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教师素质的提高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要考察教师掌握和运用教育科研方法的能力和水平。其评价重点是:提出问题与形成研究思路间的逻辑关系;研究方法与课题性质的一致性;研究过程的可操作性与严密性,预期研究成果的清晰性。方案的表述形式提倡多样化。培训密切结合教师的校本课题进行,注重在科研实践中提高。

培训考核落实:以受训教师实际的集中培训活动为基础,通过其平时学习表现、学习态度、作业情况、出勤情况等的观察记录,给予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的恰当的培训过程评价。终端评价包括基础知识和实践应用能力两部分。

(七)班主任培训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办好一所学校的基础在班级,班级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学校办学的成败。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教育者和指导者。班主任工作关系到班级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和进步,关系到学校各项工作的落实和开展。班主任除了其它内容的培训外,主要是班主任的专业道德教育、专业知识学习和专业能力培训。在研究中,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和经验总结法。具体采用专题讲座式和自修-反思式进行。

1、班主任的专业道德教育

从实践的角度看,具有高尚情操、渊博学识的班主任,会对学生产生一辈子的影响。一个好班主任,影响的不只是孩子的现在,而是孩子的一生。我们定期组织班主任进行政治学习与师德学习,认真贯彻育人要求,提高班主任的政治思想水平。

重视班主任的政治学习。我们每月组织班主任召开一次例会,进一步强化全体班主任老师爱岗敬业、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抓好师德教育。抓好讲师德、讲政治、讲正气、讲学习、讲团结、讲实绩、讲奉献的师德教育,落实好“八字”要求:奉献、爱生、敬业、求真。在广大班主任中,我们组织开展了“弘扬民族精神,培养良好道德”、“做人民满意的教师”等师德演讲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使我们的班主任老师达成了这样的共识:作为班主任老师,必须具有为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甘为人梯,乐为人梯,善为人梯的精神。

2、班主任的专业知识学习

2003年10月,班华教授在《班主任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柳州市教育局编著,漓江出版社出版)一书里指出,“班主任又是教育领域里具有特殊性的角色,因此,作为班主任应该具备的知识和知识结构包括比较完善的基础科学文化知识、专业知识群、边缘学科知识和新学科知识、最新科学技术和社会科学信息。”对于班主任,我们从完善其自身的素质和提高工作水平的需要出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通过网络信息交流,班主任沙龙,现场观摩交流等组织学习相关的新理论、新知识。我们认为一个好的班主任首先必须是一个好教师。除了精通专业知识外,班主任还应有比较广博的知识,以自如应对学生所提的各种问题。满足学生旺盛的求知欲,不但能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而且也有助于提高班主任的威信,更有助于班主任工作的顺利开展。

3、班主任的专业能力培训

教育部原部长何东昌曾经说过:“一个优秀的班主任,就是一个教育专家”。这既是对优秀班主任的极高评价,也为班主任指明了努力方向,同时也暗示当一个优秀的班主任实属不易。我们认为班主任必须具有以下专业能力:自我提高的能力;自我调节的能力;善于观察的能力;善于沟通的能力;适时教育的能力;创新的能力。

4、班主任工作的常规管理

强化班主任工作考核、建立激励机制,抓实德育科研工作。学校一方面重视班主任更新教育理念,加强班主任的理论学习和岗位培训,另一方面注重组织班主任参与德育研究。我们的教育科研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使每位班主任都具有坚定的科研意识。我们的班主任老师立足农村现状,扎实做好课题的研究工作。目前,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以及少先队活动已形成特色。

(八)学历提高培训

学历提高培训的目的是进一步优化师资队伍结构,以全面提高教师素质为中心,以提高学历、培养能力、为抓手,建立有利于教师资源合理配置和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长效机制,建设一支高学历、高水平、高技能、充满生机活力且适应我校教育发展需要的师资队伍。努力使我校教师的学历达到辽宁省“双高普九”要求。争取在岗一线教师大专学历达到100%,其中本科达到20%。创新培训体制,切实开展各级各类培训,采用调查研究法跟踪教师的学历提高情况。

培训措施。学校实行教师学历培训提高的登记制度。每年对全校教师的学历进行一次统计与分析,从中了解教师参与学历培训提高的第一手材料。

学历培训提高与教学工作紧密结合。要求教师在参与学历培训与提高时做到培训与教学两不误。

鼓励教师采用多种形式参与学历培训提高。引导教师参加自学考试、函授、中央电大、东北师大举办远程教育学历提高培训。达到学历培训提高的目的。

积极鼓励教师参加跨学科的学历培训与提高。让教师在参与学历培训提高中形成学科的综合性与知识的广泛性,为教师教学提供丰富的知识基础。

 学校建立自愿参与培训和限期参与培训机制。对参与更高学历培训的教师要采取自愿的方式进行培训,对应当参与培训而不参与培训的教师要采取限期参与培训的方式进行培训,在限制的时间内取得合格学历。

