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21世纪建设高素质的中小学校长队伍

面向21世纪建设高素质的中小学校长队伍
国家教委人事司司长 钱一呈
  一、中小学校长岗位培训和持证上岗工作的回顾。

  1989年,国家教委《关于加强全国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的意见》提出,用五年左右的时间(主要在“八五”期间),使全国百万中小学校长接受一次岗位培训。1994年,《国务院关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提出,“要有计划地对中小学的校长、教师进行培训……为了加强对中小学教师教学工作的管理,提高校长的领导水平,要制订中小学校长岗位规范,实施‘百万校长培训计划’,争取1997年左右在全国实行中小学校长持证上岗制度。”

  几年来,各地结合本地实际情况,有目标、有计划、有组织地推进中小学校长岗位培训和持证上岗工作。经过努力,目前,绝大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已基本完成了岗位培训任务并实施了中小学校长持证上岗制度。据初步统计,截止到1997年6月,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约96%的中小学校长已经接受岗位培训,绝大多数省、自治区、直辖市都规定了校长持证上岗的年限。

  可以说,中小学校长岗位培训和持证上岗工作已经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效。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成绩:

  1.中小学校长岗位培训和持证上岗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宏观管理进一步得到加强。

  2.中小学校长培训已经形成了在国家教委宏观指导下,主要由地方负责、分级培训、分级管理的各司其职、运转顺畅的体制。基本形成了国家、省、地(市、州、盟)各级教育(教育行政)学院和县教师进修学校为主体,部分高校共同参与,教育行政部门和培训院校互相支持、密切配合的培训机构网络体系,充分调动和发挥了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

  3.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培训院校扎实工作,富有成效地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培训活动。各地在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的有益经验,摸索出了一些有效的工作办法。

  4.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受到了社会各方面,特别是广大中小学校长的普遍欢迎。通过培训,全面提高了广大中小学校长的政治、业务素质和管理能力,促进了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中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从全国看,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在省、自治区、直辖市之间及其内部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部分地区培训质量和效益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等。这些都需要在以后的工作中努力加以改进和解决。

  二、当前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面临的形势、任务和工作方针。

  (一)当前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的任务。

  最近,李岚清同志指出:“十五大报告的一个重要理论贡献,就是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并列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这就使教育科学文化不仅仅是作为经济发展战略的一部分,而是作为一个基本的奋斗目标,作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与经济、政治构成有机的统一整体。这是我们党对教育科学文化乃至整个精神文明认识的新境界。”

  江泽民同志曾强调指出,教育工作必须进一步解决好两大重要问题,一是教育要全面适应现代化建设对各类人才培养的需要,二是要全面提高办学的质量和效益。这也可以说是当前全国教育工作面临的“两个重要转变”。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江泽民同志又进一步明确指出:“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重视受教育者素质的提高。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工作必须努力实现江泽民同志所提出的“两个重要转变”和十五大的新要求,简单地说,一是适应,二是提高。对基础教育而言,当前最重要的任务是,抓“两基”,促“两全”,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

  面对21世纪的挑战,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需要我们继续坚持不懈地抓好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继续扎实有效地提高中小学校长队伍整体素质。国家教委于1995年12月发出了《关于“九五”期间全国中小学校长培训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在新的时期,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贯彻“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方针,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和中小学校长队伍的实际出发,积极探索并逐步形成分层次、分类别、灵活有效的中小学校长培训新格局,使培训工作主动、有效地为提高校长素质服务,为促进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服务。

  《意见》明确了“九五”期间全国中小学校长培训的基本要求、主要任务和培训层次、主要政策与措施。《意见》指出,“九五”期间,除继续抓好岗位培训外,同时还要对校长进行提高性培训。凡新任职的中小学校长都必须接受岗位培训,并取得“岗位培训合格证书”;已接受过岗位培训的校长五年内必须接受累计不少于200学时的继续提高培训,并取得相应的结业证书。培训层次主要包括:新校长的岗位培训;已接受过岗位培训校长的提高培训;示范性学校校长的高级研修等。培训形式要充分考虑到成人、干部教育的特点,满足不同地区、不同类型学校校长的实际需要,做到因地制宜,灵活多样。

