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地方资源,立足校本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研究》工作报告

教育部国家教师基金会“十一·五”规划重点教育科研课题
“全国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利用地方资源,立足校本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研究》
        
四川省彭州中学课题组
 
 
一、背景的提出
在当代教育改革实践中,教师的工作职能出现了深刻的变化,这种变化极大地提高了教师劳动的复杂程度和创造性质。没有教师的发展,没有教师专业上的成长,教师的历史使命便无法完成。教师的发展是历史进步使然,信息时代的教育改革使然。同时,信息时代的经济与社会发展为重新认识与发现教师,为教师发展又创立了越来越多的条件。教师专业化是当前世界师范教育所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和发展趋势。它是师范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从观念上说,世界各国都日益倾向于把教师从一种职业转变为一种特殊专业。教师职业专业化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选择。教师培养的多元化主要指打破原有的由单一的师范院校培养模式,使非师范类院校也能培养师资。在我国,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鼓励综合性高等学校和非师范类高等学校参与培养、培训中小学教师的工作,探索在有条件的综合性高等学校中试办师范学院。教师培养的质量化──教师培养的升级运动。教师培养的升级运动,从教师培养的历程中明晰可见。就目前而言,教师的培养除了教育机构、学历要求的升级之外,教师培养的升级运动主要表现在教师培养质量的提高上。其主要表现是学术性与师范性整合的趋势和师范教育课程的通识化趋势。教师教育终身化在一个变化迅速的世界中,在职培训已经成为从事所有活动和专业的至关重要的事情。教师的终身教育理念的实质是要求对教师教育的一次性、终结性的培训变成连续性、终身性的教育;要求对教师培养的训练模式改变为发展模式。它不仅要求以新的方式解决教师的职后教育问题,也对如何改进教师的职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职前师范教育的重点不是全部而是起点和基础。
新时期,社会环境发生巨大变化,机遇与挑战并存。作为承担起所在区域基础教育重任的学校,传统办学优势和特长将遭受冲击,如何在新时代背景下寻求更大的发展,成为我校决策者思考的主题。教师作为教育教学发展的主体,其素质的高低和专业化发展程度直接影响学校的发展。长期以来,我校在“和谐发展的个性特长教育”的办学思想指导下,所确定的培养目标是“全面发展、有所特长”的学生。要培养一批能够独立思考、独立自主、视野开阔、人格健全、敢于突破和创新的有特点的人,与此相适应的要求是我们必须造就一支“全面发展有所特点”的教师队伍。因此, 对教师素质的要求仅停留在提高学历、训练教学基本功已远远不够,要全面在学校的各项工作中落实办学思想,要求教师必须树立与之相适应的教育观、质量观、人才观,并在此指导下,能深入研究教育现象,准确把握教育规律,自觉调整实践行为,要求教育者要自觉地不断提高自我;要求教师还须具备以下一些特质:对所要传授的知识有比较精深的理解,有自己独特的领悟和心得;有比较开阔的知识视野和比较广泛的人文关怀,具有健全的文化意识;本身是一个有特点,有热情和激情,富于感召力的人。
历经百年发展历史的四川省彭州中学,从一所普通农村中学发展成为现有的国家级示范性高中,先后培养了何宏宇、万昕等国际数学奥林匹克冠军;向国家排球队培养了吴晓雷、杜正刚等优秀运动员,在和谐发展个性特长的办学思想指导下,形成了学科竞赛、男子排球、教育科研、教改实验为特色的办学特色。在“九五”、“十五”期间以教育科研为先导,承担了国家、省、市级多项课题的研究工作,为学校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近年来由于学校办学规模的扩大,青年教师增多,青年教师的成长与发展成为学校当前面临的问题。为促进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促使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我校特别注重教师队伍建设。经过我们前期研究和实践,认为在如何充分利用现有学校资源,开展有效校本培训、校本学习、校本教研方面对于解决当前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有利于促进新时期教师队伍建设和发展。为了探索一条与之相适应的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新路子,我们决定把当前“利用地方资源,立足校本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研究”作为我校“十一五”重点课题来研究。
