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网络环境的通用技术课程教师培训及校本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基于网络环境的通用技术课程教师培训及校本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一、选题价值
1、通用技术课程教师
通用技术课程已经在高中新课程实验区开设,这是一门高中新设立的课程,无论是课程的理论建设、课程的教学实施,还是师资的培养和教师的专业发展等方面,目前在国内尚无更多可借鉴的经验。学校如何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实施本课程的教学,对于高中学校意味着挑战,也意味着机遇。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学校会遇到场地和设备、参考资料和教具的缺乏等各种各样的困难,但是,最主要或者说对课程的实施最具有制约力的困难是教师队伍。
课程实施的关键是教师,教师是课程实施的重要因素。建立一支优良的课程教学的专业队伍,是课程得以兴旺发展的基础保证。“无论是社会还是个人,都不能给某种职业施以尊严。它不是外在的,与其说是外在的争取的结果,倒不如说职业尊严体现在个人的每一个行动中”(斯皮克)。通用技术课程的发展,需要制定出一套有利于教师发展的措施和方案。
首先,通用技术课程师资的来源。作为一门新设课程,目前国内师范院校尚未培养技术教育专业毕业生,本课程教师队伍从何而来,教学由谁承担,不解决好这一问题,学校无法开设课程;其次,教师的职中培训如何得到保证。即使有物理、生物等相关专业的教师通过短期学科培训之后,担任通用技术课程教学工作,他们的后续培训和专业成长怎样得到保证,一样是迫在眉睫需要思考和应对的问题。
2、基于网络的教师培训
教师培训从学历维度看,有学历教育、非学历培训;从时间维度来看,主要有工作时间脱产集中培训、假期集中培训、职中培训。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长远前景而言,需要学历教育和非学历培训并重,脱产培训与职中培训并举;从当前多数是从相关理科专业转任通用技术课程的教师而言,迫切需要的是改善知识结构、重构基于技术课程特点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实践的培训。
通用技术课程教师的定期脱产进修,集中培训其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固然必要。但是,基于高中学校的地域分布广,教师培训任务重,经费短缺,教师不能因为培训影响学校正常教学秩序等实际情况,多渠道的在职培训是与脱产培训优势互补的良好运作方式。
基于网络的通用技术课程教师培训,是运用网络这一现代信息技术平台,实现教师的在职培训,其特点有:⑴迅捷、实时:利用网络,教师不再需要在固定地点、固定时间接受培训,可以选择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上网进行自我研修;⑵合作、交互:利用网络,有利于挖掘教师在技术课程教学中有价值的困惑和故事,可实现经验的即时交流,问题的反馈交互,资源的广泛共享;⑶实践、运用:教师的培训没有脱离教学岗位,将培训学习与教学工作紧密联系,做到学以致用,起到培训的巩固作用;⑷经济、灵活:减轻了教师和学校脱产培训的差旅费、培训费用等负担,对教育经费紧张的学校和收入不高的教师,尤其具有现实意义。
3、基于网络的校本研究
以通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问题为研究对象,以教师自身为主体的校本研究,是促进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的重要途径。
校本研究的第一特征是反思教学,教师思考、反省、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第二特征是行动研究,从问题出发,从教师的需求出发,解决教师的实际工作问题;第三特征是教师、专家、教研人员互动参与,平等对话,专家、教研人员与教师以一种积极互动的方式,展开平等交流。
网络为通用技术课程教师的校本研究,为教师与教研人员、专家的协商对话和交往,构建了同步交流平台,缩小了教师与专家沟通中时空距离,弥补了同伴互助仅局限于校内小范围内横向支援、缺少纵向引领和先进理念的引导的单一的“同僚文化”的表现形式,有利于教师将所学习的理论向实践转移,有利于打开视野,改变教师关注了实践又困惑和迷茫于理念的缺失,而囿于同水平的反复的现象。
基于网络环境的教师培训与校本教研,对于通用技术课程教师而言,是切实可行和可持续的方式。借助于网络,教师们可在不同时空共享最优质的培训资源,与专家进行实时沟通,保持与技术教育的前沿的接触,获得专业引领,积累知识,提升智慧;可以在职参与各种形式的学习培训和教学研究活动,强化专业水平,克服教学的倦怠感,保持良好的教学和学习状态。故本课题的研究与实验有其必要性和实用价值。
二、研究现状简要述评
发达国家的技术与设计课程教学和教师培训方面有一些好的经验。英国政府1990年下发了《国家课程:设计与技术》的文件,要求作为全国中小学5—16岁学生的必修课,教育当局为教师编写了“学习计划”,以指导教师的学习和教学。英国伯明翰中英兰大学教育学院开设了9门类似“设计与技术”的课程,以对中小学任课教师进行专业培训。美国实施的“面向所有美国人的技术”,要求全体中小学生学习技术课程,同时要求教师通过各种途径进修和学习,教师们为了能获得一份环境好薪水高的职位而自觉、涌跃地自费参加各类进修,而利用网络进行研习则已经成为教师工作和生活不可缺少的部分。这是由于这些国家教师的任用体制以及人口总量上与我国国情的差异所致。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教师培训的途径、方式、方法,已开始引起国内基础教育界人士的关注。从国家级、省级到市县级通用技术课程的学科培训成为本课程教师培训的重点议题,并在如何解决通用技术课教师对课程标准的理解、对教材的把握等问题上进行了相关研究,研究范围基本局限在对岗前教师培训的方式方法上。
