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论文:《新课程背景下农村青年教师专业化成长初探》

新课程背景下农村青年教师专业化成长初探

作者:周传树

论文摘要:教师专业化成长已是当今世界教师教育的主潮流,是各国教育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本文就新课程背景下教师专业化的含义、促进农村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意义、农村青年教师专业化成长面临的问题及原因作出阐述,同时根据农村学校和教师实际提出促进农村青年教师专业化成长的策略,希望能为新课程背景下广大农村青年教师的专业化成长起到借鉴作用。

关键词:新课程  农村  青年教师  专业化  成长  初探  策略

一、问题的提出

国之大业,教育为本。国力的竞争归根于人才的竞争,人才的竞争归根于教育的竞争,教育的振兴系于教师的素质。

中国是农业大国,绝大多数孩子生长在农村,进一步提高农村教师的素质是目前新课程改革面临的一大新挑战。

而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不仅是有知识、有学问的人,而且是有道德、有理想、有专业追求的人;不仅是高起点的人,而且是终身学习、不断自我更新的人;不仅是学科的专家,而且是教育的专家,具有像医生、律师一样的专业不可替代性。因此,作为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必须随时对自己的专业结构、教育教学技能进行调整,必须在实践中不断学习、研究和反思,必须对自己的知识、能力与经验进行整合,这是教育发展的时代需要,是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但是在广大的农村学校,由于待遇、设备等各方面普遍不及城镇,导致一些优秀教师和具有中高级职称的骨干教师流失到城镇或私立学校,而刚分配到学校的新教师,在专业技能和素质等方面需要进一步培养和提高。这对农村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建设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紊乱,也给农村教育质量带来很大程度的制约。据笔者调查,某县某学区(位于农村)11所农村中小学学校中今年刚分配的新教师有25名,其中有很大一部分老师教非所学。其中专业不对口的占15.8%,学历资格不符合的占36.6%。这种教非所学、青黄不接的现象成为困扰农村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最大障碍。

现今的农村学校,青年教师人数比例相当大,有的学校则高达88.5,如何提高这支庞大而专业素质又不高的青年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水平,不仅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广大的师范院校、教育学院面临的课题,也是广大中小学校长、教师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

二、什么是教师的专业化

教师的专业化是一个具有浓厚学术气味的词语,《中国教育报》200213《教师专业化:世界教师教育发展的潮流》中指出,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职业具有自己独特的职业要求和职业条件,有专门的培养制度和管理制度。其基本含义是:第一,教师专业既包括学科专业性,也包括教育专业性,国家对教师任职既有规定的学历标准,也有必要的教育知识、教育能力和职业道德的要求;第二,国家有教师教育的专门机构、专门教育内容和措施;第三,国家有对教师资格和教师教育机构的认定制度和管理制度;第四,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教师专业化也是一个发展的概念,既是一种状态,又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教师职业有自己的理想追求,有自身的理论武装,有自觉的职业规范和高度成熟的技能技巧,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立特征。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而且是道德的引导者,思想的启迪者,心灵世界的开拓者,情感、意志、信念的塑造者;教师不仅需要知道传授什么知识,而且需要知道怎样传授知识,知道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

三、促进农村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意义

目前,大多数的课题研究和校本教研都是城镇学校走在前头,而位于偏僻的农村学校由于受到经费短缺和师资落后等问题影响却停滞不前。研究农村青年教师专业化成长,寻找一条具有农村特色的青年教师专业成长道路是时代的要求;是农村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是农村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农村教师自身素质发展的需要。

1、教师专业化成长是时代发展的需要。随着新课程计划、新课程标准、新教材实验的进一步推广,我国基础教育进入全面实施阶段。对于广大教师而言,面临一次职业革命,要求教师角色由教学情境的支配者、知识的传授者转化为平等的对话者、知识的生成者,教师不仅要具有较高的师德修养,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学科知识,而且必须具有丰富的教育理论知识和教育实践能力,特别是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课程改革的成败归根结底取决于教师,加速青年教师专业化成长,紧跟课改推进的步伐,是时代向我们广大青年教师提出的新要求。

2、农村教师专业化成长是农村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虽然政府对教育的投入逐年增加,学校办学条件的不断改善,但是由于农村地处山区,交通、信息闭塞,学校很多软件设施跟不上时代的要求,特别是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水平,远远低于城镇教师水平。同时社会、群众以及学校自身都向学校的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学校城镇化发展是必然的趋势,只有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才能适应这种趋势的发展。

