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郭成志创意法科研课题网>> 各组 子课题申报>>正文内容

高中历史课堂兴趣教学多维模式研究特殊教案

   

   

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科研课题  

《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意法教育研究》子课题  

   

高中历史课堂兴趣教学多维模式研究  

特殊教案  

   

   

   

   

   

   

   

   

   

河南省濮阳市第一高级中学历史教师   姜景娟  

   

 200983   

   

   

   

   

   

   

   

   

人教版世界近现代史高中二年级下册  

目录  

第一章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第一节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第二节  亚洲非洲的民族解放运动(阅读课)  

第三节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第二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资本主义世界  

第一节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  

第二节  20世纪20年代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阅读课)  

第三节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  

第四节  法西斯国家的扩张和反法西斯斗争的开始  

第三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一节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扩大  

第二节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和胜利  

第四章  两极格局下的世界  

第一节  战后初期的国际关系和两极格局的形成  

第二节  战后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第三节  战后的社会主义国家  

第四节  美苏争霸  

第五节  殖民体系的崩溃和第三世界的兴起(阅读课)  

第六节  亚洲经济的发展  

第五章  世界格局的变化  

第一节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第二节  世界政治的发展  

第三节  世界经济的发展  

第六章  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  

第一节  科学技术  

第二节  学术思潮和教育   (阅读课)  

第三节  文学艺术        (阅读课)  

   

   

   

   

   

濮阳市第一高级中学   姜景娟  

   

   

   

   

   

第一章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第一节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我的学习目标  

1、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  

2俄国二月革命和两个政权并存局面出现的原因、性质。  

3、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  

4、苏维埃政府的革命措施及背景。  

5、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及评价。  

6、新经济政策的内容及评价。  

我的学习过程  

一、生活导入  

21世纪的社会主义运动,需要十月革命的道路,要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坚持十月革命的基本经验。十月革命第一次把社会主义从书本上的学说变成活生生的现实。有力地推动了被压迫民族的解放斗争,同时也推动了他们去认真了解指导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马克思主义学说。十月革命开创了新的现代化模式,创造出一种新的发展文明的方式。十月革命仍然是一面旗帜,它体现的武装斗争和社会主义方向的基本原则不会变,但会有新的内容,如夺取政权的方式除武装斗争外还可以走议会道路。不过在夺取政权后,仍然要坚持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  

二、基本功训练  

1、知识点讲解  

1)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特点及胜利的原因                   

根本原因:  

从一般规律导入:旧的生产关系已经完全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特别是沙皇制度已经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重要障碍。  

学生的理解:一战前,资本主义垄断组织在国民经济中起重要作用。当时俄国存在的各种社会矛盾因俄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连连战败而激化。随着社会危机的不断加深,不仅下层群众要求改变现状,就连俄国的资产阶级也想通过推翻沙皇制度,发展资本主义。这使得发生一场政治变革的条件日益成熟。  

俄国的十月革命的特点:  

对比中国民主革命进行总结:  

革命道路:中心城市武装起义夺取全国政权的革命道路。  

革命方式:暴力夺取政权并取得胜利的形式。  

在经济相对落后的资本主义国家单独取得了胜利,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十月革命经历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紧密相联、急剧发展的不同性质的阶段。  

十月革命同中国民主革命的方式相同道路不同,中共把马列主义理论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提出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并沿着这条道路取得了胜利。  

胜利原因:  

革命爆发的条件也是革命取得胜利的原因  

客观原因①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俄国,成为帝国主义各种矛盾表现得最集中、最尖锐的国家。②第一次世界大战加速了革命形势的发展,为俄国革命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③利用二月革命推翻沙皇专制制度后的革命时机,俄国反动军队集中前线,后方薄弱。  

主观原因:①广大的贫苦农民成为革命的同盟军;②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的正确领导;③及时通过政治、经济、外交措施来巩固政权;④各国无产阶级的支援;⑤革命军队的英勇作战。          

2)十月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  

历史意义就是事件的积极影响,一般从国内、国际、人类历史三方面分析国内:是俄国历史上最深刻的一次社会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国家,为把俄国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工业强国和实现国家现代化创造了重要前提。  

国际:使世界进入了一个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宣告一种新的社会制度由理想变为现实;它把国际无产阶级的斗争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连为一体。  

人类历史:人类进入探索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新时期,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  

3)巩固苏维埃政权的措施  

政权建立后,首要的任务是巩固政权。  

政治上:改造旧的政治制度,初步建立新生的苏维埃国家制度。  

经济上:改变生产资料所有制,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外交上:结束同德奥集团的交战状态,退出帝国主义战争。                

军事上:组建红军,粉碎国内外敌人对苏维埃政权的进攻。  

对比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生活化导入:十月革命后一个农民要到集市上卖粮食,外国资本家到俄国办工厂。选择在哪一政策时期?  

