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教师专业化成长策略研究》实验报告

《高中教师专业化成长策略研究》结题报告(一)

加快教师专业化进程,做大做强优质高中

-----龙岩市重点课题《高中教师专业化成长策略研究》实验报告

上杭二中课题组 陈林生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一)课题的提出 实施高中教育课程改革,加快构建符合新时期高中教师专业发展的目标体系,是新时期赋予教育工作者的历史性课题。我校自2000年开始停止初中招生,2003年发展成为拥有40个教学班,按学校发展规划到2010年将达60个教学班级的大型独立高中,但急剧扩大的教师队伍凸现出与高中教学要求不相适应的诸多问题。如:教师专业素质难以适应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的要求、教学观念还比较陈旧、教学方法相对落后、青年教师多、专业知识不够扎实、缺乏教育教学经验、部分教师学历不达标等等,这些普遍存在的教师专业素质问题,已成为我校高中教育发展的“瓶颈”。我们知道教育的关键是教师,教师是教育的决定性因素。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师专业化已经成为世界性的潮流,教师专业化问题已经成为一种强劲的思想浪潮。在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教育的发展对教师素质的关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教师专业化发展要求高素质的教师不仅是有知识、有学问,而且是有道德、有理想、有专业追求;不仅是高起点,而且是终身学习、终身自我发展、自我更新;不仅是学科的专家,而且是教育的专家。新课程改革大力提倡培养教师主体意识、研究意识和反思意识,这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策略。教师成为“研究者”,能使教师群体从以往无专业特征的“知识传授者”的角色定位提高到具有一定专业性质的学术层面上来,可以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和教育质量;教学反思能使教师通过系统的、客观的、科学的分析和研究,对课堂教学进行新的实践,从而提高教育质量和自身理论水平。那么,怎样才能使教师主动自主地养成研究的意识和反思的意识,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呢?学校作为一个有生命力的学习团体、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环境,应该通过怎样的途径和方式,为教师的研究和反思提供良好的环境、氛围和平台,同时又便于学校对教师的学习、研究和反思情况进行管理和指导呢?为探索寻求解决这一系列问题,顺利推进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促进我校高中教育步入持续、健康发展的轨道,20038月我校启动了《高中教师专业化成长策略研究》课题,同年11月经市级立项确定为市重点课题。我们希望通过此项研究与实践,构建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的教学管理体系,促进教师专业潜能最大化的发挥。

(二)概念的界定

1、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职业具有自己独特的职业要求和职业条件。教师不仅是一种行业,更是一种专业;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重点不在于学习专业知识,而在于提高专业能力和专业品质;教师专业化成长的过程也是教师认识自我、提升自我价值的过程;教师专业化成长的主要途径是对教学进行持续不断地研究和批判性反思;教师专业化成长是在师生共同的生活世界中教学相长;优秀的教师不仅是有知识、有学问的人,而且是有道德、有理想、有专业追求的人,不仅是高起点的人,而且是终身学习、不断自我更新的人。2、教师专业发展: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终身过程,教师是发展中的个体,教师必须以教师专业发展的思想引导自己成长,在不断丰富知识,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与能力的同时,加强自身专业精神的修养与提高。3、教师专业化培养范式:知识范式:在教师培养过程中,人们首先认识到的是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知识,因此,教师教育中非常重视文化知识的传授,认为教师的专业化就是知识化。能力范式:20世纪60年代,人们逐渐认识到教师不仅要有一般的知识,而且要有综合的能力,要有把知识表达出来,传递出去,教会学生的能力,要有与学生进行沟通,共同处理课堂事务的能力,于是由知识范式转向能力范式。建构论范式:随着皮亚杰对人的认识发生机制的研究以及建构主义哲学思潮的影响,认为知识是不固定的,不断扩展的,是在学习者和教学者之间互动共同建构的。因此,强调教师是成长过程中的人,需要不断地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把知识变成完全个人化的而不是外在于自己的东西。反思论范式:主张教师的成长应该培植起反思的意识,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与行为,不断自我调整、自我建构,从而获得持续不断的专业成长。这种培养范式正逐渐成为国际教师教育的主流。二、理论依据和假设