  总的说来,新时期的校长培训工作必须坚持“两个服务”的指导思想,主动适应社会发展的新需要并具有持续发展的潜力,必须努力适应并大力促进本地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实际需要,必须加强针对性,提高实效性,必须研究新问题,采取新措施,抓出新成效,开创新局面。

  (二)中小学校长提高培训试点工作的基本情况和面临的主要问题。

  《意见》提出:“中小学校长岗位培训基础上的提高培训全国不搞统一模式、统一进度。各地要视实际情况,在调查研究,先行试点,做好必要准备的基础上再逐步推开。”近两年来,围绕校长提高培训问题,我们本着既积极又稳妥的精神,坚持统一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如:颁发了《全国中小学校长提高培训指导性教学计划》;下发了《关于做好中小学校长提高培训试点工作的通知》,就提高培训试点的有关工作作出了安排;组织编写中小学校长提高培训和教育行政干部培训系列教材,等等。

  各地按照国家教委的有关要求,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有组织地开展了中小学校长提高培训试点工作。目前,中小学校长提高培训试点工作已取得了一些初步经验,但发展不平衡。大多数地区处于试点、摸索经验阶段,也有的地方尚处于酝酿、准备阶段。

  从目前情况看,中小学校长提高培训试点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深层次的、需要引起重视并加以解决的问题,主要有:

  第一,对提高培训工作的认识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主要表现在:一是对提高培训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工作缺乏主动性和紧迫感,或有畏难情绪,或消极等待观望。有的同志甚至认为,“八五”培训刚刚结束,又接着开展“九五”培训,似无必要。二是培训指导思想不明确,对“培训要为促进当地教育改革和发展服务”的思想领会不深,有的对本地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任务关心不够,就培训论培训,培训工作与当前教育的中心工作脱节。三是热心组织校长高级研修班,对提高培训重视不够。四是对“培训什么,如何培训”心中无数,培训目标不具体,教学计划粗糙,培训内容针对性不强,研讨环节薄弱。五是简单地沿着“八五”岗位培训老路走,工作缺乏创造性。

  第二,干训师资不能适应培训工作的需要。一是数量不足,特别是一些新的专题课程教师严重缺乏;二是专职干训教师面临青黄不接的状况,许多老教师已开始陆续退出干训讲台,新的年轻教师对情况不熟悉,缺乏基层实践经验,缺乏教学经验,普遍感到信心不足,心中没底;三是干训教师自身的培训观念、知识结构有待进一步更新,特别是要加深对素质教育的认识;四是培训教学方法有待于进一步改进。

  第三,校长管理体制不顺。有的地方,校长管理权限在组织部门或乡、镇,培训属教育部门,管、训脱节,影响培训工作的开展,特别是乡办和村办的学校,问题更为突出。

  另外,还有基地建设、经费投入等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涉及上下左右、方方面面的因素。我们要本着积极进取、实事求是的精神,认真研究,共同努力,克服困难,解决问题,以保证培训工作的深入进行。

  (三)今后一个时期校长培训工作的指导方针和基本原则。

  1.抓好中小学校长培训,进一步提高校长素质,是一项长期性的重要任务。

  广大校长刚刚接受完一轮岗位培训,为什么又要对他们进行提高培训?这是因为:

  第一,“学习学习再学习”是社会、经济、科技发展对所有人员的共同要求。学习不能“一劳永逸”,培训不能一次终了,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广大中小学校长要自觉适应“终生教育”的发展趋势。

  第二,实施素质教育需要高素质的校长。国家教委最近下发的《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是指导基础教育工作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文件。文件中特别提出,“抓好校长、教师的培训工作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引导广大校长和教师逐步形成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教育思想、观念;扩展和更新知识,提高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的能力和水平。”校长是学校教育的直接领导者、组织者,他们的教育观、办学观、人才观、质量观如何,对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是至关重要的。

