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和盾的集合学案
意法教育学案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
25、矛和盾的集合
我的学习目标:
1、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
2、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3、默读课文,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4、讨论讨论: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结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
我的学习过程:
一、生活引入:
1、齐读《奇怪的大石头》。
2、你认为你平时爱动脑筋思考问题吗?( )
A:偶尔
B:经常
C:在老师的指导下
3、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位非常喜欢动脑筋的发明家,我们一起来读课文题目:矛和盾的集合。请用一句话来说说题目的意思:
二、基本功训练
1、知识点学习
(1)自读课文,用一句话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浏览课文,用三句话说说:
课文先介绍了 ,再讲述了 ,最后你告诉我们 。
2、知识点演练
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进行集合成坦克的?
划出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读课文三遍。
三、题型训练
1、读拼音,写词语
Máo dùn tǎn kè wū guī zhàn shén
( ) ( ) ( ) ( )
Tuì bīng zhāo jià jí hé gōng jī
( ) ( ) ( ) ( )
2、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难以( )( ) 合( )为( ) 大显( )( )
庞然( )( ) 左( )右( ) ( )成( )团
四、学以致用
查找资料,根据意思写成语。
形容大而笨的东西。 ( )
附:答案与解析
一、2、(如果你选A,则说明你已经具备思考的能力,再加油一点;如果你选B,则说明你具有善于动脑的好习惯;如果你选C,则说明你的思考能力不错,如果你能自觉发挥就好了。
3、发明家把矛的进攻和盾的自卫合二为一。
二、1、(1)课文写了一个发明家在战斗中产生了把矛进攻和盾的
自卫合二为一,发明了坦克,并在战争中大显神威的事。
(2)课文先介绍了发明家的朋友用矛向他刺来,他招架不住,产生了把盾做大像个铁屋子,再讲述在铁屋子上开一个洞,从洞里伸出进攻的矛。并装上轮子。于是发明了坦克。最后告诉我们坦克在战场上大显神威。
2、发明家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合二为一集合成坦克的。
三、1、矛盾 坦克 乌龟 战神 退兵 招架 集合 攻击
2、 难以招架 合二为一 大显身手 庞然大物 左抵右挡 乱成一团
四、庞然大物
第二课时
我的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
2、熟练掌握生字词,并熟练运用。
我的学习过程:
一、生活引入
1、每课一诵
背诵语文园地七中的日积月累部分。
2、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矛和盾的集合》这篇课文,怎样学习发明家善于思考的好习惯。说说你的打算:
二、基本功训练
1、知识点学习
(1)发明家在和朋友比赛时想到发明很大的盾。
读课文地2自然段,填空:对方的矛如( )般向他( ),发明家用盾( ),还是( )。在这( )( )的关头,发明家( )产生了一个想法:“盾太小啦!( )盾大得像个铁屋子,我钻在铁屋子里,敌人( )一枪也戳不到我啦!”
(2)发明家设想盾的结构。
读课文第4自然段,填空:对了,在铁屋子上( ),从( ) 。当然,这铁屋子还要( ),得( ),安上( )。于是,( ) 。
2、知识点演练
分组朗读课文。
三、 题型训练
1、选字填空。
功 攻 集 极 炮 泡 站战 般 搬
( )课 ( )体 ( )茶 ( )友 一( )
( )打 北( ) 大( ) ( )立 ( )运
四、学以致用
1、照样子,写一写。例:木+子=李
立+早=( ) 耳+东=( ) 弓+长=( )
言+午=( ) 口+天=( ) 古+月=( )
2、用“如果……就……”说一句话
附答案与解析:
一、2、我要学习
发明家的善于思考问题的好习惯,成为脑筋灵活的人。
二、1(1)雨点 刺来 左抵右挡 难以招架 紧张 危急 忽然 如果 就
(2)开个小洞 洞里伸出进攻的“矛”——枪口或炮口 会跑 装上轮子 履带 发明家发明了坦克
三、1、功课 集体 泡茶 战友 一般
攻打 北极 大炮 站立 搬运
四、1、章 陈 张 许 吴 胡
![]() |
![]() |
![]() |
![]() |
![]() |
![]() |
![]() |
![]() |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创意法教育高效“写字教学”之探索
- 下一篇:科里亚的木匣学案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