(一)理论依据

1、行动研究:行动研究倡导“教师即研究者”、“教师即反思的实践者”的基本理念。目前,行动研究已引入到我国的中小学教育科研之中,教师将逐渐成为教育研究的主体。新课程要求广大教师积极参与行动研究,从学校实际及学生实际出发,从自己的本职工作出发,反思自己的教育实践,改进教育教学工作。2、学校教育管理学:近年来,国内外教育管理学者和专家从教师的职业性质出发,对教师管理提出了“教师的专业化要求”。有学者认为21世纪新型教师职业的专业化要求可以归结为专业精神、教育理念、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智慧等五个方面。教师专业精神的塑造、教育理念的提升、专业知识的巩固和更新以及专业智慧的培养,都离不开教师对教育教学工作的反思、体验和创新。3、课程改革理论:课程改革是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课程集中体现了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是实施培养目标的蓝图,是中小学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最主要的依据。新世纪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以课程改革为关键环节。此次课程改革倡导新思想、新理念,如强调课程整合,强调师生对话与互动,强调教师角色转变与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4、可持续发展理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人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持续发展理论能直接支持本课题研究,且为课题提供操作的方向和思路,从而稳定有效地指导实践。

(二)理论假设

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的途径是多样的,如果我们从教育教学的实践着手,立足于构建以人为本的发展性评价体系、倡导自我教学反思、开展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加强校本培训等,并进行深入的探讨和规律性的分析、总结,就能够摸索和总结出切实可行的经验和模式,有利于教师成长过程时空距离的缩短,加速教师队伍业务素质的提升,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三、研究实验设计

(一)研究实验目的1、在实践中探索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条件和规律;通过课题研究,提高教师科研水平,引领教师专业化发展;2、提高教师新课程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实现新课程与教师专业化成长的统一;3、建构适应新课程实施的校本培训及校本教研模式;4、营造校园学习文化,创立具有先导性、示范性的学习型学校。(二)研究实验时间及对象本课题的研究实验时间分三个阶段:20037-9月为准备阶段;200310月至20067月为实施阶段;20068-10月为总结阶段。实验以2003-2004学年全校在职教师为研究对象,兼顾后期调入或新分配的教师。(三)研究实验方法1、调查研究法:以2003-2004学年全校在职教师为研究对象目标,了解本校教师的基本现状,及在教师专业化成长方面急待解决的问题。2、观察研究法:对教育教学现象和管理进行观察了解,归纳教师专业化成长的规律。3、行动研究法:组织全校教师进行行动研究切实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4、文献研究法:探索、总结,形成一套教师专业成长、各阶段障碍克服的方法、技能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操作模式。5、统计法:通过综合分析统计数字对比教师专业化成长的结果,得出实验结论。(四)研究实验变量

1、自变量: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条件、形式、方法措施等。(1)制定教师专业化成长促进计划(教师自我发展计划);(2)集中理论学习、坚持个人自学;(3)坚持一学期一次反思案例撰写评选活动;(4)开展教师周期性工作总结、同伴互助。定期补充填写教师个人成长档案袋的内容;(5)深化教育教学活动。多渠道获得反馈信息,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2、因变量: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及发展规律形成。

(五)研究实验内容

1、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基本过程,影响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因素;2、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方法、途径;3、创建开展校本研究的机制,探索开展校本研究的形式、内容、途径;4、总结归纳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基本规律。研究实验总课题:“高中教师专业化成长策略研究”。子课题:(1)语文教研组---------以“合作和反思”方式,提高语文教学能力(2)数学教研组---------同伴互助促专业成长(3)英语教研组---------互助合作提高教学能力策略研究(4)物理教研组---------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提高物理教师专业素质(5)化学教研组---------高中教师互助合作成长策略研究(6)生物教研组---------实施研究性学习,全面提高生物教师综合素质(7)政治教研组---------学习新课标、走进新课程,提高政治教师业务素质(8)历史教研组---------信息技术与中学历史教学整合研究(9)地理教研组---------以课题研究为载体,促教师专业化成长(10)艺术教研组--------全方位提高艺术教师综合素质能力的研究(11)体育教研组--------全面提高体育教师综合素质