3、农村青年教师专业化成长是提高农村教师素质的需要。综观农村青年教师专业化现状,我们确实感到农村教师的专业技能存在诸多问题:许多年轻教师普遍感到教育教学实践能力不强,如了解和分析学生的能力;驾驭教材的能力;实施教育教学策略的能力;强化和反馈教学信息的能力;处理课堂偶发事件的能力等都还很不够。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就是基于这点困惑,使青年教师早日适应日益发展的教育需求。

4、促进青年教师专业化成长是农村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据调了解,周围农村学校中,青年教师人数平均占72.3%,有的学校还跟高,从农村学校的长远发展来看,他们是农村学校教育改革的主力军和生力军。这支队伍的专业化成长将带动全校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发展,并使农村学校整个教师队伍发生根本性变化。

四、农村青年教师专业化成长面临的问题

目前,农村青年教师的专业化成长,面临诸多的问题,如农村学校待遇偏低导致优秀教师流失;教师学习专业与所教科目不对口;青年教师缺乏专业人士引领等问题,一直是困扰农村教师专业成长的最大绊脚石

1、骨干教师严重流失

目前,农村骨干教师流失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据调查,笔者所在学校附近的11所农村中小学,近三年来有45名教师因待遇等低下流向了待遇好的城市(镇)学校,有28名教师到私立学校任教,流失率高达12.5%。个别学校甚至高达22%,这些骨干教师的外流,使农村教师专业化整体水平直线下降。同时因教育局组织考试、考核而选调入县城教育质量好、待遇高的学校的老师也大有人在。这些教师大多是专业技能高超的县(市、区)级骨干教师或教坛新秀,他们都是学校师资队伍中的栋梁、学科带头人,他们的离去对农村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成长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紊乱,也给学校的教育质量带来一定制约作用。

2、教非所学,学非为教

由于骨干教师流失严重,使农村学校中高级职称教师越来越少,初级职称的青年教师占了绝大多数。而且大多数是教龄不到5年的新教师。这些教师中,有一大部分教非所学,学非为教。据调查,农村385名教师中,专业不对口的占28.4%,有教师在学校里学的政治专业,但到了单位里却要教数学,这中现象十分普遍,这对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和教育十分不利。还有,学科结构不合理现象明显凸出,在大部分农村学校,语文、数学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达80%以上,而英语、计算机、艺术、体育和综合实践课教师严重缺编,很多学校都把音乐、美术、常识技能课程看作是次要科目,随时放在一边,任课教师也都是其他教师兼任。

此外,农村教师专业化程度普遍不高。笔者调查得知,农村教师的文化学历合格率明显低于城镇学校教师。某农村初中学校中,28位老师,只有2位新老师是普通高校大学毕业,其余都是小学教师通过函授、培训学习取得中学教师资格证书。而许多教师在学历进修的时候,都是根据自己的专业来进修,并没有根据自己所教的专业来进修,对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没有太大帮助,对自己所教的学生没有帮助。

3、专业研究意识淡薄

由于地处农村,各种信息闭塞,农村青年教师学习机会较少,很多老师认为,只要把课上好,就是尽到了教师的责任了。许多教师教育观念陈旧、创新意识欠缺、研究能力不强、教学方法和手段落后。许多农村青年教师努力进取都是为了自己职称评审,为了自己能加到几百元的工资。等到职称评审通过后,这些教师的进取心一下子消退了,他们都不再去研究,也不再去写论文,很多时候都是在应付各种检查。很少有教师为了能成为学校某学科的带头人而去努力的。

在教育信息化时代的今天,教师的专业研究意识淡薄,信息化专业知识能力欠缺,将严重制约着农村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影响了农村的教育教学质量。

4、专业成长存在高原现象

高原现象本是教育心理学中的一个概念,指的是在学习或技能的形成过程中,练习的中后期往往出现进步的暂时停顿或者下降的现象。

教师在专业成长过程中也存在着高原现象。一些青年教师,尤其是教龄在510年的教师,在学习和研究的过程中出现专业不前甚至暂时后退现象。处在高原期中的教师,专业发展停滞不前,他们找不到前进的动力,有的老师不能正确的认识高原现象,采取消极的态度对待工作,从而影响其专业的成长。

五、影响农村青年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原因

目前,在农村学校中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面临着诸多的阻碍因素!这些因素有来自教师本身,也有的来自学校等外界,归纳起来有以下五个方面。

