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校本培养实践模式研究实施方案

 
一、 问题的提出
学校发展基于优质教师队伍,如何建设教师队伍一直以来都是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致力解决的重大问题。如何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根据需要培养教师,就是本课题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本课题存在的价值。
教师培训的方式有很多,尤其是近几年国家关于教师培训的方式多、机会多、力度大。但毕竟培训只是培养的一种途径,对教师的培养还要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学校工作对教师的要求,学生教育对教师的要求更具体,也更实际。因此基于学校层面的教师培养,就像扎根土壤的种子能够开花结果一样,有根、有劲,有生命力。因为是在教学中、在具体问题的环境里,所以更容易促成教师的成长。
二、 课题的界定
“小学教师校本培养实践模式研究”的几个关键词是:小学教师、校本、培养、实践模式。
即本课题研究的范围是小学教师;研究的方法是校本培养,其中“培养”不等同于“培训”,就是要促进教师提高、发展、进步,并进而去教育学生,而不是简单的对教师进行培训活动;第三,本课题研究的目标是形成教师培养的实践模式。
三、 课题的理论假设
小学教师的培养培训形式有很多,在几千年的教育史上,无数教育家的出现以及这些教育家的卓越贡献都验证了一个结论,就是教师也是不断提高的,教师必须通过学习和积累经验才能提高。与此同时,教育有具有很多的校本性,教材的校本性、教育资源的校本性、教育方式的校本性、教育途径的校本性……当然,教师的培养也具有很强的校本属性。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说,小学教师的培养,依托学校实际培养更有效。
四、 课题的理论依据
1、校本教师教育发展历程:从历史上看,校本教师教育(School-Based Teacher  Education)作为一种实践活动并非新鲜事物。这种实践的渊源最早可追溯到由来以久的教师培养的艺徒模式,如19世纪德国教区学校的教师训练,英国的教生制。1944年著名的《麦克奈尔报告》建议中小学教师在指导和管理师范生方面应负起主要责任;1972年《詹姆斯报告》指出,在职培训应始于学校……每一学校都应将其教师的继续培训视为其任务的一个必要部分,学校的每一成员都要对此负起责任。20世纪80年代一些学者进一步对此进行了理论上的探索,如哈格里夫斯(David Hargreavs)根据医学培训中的实习医院建议建立教学学校(Teaching School),瓦诺克(Baroness Warnock)提出了教师指导者的角色概念。1986年,牛津实习期计划--良师计划首创了教师训练的伙伴关系。从那时起,校本教师教育开始大规模兴起。
2、可持续发展理论:教师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组成和延伸,是可持续发展理论在教师教育中的具体体现,是现代教育理念的有机构成。教师的职业能力不是一种永不枯竭的资源,它需要经常地补充新知识、新技能,以保持生命力。在教师的整个职业生涯中,在使用与补充新知识的过程中必须保持一种良性循环,即保持可持续发展状态,从而使教师能在其职业生命中通过工作实践和有目的的终身学习,始终保持专业素质、能力、水平的不断进步和持续发展的态势,并最终成为专家型教师。
3、校本教师发展理论:以斯皮克(G.Spark)为代表提出的教师素质优先发展理论,即校本教师发展理论(school-based Staff development Theory)。斯皮克提出:在现代社会条件下,教师素质提高的重心应定位在学校本位的发展,教师职业本位的发展上,无论是社会,还是个人,都不能给某种职业施以尊严。它不是外在的,与其说是外在的争取的结果,倒不如说职业尊严体现在个人的每一个行动中。因此,我们必须从学校发展、教师发展的角度,提高每一位教师的专业素养,实现职业尊严。
4、校本培训理论:所谓校本培训,就是为满足学校和教师的发展目标和需求,由学校发起、组织,主要在学校中进行的一种教师在职培训形式。“校本培训”具有一定的针对性,是一种“从学校中来,到学校中去”的培训。学校中出现的问题是培训的起点,培训的归宿是解决这些问题。在培训时间的安排上它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而在培训的形式上,挖掘出自己的特色,摒弃纯教学式的培训,具有多样性特点。“校本培训”作为一种职业教育,它是教师教育的开始,是终身教育,故具有长期性、复杂性的特点。校本培训也是“教育走向校本,研究回归实践”的基本理念的具体体现。
五、 国内外同类课题的研究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1世纪教育委员会在题为《学习:财富蕴藏其中》中指出:21世纪教育的本质特征是学习。教师,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教育者,更应该是终身学习者。致力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学习型教师培训已成为当今世界教师教育的前沿问题。
