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报告

《园本培训与教师专业化成长》课题研究报告

徐晓菊

一、引言

《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教育活动的组织和实施过程是教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过程”,是“教师运用专业知识审视教育实践,发现、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其自我成长的重要途径”。《纲要》明确提出了教师应成为幼儿发展的促进者,并成为教育的研究者与不断充实、完善的自我成长者。其对教师角色的新要求意味着对幼儿教师素质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新挑战。新《纲要》的教育理念的贯彻实现关键在教师。能否对幼儿实施高素质的教育,促进幼儿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关键在于教师的素质。而作为专业教育者,教师的素质首先体现在教师的专业素质上,教师的专业素养既是幼儿园教育品质的体现,又是幼儿园达成专业幼教目标的保证,所以基于教师专业素质发展需要的专业成长显得尤为关键和重要。

同时教师专业发展也是教师实现人生价值的需要。而教师的专业发展又与个人学习和组织学习有关,所以如何对教师进行有效的专业化培训就引起了我们的关注。反思以往的传统培训方式,存在许多问题使教师的专业素质得不到有效成长。如:在师资培训中存在依赖的现象,依赖上级教研部门开设“培训班”、依赖专家的讲座。教师们常常抱怨一些培训活动与他们实际工作中的主要问题无关,浪费他们的时间;学习内容多理论太抽象,缺少操作性和实践性,有些东西学完后不能马上投入工作实践很快就会遗忘;学习活动注重教师的技能,而忽视教师全面的素质培养;培训之后,在实践中教师仍不知道该怎么做等等。纠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1、培训工作中忽视了被培训者的主体作用。2、培训过程中忽视了被培训者已有的教育经验。3、培训内容上忽视了与学校实际的联系。

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我们对教师的培训从内容到形式必须进行彻底的变革,借着《纲要》的落实和新一轮课程改革实施的契机,提出《园本培训与教师专业化成长》研究课题。该课题于20046月被无锡市教育学会批准立项,无锡市教育学会和江阴市教育学会的专家、领导亲临我园进行了开题论证。通过专家的论证,我们明晰了研究的思路,组建了课题研究网络,通过研讨、沙龙、讲座等多种形式的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化素质,努力了推进课题的实施。2005

 

12月,我园开展了课题中期展示活动。孩子们自主大方的表现,教师们娴熟专业的素质,赢得了现场专家和同行的称赞,也进一步明确了我们的研究方向,坚定了我们研究的步伐,使我们在研究的道路上不断收获,不断成长。

三年来我们欣喜地看到:通过课题研究,形成了具有我园特色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幼儿园多元化园本培训模式。通过多元化的园本培训,转变了教师的教育观念,提升了教师的教育行为,提高了我园的办学品味。

二、课题界定

在现代认知科学、信息科学等学科发展的推动下,教师的工作越来越成为高度复杂的创造性工作,成为具有自己独特职业特征的不可替代的专业活动,“教师专业化”就是这样一种变化的概括和反映。它包括专业精神、专业能力和专业发展三个层次。教师专业化成长是指为教师创设和提供最佳的学习和成长环境,使得教师不断追求自身提高和专业发展的精神需要、创造(智慧)需要、学科知识需要、智能结构需要和教学能力需要,并通过自己的专业发展增强专业的不可替代性。

“园本”有三方面的含义:一是为了幼儿园,二是在幼儿园中,三是基于幼儿园。作为教师培训的一项组成部分,园本培训突出了幼儿园自行策划、自行组织、自行考核的培训特点,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和自主性,其核心是培训的自主化和培训的个性化。故园本培训是指从幼儿园自身情况考虑,立足于本园工作实际,以实际工作出现的问题为切入点,以教师现有专业水平和专业发展需求为基础,发挥幼儿园内资深教师、专长教师的“专家”作用,充分利用幼儿园内、家长、社会等一切可以利用的各种人力、物力资源,建立教师本位、问题本位、资源本位的一种多元化培训方式。

三、研究目标

1、为教师创设和提供最佳的学习和成长环境,提高教师将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化为实践行为的能力。