1、上级的领导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的发展空间

一个教师要成功,至少要具备两个条件:第一是自己愿意干;第二是能抓住机遇。自己愿意干,才会积极努力地在教学实践中学习与探索,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业务水平;而所谓能抓住机遇,在我理解,应解释为领导的赏识和关注。有了领导的支持,老师才会有大展拳脚的空间;有了领导的支持,教师才能无后顾之忧地投入到教学实践中去。

然而,我们调查了解到,大部分农村学校的领导几乎都脱离学习,成为事务型的领导,甚至连当个学习型领导的愿望都没有。他们思维很窄,盲人摸象,成了一个靠经验和想象指挥教育的人。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成为教师中的教师,你才能成为真正的领导者,受到人们的信任和爱戴。苏氏所说的领导,首先必须是一个掌握教育教学的技巧和艺术的的教育能手、高手。然而,可惜的是,在大部分农村学校里普遍缺乏这样的领导;更为可悲的是,个别学校的领导却反而唯上级马首是瞻,完全听命于条条框框,甚至厌恶创新,利用自己的行政权力不断给教师泼冷水,极大地挫伤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试想,在这样一个工作环境中,教师如何能得到成长与发展的机会?

2、学校制度模糊,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新教师的进步

教师的专业化犹如一场新世纪教育的革命,没有健全的制度做保障,很难顺利开展下去。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新教师可塑性最强的,抓好新教师的专业化培养是抓好青年教师成长的关键环节。有些学校在对新教师的培养上操之过急,出现了浮躁情况。新教师在工作几周后,有个别学校就安排汇报课。但在新教师汇报课之前,甚至有的学校却忽视了师徒结对,从不安排专人进行指导。当然,新教师也应该主动一些去向老教师学习,但以目前人们普遍的浮躁心态来看,虚心好学又肯上进的年轻人还真的不多!往往有些年轻人认为,自己从大学毕业来到农村学校任教是大材小用,又眼高手低,因此导致不思进取!这也是需要教育行政领导重视并关心的一个问题。

3、农村学校中没有良好的学术氛围

农村学校由于各方面的设备都缺乏,很多老师的思想观念也很落后,老师只认为是把书教好就尽到了责任了。根本谈不上学习和研究。在这样的学校环境中,许多教师的惰性越来越强,久而久之,自身的专业素养与同年同校毕业的分配到城镇的同学相差甚远。如本年度报名县教坛新秀评选活动,能符合要求的教师是少之又少。

在学校里组织的教研活动,无非是听课和评课,真正搞课题研究的人几乎没有。有些学校的一些教研活动也是流于形式或应付检查需要。现在评课基本离不开如下几点:板书工整与否,教态自然与否,课堂气氛热烈与否,环节齐全与否,使用多媒体与否……即是说只评表面不问实质,只看形式不看内容,只注意大面问题不研究细节问题,不研究学生学习的感受和习惯的培养;而且常常是空泛而谈、不着边际。

听课评课活动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最常见最普通的学术研讨,如果在这一层面上没有形成良好的氛围,那么其它的研究也就显而易见地更弱了,所以,要形成认真严肃的学术氛围还需要做很多实质性的工作!

4、教育专业书籍的缺乏使农村教师的成长缺乏能量补充

朱永新认为:教师的读书不仅是学生读书的前提,而且是整个教育的前提。试看,有多少农村教师是经常读书的?我们所说的读书是读那些有一定思想深度的、有价值有意义的书,比如新教育实验推荐的一些书,一些教育教学中探索性、实践性、时代性强的书,而不是日常所见的庸俗的大众读物。

调查表明,11所农村中小学校中,有10所没有象样的图书室,有6所学校没有建立图书室。藏书最多的学校只有5000多本图书,这些书中大多是旧书、名著和旧教参,而能够使教师们提高教育素养、更新教育理念、增强教育信念、改善教育教学方法与技巧的书籍是少之又少,而且学校没有专门图书管理员,也就是说,学校的图书室并没有向学生老师开放。有些老师沉迷上网,而上网后能看教育文章的人实在要一些抵制能力。这不仅不能满足教师学习的需要,和现在新教育理论也不相符。

