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课题:运用传统启蒙读物开发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运用传统启蒙读物开发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肇州县第四中学课题组

一、课题由来

    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传统文化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关注,汉字已成为仅次于英文的世界第二大交际文字,汉语热已在世界兴起。但是,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发展,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也受到外来文化的严重冲击,中小学生用于学习汉语的时间很长,但识字量却不多,学生语文知识贫乏,阅读面窄,中华民族传统的人文知识得不到广泛学习。新一轮课改对学生的阅读提出了很多的要求,如何在新的历史环境下借鉴古代的启蒙教育方法,解决小学生识字问题,同时对中小学生进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教育,批判的继承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发挥传统文化教育在现代教育中的作用,是摆在中小学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严峻课题。把古典启蒙读物和新课程进行整合,开发校本课程资源,是有效进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教育,培植民族精神的需要,同时也是解决小学生识字教学难题的可行途径。

二、课题依据

1、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当无意义的识记材料按音节韵律排列后,记忆率至少能提高10倍。

2、祖先发明了汉字,也在学习汉字的实践中发明了识字方法,古代人发现汉字像一盘散乱的珍珠,一个字一个词的学习困难,必须用义理的红线将散乱的珍珠穿成串才好学。因此编成了八字成韵,四字组句,两字分节,单字定音的启蒙读物,这就使每个汉字在特有的音流、形流和义流中固定下来,一个字忘了,相邻的字句都能在视觉和听觉方面提供记忆线索,帮助恢复记忆。

3、心理学家认为,6岁前是人记忆最快的时期,巨大的记忆潜能是大脑快速发育的特征,七八岁以后形象记忆的发展已经缓慢。背颂记忆是儿童最自然的学习方法,错过这一时期就会错过人生的最佳记忆期。古人的识字课本并不复杂,清朝蒙学教材主要有三(《三字经》)、百(《百家姓》)、千(《千字文》),“三百千”合计3000多字,学生先背颂,熟背之后老师讲解字义,一年时间,3000字全部会读,甚至能看“四书”“五经”。

4、现行小学识字教学从阅读入手,音、形、义、写齐头并进,严重的违反了儿童的认知规律,造成了“识字难”。十几册的小学语文课本,2500个常用字散落在30多万字的课文阅读材料里,学习生字犹如沙里淘金。如果不解决识字教学问题,就不利于中国汉字走向世界,就不能很好的继承、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的传统文化,就不能解决当前学生阅读面狭窄的问题。

5、古人读一年私塾,就能过3000字的识字关,小学大纲规定小学生识字量为2500字,但小学生要学习五—六年,教师讲读每篇课文,阅读30多万字。小学是学生扩大阅读量的黄金阶段,但由于识字量不足,致使四、五年级以下的学生无法大量阅读,到中学有了一定字的积累能阅读了,但学科增加了,学生又没有阅读时间了。中国语言大师吕淑湘20多年前就批评我国的语文教学少、慢、差、费,他尖锐的指出:“十年时间,2700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大多数不能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减负增效已成为有识之士的共识,如何缩短儿童的识字过程,提高识字效率,已成为教育界亟待解决的课题。

62004年,党中央、国务院颁布了《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植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提出了利用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对广大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培植民族精神教育。古典启蒙读物是进行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教育的有效载体。

三、理论假想

    本实验的理论假想是:如果能通过小学一、二年级完成25003000字的识字问题,就能在三、四、五年级和初一扩大阅读范围,解决初、高中学生因阅读面窄而影响语文教学问题,同时能有效的进行传统文化教育。

四、实施方法和步骤

1               本课题实施中主要采取下列方法:

1)综述法:广泛收集整理古典读物的相关信息,对研

究问题的现状和进展进行研究和综述。

   2)调研法:通过讲座、论坛、沙龙等形式调查了解家长、教师对研究课题的认识和感受。

   3)行动法:设计具体的行动方案,在行动中推进研究,在研究中改善行动。

   4)比较法:通过相关材料进行对比,研究学生实施课题前后有关数字的变化情况。

   5)合作法:在实验进程中实验教师要与其它语文教师合作,共同研究,共同提高,也要与政治、历史等文科教师协调一致,相互交流。

   2、本课题实施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200491200511,为实验的准备阶段。这一阶段主要任务是调查论证本方案的可行性,做好领导教师观念的转化工作,成立领导组织,聘请我县文化、教育界知名学者做指导,培养骨干教师,进行业务培训,在现有的一、二年级进行实验,20051月份拿出初步实验结论,进行总结评估。

第二阶段:从200511200691,为实验阶段。这一阶段主要完成小学一年级和二年级校本课程,熟读“三、百、千”,两年时间完成小学大纲规定的识字量。初中一年级进行启蒙读物的阅读。

第三阶段:从20069月—200711,为识字教学的验收总结阶段。也是35年级传统人文著作的阅读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是对小学生识字教学和中学生传统思想的研讨,总结经验并扩大实验范围。

五、实验目标和做法

1、小学阶段:

本着儿童认知特点,先整体输入,后逐步细化。借鉴古人的教学方法,利用儿童形象记忆的特点,一年级上学期将《三字经》、《百家姓》背到滚瓜烂熟,使儿童对字形的感知已有了五六成认识,然后稍加训读,分句组词,单个指认。一年级下学期讲解释义,批判的学习古典文化。二年级学习《千字文》,方法同一年级。通过两年的培养,小学二年级的学生达到25003000字的识字量。小学35年级能够熟练的阅读报纸和中外名著。

2、中学阶段:

开设校本课,背颂《名贤集》和古代诗文,主要在初一和初二年级进行,通过古典优秀文化知识的背诵阅读,从而扩大学生的阅读面,提高语文程度,吸收传统文化的精华。

六、保证措施

1、组织领导教师学习新的课程标准,更新教育观念,认清开设校本课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

2、成立校本课实施领导小组,一把手亲自抓,聘请社会知名人士做顾问,保证校本课程的效果。

3、加强师资培训,提高课题组教师文字功夫和对传统中华民族文化的辨析能力,搞好相应文化知识的讲座,提高课题组承担者的理论水平和语文功底。

4、召开家长会,讲清开设校本课进行识字教学和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确保家长的配合和支持。

5、与有关课改专家和古典文化专家联系,保证课改的质量。

6、稳定队伍,进行循环教学,确保课改的联系性。

七、实验的三种变量

    1、自变量。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索利用新一轮课改校本课的自由课程设置空间,吸取古代识字教学的经验,继承传统文化。因此,学生是自变量,这一自变量有很大的综合性、复杂性,因此,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生动活泼的教育形式完成教育实践。

2、因变量。本实验的因变量是教学过程,通过实践使学生整体素质和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感悟能力明显提高。

3、无关变量。

1)平均分班,教师搭配。

2)重复实验。凡规律性的东西必然重复。本实验在一、二年级全面展开,对实验的假设反复进行检验,若普遍成功,则假想成立。

八、实验的检测与评估

1、检测评估以课题组拟定的评分标准及考评方法为依据,以解决学生的识字问题和提高学生阅读量为目标。

    2、检测评估的办法采取测试、检查、问卷、评议,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实验目标进行总结和评估,实验年级、班级、教师写出阶段性的实验报告,实验周期终结后,写出实验终结报告。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