二 工作的过程
学校为达到研究的预期目的,取得预期的成果,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加强了计划、组织、领导、决策、控制等管理活动,在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中实施严密的过程管理与目标管理相结合的办法,为课题研究积极创造良好条件。
(一)设立组织规范管理
为了使研究顺利进行,学校高度重视对课题研究的领导和管理,将此项工作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纳入学校整体工作体系,进行统筹安排。在组织上,建立健全组织机构,指派相应研究工作人员,并明确其职责,同时定期给予指导、检查和督促。
1、成立课题研究领导小组:研究领导小组由学校校长、分管教学的副校长、教务主任、教科室主任组成。课题领导小组的职责和任务是:①研究课题的理论设计;②课题的研究工作的总体性和阶段性规划;③课题的阶段性、终极性研究工作和研究成果总结;④协调安排课题组内各种工作事务和人员协调;⑤承担对子课题的咨询、指导、检查及督促等工作,指定学校发展规划和教师发展、培养规划。
2、成立课题组:
   长:韩章应     
长:刘应荣  
主研人员:马         程易明    张惠蓉    庄永红    
研究人员简介:
韩章应:中学化学高级教师,特级教师,彭州中学党总支书记、校长。
刘应荣:中学物理高级教师,成都市学科带头人,彭州中学教科室主任。
 勇:中学政治一级教师,教科室研究员,心理辅导教师。
 谦:中学化学高级教师,特级教师,彭州中学副校长。
张惠蓉:中学英语高级教师,成都市学科带头人,彭州中学英语组教研组长。
程易明:中学数学高级教师,彭州中学教科室研究员。
庄永红:中学地理一级教师,彭州中学地理教研组组长。
 强:中学物理一级教师,彭州中学物理教研组组长。
课题组的工作任务是:①负责教师教学实践研究;②收集整理教学及相关问题的理论探讨和研究;③收集整理教师发展中的实践资料、个案资料;④定期和不定期向相关管理部门汇报教学情况和开展研究情况;⑤根据研究计划开展研究工作。
3、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管理条例和奖励办法,包括《四川省彭州中学教育科研课题奖励条例》,《四川省彭州中学课题管理制度》,《教育科研课题研究会议制度》,《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学习制度》,《四川省名师工程奖励条理》等等。
(二)、阶段做法及分析
第一阶段:(200512月——20069月)
主要是课题研究初期准备工作。本阶段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有关理论问题的初步探讨。课题分解,初步形成课题研究方案。课题组成员进行分工,并开展工作;组织必要的参观、讨论交流;围绕课题进行初步学习、宣传、研究,并对各科的教学经验进行初步总结,在以上工作充分的基础上进行课题申报、立项。这一阶段在深刻的理论认识和研究讨论的指导基础上,具体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组织研究人员认真学习相关理论和文件精神,提高对课题研究深刻认识。
2、对课题的含义界定。课题的界定是课题研究的基本原则和首要任务之一,它有利于有针对性开展研究工作,对课题的研究具有比较深刻的认识,逐步达成预期目标。我们对校本培训、地方资源、专业化发展等课题的关键词做了分解和界定,这样有利于对课题的认识,提高研究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3、确立课题研究目标:研究目标是课题研究的方向,一个课题的研究具备适度的目标是课题开展研究的前提。彭州中学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抓住当前课程改革趋势,把教师专业化发展作为新时期的重点研究对象。以此来探索当前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新路子。
4、制定课题组相应各项研究的规章制度:研究组的各项规章制度为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组织纪律保障,课题组成立之初制订了“研究人员责任制”、“课题组会议制度”等规章制度(详见研究文集三)。