5、农村教师待遇低是农村教师队伍不稳定的重要原因

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待遇,不管是比城镇的教师,还是比其他单位的待遇都差。据笔者调查,每年每个农村教师平均从学校得到的各种奖励和工作补助最多不超过3000元。教师既要负担自己学历进修和培训的费用,又要负担家庭、父母的生活,还要为自己的未来打算,再加上要承担各种再进修、再培训的费用,这对一个青年教师来说,经济压力之大是可想而知的。而在距农村不到50公里的县城教师,每月的工资和各种补贴能达到2000元左右,那些骨干教师和优秀教师的待遇更是高,其中有些人每月有4500元左右,有些教师利用课余辅导学生的收入更多。这些收入的差距主要体现在补贴方面,城镇学校由于地利人和等原因,他们还可以通过出租门面、地方政策的倾斜等获取资金,来提高教师待遇。而农村学校却没有这样条件和机会,这样就必然会导致城镇教师与农村教师在待遇、补贴等方面的差距。其他单位如交通、邮政、公安、司法等,这些单位每人每月的工资和补贴均在几千元,其中有些人一月的灰色收入比农村教师一年的收入还要多。这种差距主要是由于行业的不同及国家政策的倾斜而造成的。在我国社会转型时期,这一基本矛盾的出现,导致了许多农村青年教师出现逃避农村的心理,使得骨干教师不得不为了生活而背井离乡。

当然,以上分析的只是一些客观的影响因素。一个农村教师要想成为一流教师,最主要的还是自己的努力!我们更需要拥有新教育实验所倡导的有行动就有收获的教育信念和为教育甘于奉献的精神,否则,即使条件再好,也很难获得成功!

五、促进农村青年教师专业化成长的策略

分析影响农村青年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原因,结合农村地方实际和教师情况,我们可以试着提出以下做法,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以适应新时代农村教育的要求。

1、树立专业意识

强烈的专业意识和专业追求,会使立志成为一个好教师的青年在每一个专业成长的环节上孜孜以求,精雕细刻,精益求精。首先,青年教师要尽快树立专业意识,排除杂念,正视现实,立志终身从事并献身于教师这个职业,收住骚动的心并沉下心来,全身心地投入到这个日复一日的平常、平淡、平凡的工作中去,就会从生活的喧嚣和浮躁中解脱出来,获得心灵的宁静和充实。要当好先生,先当好学生,从教师必备的专业素质学起来。
   
教师专业成长要经历一个不成熟到相对成熟的过程,而成长的内涵也是多层面、多领域的。一个相对成熟的教育专业人员,能信守教育理想,以学生利益为前提,强调专业知识与能力,参与专业决定,负起专业责任,行为表现有弹性,能容忍压力,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具有从多个角度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应用多种教学模式进行教学的能力。

2、提高工资待遇

优秀骨干教师的流失,对本来就贫瘠的农村基础教育是雪上加霜。据了解,75.4%的农村青年骨干教师首先是因为钱的问题而想方设法调往城镇和私立学校的,只有48.8%是为了个人的成长而调动工作的。

要想方设法留住教师,培养优秀教师,促进农村教育的良性发展。

要想留住农村青年骨干教师,改善农村教育现状,提高农村教师的工资待遇并改善农村教师的教育教学环境是一项迫不及待的工作。
    3
、更新教育理念
   
近几年走上教师工作岗位的青年教师的中小学时代正是应试教育的时期,他们是应试教育的受益者也是受害者,传统的教育观念的影响对他们来说已根深蒂固了。在新课程环境下青年教师专业成长和专业素质的培养离不开教育专家特别是新一轮课程改革专家的引领。可采用请进来或走出去的办法接受课改专家对新的课程标准的解读,从而转变应试教育观念,形成新的教学理念,并转变角色职能。
  
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教师将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在新课程中,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学过程不只是忠实地执行课程计划(方案)的过程,而且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课程变成一种动态的、发展的,教学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
   
据专家分析,在未来的课堂上,知识将由三方面组成:教科书及教学参考书提供的知识、教师个人的知识、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新课程将改变教科书一统课堂的局面,教师不再只是传授知识,教师个人的知识也将被激活,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的比重将大大增加。这种学习方式的改变,必将导致师生关系的改变,使教师长期以来高高在上传道、授业、解惑的地位发生变化,教师从知识的权威到平等参与学生的研究,从知识的传递者到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我们知道,教师作为知识传授者的角色是不能淘汰的,但与以前不同的是,它不再是教师唯一的角色。
   