八、主要结论

两年以来,我们努力发扬“科研兴校”的办学特色,坚持以科研为先导,抓教育科学研究,以《农村小学教师素质的提高》研究课题为切入点,深化课程改革,强化教学管理,促进了教师素质的提高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使本轮实验完成了预定任务。

(一)科研目标完成情况

通过研究探索,初步了构建小学教师素质目标体系,探索出农村小学教师综合素质提高的有效途径,促进了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

1、构建小学教师素质目标体系

教师素质,指的是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体现出来的,决定其教育教学效果,对学生身心发展有直接而显著影响的心理品质的总和。我们认为,小学教师的素质结构包括职业理想、知识水平、教育观念、教学监控能力以及教学行为能力。

职业理想是教师献身于教育工作的根本动力

教师要干好教育工作,首先要有强烈而持久的教育动机,有很高的工作积极性。目前我国教育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之一就是,由于受社会不良环境的影响,教师队伍的积极性普遍不高。增强教师的事业心,强化教师队伍的职业责任感,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是当前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我们将这种事业心、责任感和积极性称之为教师的职业理想,这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师德。其核心成份是对学生的爱,我们称之为师魂。在一定程度上,热爱学生就是热爱教育事业。

就教师自身来看,有三个因素对其职业责任感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即教师的职业价值观、对教学工作的成功期待和教学效能感。这其中,教师的职业价值是指教师对教育工作、对自身发展的价值判断。

改变并对教师工作积极性有重大影响的因素,以求提高教师积极性,从而带动教育事业的发展。我们可以通过改善学校的客观状况、提高教师的教学效能感、设法提高教师对教育工作的成功期待等三个方面来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而这三个方面的改进是我们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的。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我们研究的价值所在。

教师的知识水平是其从事教育工作的前提条件

教师知识作为教师认知活动的一个基础,成为研究的重点。在研究中,我们把教师知识分为三个方面,即教师的本体性知识、实践性知识和条件性知识。

教师的本体性知识是指教师所具有的特定的学科知识,如语文知识、数学知识等,这是人们普遍熟知的一种教师知识。研究表明,教师的本体性知识与学生成绩之间几乎不存在统计上的关系。我们认为,教师需要知道一部分学科知识,以达到某种水平,但并非本体性知识越多越好。

教师的实践知识指教师在面临实现有目的的行为中所具有的课堂情景知识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是教师教学经验的积累。这种知识的表达包含着丰富的细节,并以个体化的语言而存在。关于教学的传统研究常把教学看成是一种程式化的过程,忽视了实践知识与教师的个人打算,这种传统研究限制了研究成果的运用。

教师的条件性知识是指教师具有的教育学与心理学知识。这种知识是广大教师所普遍缺乏的,也是我们在教改实验中特别强调的。条件性知识是一个教师成功教学的重要保障。在研究中,我们把教师的条件性知识具体化为三个方面,即学生身心发展的知识、教与学的知识和学生成绩评价的知识。

教师的教育观念是其从事教育工作的心理背景

 教师的观念影响他们的知觉、判断,而这些又影响他们的课堂行为。研究证明,教师的教育观念对他们的教育态度和教育行为有显著的影响。

已有的研究表明,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的能力的主观判断与他们的教学效果之间密切相关。人们把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的能力的这种主观判断定义为教师的教学效能感。研究表明,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包括两个方面,即个人教学效能感、一般教学效能感。所谓个人教学效能感是指教师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教学任务、教好学生的信念;一般教学效能感反映了教师对教与学的关系、对教育在学生发展中的作用等问题的一般看法和判断。

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并不是先天形成的,而是在其教学活动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研究结果表明:教师的一般教育效能感随着其教龄的增长而呈下降趋势;而个人教学效能感则随着教师教龄的增长表现出上升趋势。

教学监控能力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活动的核心要素

教师教学监控能力,是指教师为了保证教学的成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而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的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它是教师的反省思维或思维的批判性在其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具体体现。这种能力主要可分为三大方面:一是教师对自己教学活动的事先计划和安排;二是对自己实际教学活动进行有意识的监察、评价和反馈;三是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调节、校正和有意识的自我控制。由于教学活动极其复杂,包括的方面和涉及的因素多种多样,因此,教师的教学监控能力也具有多方面的内容和多样化的表现。