四、研究实验过程

1、加强领导,营造氛围,全员参与课题研究是一项计划性很强的工作,加强领导是学校开展课题研究的前提。课题立项后,成立了由校长为组长,教研室和教务处具体操作的课题领导小组。教研室负责制订课题研究实施方案、课题研究管理方案、校本教研制度、校本培训方案、岗位练兵实施方案、以老带新以新促老结对子方案、听课评课制度等(见材料一)。教务处负责课题研究的日常管理。确定以教研组为单位,以教研组长为负责人,全体专任教师参与的十一个实验子课题,子课题分别从不同的视角探索教师专业成长的策略。学校定期召开课题研究会议,落实课题的具体实施及解决实施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学校本着“科研兴校、质量立校、科研强师”的思路,把教育科研纳入学校重要议事日程进行管理。林琳校长不仅是课题的负责人,同时还亲自参与研究,他撰写的论文《高中教师专业化成长策略的探讨》20068月发表于国家级学术刊物《基础教育参考》,充分体现学校领导对本课题研究的重视和关注。

2、明确分工,加大投入,力求实效教研室对课题研究进行了具体的责任分工,力求提高教育科研的实效性。学校为广大师生积极实践教育科研活动,查阅资料提供方便等方面,狠抓教育科研硬件建设,加大了教育科研经费的投入,创办了校园网络中心,配备了4间公用多媒体教室,高三24个班级配备多媒体,开设电子阅览备课室,图书馆电子化管理,各处室配备两台电脑及打印机等。学校对取得专升本的教师按50﹪的学费进行奖励,对在CN级正规刊物上发表的教育教学论文按每篇200元进行奖励。

3、明确要求,规范管理,争出成果子课题成立后,教研室要求课题研究小组认真制定研究方案,组织教师学习研讨研究方案,统一认识,进入角色。子课题方案上报教研室,在总课题组的指导下进行方案的修改,同时要求课题组组织全体教师学习相关理论。子课题按照学校规定的要求每学期召开二次专题研讨会,对如何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进行广泛深入的探讨。教研室对课题实施全程管理,采用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的方法,及时反馈信息,矫正子课题偏离研究方向。学校要求子课题负责人积极与教研室配合,对本组承担的子课题进行经常性的检查与指导,并将这一工作纳入教研组的工作计划;子课题组负责人负责课题的组织实施工作,定期向教研室汇报课题研究的进展情况。课题实行课题负责人责任制,负责人于每学期初提出本学期的活动计划(教研组计划中也应有对课题管理的计划) ,学期未进行总结。教研室每学期集中检查一次课题进展情况,同时将检查情况进行通报,要求课题负责人做好工作总结,将整理好的反映课题研究过程和研究成果的各项资料及撰写好的研究报告或工作报告,由教研组长送交教研室。教研室按如下内容对子课题进行评价:(1)研究的内容是否是学校教育、教学或管理需解决的问题。(2)研究的方法是否科学。(3)研究的成果使用的数据是否准确,它的理论意义、使用与推广价值是否达到预期目的。(4)存在哪些问题和不足,下一步研究方向及展望。学校对课题研究过程及成果大小给予一定的精神和物质奖励,奖金发放依据《上杭二中奖励条例》执行。

4、深入探讨,理清思路,形成共识针对我校的实际情况,经广泛深入的探讨,对本课题研究的重点、难点达成了如下三点共识:(1) 教师专业化成长是关系到我校新一轮课程改革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我们认为“没有一支教学水平高、业务能力和远大抱负的专业队伍,任何改革都不会长久”(摘取美国《国家为21世纪的教师作准备》)。面对21世纪,面对新课程改革,我国教育界正在进行一次重大的教育重组活动。无疑,这次重组活动的核心因素是教师,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作用和身份的转变是变化的重心。虽然我国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专业化标准的要求,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尚有不少差距,特别是我们山区学校的教师在职业道德意识、教育观念、创新意识、研究能力、知识面等诸多方面存在着许多不可忽视的潜在问题。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我校教师的整体素质与全面教育的要求必将凸现出来,因此,改革与发展教师教育,推进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势在必行。(2) 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我校教师专业成长的重点。青年教师的素质意味着学校的潜力、学校的未来、学校的希望。我校40周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占46.1%(20039月统计),青年教师基本素质好,有活力,充满朝气,可塑性强,易接受新生事物,但有些教师本应进入最佳教学期时过早地出现了所谓的高原现象,致使部分教师教学业务停滞不前。同时青年教师生活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他们缺乏对教育的热情,缺乏自我反思的意识。因此,抓好青年教师的培养,对于青年教师自身生命价值的体现,对于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对于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是至关重要的。(3) 缺乏科研意识是制约我校教师专业成长的薄弱环节。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应努力由“实践型”逐步向“科研型”、“专家型”发展,不断探索。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