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管理课题研究报告:关于我国高校后勤管理模式的经济学思考

高校管理课题研究报告:关于我国高校后勤管理模式的经济学思考

关于我国高校后勤管理模式的经济学思考

华南理工大学后勤产业集团 彭说龙

     
摘要:目前,中国的经济体制已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随着制度的变迁,高校原有的行政式、福利形、无偿性的后勤管理模式弊端凸现。制度变革带来的观念更新打开了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广阔空间,交易成本原则成为选择高校后勤管理服务模式的重要方法之一。
     
键词:高校后勤;管理模式;市场经济;交易成本
     
我国高等教育与国外高等教育在体制上最显著的差异,并不主要表现在教学与科研的管理体制与水平上,而在于学校后勤保障的管理模式上,即我国高校是白办后勤服务,而国外大学则由社会办后勤。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后勤是由高校自身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来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经营。我国高校这种自办后勤服务有其形成的历史根源和社会意义。本文尝试从经济学角度来分析和思考这一特殊的教育现象。
    
一、制度的转型: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高校后勤行政管理模式弊端凸现
    (
)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高校后勤服务
     
建国之初,我国确定了计划经济是中国社会的基本经济特征和主要经济形式。政府通过资源所有权和实施经济决策权来解决社会的主要经济问题,虽然在经济体制中,还保存了工资、货币、商品等市场经济固有的经济形式,但主要是采取对社会财产的国家占有和集体占有的高度集中形式支持再生产,通过一系列计划手段,控制经济运行中的生产、交换、消费和分配的所有方面。
    
与之相适应的,我国高等教育的体制、结构、布局、教学内容、管理方法、后勤服务模式,也是为适应计划经济需要和计划经济服务而设置的。高校象其它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一样,完全承担起了原本属于社会的职责,整个大学校园就象一个小社会,各项生活服务项目应有尽有。高校白办后勤服务,为高校的教学、科研、师生员工生活建立起了一个全面的、福利型、无偿型的后勤保障体系。 “计划经济的高校自办后勤服务模式,在当时的经济模式和生产力水平下,为中国高等教育的建设和发展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
)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高校自办后勤服务弊端凸现
   
鉴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对社会主义制度活力与效率的损伤,
1979
年,我国走上发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改革之路。二十多年来,我国经济体制逐步实现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这种转型实际上是制度的变革,即社会资源的配置由主要靠指令性计划转变为基本靠市场供给和需求(市场机制)来调节。
   
作为社会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高等教育领域,其发展必然要和市场经济的变更与发展相适应。在新的制度环境中,中国的教育制度所面对的市场化因素越来越多,维持计划生产模式的成本不断上升,教育发生适应市场需求的市场化变迁已成必然之势。特别是作为本质上是经济实体的高校后勤,具有内在驱动力地要求按市场经济规律运行。高校自办后勤的行政管理模式在日益成熟的市场经济环境下弊端凸现。
   
高校自办后勤侵占了非常短缺的高等教育资源,分散了高校办学精力。紧缺的资金一向制约着我国高等教育迅速发展,我国教育经费增加的速度远远跟不上社会对高等教育需求的增长速度。但就是这有限的资源,目前还有很大一部分投入到高校后勤保障的人员经费和设备设施上。
   
我国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要求高等教育必须以较快的速度发展,以满足社会对高等教育人才的需求。而由于资金的有限性,高校难以有大量资金用于后勤扩张建设,特别是近年来的高校不断扩大招生,使高校后勤己成为我高等教育迅速发展的瓶颈
计划经济"下的高校后勤,完全按行政管理的办法来管理后勤产业,不计成本、不计产出、不计效益,缺乏市场的竞争机制和成本核算,使得高校后勤的服务水平与管理水平大大滞后于社会同行业,难以满足广大师生员工日益增长的高质量、高水平的后勤服务要求,高校后勤社会改革势在必行。
    
二、观念的转变:从公共物品到准公共物品,打开了高校后勤社会化
    
发展的思路
    (
)公共产品的相关概念
   
在公共经济学理论中,社会总产品分成私人产品、公共产品,以及介于它们两者之间的混合产品。公共产品必须由公共部门来提供,私人产品则主要由市场来提供,而介于两者之间的混合产品,由于其外部效应导致了社会边际成本和社会边际效益的分离完全由私人通过市场提供将会出现供给不足。所以,对于具有外部效应的准公共产品,应该采用市场机制和政府机制结合的融资方式,如目前国际上经常采用的BOT投资形式就是其中一种。
    (
)教育的属性与教育产业化的发展思路
   
西方经济学家一般将教育看成准公共产品,认为可以采用市场机制和政府机制相结合的方式办教育。而我国在包括改革开放以后的很长一段时期把教育看成公共产品,认为只有政府才能供给教育产品,只有公共事业单位才能生产教育产品,政府应该包揽教育的一切。
   
随着市场经济的日益深化,我国逐步摆脱了把教育看成是一种萨缪尔森意义上的纯公共产品的旧观念,而开始较全面地接受了它是一种准公共产品的观念,认识到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既可以由市场提供,也可以由政府提供,或者部分由政府提供,部分由市场提供,并进一步认识到教育本身是一个产业,发展教育是一个可以拉动市场需求的重要因素。
    (
)观念的转变,为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打开了广阔的空间
    
准公共产品概念的引入,为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带来了观念上的全面更新,也为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与发展打开了通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正在全面铺开:在办学体制上,从政府为唯一的办学主体改革为多种形式的办学主体;在筹集教育经费方式上,从单一的财政拨款渠道改革为多渠道、多方式的融资方式;在培养人才方式上,从免费上学改革为建立高校收费制度,交费上学。等等。
  