2、探索园本培训方式,形成“以教师为中心、幼儿园为本位、开放的、弹性学习的”多元化园本培训模式。

3、提高教师不断的专业化成长的意识和能力,帮助她们实现自身的价值,体验教育工作的成就感和幸福感。

 

四、理论依据

1、主体性教学理论。主体性教学是以培训者为主体的教的活动同以教师为主体的学的活动的相互合作、相互影响、同步发展的认识实践活动。其根本目的是培养教师的主体意识与能力,构建教师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主体意识与能力是创新精神与能力的基础,创新精神与能力是主体意识与能力的集中表现和最高境界。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对现实的纯粹客观反映,它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解释,假设或假说,将随着人们认识的深入而不断的变革升华和改写,出现新的解释或假设。在具体的问题解决中,知识不是一用就准,一用就灵的,而是要针对具体问题的情境,对原有知识进行再加工和在创造。学习不是被动的接受信息刺激,而是主动建构,根据学习者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来信息进行主动的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自己的意义。在某种意义上说,学习是使学习者原有的知识因为新知识经验的进入而发生调整和改变的过程。建构主义认为,使学习者认知结构发生变化,亦即学习的两种途径是同化和顺应。同化是认知结构的量变,因为它仅仅是学习者将外在的知识信息纳入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去,而顺应,则是认知结构的质变,学习者已有的认知结构与外在知识信息中产生冲突,引发原来的认知结构的变化,从而建立新的认知结构。在这个角度,学习过程不再是简单信息输入,存储和提取,而是学习者和学习环境之间的互动过程。

五、研究内容及操作实施要点

1教师专业化成长培训的再认识。

1)关注幼儿园的实际需要,以幼儿园为培训基地,按需施训。“需求”是一个人学习的内在动力,越是迫切地想了解培训内容,就越容易激发人们参与培训的欲望。在培训前,我们对本园教师的专业素质和发展需求进行分析,征询教师对培训方式的意见,做到有的放矢。根据“需求”开发培训课程,我们的操作流程是:首先,成立培训课程开发小组。其次,深入一线现场调研,分析各类层次教师的需求,并让优秀教师加入培训队伍。第三,各组员申报培训课程,要求有针对性、实用性、可操作性。第四,培训开发小组作出判断。最后结合培训规划统筹安排,确定并公布培训课程,让教师根据需求选择内容。


  
2)重视在教学实践中培训教师,强调岗位练兵。幼儿园不仅是孩子的,也是教师的,名师是在岗位中成长的,教师发展与幼儿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一所优秀的幼儿园,应该成为教师成材的沃土,名师成长的摇篮。
  
3)强调教师在培训中的主体地位。重视教师内部成长动机的激发,园本培训过程是一个教师共同参与、相互支持与合作的过程。我们用“竞标”的形式确定培训教师,让他们根据自己的专长,选择适合自己的内容进行培训,真正做到“能者居上”、“八仙过海,各显其能”。用“参与”的理念选择培训形式,主要有案例研讨式、教研一体式、头脑风暴式、主题辩论式、螺旋递进式等。在“参与”式培训中没有主次之分,人人都是培训者,人人又都是受训者,这样就充分发挥了人的主体意识,在言语的交流和思维的碰撞及行动的落实中不断获得对自己有益的经验,促进了双方的结伴成长和共同成长。
    2
、教师专业化成长培训内容的研究。

我园的园本培训以综合素质培训为主,结合社会热点问题、《新大纲》、《新教材》的有关精神和家长的需求、幼儿的个性与全面发展等方面给教师提供了广博的培训内容。(1)培训内容整合化。我园现代化教育装备已达到了一定的水准,各班都配置了实物投影仪、录音机、电视机和微机,在教育教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学习的主要内容有网络知识和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另外还对教师进行师德师风的培训,建立了定期培训制度,每星期固定时间组织集体学习,要求教师达到一定水平,期末园内进行考核。(2)培训内容法规化。开展法律法规知识学习,增强教师法律意识,强化法制观念,牢固树立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使命感。(3)培训内容特色化。艺术教育是我园的特色教育,我们注重这方面的特色教师的培训,每学期定一个重点培训内容,请专家来园辅导和自我练习相结合,取得了明显的成效。(4)培训专题人本化。园本培训重在使教师树立“育人为本、发展为本、创新为本、以孩子为本”的教育观,研究怎样使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园本培训成为集知识性、趣味性、系统性、科学性于一体的培训模式。