5、查找相关资料:一项课题的研究不能盲目开展,必须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和了解前人的研究结果。课题组组织相关研究人员学习了大量的关于当前课程改革的相关意见、法律法规和有关要求,同时还深入组织研究人员收集整理前人的研究,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理论知识。对课题开展研究的可操作性、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展开论证。同时通过查找和阅读前人的研究,了解本课题在新时期研究的前沿动态,为本课题的研究奠定一定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基础。
6、撰写课题研究方案:研究方案是研究工作的总体规划和设想,对研究工作有着指导和规划作用,课题组成员经过多次反反复复的深入探讨,撰写了本课题的研究方案。同时对研究方案的操作性、可行性等方面作了深入的论证和探讨。
7、立题立项工作:围绕立题立项工作,课题组对本课题研究的对象、方法、内容等多方面进行了深入的论证,同时把有关工作向上级主管部门进行了汇报和申报,2005年课题组收到了“国家教师基金会中教创新教育研究院关于十一五课题立项通知”,标志着本课题的研究方案得到了上级主管部门的认可,国家教师基金会等相关管理部门把本课题纳入了第二期十一五课题的管理范畴。
8、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讨论和修改研究方案:为提高课题组成员的研究理论素质,课题组组织了课题研究人员进行了大量的学习。一方面为课题组研究教师指定用书,课题组成员潜心研读;另一方面聘请有关教育教学理论研究专家来我校为课题研究人员传授有关知识。通过理论知识的积累,进一步组织研究人员探讨研究方案,并对研究方案作进一步的修改,使本课题研究方案更加具有科学性、操作性。
第二阶段(20069月——20079月)
第一阶段是课题的启动阶段,为课题的后期研究可以说是铺好了道路,在第一阶段已取得成果的基础上,课题组全面贯彻研究方案。深入学习当前的教师发展方面的制度和精神,进一步了解研究问题;并深化研究问题;在教师中广泛组织学习教育科研方法与知识;围绕课题研究问题完善措施,全面开展工作;开展校本培训,及时总结研究成果,形成阶段性成果论文报告,各学科围绕教师发展状况以论文形式反映研究成果;对总课题进行初步总结,进一步修改、完善实验方案和深化研究的措施。这一阶段是本课题实施研究的重要阶段和环节。广泛开展校本培训,在校本培训形式方面主要以开展以校本培训、校本学习、校本教研等多种形式,具体研究形式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全员培训。“全员培训”是指,全校教师都必须参加的校内外各级的教师培训活动,无人特殊,无从例外。首先,竭力营造一个心情舒畅、竞争向上,团结协调的工作生活环境,努力培养竞争、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使学校形成一个比较良好的教育生态环境。其次,灌输现代教育思想,树立现代教育观念。每学期,除组织每位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外,还请专家、学者来学校讲课,联办研究生课程班,开设讲座等多种形式促使教师知识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得到不断重塑。同时,不懈地进行师德教育。
分类要求,分层推进。是指根据教师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提高。青年新教师首先抓好入格、规范,学校采取了“名师带徒”的培养模式,老教师传、帮、带,在此基础上评选“教坛新秀”,新教师通过实践锻炼,做到一年上路,尽快在业务上站住脚;逐步熟练班主任工作,两年过关出色;三年成长为教育教学骨干,能“教育、教学、科研”三肩挑;中青年教师,给任务、压担子、送培训、搞实验,使其成为优秀教师、骨干教师、知名教师;已有一定知名度的教师,给科研、教改任务,带徒弟,帮助总结提高,使其成为学科带头人、特级教师、教育专家。
注重教师个性化发展。结合教师个性特长和所学专业,有针对性提供学习和交流的平台,尽可能创设一个能满足教师个性成长、适合专业化发展的环境。一方面本着需要什么补什么,另一方面发挥优势能力,近而充分体现校本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反思和总结,在以开展工作的基础上进行反思和总结,积极改进方式方法,在总结过去以有经验的基础上探索出校本培训的新路子。
通过校本教研、校本研修促进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和发展,开展全员培训,培养合格教师;通过课题研究,培养各级各类名师和骨干教师。通过教育科研活动的广泛开展,使教师从知识型向研究型、探究型教师转变。一方面通过“三个一”教育科研活动的开展培养广大教师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一般教师对教育教学问题的探索意识,促进教师整体发展。另一方面通过对学校建设发展中重大问题以课题形式开展研究,使部分教师能站在学校整体发展的战略全局看待和思考问题,培养和促进骨干教师、“领导”型教师以及各类名师的发展;通过学科竞赛培养专家型教师。利用学校现有的学科竞赛基础和办学平台,结合师生发展兴趣和需求,培养具有学科竞赛特色的专家型教师。