教学行为是教师素质的外化形式

教学是教师组织和指导学生认知、达成教学目标的师生共同活动。在这一活动中,教师的教学行为起着关键作用,一个教师教学效果的好坏,完全取决于其教学行为的合理与否。虽然我们强调教师的知识、观念、工作积极性和教学监控能力对其教学的作用,但很明显,这些因素必须通过教师的教学行为体现出来;学生也是通过观察教师的教学行为,来理解教师的要求、掌握知识、发展自身能力、培养健康的个性品质的。因此,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使之有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就成为教师教学成败的关键因素。我们认为,教师的教学行为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来衡量:①教学行为的明确性;②多样性;③任务取向;④参与性;⑤效果评估。如果一个教师能做到以上五个方面,那么他的教学行为应是非常恰当的,教学效果必然会很好。

我们上述的五种教师素质成份并不是简单的平列关系。这五种成份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构成教师素质系统的复杂结构,而且,这个结构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动态结构。

2、积极探索农村小学教师综合素质提高的有效途径

在目前情况下,教师培训应解决两方面的问题:其一是促使教师观念的转变和更新,观念上的问题解决了,才谈得上对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这是教师培训的基础;其二是以教学监控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师培训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在本课题的实验中,我们确立了立足于校本研修教师素质提高的思路:在实践中培训,在行动中反思,在研究中成长。行动研究的最大优势就是使研究者真正成为研究的主体,通过行动实现理论与实践结合,完成自身素养的提高与飞跃。课题组在选择实验研究方法的时候,充分地考虑了校本培训的特点:校本培训的目标是指向学校及全体教师;校本培训是以问题为中心,由教师共同学习并解决问题,从而不断提高自身解决教学中各类实际问题的能力;校本培训方法灵活,如现场诊断、研训互动、师徒结对、观摩听课、个人修练、校际交流等;组织管理具有自我主体性、支持系统共同协作性、培训质量的动态性。我们认为,教师校本培训是教育理论与教师实践的最佳结合点,有必要将行动研究引进教师校本培训,让教师通过行动研究在理论与实践之间架起一座成功的桥梁。

我们在研究中,选取并实施了行动研究法,确立了行动研究的新理念:

教师即研究者;从经验中学习,在反思中成长;一切为了教师的发展。

综上所述,我们在教师素质提高研究的实践中,构建了基于校本环境的促进教师素质提高的九种培训模式:

案例教学式。案例教学由案例形成和案例运用两个阶段组成。案例形成包括前期准备、确定主题、情境描述三个步骤。案例运用包括案例引入、案例讨论、诠释与研究三个基本过程。学校可根据需要分学科、分类别、分层次设计案例教学方案,使教师针对案例进行学习、研究、反思、感悟、借鉴。案例教学应作为校本培训的一种基本方式。

现场诊断式。教学现场观察诊断是专家、科研人员、培训者与任课教师合作,有目的地对课堂教学过程进行严谨的理性的观察和面对面的分析讨论,并提出改进策略的方法。教学现场观察与诊断一般包括课前准备、现场观察、课后分析、形成报告、反思讨论五个步骤。现场诊断应特别注重培训者对受训者的诊断"处方",采取专家点评、个别交流、小组讨论的方式,使教师专业得到持续发展。

问题探究式。培训者首先深入教师之中,对教师教学中的问题和困难进行收集、分类整理,然后逐一进行探究教学。问题探究的一般步骤是:提出问题、讨论交流、专家点拨、反思总结。问题探究教学要引导教师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分析问题,自己解决问题。

专题讲座式。学校根据教师专业发展带共性的需求,每年确定几个重点专题,组织集中培训,如信息网络技术、教学课件制作、课题实验结题、双语教学等。专题集中培训应注意分层教学。

示范-模仿式。这种培训方式主要适用于新教师和教学技能较差的教师。该模式的一般程序是:定向、演示示范、参与性练习、自主练习、迁移。这种方式主要运用于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技能的培训。培训中,培训者和学习者应该是互动的方式进行。

情境体验式。教师的学习培训,如同学生的学习一样,应该在一种乐学的环境中进行。教师校本培训的情境体验教学,就是要求在培训中,创设一种情感和认知相互促进的教学环境,让教师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气氛中有效地获得知识并获得情感体验。该模式的一般程序是:创设问题情境、展示问题情境、情境体验、总结转化。