3、教师专业化成长培训模式的研究。

新一轮的综合素质园本培训从指导思想、培训内容、训练途径上都发生了根

本性的变化,不仅是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深化、拓展,也是一种学习方法上的深刻变革。
  
1)面向全体、全员培训模式。园本培训应以提高教师整体素质为目的,即关注每一位教师,面向全体,促进每个教师的素质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一方面,我们要求教师进行学历提升,已取得大专学历的教师要继续参加本科学习,并鼓励本科学历的教师参加研究生、专业化课程的学习,如英语、计算机、美术、音乐、舞蹈等课程学习,满足个性化发展需要。幼儿园为参加各层次学历进修的教师提供时间、待遇等方面的优惠条件。另一方面,积极为每一位教师创造各种短期培训机会,如每年派骨干教师参加各种学术研讨会、讲习班、培训班等,开阔教师的视野,了解幼教发展的新理论、新观念,从而促进教师知识的更新和教科研能力的提高。

  
“面向全体”的培训也不能忽视保育员这个群体。我们重新认识了保育员在幼儿成长中的作用,让保育员与教师享受同等的学习权利。在日常培训工作中,注重联系保育工作的实际,使保育员的关注点从做清洁卫生等事务性工作,转为关注幼儿的发展,真正实现保教一体化。

2)多层次、多通道培训模式。园本培训的关键任务是解决幼儿园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和矛盾,致力于促进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针对教师的不同需求,我们力求体现“以人为本、以过程为本、以质效为本”,建立多层次、多渠道园本培训的模式。一是建立理论学习制度。引导教师养成理论学习和实践反思的习惯,不断提高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使日常教学工作和教学研究、教师专业成长融为一体。我们提出了“让读书成为习惯,让学习成为风气,让研究成为品质”的理念,进一步活化学习形式。运用集体备课、教学研讨、教学观摩、说课评课、教学反思与交流、案例分析、螺旋滚动、平台对话、教学沙龙、教学互助等载体,开展有实效的活动。二是建立对话交流制度。邀请园外教育机构、教研人员、本地或外地的优秀教师来园,与教师就教育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展开互相对话、深度会谈、专题研讨,实现信息交换、经验共享,以达到专家引领、横向交流目的。教师根据课程改革的目标,结合学校和个人的教育教学实际,确立研究课题。结合日常教学活动,围绕典型案例或教学细

 

节,用新课程的理念和观点进行剖析,开展教学结对互助活动。三是建立课题研究制度。以教师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为教研课题,集教研组之力,克教师个人之难,逐步形成浓厚的研究氛围,加强了对各种课题的动态管理,在实践的摸索与总结中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并规定各教研组要结合教学实践,“从问题到课题,从经验到实验,从结果到效果”,以教师提出的问题为核心,有的放矢地开展教研活动,并使其具体化、系统化、制度化。具体有以下几种培训方式:

①师徒结对。青年教师在将理论转化为实践的过程中,还缺乏一定的经验,对青年教师来讲,资深教师、专业人员的经验传授,是获得教学实践经验的有效方法。我园拥有一批无锡市级骨干教师和江阴市级骨干教师,这些骨干教师被幼儿园聘为师傅,分别带教一批青年教师,将自己的专长传授给这些年轻的教师,年轻教师则在师傅传授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思考,给自己的实践注入新的内涵。师徒带教,使年轻教师的精神风貌和专业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我们推出了骨干(特色)教师园本培训自荐表。围绕教师专业技能方面的内容(艺术技能:语言、音乐、美术功底,表现能力,英语培训、flash课件制作培训)、教师教育教学综合能力方面的内容(新时期教师形象塑造、家长工作策略、教育科研方法、新课程实施等)进行自主培训,以点带面,共同提高。同时对幼儿园的教学骨干进行教学专长分析,设立“运动与身体发展”、“奥尔夫教学法”、“泥塑”、“戏剧表演”等专题研究小组,以骨干教师为引领,开展自主式实践研究。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中的问题与困难自选参与主题,通过轮流主讲、互动研讨、专题辨析、成果展示等手段和途径使每一个教师都成为园本培训活动的主体,同时突出骨干教师在教研中的组织和引领作用,指导、帮助青年教师不断地进步。