  第三,从总体上看,虽然中小学校长已普遍接受了岗位培训,但这并不是说中小学校长的素质不需要再提高了,更不可以说培训工作可以终止了。我们要看到,岗位培训是取得任职资格的基础性培训,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的迅速发展,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面临着许多新的情况、新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继续学习,继续提高,不断丰富完善自己。另外,到本世纪末,有一大批经验丰富的老校长将陆续退出学校领导岗位,因此,培养一大批称职的中青年校长,使他们成为学校管理的中坚力量是当务之急。在第一轮岗位培训结束后,要不失时机地开展中小学校长继续提高培训,这是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中小学校长队伍建设的重要步骤,是落实《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促进九年义务教育实施和基础教育质量提高的战略措施。

  2.要将素质教育作为中小学校长培训的核心内容。

  中小学校长培训要围绕教育的中心工作,自觉主动地为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服务,这是校长培训工作的一条最基本的指导思想。当前,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是基础教育的主旋律,校长培训一定要与这个主旋律合拍。

  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要积极主动地促进校长逐步形成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教育思想和观念。一要转变中小学教育为升学服务、为建立教育“金字塔”服务的教育目的观,树立中小学教育为提高国民素质服务,为培养合格公民服务,为全面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服务的教育目的观。二要转变只有升学的人才能成才、考上大学的才是人才的人才观,树立为培养各种类型、不同层次的人才打好基础,行行出状元、个个能成才的人才观。三要转变以考试分数、升学率作为唯一标准衡量学生、教师的教育质量观,树立以学生的基本素质的全面提高、个性特长协调发展为综合评价标准的教育质量观。四要转变以书本、课堂、教师为中心,以传授应试知识和训练应试技能为目的,以“填鸭式”教学、学生被动学习为特征的教学观,树立以教会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审美,促进学生各种基本素质协调发展为目的,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与因材施教相结合、育知与育智相结合、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现代教学观。

  更为重要的是,要使校长在理解的基础上形成实施素质教育的自觉行动。要引导和帮助校长进行教育改革实验,积极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要善于发现、总结校长实施素质教育的先进经验和典型,为实现我国基础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作出贡献。

  3.要把加强针对性,增强实效性,提高培训质量放在工作的重要位置。

  加强针对性,增强实效性,不断提高培训质量,是中小学校长培训的生命力所在,各级校长培训管理部门和培训院校在设计培训计划、选择课程、组织培训教学的各环节中自始至终都要把质量问题当作头等重要的大事来考虑。当前,要以“帮助校长树立正确教育思想,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为指导思想,以现实问题为中心,将“学习理论、总结经验、研究问题”紧密结合起来。

  要达到切实提高培训质量的要求,需要我们付出更大的努力。要在培训观念、培训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培训过程和组织、培训教学手段和方法乃至师资队伍等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各地要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积极进行新的实践和探索,逐步形成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培训机制。

  4.要大力加强干训师资队伍建设,优化师资资源配置。

  大力加强干训师资队伍建设,努力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素质优良、相对稳定、适应培训工作需要的干训师资队伍,是搞好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的保证,是切实提高培训质量的关键。

  5.要积极研究和探索“九五”中小学校长提高培训的新情况、新特点及培训规律。

  首先,要明确什么是中小学校长的提高培训?我们不能把岗位培训与其他形式的继续教育简单地等同起来。中小学校长岗位培训指的是,按中小学校长岗位规范要求,使校长具备履行岗位职责所必备的基本知识和能力的一种取得任职资格的基础性培训。中小学校长提高培训指的是,对已取得“岗位培训合格证书”,具备任职资格的中小学校长,根据时代要求和教育改革发展的新需要,以继续提高其政治思想素质和任职能力为目标,以知识更新补缺为主要内容,进行新观念、新知识、新技能、新方法等方面的再培训、再进修、再学习。

  其次,提高培训一定要从各地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区别对待,分类指导,讲究实效。

  第三,我们要在好好总结岗位培训经验的基础上,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培训教学改革的实验和探索。

  校长培训具有“短、频、快”的特点,即培训时间相对较短,培训内容更新较频,培训周期运行较快。这些特点决定了校长培训工作必须注重按需施教、学用结合、注重实效。因此,在教学上,要以改革的精神,着力探索出灵活有效的途径和办法。