在开展校本培训的同时,本阶段还做了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对教师发展现状进行摸底,了解现阶段我校教师发展的短期目标、长期目标和需求,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的校本培训管理机制。2、明确学校发展的需要,有效结合教师个人发展需求,开展以专业知识技能为主,以教学各环节要求的教师基本技能为辅,兼具其他素质的提高的指导思想开展工作。在专业知识技能上主要体现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的培养和提高,在基本技能方面体现为教书育人的各个环节上能力的培养。本着“需要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针对不同学科教育、不同任课年级教育对象的差异,有针对性地介绍他们在工作岗位上急需急用的知识。在校本培训中针对不同对象培训内容有所侧重,年轻教师强调完善知识结构、提高课堂教学的管理能力;中老年教师侧重于提高现代教育技术和转变现代教育观念。同时,通过校本培训,可以促进青、老年教师之间交流与学习,使之在自然状况下各方面素质得到不断的提高。除此之外,还把以下几个方面纳入了我校校本培训的内容。3、研究校本培训现状,总结以往的经验,对开展的校本培训工作进行深层次反思。使校本培训工作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4、研究校本培训以围绕办学思想和办学目标为基准点,开展有利于学校发展、个人发展的校本培训措施;输理对学校和教师发展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使在教师发展工作中趋利弊害,促进教师发展。5、广泛组织教师学习和交流,为广大教师搭建学习我交流的平台,促进他们的发展。6、跟踪部分发展优秀的教师,把他们的发展作为课题个案研究,总结规律,为教师发展提供思路。7、开展我校名师评选和考核,激励教师发展。
第三阶段(20079月至今)
进行结题准备和全面总结。主要抓好下述工作:深化完善课题研究方案;课题研究过程进行全面总结;整理教材、教学研究成果,形成有关文件;做好结题准备,申报评审结题。主要作好协调和深入分析研究工作,进行综合分析,探寻规律,得出科学的有一定学术和实用价值的认识及经验,以指导进一步创办一流现代化学校的实践。本阶段主要作了以下工作:
1、针对教师专业化发展、校本培训工作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多方面探讨与论证,找出问题根源,提出解决方案整改不足之处,收集整理经验,形成理论成果和撰写研究论文,通过此课题的研究工作来辐射带动我校教育科研的深入开展和教师、学校发展。
2、逐步整理、编著本课题的研究文集,本课题研究文集计划分为三集,第一集主要内容设及研究报告、工作报告、研究方案、阶段研究报告;第二集是本课题研究过程文集,主要收集教师发展与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课题获奖等方面的内容。第三集主要是本课题的论文集,主要涉及与课题有关的科研论文和理论成果。
3、成果收集与整理,为保证本课题的顺利结题并争取获得嘉奖,前一阶段的课题研究工作为后期的深入开展课题研究和结题打下了坚实基础,为撰写研究报告、工作报告收集整理有关资料作好充分准备工作,为本课题的顺利结题和取得研究工作的成功奠定基础。总结经验,把成果逐步运用和广泛推广。
三 主要保障措施
(一)浓厚的科研氛围。成功的事业基于成熟的理论,没有先进的教育思想,就没有现代教育。教育要发展,科研要取得预期成果,首先就得有一支既要有科研头脑又要有现代化教育思想的队伍。此课题的研究人员大都是学校的办学者、学校工作的管理者,更需要加强教育思想的修养。为此,课题组内部定期进行学习,制定了研究学习制度,从不断的学习过程中努力加强研究人员的教育教学理论与修养,培养科学研究作风。在学习中,研究人员努力探讨有关当前基础教育课程的有关热点、难点问题。在与选修课课程设置的教育教学实践结合中,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真正用科学的理论来指导实践。从而,在研究学习中,整个课题组形成了良好的学习风气和浓厚的科学研究氛围。作为选修课教学的实践者与研究者,课题研究人员还将这种学习风气扩散到自身学校内部,从而,为此课题研究创造了外部良好氛围。   
