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初中数学教与学电子平台,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创建初中数学教与学电子平台,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上海市闸北区第八中学
一、问题的提出
1987~1990年,通过三年实验,我们创造了成功教育的经验。在市区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下,我们采取了很多措施推广这一经验。但实事求是地说,效果并不理想,推广成功教育比创造成功教育更难。
1994年开始,我们把扩大、深化成功教育作为成功教育研究的新目标。尤其是2001年上海实施二期课改,作为非试点学校.我们思考最多的就是如何尽早地引进新的课改理念,并与成功教育研究的新进展有机地整合,在二期课改的背景下,扩大深化成功教育研究。
成功教育十几年的经验使我们意识到,二期课改既反映了社会对教育的新要求,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优秀教师经验的精髓。
我们从2001年就提出:新世纪的学生培养目标是知识、能力、人格的和谐发展,这与二期课改的多元目标不谋而合。
成功教育与新课改的理念得到普遍认同,一旦进入课堂,问题就很多,尤其是大批新教师进人学校,缺少实际教育经验,不要说二期课改,即使传统教学中的精华部分他们也知之甚少。
更令人担忧的是好的初中教师有的流向高中,有的则向原重点中学的初中部或民办学校流动,因为这些学校生源好、待遇高,而教师流动又是受法律保护的。以我校为例,近儿年,数学组主动流出的教师就有七位,其中六位是骨干教师。初中师资状况与改革的要求严重不适应。这是我校,恐怕也是大多数初中学校面临的基本困难。
好教师流失,且短时间又不能制止,而改革又必须继续深人,出路在何方?目前只能是把好教师的经验留下来:因为优秀教师的经验本身就代表着改革的方向,是新的教育理念与理论产生的源泉,更重要的是这些经验具有很强的操作性。虽然一般教师达到优秀教师的水平比较困难,但缩小与优秀教师的差距是有可能的。
我们逐步认识到,把优秀教师的经验转化为更多教师的行为,是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扩大深化成功教育、落实二期课改要求的最好途径和方式。
二、问题解决的探索
长期以来,人们在学习先进经验的过程中出现了一种怪现象,那就是“听的时候很激动,回去后没多少行动”。
在解释这一怪现象时,人们认为,经验是一种潜在形态的知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换言之,即经验难以显形,所以难以积淀、传播。人们往往把经验看作理念、思想、原则加以介绍。1990一1994年,我们在推广成功教育的过程中也是这样认识的,但效果并不理想。一线教师可以认同成功教育的理念、思想、原则,但把它转化为行为的并不多见。
在实践中,我们逐步认识到,总结提炼教育经验背后的理念、思想、原则是对的,问题在于经验具有二重性,同时一定也是过程、方法、细节。介绍经验时,必须同步介绍经验的过程、方法、细节。
认识到这个问题并不难,更大的问题在于过程、方法、细节过于庞大、复杂、浩瀚,难以将其显形,也就难以积淀和传播。实事求是地说,学校也做了相当的工作,例如,师傅带徒弟、教研备课、研究课的听课研讨及实录、好教案的收集、好论文的收集、专著的收集等六种方法,在一定程度上也使一部分经验显形、积淀和传播。但大部分经验还是流失了,绝大多数青年教师几乎都是从零开始学习教学,而不是站在巨人的肩上学习创新。全世界的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年限都很长,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告诉我们:必须研究使教学经验显形、积累、传播的新方式。
优秀教师经验的二重性告诉我们:经验是可以显形、积累、传播的,虽然全部显形比较困难.但我们有可能提高经验的显形化程度。
2001年,我校新校创建,办学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在推行多媒体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过程中,我们逐步发现应用信息技术的方法,可以使优秀教师的经验在更大程度上显形、积淀、传播。因为信息技术可以使经验的过程、方法、细节充分显形,检索、选择很方便,也易与修改增加,更重要的是可以使师生互动的过程更具有操作性。
经过不断的理论和实践探索,我们认识到必须创建以二期课改理念为指导、以优秀教师的经验尤其是成功教育改革经验为依托、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三方面有机整合的“教与学的电子平台”。这样的电子平台可以使优秀教师的经验进一步显形、积累、传播,并以此作为教师专业化成长、成功教育扩大深化和二期课改硬求落实的突破口。虽然我校不是二期课改的实验学校,但我们及时组织优秀教师学习二期课改的理念,要求优秀教师进一步地学习合再创造。
经过学习反思,大家逐步认识到二州课改的关键是四个注重:(1)注重联系生产、生活实际;(2)注重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应用过程;(3)注重多元学习方式的整合;(4)注重多元目标的实现。
在此基础上又形成了我校课堂改革的操作口号,即减少传授模仿、增加尝试探索;把接受式的学习与体验式学习相结合;使知识、能力、人格发展相和谐。
1987—1990年我校在成功教育第一轮试验的过程中已经形成了以“低起点、小步子、多活动、快反馈”为特点的“帮助成功课堂改革”的模式,使学习困难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成功心理得到恢复。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1994年后我们在总结筛选优秀教帅经验的过程中发现学习困难学生恢复到一般学生状态后,进一步的发展目标应该是追求学生知识、能力、人格的和谐发展。优秀教师常常有意无意地通过减少传授模仿、增加尝试探索,把接受式的学习与体验式的学习相结合,从而使学生知识、能力、人格得以和谐发展。在实践的丛础上,我们又把这一课堂改革模式定义为“尝试成功课堂改革”。
1998年数学学科应用这种经验和方法整合教材,自编了我校的初中数学学习资料8册,使优秀教师的经验初步得到显形。