  ??要合理设计教学计划,不断加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国家教委下达的培训教学计划是指导性的,各地培训部门可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在深入了解校长需求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行适当调整。要研究和探讨校长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热点、难点和疑点问题。

  ??在教学方式上,要逐渐变封闭式教学为开放式教学。要通过持续不断的努力,引导校长熟悉案例教学、专题研讨、角色模拟等现代培训方法。

  ??在教学方法上,要积极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使学员能处在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状态。

  ??在教学管理上,要不断进行改进和加强。要搞好知识的“消化”、“活化”和“深化”的工作。

  ??要加强对教育考察活动的管理。每期培训班安排学员进行短期的实践性考察教学活动是必要的。但一定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要提倡就近考察,注重实效。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各地在认真抓好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的同时,要按照国家教委的要求,继续抓好职中校长、幼儿园园长等的培训工作。

  三、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加强中小学校长队伍建设的目标和措施。

  在推进素质教育的伟大实践中,需要我们的校长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正确的教育思想;具有宽阔的胸怀,公道正派,善于团结教职工;具有较强的管理能力,讲究领导艺术,善于依法、科学治校,善于协调各方面的力量;具有实事求是的作风,廉洁自律,率先垂范,艰苦奋斗,谦虚谨慎。

  应该说,我们的中小学校长队伍,总的是好的。但也有一部分校长政治、业务素质和管理能力还不适应形势和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为此,各地要针对不同情况,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切实加强中小学校长队伍的整体建设。

  (一)要严格选拔好校长。

  要按照《全国中小学校长任职条件和岗位要求》,把握好选拔条件。在选拔校长的方式上,要逐渐改变单一的委任制方式,根据学校的不同情况,采取委任、聘任、推举、考任等多种形式,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不拘一格选拔校长。不论采取哪种选拔方式,都要依法办事,要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并按照管理权限,集体讨论决定,决不能由个人或少数人说了算。

  (二)要继续抓好校长培训工作。

  在进一步坚持和完善中小学校长岗位培训和持证上岗制度的同时,各地要组织实施好《意见》,继续总结、推广“九五”校长提高培训试点经验,全面推进中小学校长提高培训工作。

  (三)要加强对校长的考核工作。

  各地要认真总结校长考核的做法和经验,研究和试行校长考核办法,并逐步使考核工作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对中小学校长的考核工作,要根据谁管谁负责的原则,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分级负责,落实责任。要定期对校长的德、能、勤、绩进行全面考核。对确需进行组织调整的校长,要果断调整。

  (四)要进一步完善校长队伍建设的有关制度。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办学自主权的逐渐扩大,学校校长的责、权随之加重,应该说,许多校长能够珍惜和用好手中的权力,但也有一部分校长的整体素质不是太高,不能正确对待和行使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因此,有必要建立和健全对校长权力的各项监督制约机制。要坚持学校重大问题民主科学决策制度,要健全学校有关工作制度和工作程序,健全学习制度、民主生活会制度、廉洁自律制度,健全教职工代表大会和教职工对校长进行民主监督和评议制度。要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中小学校长管理条例》。

  (五)要积极探索校长管理制度改革试点。

  国家关于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总体思路是“脱钩、分类、放权、搞活”,这也是中小学校长管理制度改革的大方向。上海市率先在静安区、卢湾区进行了中小学校长与行政机关级别脱钩的校长职级制试点,并且从措施配套的角度进行了相关的课题研究,从理论和实践上都有了较大的突破,初步取得了成效。希望各地结合本地实际情况,解放思想,大胆进行新的探索和改革。

  加强校长队伍建设,提高校长素质是一项繁重而光荣的任务。在岗位培训的基础上开展中小学校长提高培训是一项难度较大的、需要在理论和实践上进行创造性研究的大工程,需要做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我们要在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指导下,边研究、边实践、边提高,逐步掌握中小学校长培训的规律,更好地为加强中小学校长队伍建设服务,为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服务。

  (本文摘自钱一呈同志1997年12月25日在全国中小学校长提高培训试点工作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