在这一历史转变过程中,关于高校后勤保障模式的观念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改变,人们不再认为高校必须全包后勤管理与后勤服务的职责。高校后勤进行了单项承包、多项综合承包、小机关,多()实体、引进社会力量办后勤、不同高校后勤联合管理、联合经营等多种改革形式的探索。
    
高校后勤正在逐步走向市场,逐步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接轨,逐步释放出高校后勤的生机与活力一。
    
三、成本的抉择:以交易成本为基本原则确定后勤服务模式
    (
)新制度经济学与交易成本的概念
   
新制度经济学认为人类社会的任何交易活动都是有成本的,其中一个重要的基本概念就是交易成本。所谓交易成本,是指人们在经济活动中,耗费在与人打交道的过程中的费用。而人总是在一定的现实交易制度条件下从事交易活动,因而这种成本也就是经济制度的成本。交易成本就可以看作是一系列制度成本,包括信息成本、谈判成本、拟定和实施契约的成本、界定和控制产权的成本、监督管理的成本和制度结构变化的成本。简言之,包括一切不直接发生在物质生产过程中的成本。从某种意义上讲,交易成本实际上应该被称为制度成本,制度是使交易成本减少的产物。
   
从对交易成本概念的分析中,我们可以认为在不同的经济制度下,交易成本都是可以计量,而且可以比较的。因此,这一概念被广泛运用于各种经济形态和经济活动的考察之中。同样,交易成本分析也适合于对不同经济时期的高校后勤服务模式的分析。
    (
)计划经济体制下高校后勤模式的成本分析
   
在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条件下,整个社会宏观环境是扭曲的,市场基本不存在。没有市场意味着没有价格制度和竞争机制,学校和社会各种服务机构之间的交易非常困难。没有标准来度量服务机构提供的服务的质量,高校获取服务交易的各种信息和监督合同执行的成本相当高。在交易成本很高的情况下,一高校无法从社会获得其所需的后勤保障,只能靠自身建立维持学校的正常运作和师生员工基本生活的后勤保障体系,将其纳入学校的统一管理之中,以较低的协调成本来代替高昂的交易成本。
   
另一方面,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整个高校的管理全部是按行政管理模式进行的,原本具有强烈经济属性的后勤也完全采取行政管理模式运作。高校后勤保障变成只讲服务,不计成本的行政管理职能,高校需要什么服务,就增设什么部门来提供该项服务,无从考虑后勤保障体系的成本问题。
    (
)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后勤模式的分析
    
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逐步转型,社会经济迅猛发展,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得到不断变化与调整,尤其是我国社会第三产业越来越发达。原有的扭曲的宏观环境得到了矫正,市场交易方式得到确立,价格作为市场信号准确地反映着供给与需求的关系,价格制度和市场机制引入社会各个领域。在这种外部经济环境下,学校通过市场交易获得相应的服务变得很容易,交易成本也大大降低。
   
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高校后勤相对外部日益成熟和发达的第三产业的供给市场,其原有的自办后勤成本效率明显低下,组织协调成本偏高, “侵占’’其他教育资源数量大等不经济行为日趋明显。通过与社会第三产业的交易行为来实施后勤管理与服务的优势更加突出。在这种形势下,高校后勤社会化成为一种有着内在推动力的教育体制改革。 ()以交易成本为基本原则抉择后勤服务模式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后勤在社会化改革过程中摸索了多种形式的改革模式,如把原有行政管理模式的自办后勤转化为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的管理模式;引进社会力量,把后勤项目以委托、合作或承包的形式进行社会化的管理模式;政府引导,多所高校联合,实行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联合办后勤的管理模式;等等。哪一种后勤管理模式更适合中国高校实际,更具有生机与活力呢?这仍然需要以交易成本理论来分析这个问题。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进行任何一项管理工作或管理行为都必须考虑交易成本,交易成本的高低决定着企业的存在与消失。同理,交易成本的高低也就决定了高校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模式来管理后勤服务项目。在交易成本法则中,无论是高校自办后勤,还是采取其他后勤管理模式都需要付出一定的成本,而高校哪些服务项目应采取何种后勤管理模式,则需要对其发生的交易成本进行一般性分析。
    
高校白办后勤模式:该形式内部协调成本低,引导后勤行为按学校目标发展的管理成本低。但因规模不经济、专业化分工程度不高和竞争力不强带来的较高的效率损失。因而自办后勤模式只适合高校目标管理程度高或与政治稳定密切相关的,而且社会市场行业不规范或监督难度大的后勤项目。
    
后勤完全社会化模式:该管理模式能较大地节约高等教育资源,让教育经费有更高地教学与科研效率。在社会产业较发达的情况下,交易成本远远低于自办后勤成本,经济效果显著,但难于控制其短期行为和完全市场化的经济行为。
    
高校合作办后勤模式:该模式能较好地实现高校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优化资产组合,也能更好地引入社会资源进入高校后勤,实现规模效益。但在短期内,仍要考虑各校权力结构变化和利益重新分配带来的协调、安排、谈判和多方磨擦成本等,还有因此而造成的管理职能效率低下问题。
    
总之,不论采取哪一种管理模式,必须以交易成本为基本确定原则,把交易成本这个经济概念引入高校后勤管理。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高校后勤的管理水平、管理效率和资源配置效率,才能节省投资,提高办学效率,从而满足社会不断增长的高等教育需求。
    
四、结论
    
通过以上从经济学角度对我国高校后勤发展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
)我国经济制度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制度转型,是我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社会经济基础。
    (
)教育领域引进准公共产品概念,为我国高校后勤多元化改革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
)以交易成本为基本原则的成本分析方法是我国高校抉择后勤服务模式的重要方法之一。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