(二)科学的指导原理。因为课题组在研究过程中注重不断的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从而,以科学的学习相关理论有:(1)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和全面发展教育(2)协同论和教育系统工程(3)价值论和教育评价(4)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原理(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物质与意识的辨证关系等)(5)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6)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相关理论(7)管理心理学、学校管理学相关理论(8)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有关学说。选修课的开设与开展是一门实践性、研究性与理论性、管理性、评价性等综合性很强的学问。
(三)严密的工作组织。校长负责全校教育科研总体规划,决策。教育科研领导小组由校长,主管教学的副校长,以及校长助理,教科室主任等组成。主要工作是检查、落实课题规划与方案,督促课题组开展研究工作。教务处一副主任任教科室副主任,负责该课题的全部具体工作。教科室工作人员有:专职研究工作人员1人,兼职研究工作人员2人直接参与本课题的研究工作。课题组长负责领导全组成员开展研究工作。规定学校教科室的职责和工作方法:
1、科研课题管理。(1)学校教科室在校长领导下对学校立项的科研课题实施全面(过程和目标)管理,对学校承担的成都市级以上课题作重点管理,教科室工作向校长负责。(2)联系协调与课题主管部门的工作。在课题立项审批后,学校教科室把研究论证报告,研究方案及其它材料报送主管部门,听取意见,修改完善,并根据研究工作的需要,聘请研究工作顾问或指导者,选择课题组成员,成立课题组,报送主管部门审批。定期征询主管单位对该项课题管理、指导研究的具体措施和意见,并落实到研究工作中。按研究阶段定期邀请各级教育科研主管部门和项目管理人员及指导者,到校进行研究工作指导,评审研究阶段性成果,指导下阶段研究工作。(3)协调学校与课题组的工作。教科室负责人定期在学校行政联席会议上想学校汇报主管部门和专家的意见,对课题组研究工作的进展情况,课题组成员的调整分配,研究工作经费需求及要求,取得行政的支持,并确定办法与措施,以利于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4)定期召开课题工作会议,研讨课题进展情况,检查课题组成员工作;或邀请课题顾问及有关专家,或确定课题主要研究人员就课题研究作辅导讲课、发言,对课题组成员进行工作指导培训。(5)按照课题的级别严格管理课题的结题工作。此项主要包括两方面工作:一、总结课题研究的全程工作,形成课题预设的成型成果形式,据实写出《研究报告》、《工作报告》和《研究方案》等课题结题文件,呈送课题主管部门,请求评审课题研究工作;二、协助课题主管部门召开专家评审会议,听取专家及主管部门评议终审。(6)制定管理办法、条例,实施规范管理。教科室根据省、市教育科研管理条例,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了《彭州中学教育科研课题申请办法》、《彭州中学教育科研管理办法》、《彭州中学教育科研成果奖惩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为该课题有次序、有节奏地开展研究工作提供了保障。
2、部门协调,共同推进教师发展
各部门相互配合,为教师培训工作提供方便,积极支持教师参加各种培训活动,为教师发展搭建工作平台,使教师在工作中学习,在生活中体验和实践,为教师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有效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3、资料档案管理
档案管理要求。凡课题研究工作起步所形成的研究资料,教科室把握好材料的真实性、典型性、充足性这三原则,在确保材料完整、准确、系统的前提下,定期收集课题组研究的材料,并按阶段时间对材料进行分类编目、登记后归档管理。在研究工作中严格按照档案管理制度执行,供课题组或学校其它职能部门、教师、研究人员查阅。档案资料做好借还登记,确保档案的保密,防止遗失。
研究资料归档及分类。研究工作的有关部门档案按六类进行归档,其内容和分类为:计划选题阶段的调研报告、方案论证、开题报告、立项申请报告和审批手续、课题议定书、计划任务书等。研究实验阶段工作中的各种原始记录、照片及录像资料、工作日记、会议记录、研究方案、计划及修订情况、经验总结、论文及发表的文章、教育教学效果的测评情况、阶段性成果报告等。终审阶段的经验总结或研究报告、成果报告、查新报告、检测报告、论文、专著、申请结题验收、调查问卷、研究对象个人档案、个案分析、鉴定报告、鉴定(评审)会议记录、验收或鉴定结论、证书等。成果推广应用阶段的成果推广应用情况,教育教学效果、效益、信息反馈等文件材料。成果获奖文件及围绕项目研究工作所形成的其它各类有关材料。
