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度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应用研究课题申报

 

五、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与过程

 

1.开展调查研究,积累资料:目前已经积累了部分资料,从维普、中国知网及博硕论文库中下载了大量的资料,供研究用。

 

2.人员培训:课题主持人对课题组人员进行学习和培训,邀请有关专家对课题组全体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实施水平。

 

3.成立课题研究领导小组:负责各项工作的开展与研究经费的落实。

 

4.规划好子课题,对研究对象进行调查和分析。

 

5.按照计划开展研究活动。

 

6.总结推广:撰写经验总结,在苏州市级以上刊物发表,推广经验。利用课题研究网站等阵地及时进行阶段性成果展示活动,开展各种形式的交流活动(现场会),逐步推广经验。

 

(二)研究方法

 

本课题采取了多种研究方法,以确保研究的周密、严谨和科学性。

 

1.反思法

 

美国学者巴里·波斯纳(BarryZ.Posner)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认识”,它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

 

反思对于教师成长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我们认为,反思是教师对自己个人知识运用情况(化作教学中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也是教师借助行动进行研究,不断探究和解决自身知识与教学要求、教学任务等方面的问题,努力提升自己的教学素质和教学能力,促进自身专业成长的过程。

 

一位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只有通过不断地进行反思才能使自己的教学能力得到提高和创新,才能使自己由一位经验型教师逐步转变成专家型教师。在本课题研究中,我们提供给教师以下七种方法进行反思:

 

①札记法。每堂课下来,写下自己教学中发现的信息,记下课堂教学中发生的重要事件,尤其是那些记忆中特别生动的细节。在每周或每月结束后,可以进行阶段性小结,想一想这一阶段教学中有没有使自己感到惊奇的事件的发生,有没有使自己感到困惑的问题发现,导致这些问题的根源何在?

 

②叙事法。向别人讲述自己的教学故事和教学认识,交流自己的教学经验,从而在谈话中暴露自己的问题,通过别人的观点思考自己的行为,在思维的碰撞中得到改进。

 

③观察法。同事之间开展课前说课或开展相互听评课活动,让别人发现自己教学的不足,让自己去发现别人的优点,从而取长补短,以期得到更好的改进。

 

④讨论法。定期开展教研活动,选择教学中具有普遍性的问题展开讨论,通过不同角度和不同思维来处理同一个问题,来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中的科学部分和疏漏之处。

 

⑤比较法。邀请知名教师或专家来学校讲课,或观看优质课例,对照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比较反思,找出与别人的差距,从而找到自己新的发展点。

 

⑥文献法。收集教学方法,采摘教学观点,或剪报或复印或利用网络下载与自己教学有关的资料,不断充实自己的业务学习内容,从这些文献中得到启迪,受到启发,从而使自己站在更高的理论角度来俯视自己的行为,提高自己的教学专业水平。

 

⑦录像法。为教师的教学活动录制一定的教学片段,可以先自己观看,寻找不足,然后在同事的帮助下发现新的问题,探讨建设性意见。

 

2.经验学习法

 

高大卫(David A. Kolb) 承接了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杜威“从实践中学习“的理念,建构了著名的经验学习法理论,主要有四大元素(或称四个阶段):具体经验(Concrete experience),观察及反省(Observation & reflection),总结经验(Forming abstract concepts)及实践应用(Testing in new situations) 。高大卫进一步指出,这四个阶段是连续的且随时有可能发生的,也就是任何一个经验产生不但是连续的,它也会影响未来的某一个经验。因此,它是一个不断重复学习的过程。

 

我们认为,“经验学习法”是指学习那些从经验中(活动、事情、观察中)获得的结果、知识和技巧,其实质是通过“做”进行学习,而不是通过听别人讲述或自己阅读来学习知识。它强调了教师的积极参与,其目的在于求得教师专业的自我发展。经验学习法涉及到采取积极、互动的方式参与有组织、有安排、综合利用各种学习方式的经验学习或活动,其中包括:具体经验:干实事而不是背书本;观察与思考:观察指导者和其他参加者,并思考观察到的或经历过的事情;概念的提炼和概括:理解各种活动所依据的理论和要达到的目的,把它们同现实生活情况联系起来;检验新观点并评估其含义:利用适宜的学习环境探讨各种观念、理论和假设。

 

在本课题研究中,我们提供给教师以下一些具体方法(活动):

 

①个人公开展示课;骨干教师观摩课;

 

②七彩教学论坛;学术沙龙;

 

③外访交流;

 

④个人主页设计;

 

⑤建立个人信息库(知识库、题库)

 

⑥学科解题竞赛;

 

⑦专题教学调研;

 

⑧学校年会交流;

 

⑨成长计划书;

 

⑩课题研究及校本培训专辑

 

3.教学档案法

 

指导教师建立个人教学档案,包括:各专业教学计划,各门课程的教学大纲,专业和课程设置,课程建设要求及安排,教学进程表、课程表,典型教案,听课记录、教学检查记录,各专业试题资料、试卷分析,教学总结,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和信息反馈材料,学生对教师教学的反馈资料等。

 

要求教师精心撰写自己的学科教案(包括第二课堂活动方案、竞赛辅导方案、团队活动方案等),将自己在教学和活动中的设想和创新整合到这份材料上,教学任务和相关活动结束后,认真收集起来,制成自己教学行为发展与成长的档案。几个学期下来,作一个对比,从中将会较系统地体会自己的发展过程,为今后的教学和活动带来新的创意。

 

以教研组为单位,建立教师信息库。包括教师基本情况(性别、年龄、籍贯、党派、学历、职称、任教科目、简历),教师工作计划、总结,教师学期工作量,教师社会工作,教师业务考核表,担任班主任及德育工作情况,教师教学教育工作评估,教师的论文著作、科研、教改成果及其鉴定,学生对教师教学效果的反映,教师对外经验介绍、交流材料等。

 

4.师徒结对法

 

这是一种传统的教学相长方法。是指在学校内部将优秀教师与青年教师结成师徒对子,徒弟在师傅的诊断、指导中,不断谋求新的提高和成长。与此同时,师傅本身在带徒弟的过程中获得自身发展,还可以将自己的传帮带经验和思路整理成文,成为可贵的校本培训资料。

 

在本课题的实施中,我们将指派责任心强,有丰富教育教学经验,教育科研能力强、效果好,并具有中高级职称的教师担任青年教师的指导教师,负责在政治思想及业务上帮助青年教师的成长,加快教师专业化的成长步伐。

 

5.教师博客

 

教师博客是教育博客(edublog)中的一种,是各年级各学科的教师利用互联网新兴的“零壁垒”的博客(blog)技术,以文字、多媒体等方式,将自己日常的生活感悟、教学心得、教案设计、课堂实录、课件等上传发表,超越传统时空局限(课堂范畴、讲课时间等),促进教师个人隐性知识显性化,并让全社会可以共享知识和思想。博客网认为,随着教师博客的大规模普及,将在传统基于课堂教学的“教堂式教育模式”之外,催生出真正开放的“集市式教育模式”,推动人类教育事业的进步。

 

我校的教师博客目前已经开通,并做了前期准备,进行了两次教师培训。学校将把教师博客作为教师知识管理的有效工具,使之成为储存器(记录教师学习、思维经历的过程)、交流平台(教师深度沟通交流)、出版工具(教师个人在线出版),从而促进教师专业化的发展。

 

以上研究方法将做到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