自修-反思式。教师根据自己需求,在培训者的指导下,自主学习、自主实践、自主评价、自主完善。该模式的一般程序是:提出计划、自学研修、实践体验、专家指导、反思总结。

研训互动式。学校有计划的进行教育科研立项和向上级申报立项,确定集体和教师个人承担的教育教学科研课题,在课题的实验中,紧紧抓住实验中的问题和困难,有针对性的进行培训。同时,在培训教学中,培训内容又以课题项目为骨干支撑,给学习者以极大的吸引力。这样的培训,既提高专业知识,又提高科研能力和水平。

网络信息交流式。通过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系统、学校的互联网和教师博客来进行。学校对教师制定获取信息和交流信息的要求指标,促使教师上网、看报、读书,搜集整理信息,传播信息,使教师教育教学理念、方法和眼光与时俱进。

(二)教师发展目标

通过研究,使我校教师初步具有了具有良好的、与时代要求相适应的职业道德素养、先进的教育观念、完善的知识结构和健康的心理状态,掌握了新的教学方式和手段,提高了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和可持续发展。

通过实验,学校教师队伍的素质有了明显提高。学校现有国家创造教育骨干教师1人,市级先进10人,市区学科骨干18人。区级先进14人,区科研骨干11人。2人被评为区学科带头人,3人被评为区课改标兵。全校教师共撰写市级以上优秀论文240多篇,省创新课3节,国家级创新课1节。课题组的李丽老师在今年9月因素质出众,经过竞聘,成为沈北新区教育局教师艺术团团长。

(三)学校工作目标

通过课题研究,初步实现了“提高教师素质和专业化水平,适应课改需要,提高农村小学的核心竞争力,把我校建成以科研兴校为突出特色,有创新精神的基本现代化农村中心小学”的办学目标。

学校先后被评为市、区教育科研先进单位,市教育学会先进学术团体和先进单位,省创新教育先进学校,教育部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先进集体。我校的经验材料在《新城子教育》杂志上多次发表。2006年4月,我校被评为区“十五”课程改革先进单位。9名同志因在校本课程和课例写作中成绩突出而获奖。2006和2007连续两个学年,五、六年级的质量监测成绩均名列全区乡镇第二名。

九、本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一)存在的问题

1、下班后,学校还值多少钱?

教师的素质,包括技能、经验、能力、文化素质等,我们应把这些看做知识资产——智力资本,这应是学校最重要的资产,而不是校舍设施。学习化的时代,要求学校首先是一个学习型组织,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对于教师而言,学习已经占据了重要地位。当他们正在学习的时候,也正是他们在为工作做实际的事情的时候。丰塔纳说:“教师和孩子们一样,也需要成长和发展。学校是教育机构,但教育不应只是为学生的。”做为学校,我们应该为教师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现在,不少学校存在过度重视硬件设施的问题,对教师素质的问题重视不够。

2、农村小学教师队伍令人担忧。

现在农村教育和城市教育的差距在拉大。而最大的差距是质量的差距。但质量背后的差距是师资、办学条件、经费投入等等。省教育厅张德祥厅长将农村师资状况堪忧的原因归结为一是回不去,二是往外跑,三是层层拔。我们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后两条。2006年和2007年各调走3人,全部是骨干教师。

最近几年,学校的办学条件发生了巨大变化,但对农村小学的政策扶持,我们却左右不了。肖川教授曾指出,我们教育理论界在讨论教育问题时,主要着眼点是城市,而广大农村的教育境况遭到了有意无意的忽视。问题的解决无疑需要一个过程,但如果我们视而不见,任其自然,那恐怕永远不能得到解决。

(二)今后的研究设想

深化“科研兴校”的办学特色,继续进行教师素质的提高研究,以两个市级校本培训类规划课题为支点,以新的课程观念为指导,充分发挥教育科研的先导和保障作用,以课改实验中的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以探索和积累新课程的教学规律为目的,以规划课题为龙头,以校本课题研究为切入点,做到科研与课改结合,与校本培训、校本教研结合,以研促教,以研促改,提高教师的素质,确保课改的顺利进行。

十、附录与参考文献

(一)课题获奖目录

1、课题研究期间学校所获集体荣誉

新城子区“十五”课程改革先进单位 新城子区教育局、教师学校2006年4月

沈阳市教育学会先进单位(连续2年)         2006年12月、2007年12月

五年教研组被评为优秀教研组新城子区教师学校小学教研室   2006年12月

2、课题组成员个人荣誉(略)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