从技术与社会高速度发展、新课程对教师工作质量和效益的要求不断提高,以及高中通用技术课程自身发展的背景来看,对通用技术课教师的培训进行分阶段(如岗前培训、职中培训等)的规划和研究,势在必行。目前的通用技术学科培训仅仅是岗前培训的一种形式,缺乏对本课程教师再提高的延伸性思考和形式灵活的、能够随时随地为教师提供所需的进修学习服务的职中培训的开放体现的研究。因此,本课题旨在依据教师专业发展以及计算机网络技术理论的指导下,对网络环境下通用技术课程教师的职中培训和进修的方式、内容以及培训机制等进行研究和实验,并提出可行的方案。
三、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及研究的主要内容
1、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 基于网络的通用技术课程教师在职培训的内容、方式方法
◇ 基于网络的教师培训对不同专业背景的通用技术课程教师的影响
◇ 基于网络的通用技术课程教师校本研究的内容、方式方法
◇ 网络环境下通用技术课程教师培训与研究的机制探讨
2、研究的主要内容
◇ 通用技术课程教师对在职培训与校本研究的需求
◇ 网络环境下的通用技术课程教师在职培训和校本研究的内容、方式方法
◇ 基于网络的通用技术课教师培训与校本研究资源的整合
◇ 网络环境下的教师培训对不同专业背景的通用技术课教师所产生的作用和影响
◇ 研究开发通用技术教师课程培训网络平台
◇ 建构基于网络的通用技术课程教师培训和校本研究的基本框架
◇ 开发基于网络的通用技术课程教师培训和校本研究的博客案例
◇ 通用技术课程教师的教学研究资源开发
◇ 基于网络的通用技术课程教师培训与校本研究的机制分析
◇ 网络环境下通用技术课程教师在职培训和校本研究的评价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思路和方法
以实证研究、质的研究、量化研究等为主要研究方法,并配合一定量的问卷调查,完成课题的预期研究内容和目标。
1、对通用技术课程教师的现状以及对培训的需求进行调查,得出并分析调查结果。
2、对通用技术课程教师培训的培训内容如教育理论培训、专业技术培训内容分析等,研究网络环境下教师专业发展的实施。
3、开发建设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网站,以本网站为教师培训平台,通过教师与课程专家的网上对话、疑问解答,教师之间的问题探讨、课例展评,以及专业培训内容在网上的定期发布和研讨等形式,根据教师专业发展的目标引导通用技术课教师培训、进修和研究,探讨网上培训的内容、方式方法、机制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关系,分析有利于教师专业水平提高的各种资源在网上的综合运用,研究网络培训与研究资源的评价方式和教师网上培训与研究的评价机制,探索各类专业背景的通用技术课程教师的业务水平提高的最佳途径。
4、课题的研究对象是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教师的在职培训与研修提高。实验学校以实验区高中学校为单位,课题的研究的参与者有通用技术课程专家、教研员、实验学校的通用技术和信息技术课程教师、网络开发人员等。
五、课题研究的步骤
课程研究时间:2004年12月——2006年12月。
第一阶段:
2004年12月——2005年2月:
1、课题开题,成立课题组,明确课题组成员的分工,制定课题研究方案
2、实验学校、教师申报子课题计划,确立子课题
3、建立、完善通用技术课程教师培训和校本研究的网络平台。
4、培训通用技术课程教师网络操作技能(浏览、下载、上传信息、申请和使用博客等)
5、通用技术课程教师对在职培训与校本研究的需求调查与分析
第二阶段:
2005年3月——2005年12月:
1、网络环境下教师培训对不同专业背景的通用技术课教师的作用和影响
2、通用技术课程教师的教学研究资源开发(必修模块1、2)
3、基于网络的通用技术课程教师培训和校本研究的基本框架研究
4、通用技术课程教师校本研究的叙事博客案例撰写与研究
第三阶段:
2006年1月——2006年12月:
1、通用技术课程教师的教学研究资源开发(选修模块)
2、基于网络的通用技术课程教师培训与校本研究的机制分析
3、网络环境下通用技术课程教师在职培训和校本研究的评价体系研究
4、课题成果资料整理汇编
5、课题成果的推广应用
本课题的最终成果表现为通用技术课程教师的专业成长,故其课题成果的反映是综合的,包括教学能力、个人技术素养、教育科研能力等各个方面。
六、课题研究的组织与管理
1、本课题特聘蒋敦杰院长、
2、课题组免收课题参与者的课题费,经审核批准的课题实验学校和实验教师,将发放课题任务委托书;
3、课题组建设并完善通畅、安全的技术课程网络平台,为课题研究和实验者提供网络的基本保障;
4、课题实验学校和实验教师的论文、教学案例等优先在技术课程网站上发表;
5、课题组定期组织多种形式的课题活动,以及实验者论文、教学案例的评比活动;
6、课题组将分期汇集课题实验成果并出版;
7、课题研究者和实验教师,按照要求制定明确的子课题研究的工作目标和工作计划;
8、课题研究者和实验教师,每年在网站或博客上发表的具有一定水平的论文、教学案例等作品不得少于30篇;
9、课题研究者和实验教师应按照课题组的要求,定期通过网络上传课题研究的汇报材料;
10、课题实验学校和实验教师在研究业务上,接受课题组的统一协调和管理。
![]() |
![]() |
![]() |
![]() |
![]() |
![]() |
![]() |
![]() |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