同时对教师个人材料信息进行收集、整理以及教师的总结、感受与体会、评价等方面的资料。
除了教科室在研究力量和组织予以课题研究保障外,还积极吸收学校领导、行政管理、教育教学人员,特别是课题组既有较多中、高级教师、学科带头人、特级教师、教育专家,真正为此课题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组织力量和组织保障。
4、切实的研究工作。课题涉及的研究内容基本上囊括了老、中、青三代教师发展、培训等方面。参于本课题研究的人员达30人之多,涉及人员达50人余人。
四、研究成果及效果
通过近三年的课题研究和实践,在我校教师培养与发展、开展校本培训的方法与途径等方面的工作都具有了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在教师专业化发展和学校发展方面加深了认识,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和效果。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从教师工作的“产品(教学效益)”看效果
教师素质的高低,是决定一所学校教育质量高低的关键因素。教师发展了,才可能培养出优秀的学生,才能够创造良好的教学效益,从以下教学效果中可以看出我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变化。近年来,我校共有4884名学生参加学科竞赛获成都市级以上奖(其中国际级金牌2人,入选冬令营32人,10人进入国家集训队,11人入选华杯赛,3人入选西部冬令营,获国家级奖1182人,获四川省级奖1374人,获成都市级奖2272人);我校男排近年先后获得成都市排球赛冠军十余次,连续7次获得省冠军,两度代表省参加全国排球赛跻身八强。参加首届四川省“四人制”排球锦标赛和第三届四川省青少年运动会排球赛分别获得第一名、第三名;我校常规教育质量一直在一个高水平上稳定发展,高考、一直居于成都市前茅。高考一次性硬上线为数节节攀升,近年来总共有近100名同学被保送到北大、清华、中科大等国内顶尖学府。斐然的教学成绩,与教师的高素质和勤劳付出有关,更是与学校在开展校本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工作有着千丝万娄的联系。
(二)从教师自身发展变化看效果
我校在岗教师 223人,其中,本科学历以上占 90.1% ,主要学科有4人获硕士学位,研究生同等学历54人;其中成都市教育专家1人,特级教师4人,学科带头人3人,省学科带头后备人才2人,高级教师50余人,中国数学奥林匹克高级教练2人,省学科竞赛指导教师45人,首届彭州名师16人,获市级以上先进教师41人,成都市优秀青年教师15人,47人(次)分别获得四川省、成都市优秀校长、劳动模范、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等荣誉称号。除一次性学历外,大多荣誉的取得都需要学校提供教师发展平台和途径,正是通过该课题的研究和实践,加速了教师的发展。通过开设开展校本培训和利用一切有利于教师发展的突进,为他们搭建一个成为学习型、复合型、研究型、专家型教师的平台,提供给他们特长发挥的空间,使他们快速成长起来的,促进教师自身的专业化发展。
(二)认识成果
教师专业化发展是当前一个重大课题,可分为三种取向。传统采用的是所谓“理智取向”,就是过去教师进修院采用的那套办法,这种取向强调的是发展教师的专业知识,认为教师只要掌握好“教什么”和“怎么教”的知识就能胜任教育工作。事实上,只强调知识传递功能的传统教师培训并不能代替教师专业化发展。这种取向既不受资深教师欢迎,也不受新教师欢迎,所以在信息时代迅速趋于式微。当前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主流取向是“实践-反思取向”强调的不是专业能力,而是专业能力与专业品质。教师的专业能力是他为公众提供专业服务的能力。这种能力依赖于专业知识基础,更依赖于他积累的教学经验,“名师”与“新手”最好地表达了这种差别。专业品质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原动力,常常表现为教师对教育、对学生的基本态度。在教师的众多专业品质中,最重要的是“勤于实践和反思”的实践品质,它能带动整体专业品质的提高。
教师发展与实践教师的发展,无论是其职前培养时期,还是在职培训时期,都应当是在教育实践中进行,与学校日常生活联系在一起,与身边的教学,与生动活泼的学生的变化联系在一起。与教育实践的密切联系是教师发展的基本手段,而教育教学实践的变化,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生的健康成长则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目的。实践是教师发展的基础和生命。同时,创新是发展的应有之义。但发展所含创新之义是在实践超越中拥有的。我们说教师在实践中发展就是指,教师在自身实践中经过不断的反思和建构推动实践前进。