2001年,在推进信息化的过程中,我们萌发了利用多媒体技术进一步使优秀教师经验显形化的构想,后来我们就把这一想法命名为“创建学科教与学的电子平台”。初中数学教与学的电子平台就是以优秀教师的经验为依托,以二期课改的思想为指导创建的,充分体现了成功教育改革的成果。
(一)重视相关准备知识的复习,为学习新知识打好基础,并把此作为探索新知识的工具,减少学习困难学生的困难。增加成功的可能性。
(二)通过情景及问题的创设,使学生有机会尝试探索,让学生自己经历知识发生、发展、应用的过程。
(三)选择分层递进的例题,使各类学生在课堂中得到发展。
(四)精心配置适量的跟进训练的习题,使学生从学懂转变为学会。
数学教与学的电子平台正是在这样的理念、思想、原则的基础上,对优秀的经验进行再创造,使我们的改革与社会要求和学生发展规律相适应。
创建学科的教与学电子平台的难点是学科教师与计算机专业人员的沟通。我们的解决办法是请优秀教师把他们详细的教学经验编写成剧本,与计算机专业人员沟通交流,然后由计算机人员编程。通过实践,两支队伍已形成相通的语言,各自的优势得以充分发挥,实现了学科电子平台的最优化。教与学电子平台是先进理念、思想、原则与教学过程、方法、细节的统一。电子平台创建和使用的过程,就是一个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过程,就是一个成功教育扩大、深化的过程,就是落实二期课改的过程。
优秀教师把自己的经验编成剧本,本身就是对自己经验的筛选和精致化的过程,是优秀教师进一步反思、提升自己的过程。
电子平台对年轻教师和一般教师的成长,也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普通教师在使用电子平台时,上课前学习讨论、上课后讨论反思,改变了以往由于没有具体内容或没有新的因素而导致教研活动质量低下的状况。
显形化的教学经验捉供了优秀教师上课的基本框架,使原先低层次的个性化教学进入高层次的相对标准化的教学,也为下一步高层次的个性化教学发展提供了可能。
学生的学习无不是从模仿开始,教师学习教学也应该从模仿开始,模仿是手段不是目的的。青年教师、普通教师使用电子平台大约经历了三个阶段:简单模仿、理解性模仿和创造。
现在全校的初中数学教师都已经参与了电子平台的剧本编写,绝大多数教师都能在使用过程中修改或提出修改意见。部分章节的内容,已不是一个电子平台,而是多个电子平台。
教师成长的主阵地是学校,校长的责任是寻找到操作点,引领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提高。随着参与学校的增多,越来越多的教师把他们的经验带到这个平台,使之不断完善。
老于日:“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以阴而辅阳,道法自然。”改革是一个过程,过程一定是不完善的,也正因为它不完善,而需要不断地深化。假如我们不进行不完善的改革,就永远不能推进改革。我校的电子平台是一个比多数教师水平高的平台,但一定是一个不完美的平台,正因为其不完美,教师在使用中就会有争论,而这种争论就会促使教师提高。更重要的是这种争论是源于实践过程的争论,而不是空泛的无渭争论。
学生对这一改革普遍持肯定态度,他们反映,数学足他们作业最少、负担最轻、学习兴趣最浓的学科。
2005年,我校274名学生参加中考,未达到60分的4人,其中3人智力低下,智力正常而未及格的只有1人,合格率接近100%;未达到72分的8人,其中5人智力低下,智力正常而未及格的只有3人,合格率接近99%。年级平均分(含智力低下的学生)达106.77(我校生源在全区属中下水平),若不考虑智力低下的学生,平均分为107.86。数学学科在全区公办学校名列前茅。
新课改不应只是试点学校的行为,只是少数优秀教师的行为。优秀教师的经验可以转化为更多教师的行为,新课改可以是全体教师的行为。学科电子平台的创造和使用,使我校数学教师队伍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也使进一步的提高成为可能。现在我校初中数学教师全部开了研究课,他们的平均年龄只有三十岁出头。这些教师不是在展示自己水平有多高,而是展示他们都在改革,都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提高。目前我们已经完成数学老教材四个年级八个学期所有新课的电子平台,还完成了二期课改六年级数学新教材的电子平台。同时又完成了初中牛津英语四个年级七个学期的电子平台,使用后也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
成功教育学科教与学电子平台的设计方案及成功教育初中数学教与学电子平台,获上海市中小学各学科信息化设计方案一等奖(入围30个,一等奖只有六名),并进入向各中小学推荐的教育软件入围名单(共45个)。两项评比获奖和入围的绝大多数都是高校和软件公司,基层学校获奖、人围的非常少。
数学电子平台的建立,推动了全校信息技术的运用,目前,全校主教室都配置了多媒体设备,运用现代技术进行教学的比例已超过70%。
三、进一步的思考
创建和使用学科电子平台,确实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推进了成功教育研究和二期课改的落实,但这一措施还必须辅之于“师傅带徒弟”等这种传统方法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说到底,这个措施背后真正触及的是学校教学文化建设的问题,学校文化的核心是教学文化,教学文化的核心是优秀教师经验,重视优秀教师经验显形、积淀、传播,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实践告诉我们,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成长不应该是零起点,而应站在巨人的肩上。即在优秀教师经验的基础上发展。
优秀教师经验的转化足一个非常复杂的难题,经过十多年的探索,我们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但改革的路很长,尚待解决的问题很多,如怎么吸引更多的优秀教师参与到电子平台的建设中来,怎么使电子平台的选择性进一步增强,更重要的是如何使“教与学的电子平台”转化为“学与学的电子平台”,使学生自主学习的可能性进一步增强。
我们应该争取更多人的参与,促使优秀教师的经验得到更有效的积淀与传播,使二期课改的理念在课堂改革中进一步落到实处。
![]() |
![]() |
![]() |
![]() |
![]() |
![]() |
![]() |
![]() |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