学生从农业、工业、流通、分配等方面理解这两种经济政策,从积极、消极两方面评价  

评价:(1)能最大限度地集中全国的财力、物力,保障军事胜利。(2)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的许多措施超出了战时需要的限度,而且随着国内战争的结束,这些非常措施不仅没有收缩,反而进一步加强,结果造成社会的不稳定和生产的下降,1921年春,苏俄发生了严重的经济政治危机。  

    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比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在生活中排斥商品货币关系,用军事和行政的手段控制社会的运转,进而直接进入社会主义;新经济政策是通过在一定限度内发展资本主义,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改善和巩固工农联盟,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这也是新经济政策“新”之处。  

评价: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使1921年春天的危机迅速消失,生产逐步恢复,巩固了工农联盟,使苏维埃政权日益巩固。新经济政策的实施表明列宁找到了一条小农占优势的落后的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学生的理解全面准确,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一种非常措施,新经济政策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2、习题讲解  

1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对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最确切的表述是  

A.资本主义有较快的发展  B.资本主义垄断组织在国民经济中起重要作用 C.农村中保留大量的农奴  D.沙皇专制制度继续加强   

如果你选A,说明你已经懂得了一战前的俄国的政治经济状况,只是对俄国在帝国主义国家中所处的地位理解不准确。  

因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进入了帝国主义阶段,一战前资本主义垄断组织在国民经济中起重要作用,所以选B  

如果你选C说明你已经掌握了阻碍俄国经济发展的原因,只是不符合题干的要求。  

如果你选D,可以看出你了解了沙皇专制制度是经济发展的最大阻碍,只是不属于经济发展的表现。  

2)十月革命的首创性体现为  

A.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      B.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革命政权  

C.第一次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实践暴力革命理论  

D.第一次在落后资本主义国家成功发动社会主义革命  

如果你选A,说明你已经懂得了十月革命的性质,只是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是《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如果你选B,说明你已经掌握了十月革命建立的工农苏维埃政权的性质,只是巴黎公社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革命政权  

如果你选C说明你已经了解了十月革命的方式,只是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  

因为十月革命是第一次在落后资本主义国家成功发动社会主义革命,所以正确答案是D  

3)苏维埃政权颁布的法令规定:“必须实行国家的粮食垄断,即绝对禁止任何人的粮食贸易……绝对禁止任何人保存和隐藏粮食。这一措施实行于  

A1917年十月革命时期              B.苏维埃俄国内战时期  

C.苏俄新经济政策时期               D.苏联农业集体化时期  

如果你选A,说明你已经懂得了1917年十月革命时期苏维埃政权颁布了巩固政权的措施,只是对具体措施掌握不准确。  

因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的时间是1918-1921年,此时正是国内战争时期,所以选B  

如果你选C说明你已经掌握了新经济政策是苏维埃政权颁布的法令,只是混淆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的内容。  

如果你选D,可以看出你了解了农业集体化时期对粮食问题也采取了强制措施,只是对富农采取了强制措施。  

41921年苏俄以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决定巩固农民经济,对中农、力量单薄的农民以及扩大种植面积的农民减免税收。如按余粮收集制,19211922年应征收粮食432亿普特(1普特约为1638公斤),改行粮食税后实际征收24亿普特。试分析粮食税较余粮收集制的进步之处和历史意义。  

分析:从材料中可获取的有效信息是实行粮食税对农民有利,然后结合新经济政策的积极作用进行概括。  

进步性:实行粮食税有利于保证生产者劳动经营活动,提高生产率,纳税后剩余粮食归农民支配;对勤劳的经营者实行优待,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降低税额减轻了农民负担。  

意义:有利于加强无产阶级同农民的联盟和巩固苏维埃政权。有利于发展生产力,增强国力。  

3、实践运用  

1 十月革命后不久,一个红军士兵在信中说:“不是富农的暴动,而是对正义的胜利丧失了任何希望的劳动农民的暴动。”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不满新政权的人唆使煽动      B.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损害了农民利益  

C.农民非常怀念沙皇统治时代    D.士兵信中所言缺少事实依据  

21921年,新经济政策通过后,有个共产国际里的革命者尖叫道:“列宁要把我们带到哪里去?”出现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是此人     

A.没有弄清楚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什么    B.认为列宁在俄国恢复了资本主义  

C.存在严重的“左倾幼稚病”          D.与列宁有阶级利益的冲突  

3)俄国十月革命和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异同点  

从领导阶级政党、所处的时代、领导人的作用、对世界的影响总结相同点  

从两国的国情、道路、在世界范围内的作用等方面分析不同点  

   

   

(下略)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