教师发展与元教育教师作为教育实践的主体在教育世界所怀抱的理想、付诸的行动、伴随的焦虑、在实践中不断对教育世界的追问,这些都是教育哲学所应观照之事。而传统教育理论将这些问题概念化,因而产生了与实践的隔离。教师专业化发展实际上就是要把这些元教育问题的学术研究回置到鲜活的现实之中,使理论研究返回思想的故里。而教师在实践中对教育意义的主动探求,会推动提升中小学教师的教育责任感和理论思维能力,使教师对教育、学校乃至自身的存在与发展有更深入的理解。而这种不断加深的理解就是教师工作创新、教师获得发展的首要条件。长期以来,教师的教育思想往往是在被动条件下形成的,教师的主体精神没能在观念改革上得到发展和提升。所以,这种情况下接受的有关教育思想的培训,时常停留在字面上或表层。而从教师发展的角度来看待教育观念和思想的建设,就应当创造条件,使教师主动地去理解教育,从一个实践者的角度体味元教育的问题。这可能是教师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开端。
教师发展与文化教师的发展离不开文化。两种文化对教师的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一是大学文化;二是中小学文化。大学文化对于教师的普通文化基础的形成、所教学科专业文化的掌握、教育理论的理解、教育理论前沿的把握都是十分重要的。但是这种大学文化又和教师所承担的工作有一定的距离,它虽然很重要,但不能代替中小学文化。中小学文化是十分宝贵的,它是广大师生学校生活经验的积累和总结。大学文化和中小学文化的融合是教师发展所必须的。这两种文化的融合要求大学教师和中小学教师结成伙伴,平等交流与对话,面向学校教育的问题与前景,一起探索,合作建构,不断创造出充满生机的新的教师教育文化。这应是大学教师和学生与中小学教师和学生主体之间交往的共同创造。正是在这一教育文化创新过程中,实现双向激活,教师和学生都将获得发展。换言之,教师专业化发展应成为教师文化的中心。
教师发展与研究研究态度与能力是一个人创造力的集中显现,是一个人主体性的能动体现,是人的发展的基本手段。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师职能的深刻变化,没有反思的教学,缺少研究的教育已经不能满足未来的要求了。同样,离开实践的研究也无法回应时代的挑战。所以,专业研究者回归实践,研究回归中小学教师已成为历史的必然。正是在这两个"回归"中大学教师和中小学教师相遇,并开始了对话。这是值得珍视的机遇。
教师的研究是一个真正的学习过程,而学习永远是社会过程,应当把社会性的终身学习作为教师研究活动的中心。中小学和大学应为教师的终身学习提供必要的条件,成为对中小学教师来说开放的学习社会。这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教师发展与评价教师的发展是在制度文化中进行的,这是教师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取向。像任何事物一样,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也显现出阶段性,教师发展的中心是专业成长。这种发展的阶段,成长的水平,都需要由制度来保障。教育评价就是一种重要的制度。教师评价的目的是分等与激励,这两方面在教师教育中都应以促进教师教育质量提高为宗旨。建立标准是教师发展实施评价的基础。建立有权威的实施评价的主体是教师发展得以顺利进行的保障。
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也是教师认识自我价值的过程,即不断履行现实要求的过程。
(四)实物成果:
1、学校整体工作取得的成绩方面: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工作,探索出了一条中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新路子,使我校教师专业化水平得到提升,从而带动了学校整个工作的开展,最终促进了学校整体发展,取得了良好教学效益。如我校先后被成都市人民政府评为成都市群众体育先进集体;四川省教育委员会授予四川省校风示范学校;成都市人民政府授予成都市先进集体;中共成都市委,成都市人民政府授予成都市文明单位;国家教育部授予全面培养体育后备人才试点学校;国家体育总局授予全国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四川省教育厅,四川省环保局授予四川省绿色学校;成都市人民政府授予成都市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先进集体;四川省军区政治部,四川省教育厅授予成都军区国防生源基地;省排球协会授予四川省“男子排球后备人才重点学校”等等,通过教师素质的提升带动了学校整体工作。同时学校整体工作的开展为教师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舞台,为教师专业化发展赢得更多的空间,使教师提升、学校发展、学生成材相互促进,构建协调循环发展良性链。
