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论文:从只看单向传授到看师生是否成长
业务学习 从只看单向传授到看师生是否成长(文摘)
如何评价课堂教学不仅关系到如何评价教师的工作和业绩,还关系到以什么样的理念引导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30年来,课堂教学评价大体上可归结为三个阶段:
跟着感觉走——经验型的课堂教学评价
20世纪70年代末到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我国的学校教育领域主要以恢复正常教学秩序为目的来开展课堂教学评价。在教学中,以统一的教科书为教学基本内容。在实践中,学校和教师也没有对课堂教学评价予以特别的关注。需要评价的时候,大家都是从自己的感觉和经验出发来进行评价。可以说,这一时期的课堂教学评价还处于经验型的阶段。
“工厂”式管理——教学评价的科学化和定量化
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西方国家的教育理论重新进入我国。受泰勒的评价理论、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和掌握学习理论的影响,这一时期的课堂教学评价工作有了很大的进展,出现了一些系统评价课堂教学的方案。随着20世纪80年代中期西方的标准化考试引入中国,中小学校更掀起了一股追求课堂教学评价定量化的浪潮。这一时期都反映出一些共同的教学与评价理念,即以“工厂”为模型的教学理念:教学是为了传递知识和技能,教学是按照预定的标准制造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促进发展是根本——评价理念的全面更新
到了20世纪90年代,教育评价的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新的课堂教学评价观认为,评价是为了人的发展,要通过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和教师的专业发展。课堂教学评价不能只是外部评价,而必须是内外结合。尽量淡化课堂教学评价的功利性。
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以来,与新的评价理念相适应的评价方案不断涌现。这些评价方案的共同特点是:继承前一阶段促进课堂教学评价方法科学化的精神,吸取各种量化评价量表的优点,用简洁、科学的方法反映课堂实际情况。对教学进行全程和全面的关注。
30年来,课堂教学的评价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然而同时,我们必须看到,在许多地方和学校,对课堂教学的评价还停留在落后陈旧的单向传授式教学观的基础上。与新的教学与评价理念相适应的评价方法还处于起步探究的阶段,其有效性和可操作性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和改进。(高凌飚:华南师范大学课程教材研究所所长)
《中国教育报》2009年2月19日第3版
![]() |
![]() |
![]() |
![]() |
![]() |
![]() |
![]() |
![]() |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