②学习型小组(专题沙龙)。我们尊重教师的个体需要,探索和尝试多样化的学习方式。骨干教师根据各自不同的教学经历、教学理论和实践经验,每个骨干教师开设一个学习型小组(专题沙龙),并根据每个人的特长确定各个学习型小组的学习内容,并以“菜单”的形式提供给教师。教师们则根据各自的不同需求,自主选择,参与各个学习型小组,各个学习型定期开展各类活动。在学习型小组活动中,教师既是参与者又是投资者,同时还是获益者,教师间的交流,使个人的经验和思考成为一种共享的资源。幼儿园网页更成为了大家交流的载体和平台。每周一次的读书时间让老师们在知识的海洋里尽情翱翔,专业理论、文化

 

修养、时尚资讯、人情世故,老师们的信息量大了,眼界宽了,充满人情味了,智慧的底气更足了!在“我喜爱的画家”特色专项技能培训中,教师们各显神通,相互学习,演讲比赛声情并茂。如结合市教研室的学科研究活动,成立了学科组,分别由杜巍、杨秋蓉、徐旦老师担任学科组组长,每位教师根据自己的特长、爱好自愿加入学科组。学科组开展绿色教研活动,包括学习、研讨、开课、总结等。进一步明确以上学科的教学总目标、各年龄段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结构与方法、类型特点与模式。努力吸收消化市教研室学科研究成果,使每位教师都学有所长,教有所专同时。再如在本园(年级组长所在班级)与跨园的实习也给教师提供了手把手学习的机会,而累计700多人次的自主外出学习则是我们园本培训中创建学习型组织的一个亮点。教师根据自己的爱好和需要自主选择培训项目,在学习的过程中主动积极,并能结合自己的教育实践不断内化和吸收,学科优势逐渐形成。另外,我们还请环保局的专家做讲座,组织教师观看文艺演出,逛南京书城、上海花市。所有这些,积淀了教师的文化底蕴,使教师具有更宽阔的文化视野,从而能跳出幼教看教育、跳出教育看教育。

③头脑风暴。“我们用什么样的方式培训教师,教师就会用什么样的方式教育幼儿。”我们一直在强调尊重孩子,引导孩子主动发展,但我们对教师的主动性和能力的尊重有多少呢?因此,我们充分创造机会让教师主动积极参与、形成教学互动。在培训中,让教师既当学员,又当教师。头脑风暴就是一种合理且有效的培训方式,它是一种刺激和开发大脑、激荡和锻炼思维的学习方法。它促使教师主动学习、收集资料、思考问题,从不同的层面、不同的角度来分析讨论问题,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如大班教研组向全园进行了《以材料为突破口,丰富体育活动内容》的教研活动展示,通过头脑风暴的形式,使组员拥有共同的目标,唤起组员倾情参与,真心向往,快乐成长。活动中教师踊跃发言,积极参与,勇闯集思广益关、精打细算关和一物多玩关。再如在头脑风暴中成功孕育的园本主题“人与自然”中,我们明确提出并强调了头脑风暴的要求:统一认识,集思广益,快速反应,各尽所能。在自愿组队的首次碰撞中,“七嘴八舌”组的“爱鸟小卫士”、“魅力四射”组的“亲吻水”、“四个人的精彩”组的“农家乐”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和肯定,经过集体讨论和再三斟酌,本着“学习自然、

 

