的。

学生:阅读P124,尝试说出原始大气氧气含量变化与生物进化的关系。

放映录像:原始的地球上生物的起源与氧气的变化情况。

归纳:这就是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共同发展-----共同进化。

小结: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共同进化。

师引导:物种之间的共同进化都是通过物种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吗?

学生:不同物种之间影响既包括种间互助也包括种间斗争。

师讲解:无机环境的选择作用可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导致生物朝着一定方向进化;生物的进化反过来又会影响无机环境。

二、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过渡:通过漫长的共同进化过程,地球上出现了千姿百态的物种、形成了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逐步形成了生物的多样性。

展示动画:生物进化历程

师引导:思考,讨论以下几个问题:

1、最早出现的生物是哪一类生物?它们生活在什么环境中?

2、多细胞生物大约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它们生活在什么环境中?

3、最早登陆的生物是植物还是动物?为什么?

4、同今天你所看到的地球相比,寒武纪时地球上的生态系统有什么特点?

5、恐龙是什么时候灭绝的?物种灭绝对生物多样性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6、研究生物进化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7、生物进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其中哪几个时期比较关键?

学生分小组讨论,并派出代表到讲台上发言。

一组:最早出现的生物是厌氧的单细胞生物。因为当时地球上还没有氧气。它们生活在海洋当中。而多细胞生物的出现,我们组一致认为应该是在寒武纪生物大爆发时期,突然出现的,它们依然生活在海洋当中。其他同学有疑问吗?

学生:为什么是生活在海洋中呢?难道陆地上没有生物吗?

一组解答:因为当时的地球刚刚形成,几乎全部是被海洋覆盖。

二组:最早登陆的生物是植物,因为我们认为,如果动物先登陆的话,会被饿死(其他同学笑着点头)。根据以前看电视,我们知道寒武纪大爆发,所介绍的各种生物都是生活在海洋中的,而在陆地上却是一片荒芜。

三组:说到恐龙,在地球上的鼎盛时期是在侏罗纪,例如说我们都很熟悉的《侏罗纪公园》,从侧面说明了那个时代地球上的霸主就是恐龙,而最终灭亡是在白垩纪,传说是陨石撞地球,导致全球气候骤变所导致的,这些内容全部得益于我们组里的“恐龙迷”,对了,他还有许多模型呢(组里其他成员提醒他跑题了,笑)恐龙灭绝以后,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比较复杂,但是我们认为,恐龙灭绝以后,哺乳动物开始兴盛起来。

四组:生物进化历程的主要依据是化石。最早的生物化石是距今35亿年的古细菌化石。生物的进化历程可概括为:从原核生物到真核生物,从无性生殖到有性生殖,由简单到复杂,由水生到陆生,由低等到高等
   
五组:进化历程中的几个关键点:

1)真核生物出现以后,有性生殖方式的出现,生物进化速度明显加快。

2)寒武纪大爆发:形成生态系统的第三极——消费者,这一方面使生态系统具有更加复杂的结构,另一方面对植物的进化产生重要影响。

3)原始两栖类的出现:生物的登陆改变着陆地环境,陆地上的复杂环境为生物的进化提供了条件。

师讲解:关于生物进化的内容,同学们讲解已经非常详细了,这里呢,老师还有相应的生物进化历程中的几组图片,同学们一起来感受一下生命进化的神奇。

展示图片:古细菌,寒武纪大爆发,侏罗纪,人类的起源

师总结:通过漫长的共同进化过程,地球上不仅出现了千姿百态的物种,而且形成了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也就是形成了生物的性多样生物进化的大致过程。关于生物进化还有很多不解之谜,等待我们去研究。

三、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

师引导:阅读P126,找出生物进化理论发展的几个学说的主要思想,及其核心。
    六组:随着研究的继续,生物进化理论也在不断的发展:

1、中性进化理论
   
有些学者的研究表明,基因突变对生物适应性的影响并不是非益即害或是非害即益的,而是大量的基因突变是中性的, 自然选择对这些突变不起作用,这些基因经过长期的积累,会导致种群间遗传物质出现较大差别。因此有人主张,决定生物进化方向的是中性突变的逐渐积累,而不是自然选择
    2
、新种交替出现理论
   
物种形成并不都是渐变的过程,而是种群长期稳定与迅速形成新种交替出现的过程。
   
总之进化理论不会停滞不前,而是在不断发展。

师归纳:生物的进化是复杂的,还有很多问题不能用今天的理论所解释,还有待研究。生物进化理论还在不断向前发展。

 

课堂评价表格:

 


小组

课堂表现

小组合作

总评

一组

 

 

 

二组

 

 

 

三组

 

 

 

四组

 

 

 

五组

 

 

 

六组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1、在介绍共同进化时,以教师引导为主,展示多段资料和图片,让学生分析得出共同进化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叫做共同进化。

2、对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过程,把时间充分交给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和解读资料,了解生物进化的历程,分小组讨论后让学生到讲台上进行讲解。调动学生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不足之处:

1、分小组讨论时,在时间的把握上有些不合理,时间稍长。在小组讨论过程,存在少数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的现象。

2、讲解时语言还不够精炼,口头语较多。

 

附件三:

                   分层次教学与学习效果

 

分层次教学有利于学习品质的改善,见表2

分层次教学与学习效果调查表

调查项目

分组

平均数

标准差

T

P

分层次教学有助于调动我的学习积极性

A

3.90

1.12

3.86

0.00

B

2.87

0.98

分层教学有利于激发学习动机

A

3.94

1.00

3.79

0.00

B

2.94

1.13

分层次教学有助于增强我的学习意志

A

3.28

0.76

1.61

0.04

B

3.02

1.30

分层次教学有利于提高学习兴趣

A

3.94

0.83

4.94

0.00

B

3.07

0.96

分层次教学有利于培养我的良好学习习惯

A

3.24

1.11

2.99

0.00

B

2.63

0.95

分层次教学后有助于提高我的自学能力

A

3.69

0.92

4.09

0.00

B

2.89

1.08

分层次教学后有助于提高我的学习成绩

A

4.05

0.77

4.27

0.00

B

2.81

0.85

分层次教学利大于弊

A

3.97

1.05

3.56

0.00

B

2.89

1.10

 

   二、分层次教学试验班级与非实验班级成绩比较

 

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7班(实验班)与10班(非实验班)成绩分析

 

 

 

 

 

 

 

 

 

 

 

 

 

 

 

 

 

 

 

 

 

   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两校成绩分析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