确立“以德立校、依法治校、科研兴校、教师促校、特色强校”的治校方略,以人为本,锤炼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治学严谨、乐于奉献、教书育人”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已成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名师工程、优势教育,激发教师自我发展的内驱力,成为当今教育的永恒话题。比如上海师大附中着重对“教师是发展中的个体”的发展特征的研究,指出“发展型”教师的特征研究关注于教师专业成长中可持续的发展品质,发展型教师是指具有专业可持续发展特性的教师;同时指出:所有的教师都具有发展的愿望,具有发展提高的潜力。发展型教师的发展性是可以激发或培养的,学校需要实施培训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研究还指出:优秀教师或取得显著教育教学成绩的教师,都应该是发展型教师的典型代表。四川省大竹县实验小学《自主发展型教师校本培养的探索与实践》是在教育资源相对比较丰富、师资基础比较好的前提下实施的发展型教师校本提升策略研究,其内容包括:理想型培训、技能型培训、实践型培训、评价型培训、理论型培训、研究型培训等。浙江省常山县同弓小学《农村小学“案例研究+实践反思”校本教研机制的研究》提出:农村小学教师如何获得实践性智慧?有效的策略和方法是引导教师写教育教学案例,开展课例研究,借助案例的开发、运用来训练和提高教师的反思能力,促进教师实践性智慧自主发展,提高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这些研究成果为本课题开展研究提供了可参考的实践依据,而真正在各种基础条件相对比较薄弱的农村小学借助教师进修学校的资源优势联合创办“教师自我发展学校”,开展实施“自我发展型教师”校本培养的实践研究的成果不多。
六、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分多个层面研究不同程度教师的培养与提高问题。如已经具备优秀教师的基本能力和修养的教师如何培养他们成为名师;部分骨干教师和大多数中年教师如何水平提升;青年教师的培养问题等。
2、分多渠道研究教师培养提高的角度。如班主任的学生管理能力的培养;任课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中层和领军人物作用的培养提高等。
七、 课题研究的目标
(一) 学校目标
1、以新课程理念为基,以高效课堂为本,进一步转变教师课堂教学观念,提升素养,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2、以学生为基,以育人为本,梳理不同年级的德育标准,提升班主任的思想工作水平。
3、使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提高,支持学校课堂教学改革。
(二) 教师发展目标
1、 教师课堂教学水平和业务素养以及课程价值观有明显提高。
2、 教师形成长期学习、同伴互助成长的常态性、一贯性工作习惯。
八、 本课题的创新之处
本课题的创新之处主要就是对教师的培养取决于金凤三小的需要,针对三小要创办外国语实验小学需要什么样的教师队伍,学校未来定位为银川市名校需要什么样的教师队伍,学校对各个学科提出的质量要求需要什么样的教师队伍,学校关于教师队伍建设提出的名师团队建设需要什么样的教师梯队等开展教师培养,突出了学校需要性、工作真实性和具体适用性,使课题不流于形式,也不是空中楼阁,成为虚假研究。也就是说,本课题的创新之处,恰恰就是它存在的研究价值。
九、 课题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一) 课题研究方法
1、 行动研究法。坚持工作即研究,研究即工作的原则,在工作中进行培养与提高。
2、 个案研究法。针对不同教师,进行个案研究。
3、 经验总结法。定期对工作方法进行整理总结,及时梳理成功做法,形成经验。
(二) 课题研究步骤
1、 准备阶段
2010.10—2011.1 ,主要尝试名师带徒弟教入门促提高。
2、 实施阶段
2011.2—2013.7 ,尝试课堂教学改革促教师发展提高;深化师徒结对子培养方式;探索学校特色促教师进步模式;实验就教师特长推动教师发展方式等。
3、 总结阶段
2013.8—2013.10 ,主要对三年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提炼。
十、 课题组成员分工
王晓川   总负责课题研究
李术萍   具体管理课题研究工作,分管数学教师、青年教师、名师的培养研究
刘  芸   分管语文教师的培养研究
哈易茹   分管英语教师及综合学科教师的培养研究
马  春   分管班主任的培养研究
十一、 预期主要成果
(一) 阶段成果
2011.1 形成名师团队建设,并围绕每一位名师形成一个学习型组织
2012.7 分别在师徒结对子培养方式、学校特色促教师进步模式、教师特长推动教师发展方式、课堂教学要求促教师成长模式等方面形成初步的经验总结和方法模型。
2003.7   形成师徒结对子培养方式、学校特色促教师进步模式、教师特长推动教师发展方式、课堂教学要求促教师成长模式等方面的最终经验总结,提炼出具体可行的做法。
(二) 最终成果
1、形成名师带动培养模式。使目前的6名学校名师更有内涵,以他们为中心形成6个教师团队;使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水平大幅提高;使新入岗教师少走弯路,实现直线发展。
2、形成学科教学改革任务促教师培养模式。我校提出了“大容量大难度大训练数学课堂”和语文学科“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改革任务;结合改革需要,全面提升教师的素养、技能和教学实效。
3、形成办学特色促教师培养模式。“英语教育”是我校的办学特色,日前学校又提出要“创办外国语实验小学”。在教学中,英语教师必然要执行学校一系列的教学措施,使教师从工作中成长成熟
4、形成个性化特长促教师培养模式。根据有些教师的个人专长,提供适应发展的环境,使他们沿着兴趣爱好的轨迹发展进步。
5、形成教师培养阶梯式发展模式。建立教师档案库,对不同程度的教师形成记载,制定层次不一的发展目标,实现一级一级上台阶培养,从而形成一定的培养模式。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