珍爱自然、享受自然、保护自然”的态度和认识,我们揭开了“人与自然”大型主题活动的帷幕。根据幼儿的不同年龄特征和发展需要,确定了“亲吻绿”、“去农家”、“我是一只小小鸟”大中小三个活动主题。紧接而来的以年级组为单位的二次碰撞更是为该主题的顺利展开与实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美感而富有创意的网络如一幅幅山水画,新颖可爱的教学内容自然又质朴,淋漓尽致的环境设想、多通道的资源利用。真是因为有了这数次的风暴,思想的交流与分享,才有了我园“无锡市班级环境建设观摩”的喝彩。

④个人项目管理。在园本培训课题研究中,我们把专业自主权还给教师,要求每位教师结合幼儿园的发展规划,制定3-5年个人成长计划,其中包括了个人发展现状和优势、成长的目标、发展提高的途径、需要幼儿园提供的支持等内容。推行活动项目管理式等培训模式,提供教师更多的机会,加快成长步伐。如在三个女人一台戏的项目管理中,新教师薛淑芳大胆创意,严密设计,既让三个女人在尽情品尝美味佳肴的同时,互相欣赏,互相赞美;又让三个女人在纵情施展才艺情感的同时,互相温暖,互相体贴。再如在大班毕业典礼的项目管理中,以尤莉君老师为代表的大班组老师通过制定详细具体的活动方案、根据个人特长分工合作、按照方案有计划的实施等措施,使活动开展得完美而感动,更重要的是锻炼了那么多的老师。又如在“团队合作野外拓展训练”项目管理中,队长王金萍和薛淑芳两位老师在管理的过程中积极倡导团队精神,善于发挥每个人的特长,充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创造性,鼓励大家不断寻找新的思路,同时通过激发灵者、善待勤者、点击虚者使每个教师保持张力,投入活动,取得成功。

⑤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是指以案例为教材,在培训者指导下,运用多种方式启发受训者独立思考,对案例提供的客观事实和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见解,作出判断和决策,从而提高受训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模式。由于它不同于传统的讲解式教学,主要是运用案例去激发教师思考和探讨,因而能充分调动教师的学习积极性,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教育案例研究法是符合教师工作实际的一种很好的研究方法,能加速教师从经验型向学者型的转化。教育案例是在真实的教育活动中发生的典型事件,是围绕事件而展开的生动的教育故事。一堂课、一个教育活动、一个教育情景、一次师幼谈话、一个

 

精彩的教学细节等等都是教育案例。教育案例弥漫在学校教育活动中,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教育案例研究法是采用归纳而不是演绎的方法以揭示教育实践事件或教育现象中的质的研究。它实质上是对教育现象的主观解释,是对已有教育实践和现象的理性开掘和理论解释。这种“解释性”的研究活动对锻炼教师的教育洞察力和理论思维能力,提升自身的教育理念是非常有意义的。首先是找出问题:如体育活动中的尊重与要求、个案观察中的分析与反思、团队活动的合作等等一个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浮出水面。其次是分析问题:孩子喜欢什么样的体育活动?仅仅满足他们的需要是否能够达到促进机能发展的目标?5000元改变我园体育器具你会怎样精打细算?为什么要进行个案观察?典型的教育案例应该具有怎样的特征?怎样对教育案例进行分析和解释?你为什么喜欢和某某类型的教师合作?怎样合作才最有效?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一方面组织老师大量搜集、积累、交流案例,提高对教育案例的敏感性,老师们查资料、学理论,聘请专家、分享交流,唇枪舌战、眉飞色舞,随着问题的逐个击破,那三八节温馨的小礼物、那运动场上钻爬跳滚的灵活与矫健、那紧张的案例碰碰和抢答快快都定格为一个永恒的画面,成为老师们快乐的回忆。另一方面我们特别聘请了教科室沈永清主任引领老师通过对案例的分析解读和理性思考,获得教育的新经验,概括教育的新方法,启迪教育的新思想,提升教育的新理念。《活动区的新材料》是周玲萍老师提供的一个非常典型的案例,我们通过阅读这个案例、解读这个案例,教师们写出了许多精彩的文章,如:《因势利导,促孩子发展》、《用肯定揭开孩子的面纱》、《美与创造》等。追求实践创新,在实践中教师根据自己对教育的理解去创造一个个新的教育活动案例,这是教育案例研究的根本目的,也是朔造“专家型”教师的极好之路。