新课改的教育理念将会深刻地影响和引导着青年教师的教学实践的改变,并树立起适应新课程的专业意识,不断得更新教育观念,与新的课程改革共同成长。
    4
、营造学习氛围
    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在终身学习理念的支持下不断在进行自我调整,不断更新的过程。对青年教师专业成长,学校应从人文关怀入手,为青年教师营造学习和成长的氛围。如河北衡水中学建设精神特区的经验可资借鉴。他们建设精神特区的四个目标是:和谐的人际关系、温馨的人文环境、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充满激情的工作学习状态。精神特区要求的四个远离是:远离庸俗、远离铜臭、远离低级趣味、远离不正之风。精神特区的四个追求是:追求公平、追求民主、追求事业、追求卓越。湖北龙泉中学提出教师自我修养要求:德艺双馨,理念先进,善于实践,勇于创新。要求每个教师树立四种观念、强调五种意识、实现六个发展四种观念是:为推动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而奉献的观念;为促进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服务的观念;为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而不断创新的观念;为使自身适应社会发展需要而终身学习的观念。五种意识是:一流意识、合作意识、科研意识、通才意识、成功意识。六个发展是:在学历上从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在教学工作上从守摊型向开拓型发展;在教研层面上从经验型向科研型发展;在业务进修上从终结型向终身型发展;在学识水平上由教书匠向学者型发展。为帮助青年教师实现专业发展,不少学校除了经常聘请知名学者、大学教授和社会名流作专题报告以外,还开设了教师论坛教研沙龙,并鼓励他们参加校外的各种学术交流活动和优质课听课评课活动,积极支持他们外出学习进修,攻读教育硕士等5 
  
除此之外通过集体备课、相互听课、组内评课的方式,让青年教师在互动互助中锻炼成长。如此师师团结合作,资源共享,就能共同进步。在这样和谐、民主的学术教研氛围非常有利于青年教师的健康成长。
     5
、加重培训力度
     针对大多数贫困地区农村初中普遍存在教非所学,学非为教的严重现象,再加上新课程改革强调学 科教学内容要开放性、交叉性、整合性、综合性,许多教师已有的知识储备已经不能满足实施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因此,要对农村学校现有的、落后于基础教育改革要求的师资力量进行相应的再教育、再培训,不断丰富和完善教师的知识结构,以达到基础教育改革的要求。对已经取得学历的非专业教师要让他们在假期集中进行专业化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以提高他们的专业教学能力和素质,更新与完善专业知识结构,形成新的专业技能;对于学历未达标的、上了年纪的教师要求他们补修专业知识、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理论知识,使他们的教育观念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在教师培训期间,学校可视经济承受能力给予教师一定的生活补助。同时要加快农村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与培训,促进农村教师业务专业水平在整体上有很大的提高。

6、完善管理制度
        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除了有切实可行的措施以外,还必须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以规范的管理保证这项工作落到实处,见到实效。如河南平顶山市一中要求青年教师在上岗任教的四年内必须过好五关,即思想品德关、教学技能关、教材教法关、教育管理关、教育科研关。过关考核采取量化办法加速青年教师专业成长成熟,尽快胜任高中教育教学工作。
   
教师专业成长工作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作,是一项关系到农村教育发展的系统工程。只要我们以学校为基础,以教师为根本,立足农村实际,认真做好树立专业意识、更新教育观念、营造学习氛围、注重校本教研和完善管理制度等几项工作,农村教师专业肯定会得到长足的发展,农村的教育事业将迎来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

 

 

 

 

 

 

 

 

 

 

主要参考文献:

1、袁贵仁:《加强和改革教师教育大力提高我国教师专业化水平》,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教育部师范司:《教师专业化的理论和实践》,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3、郑金洲:《走向校本》,《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年第6

4、刘 捷:《专业化:挑战21世纪的教师》,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5、钟启泉:《教师专业化:涵意与课题》,《教育参考》1999年第4

6、钟启泉:教师专业化的误区及其批判,《教育发展研究》2003年第4

7、陈成国:《中学教师专业化发展问题初探》,嘉兴外国语学校网 www.jflsedu.com

8、《教师专业化:世界教师教育发展的潮流》,《中国教育报》2002134

9、傅道春:《教师的成长与发展》,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10、杨德广:《教师教育要向高层次专业化方向发展》《教育研究》2004年第9

11、韩登亮、车丽娜: 《教师职业与当代教师教育面临的挑战》,《师资培训研究》2003年第2

12、刘芳:《教师专业发展之策略》,《教育探索》2003年第9

13、李萃茂、黄敏:《教师专业化与教师素质评价方法改革》,《教育探索》2003年第9期

14、钱兵 郑友训:《教师专业成长中高原现象的成因及对策》,《继续教育》2004年第1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