2、研究论文和课题获奖方面: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参与课题研究相关教师撰写论文63篇获成都市级以上奖,其中国家级21篇;四川省级9篇;成都市级33篇。本课题研究方案获成都市教育科研阶段考核优秀;本课题阶段研究报告连续3次获本课题主管单位国家教师基金会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学校被授予国家教师基金会科研兴校先进单位;本课题组组长我校校长被国家教师基金会授予教育科研杰出校长,刘应荣、马勇获评为全国教育科研优秀教师。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工作,带动了一大批教师积极投身于教育教学的理论学习,他们或采取撰写论文提高理论素养、或研究课改与课堂教学促进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等等方面,最终达到了促进教师提高、促进专业化发展的目的。
3、教师个人获奖和荣誉称号方面:
通过该课题研究,以开展校本培训为途径,建立了我校特色的名师工程发展体系,通过逐级晋升、逐步发展,使教师专业化发展提高得以外在显现和体现。如今我校有153人被评为教坛新秀,130人被评为校级优秀青年教师,98人被评为课堂教学标兵,79人被评为教育教学标兵,52人被评为彭州市优秀青年教师,77人被评为彭州市骨干教师,48人被评为彭州市名师,43人被评为成都市优秀青年教师,24人被评为成都市骨干教师,4人被评为成都市学科带头人,12人被评为四川省骨干教师,4人被评为四川省特级教师,6人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通过获得上述荣誉和嘉奖,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师专业化发展进程。
 
 
五、研究工作中的几点反思
1、如何使教师培训系统化、规范化?充分利用现有学校资源,发挥教师专长,使教师能够快速成长和发展是社会大环境和学校区域小环境以及教师个人价值取向、价值观等相互作用的问题。
2、如何有效地开展校本培训工作,使学校教师培训能够适应不同特点、不同层次的教师,具有覆盖面大、针对性强等方面的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3、在教师发展评价方面,如何开展教师成长与发展中的定量和定性评价相结合方面的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阅读文献资料目录:
 
张景斌、蓝维:《学校教育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首都师大出版社
曲绍卫、张金宝:《校长素质论》,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
杜正武、杨文国、王福田、李文才:《校长工作创新》,中国人事出版社。 
张健、曹青阳:《毛泽东的教育实践》,浙江教育出版社、北京教育出版社
孙孔懿:《教育失误论》,江苏教育出版社
扈中平、刘朝晖:《挑战与应答—20世纪的教育目的观》,山东教育出版社
耿申:《教育研究札记》,北京教育出版社
檀传宝:《信仰教育与道德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
查有梁:《系统科学与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
杨东平:《教育:我们有话要说》,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杨东平:《未来生存空间—传统教育的终结》,上海三联书店
吕型伟:《为了未来―我的教育观》,上海教育出版社
朱德全:《现代教育理论》,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朱永新、徐亚东:《中国教育家展望二十一世纪》,山西教育出版社
李珍:《世界教育改革走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包秋:《世界教育发展趋势与中国教育改革》,人民教育出版社
徐辉、徐仲林:《当代世界教育改革》,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沈继英、李家兴:《面向二十一世纪的人才素质》,北京大学出版社。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