⑥教研组活动。教研组活动是园本培训中的主要培训模式。教师参与的时间比较充分,机会较多,教师的身份是主动的,比较愿意提出想法和观点,使教师在其中成为积极主动的受训者。我园的教研活动已形成了专题式、开放式的教研。专题式:每个年级组围绕一个主题,进行一系列的研讨活动。例:大班《主题背景下学习活动的设计》,小班《主题背景下的环境创设》等,各个年级组分别定时、定点、定人对研究的内容,在教学实践中产生的问题展开讨论。开放式:各

 

个年级组的活动都是开放的。小班教研活动时,中大班去观摩,中大班活动时,小班去观摩。通过互相的观摩、评价、借鉴,不但提高了教师参与教研的能力和水平,教研活动的质量也有了飞跃式的提高。我们给教师创设一个反复进行教学活动实践的平台,依靠螺旋滚动递进式教学形式,加强年级组活动的研讨氛围,发挥每个教师的聪明才智,通过采取教师轮流主持活动、教案、案例分析研讨等活动形式,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研究中的主动性,增强教师参与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提升相关的教育经验和策略,有效提高反思能力是组织本次活动的重要目的。我们以课例为主,把备课、说课、上课、听课、评课等教研活动集于一身,通过合作交流、互动研究、实践练习来提高教师的教学综合能力。并以教师间的合作互研为形式,以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为核心,致力于实践体验,侧重于教学内容的设计和教学策略的完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我们的年级组个个都是朝气勃勃充满活力的小集体,特别是在 “一课三研”的活动中,更使我们感到了一种团队的力量。每一个活动从选材到备课到评课,大家都会聚在一起,认真分析,共同设计,精雕细琢,严格把关。在交流中力求做到直面问题,各抒己见,就事论事。就如李艳老师所言:以前上课往往是一人闭门造车,一叶障目,现在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思维的碰撞使好构思不断涌现,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一课三研”活动集中了大家的智慧,展现了教师,展现了孩子,也展现了集体。正是凭借着集体的力量,不断反思、修正自己的教学行为,才能形成教师独特的教学魅力,呈现出澄江中心迷人的风采!
   
⑦课题研究。《纲要》对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时代要求教师成为学者或专家、成为研究者或反思者。我们十分重视教育科研的价值,认识到教师开展教育科研的过程就是提高自身素质的过程。首先,通过各种途径尽可能与有关的专家、名师建立合作关系。其次,根据园本培训的特点,重视与专家、名师形成平等、民主、建设性的合作关系。针对目前专家、名师与一线教师之间普遍存在的单向、线形关系,教师的主体意识和能动性无法实现的状况,在邀请课程专家对课程开发进行全程介入时,更加注意寻求专家的有效指导方式。如邀请专家、名师来园开设专题讲座、上示范课,让教师走近专家、名师;寻求在专家的指导下开展课题研究,每一个课题都由教师根据自身的特点自主选择参与,让每一位教师都能在不同专家指导下获得发展,促进了教育观念的转变,提高了理

论水平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使教师逐步向研究型教师转变。

六、研究方法

与本课题的研究目标、内容、过程相适应,总体上采用行动研究法,辅以调查法和教育案例研究法。

七、研究结论

1、通过研究,我们为教师创设和提供了最佳的学习和成长环境,提高了教师将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化为实践行为的能力,使教育科研成为他们日常的工作方式,最大限度地将儿童观、教育观、价值观等观念落实到行动上。教师们认识到了孩子是学习的主体,他们用自己的方式探索世界、感悟生活。教师们努力走近孩子,确立了孩子的主体地位;解放孩子,在理解孩子的基础上设计教育方案,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尊重他们的差异,推动他们的发展。在研究的过程中,教师们确立了“共同学习、结伴成长”的教育观,以平和的心态与幼儿积极对话,使师生、生生之间进行着富有意义的交流和沟通,通过合作学习,共同建构着知识、文化和人格。我们努力在工作上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用宽容的心态对待教师的每一个过失,用期待的心态等待教师的每一个成功;在研讨中挖掘和利用教师的教育经验并有效地将教师已有的教育经验和相关教育理论、教育观念联系起来,使教科科研活动真正成为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中介和桥梁。使老师由知识传授者变为共同成长者,走进孩子、读懂孩子,体验快乐。在不断挑战自我的同时又充满诗意激情,在不断追求卓越的同时又具有人格魅力,在不断完善自我的同时又富有创新精神,喊出了“超越自我,快乐成长”这一响亮的口号。

2、通过研究,探索了园本培训方式,形成了丰富多彩的“以教师为中心、幼儿园为本位、开放的、弹性学习的”多元化园本培训的组织体系、活动程序和活动方式。这大大丰富了幼儿园教师园本培训的样式,为其他幼儿园提供了大量的操作经验,也使大家更加关注教师的发展和成长,共同构建园本培训体系。培训也磨砺出一批教学新秀、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等教学骨干,使课题成为幼儿园可持续发展的支点,不断推进办园水平。三年来,我园有1名教师被评为无锡(或江阴)优秀教育工作者。6名教师被评为无锡市(或江阴)的教学新秀、教学能手。1人在“江阴市首届学校领导教学大比武”中获一等奖,4名教师在“无

 

锡市、江阴市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比武”中获一、二等奖。14名教师在“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比武”中获无锡市、江阴市一、二、三等奖。近年来教师向无锡(或江阴)市公开教学活动达17个。3名教师参加了江阴市教育局组织的“送教下乡”活动。

3、通过研究,提高了教师不断的专业化成长的意识和能力,帮助她们实现了自身的价值,使教师在教育工作中感到专业发挥轻松自如,体验了教育工作的成就感和幸福感。主要表现为:(1)提高了教师的科研能力。通过研究,我们引导教师分析案例,锤炼观点、构思谋篇,用集体的智慧去解决困惑,用研究的意识探索幼儿的发展规律。大家学理论,系实践,带着问题去工作,大大提高了教师的研究水平。三年来,教师们善于反思、勤于笔耕,共有45文章发表、获奖。(2)提升了教师整合资源、创设环境的能力。资源、环境是幼儿学习的第三位老师,幼儿是在与环境的和谐互动中获得发展的。通过研究,教师们注重挖掘幼儿身边的教育资源,如幼儿同伴、幼儿园工作人员、家长、社区、自然等资源,并将这些资源中能为幼儿的价值充分挖掘利用。三年里,全园家长对幼儿园活动的参与率为100%,家长队教师工作的满意率达99.7%。(3)确立了“快乐研究”的价值观。阅读交流,让我们感受到了学习、积累的快乐;沙龙研讨,让我们感受到了思辨求证的快乐;案例研究,让我们感受到了“诊断”的快乐;项目管理,让我们感受到了挑战的快乐。我们不断挑战自己,不断收获成功;我们在快乐中研究,在快乐中成长。多样的学习方法和培训方法改变了教师对专业发展与成长的恐惧和回避,而把它作为一种乐趣、一种幸福。它让我们在快乐中重建自己的教育生活。这正印证了苏霍姆林斯基的一句名言:“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就应当引导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之路上来。”

4、科研创特色,让学校有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科研不仅让教师、幼儿获得了成长和发展,还让幼儿园有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通过科研,丰富了我园的办学内涵、提高了我园的办学品味。自课题成立以来,我园也获得了诸多的荣誉。2004年顺利通过“江阴市一类优质园”复评;2005年被评为“江阴市绿色幼儿园”;2006年被评为“无锡市依法治园先进单位”;2007年被评为“江阴市文明单位”、“江阴市教研先进园”、“无锡市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